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平;刘太圣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开展靶向同步放疗的临床有效率,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研究组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对照组采取长春瑞滨联合同期放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5.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癌患者而言,采取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靶向同步放疗的临床效果可观,均可考虑在临床应用。
作者:梁国华;田声望;朱雅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急性先兆流产患者4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95.8%(2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9.2%(19例),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先兆流产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安胎保胎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武琼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在不孕不育及自然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314例不孕不育及有自然流产史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共统计患者2314例,其中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167例,总检出率7.22%。其中,自然流产患者中检出50例异常,检出率8.73%;不孕不育患者中检出122例异常,检出率6.8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不孕不育和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门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仝瑞青;何琦;夏飞;吕金星;周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循证全面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妇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妊娠囊破裂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治疗方案、疾病和药物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对疾病、治疗方案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作者:马奎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90例,分别实施 CTA与 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诊断结果。结果:90例患者行CAG检测得出冠状动脉病变116支,其中轻度狭窄45支,中度狭窄46支,重度狭窄25支。经冠状动脉CTA成像检出病变冠状动脉138支,其中轻度狭窄54支,中度狭窄48支,重度狭窄36支。冠状动脉CTA检测诊断病变显示率明显优于CAG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有其无创、高效的优势,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
作者:巩贵宏;张海波;杨建涛;李红梅;徐聪慧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术后静滴对减轻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4-7月收治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5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氟比洛芬酯。所有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4天的疼痛指数进行评估,评估2次/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疼痛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治疗组的疼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呕吐。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后注射在成人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且较为安全。
作者:王凯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一种对于剖宫产术后中期引产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2010-2012年收治1次剖宫产术后中期妊娠引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引产;对照组40例,给予利凡诺引产。观察引产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引产时间、产后出血量及胎膜残留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凡诺结合米非司酮对于剖宫产术后中期引产的治疗相对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悦丹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中药脱敏剂加用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牙本质过敏患者246例(患牙共463颗)。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32例(251颗),对照组114例(212颗)。另选取空白组68例(102颗)。试验组应用中药脱敏剂联合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中药脱敏剂治疗,空白组仅进行口腔知识宣教。结果:试验组251颗牙中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228颗(90.8%),无效23颗(9.2%)。对照组212颗牙中,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160颗(75.5%),无效52颗(24.5%),空白组102颗牙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60颗(58.8%),无效42颗(41.2%)。3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两两之间分析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脱敏剂联合高频电刀热凝法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效果良好。
作者:李波;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CL-90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躯体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王婷婷;王辉;赵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本院近几年来对45岁以下临床护理人员技能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使之操作流程熟练、正确完成一定的培训任务,但存在护士操作机械化、注重流程化、缺乏临床的实用性及护患的沟通力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此问题的思索得出,在今后应重点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
作者:刘蕙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3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同期选取3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增加,但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79%,显著低于对照组2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谢立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中药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2年9月收治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00例,证型分类主证气阴两虚证,兼证为湿浊、水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经过,评价其疗效。结果:100例临床病例,显效9例,有效56例,稳定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药健脾补肾法可有效减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气阴两虚主要症候。
作者:朱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患者当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2年-2013年5月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0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外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后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等。结果: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8 d,护理质量满意度88.9%(48/54),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当中,5例患者复发。而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4.6 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98.1%(53/54),后期1例患者复发,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疾病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疾病的复发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对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的止血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上联合奥曲肽以及泮托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24 h止血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止血成功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时,选择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本文通过对52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发现及记录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血糖波动。因此,通过正确使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做好健康宣教,才能充分发挥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作者:张崇社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出院后,特别是回家后到乡镇卫生院的康复期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65例,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论生活方式改善、服药的依从性、神经功能的恢复等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对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提出了适合基层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基层理疗康复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希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30例,在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基础上,30例患者均采用红花注射液20 mL及山莨菪碱10~30 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甲钴铵500μg肌内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1~2个月。结果:患者症状基本消失25例(70%),5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基本恢复8例,明显恢复2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26例患者中,18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红花注射液和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吕福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总结有益经验为临床用药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膀胱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8例;常规组给予传统膀胱癌治疗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和恢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表阿霉素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表阿霉素灌注后,有效反应11例,有效反应率61.11%;在术后病情复发方面,观察组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3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疾病治疗及复发预防中,表阿霉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表现出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行更深入的临床讨论和探究。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选拔带教老师并进行培训,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运用新方式对护生进行授课,可以提高护生的学习热情,使她们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并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备课、授课的能力。
作者:李玉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腹壁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腹壁疝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其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26例病例中,超声诊断正确24例,漏诊2例,准确率92.3%。结论:高频彩超可以观察到腹壁疝的疝囊大小、疝口位置、内容物及血供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新财;王颖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