学术投稿

中药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临床研究

朱俊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气阴两虚证,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中药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2年9月收治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00例,证型分类主证气阴两虚证,兼证为湿浊、水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评价其疗效。结果:100例临床病例,显效9例,有效56例,稳定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药健脾补肾法可有效减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气阴两虚主要症候。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系统的康复指导训练,适时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使患者术前即熟知康复必备手册的内容,术后随时评价各阶段的功能锻炼状况并及时纠正,予以指导正确的锻炼方法。结果:27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无并发症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早期系统全面的康复宣教及正确指导,极大地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保证了功能锻炼的正确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周树花;于清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3月收治早期肺癌患者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C反应蛋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 CRP、术后48 h CRP、术后7 d 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合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吕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康复训练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术前开始康复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开始康复训练模式,干预组采取术前开始康复训练模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干预组优良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干预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术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刘咏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2012年4-5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6例,其中决定再次剖宫产14例,选择经阴道顺产22例,选择同期分娩的首次剖宫产产妇14例和首次阴道产产妇22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产妇的指标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阴道产组与首次阴道产组产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agar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再次阴道产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a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并非指定剖宫产,符合阴道产条件即可尝试阴道产,明显改善分娩质量,减少分娩风险。

    作者:龚寅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CL-90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躯体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王婷婷;王辉;赵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

    目的:总结本院5年来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3例,根据畸形复杂程度,采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5~1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3 min,转流中Hct 0.25~0.30,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5例。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ECC 管理力求做到精细,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的生理干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黄东娇;李传在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接受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82例,手术前后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无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对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韦丽萍;覃铁连;韩锦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社区服务站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社区服务站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社区护理安全不仅是医疗质控的重要目标,同时也会直接关系到社区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社区服务站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社区护理质量,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妍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腹股沟疝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推广。

    作者:黄义;卞力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高频彩超在腹壁疝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腹壁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壁疝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26例病例中,超声诊断正确24例,漏诊2例,准确率92.3%。结论:高频彩超可以观察到腹壁疝的疝囊大小、疝口位置、内容物及血供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新财;王颖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妇科术后长期保留导尿患者拔管后重置尿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妇科术后长期保留导尿拔管后重置尿管的因素有很多,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了解患者术中情况,有无膀胱输尿管的过度牵拉、压迫、误伤等;患者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和损伤,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是否掌握留置尿管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健康知识等。根据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预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拔管后重置尿管的几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颜惠琴;郑珍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护理人员技能培训的困惑与思索

    本院近几年来对45岁以下临床护理人员技能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使之操作流程熟练、正确完成一定的培训任务,但存在护士操作机械化、注重流程化、缺乏临床的实用性及护患的沟通力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此问题的思索得出,在今后应重点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

    作者:刘蕙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09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4例(48足),其中12例(12足)采用标准跟骨外侧L形切口,32例(36足)采用外侧跟骨L切口L形底边下移0.8~1 cm,使切口底边位于足底外侧皮肤内。结果:采用外侧标准跟骨L切口组5例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1例切口深部感染。采用低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组切口均一期愈合,皮肤边缘愈合良好,无任何坏死出现,切口无感染。参照AOFAS踝足功能评分标准优33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88.3%。结论:将跟骨切口下移至足底外侧皮肤内,术中使骨折关节面尽量达到满意复位,恢复Bohler's角、Gissane's角,及跟骨宽度和高度。

    作者:谢健;王昌;刘红宇;邢宗良;丁玉来;张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梅花点舌丹外敷治疗蜂蜇伤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单纯西药与梅花点舌丹外敷结合西药治疗蜂蜇临床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性蜂蜇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9.36%,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使用梅花点舌丹外敷见效快,有效改善局部痛、痒及皮疹快速消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梅花点舌丹外敷结合西药口服治疗蜂蜇伤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晓辉;田晓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普通的吸痰方法,两组给予同等的营养支持及抗炎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重症肺炎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可显著地改善血氧饱和度,提高重症肺炎的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伟航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靶向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开展靶向同步放疗的临床有效率,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研究组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对照组采取长春瑞滨联合同期放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5.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癌患者而言,采取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靶向同步放疗的临床效果可观,均可考虑在临床应用。

    作者:梁国华;田声望;朱雅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归纳总结其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将总结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入院治疗24 h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评估,其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23例,显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7.37%。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结论:消化道出血多由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多发生在春季。及时应用多种方法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对症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纳血症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有效率89.29%,无效率10.71%;低钠血症程度越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差,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积极预防及治疗低钠血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玉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药脱敏剂联合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及体会

    目的:探讨中药脱敏剂加用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牙本质过敏患者246例(患牙共463颗)。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32例(251颗),对照组114例(212颗)。另选取空白组68例(102颗)。试验组应用中药脱敏剂联合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中药脱敏剂治疗,空白组仅进行口腔知识宣教。结果:试验组251颗牙中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228颗(90.8%),无效23颗(9.2%)。对照组212颗牙中,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160颗(75.5%),无效52颗(24.5%),空白组102颗牙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60颗(58.8%),无效42颗(41.2%)。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两两之间分析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脱敏剂联合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效果良好。

    作者:李波;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普通温针法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普通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LDH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普通温针法治疗,对照组行针灸电针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24.51±3.32)分,总有效率8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通温针法治疗LDH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应加强临床护理,以更好地提高疗效。

    作者:林玉松;柯映雪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