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在脂肪肝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谢笑娟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 饮食控制, 脂肪肝,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在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9例症状消失,7例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2例腹胀,2例肝区不适,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在微生态制剂基础上联合饮食控制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火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时期医疗大众化的要求,是“六位一体”的新的医疗活动在医疗实践中的体现。火针是祖国传统医学学科的瑰宝之一,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等观点,有力地指导着火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临床实践,使社区医疗服务的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家微;张孟维;廖凯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6年5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传统治疗组和小切口治疗组,各40例,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方法进行治疗,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2.7±0.5)cm,手术时间(33.2±6.5)min,术中出血量(30.1±15.4) mL,住院时间(4.1±1.1)d,发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5%;传统治疗组切口长度(6.4±0.5)cm,手术时间(52.6±7.8)min,术中出血量(96.6±22.2)mL,住院时间(6.3±0.5)d,发生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旭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麻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与单纯全麻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中麻醉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GB组),GA组行PCIA术后镇痛,GB组安置持续神经丛自控镇痛泵,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评价。结果:GB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G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 GA 组,术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 GA 组,术后镇痛总用药量减少,PCA 按压次数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以及单独全麻均可以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患者,但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用药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琼华;方晏红;杨帆;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便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中药汤剂等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发生便秘12例(13.3%),观察组1例(1.1%),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χ2=10.03, 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陈久红;冯宜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腹股沟疝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推广。

    作者:黄义;卞力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金属烤瓷冠修复氟斑牙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用于修复氟斑牙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前牙的美观修复情况。方法:16例氟斑牙患者要求前牙美观,采用金属烤瓷冠对98颗氟斑牙进行美容修复,进行3年随访,综合评价。结果:随访3年,98颗金属烤瓷冠修复后色泽形态良好,功能良好。结论:金属烤瓷冠修复前牙具有美观、色泽逼真、光滑耐磨等特点,金属烤瓷冠对氟斑牙美容修复有着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唐春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脉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90例,分别实施 CTA与 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诊断结果。结果:90例患者行CAG检测得出冠状动脉病变116支,其中轻度狭窄45支,中度狭窄46支,重度狭窄25支。经冠状动脉CTA成像检出病变冠状动脉138支,其中轻度狭窄54支,中度狭窄48支,重度狭窄36支。冠状动脉CTA检测诊断病变显示率明显优于CAG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有其无创、高效的优势,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

    作者:巩贵宏;张海波;杨建涛;李红梅;徐聪慧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住院患者168例,通过对跌倒/坠床患者的疾病、年龄、用药、依从性、周围环境及护理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PDCA管理,做好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住院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措施。结果:跌倒/坠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发生跌倒事件2.98%,发生坠床事件1.19%。结论:运用PDCA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作者:吴鹭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肺癌脑转移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展望

    随着肺癌脑转移发病率的升高,其西医治疗无外乎手术、化疗、放疗,但是许多患者发现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且放疗、化疗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中医中药的增效减毒治疗的干预,使西医治疗更加顺利、有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将是今后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梁婷;耿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牵引辅助西医西药治疗。结果:162例患者,治愈106例,好转39例,无效17例,有效率8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就诊方便、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池开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纳血症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有效率89.29%,无效率10.71%;低钠血症程度越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差,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积极预防及治疗低钠血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玉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新生儿50例低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低血糖新生儿50例,按照目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患儿的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后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马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111例患者为常规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102例患者为 QCC 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注射,观察对照两组注射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87.39%,QCC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9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作者:彭宝钗;张雪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食管贲门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较肠外营养更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高疗效。

    作者:顾军;吴云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检测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肺结核患者80例,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雾化吸入3%氯化钠6 mL+沐舒坦15 mg+异烟肼0.1 g进行诱导排痰,对照组雾化吸入3%氯化钠6 mL,观察比较患者的痰量及痰液黏稠度。结果:观察组排痰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排痰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痰合格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留痰合格率(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液诱导技术具有安全简便、无创伤、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训六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或)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胸痛消失48例,胸闷消失48例,心悸消失49例,气短消失49例;对照组胸痛消失39例,胸闷消失37例,心悸消失35例,气短消失3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晶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重庆某专科医学学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目的:全面分析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的专科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现状,提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方案,评价新课程教学方案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同一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班及实验班,以对照班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课程新教学方案取得效果。结果:对照班掌握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实验班通过新教学方案学习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技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班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班,新的教学方案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作者:邓宇;何坪;刘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依据临床康复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观察治疗前后效果及情况,指导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实践。结果: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NIHSS 及 Fugl-Meyer 评分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头皮冠状切口辅助面部小切口在眶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眶颧多发骨折治疗的路径选择和手术处理。方法:收治眶颧复杂骨折患者8例,采用头皮全或半冠状切口伴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结果:8例患者中,1例出现颞区感染,换药后治愈,其余均1期愈合,面部基本对称,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头皮全半冠状切口具有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术野清晰等优点,辅助面部小切口是鼻、眶下壁、底壁等眶颧多处粉碎性面中部复杂骨折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苏荣彬;林柳香;滕碧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阑尾炎患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3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同期选取3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增加,但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79%,显著低于对照组2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谢立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