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效果比较

黄义;卞力军

关键词:腹股沟疝, 传统疝修补术, 无张力修补术, 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腹股沟疝患者行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宫颈疾病普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宫颈疾病普查中的价值。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将探头轻轻置入受检者阴道后穹隆部,进行纵、横多切面多方位扫查。结果:本组接受检查的1026例妇女中,共检出宫颈疾病640例,阳性率62.38%。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宫颈各层次结构及血流分布状况,对及时发现宫颈病变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妇科普查常规方法。

    作者:李彩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脑卒中和癫痫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疾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简要探讨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大立;张晓毅;张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本文探讨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饮食与运动更加科学合理,药物治疗更加系统规范。因此,在社区通过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生存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稳定。

    作者:王晓悦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检测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肺结核患者80例,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雾化吸入3%氯化钠6 mL+沐舒坦15 mg+异烟肼0.1 g进行诱导排痰,对照组雾化吸入3%氯化钠6 mL,观察比较患者的痰量及痰液黏稠度。结果:观察组排痰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排痰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痰合格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留痰合格率(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液诱导技术具有安全简便、无创伤、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训六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45例,随机分为A组180例、B组175例和C组190例。A组间断蓝光照射时间24 h,B组间断蓝光照射时间12 h,C组间断蓝光照射时间8 h,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A组医院感染发生率5.0%,B组医院感染发生率2.2%,C组医院感染发生率2.1%。3组医院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关系密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越短,医院感染发生率越低,并针对问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提出佳合理建议。

    作者:高建国;赵香丽;宋燕玲;于普丽;顾艳华;袁星堂;胡美莲;孙庆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内及纵膈病变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如何提高活检阳性率。方法:对29例经肺CT发现肺内肿块和(或)纵膈病变的患者进行TBNA。结果:29例患者中,能定性诊断20例(69%)。阴性结果9例(31%),所有患者均仅见穿刺部位少量出血。结论: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方便、简单、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可提高临床中TBNA穿刺成功率,值得更为广泛的推广。

    作者:朱龙有;李卓;安东善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系统的康复指导训练,适时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使患者术前即熟知康复必备手册的内容,术后随时评价各阶段的功能锻炼状况并及时纠正,予以指导正确的锻炼方法。结果:27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无并发症发生,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早期系统全面的康复宣教及正确指导,极大地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功能锻炼的积极性,保证了功能锻炼的正确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周树花;于清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住院患者168例,通过对跌倒/坠床患者的疾病、年龄、用药、依从性、周围环境及护理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PDCA管理,做好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住院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措施。结果:跌倒/坠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发生跌倒事件2.98%,发生坠床事件1.19%。结论:运用PDCA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作者:吴鹭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医患纠纷的特征与防范对策

    目的:本文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纠纷特征与防范对策。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精神卫生法》知晓率低和医患沟通有效性低。防范对策:提高民众知晓率、加强《精神卫生法》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重视患者及家属知情权;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完善安全防范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此法实施后精神专科医院医患纠纷特征仍以医院服务问题为主,必须重视服务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防范和解决医患纠纷。

    作者:赵富帅;赵丽丽;姜洪波;张延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09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4例(48足),其中12例(12足)采用标准跟骨外侧L形切口,32例(36足)采用外侧跟骨L切口L形底边下移0.8~1 cm,使切口底边位于足底外侧皮肤内。结果:采用外侧标准跟骨L切口组5例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1例切口深部感染。采用低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组切口均一期愈合,皮肤边缘愈合良好,无任何坏死出现,切口无感染。参照AOFAS踝足功能评分标准优33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88.3%。结论:将跟骨切口下移至足底外侧皮肤内,术中使骨折关节面尽量达到满意复位,恢复Bohler's角、Gissane's角,及跟骨宽度和高度。

    作者:谢健;王昌;刘红宇;邢宗良;丁玉来;张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定钢板组和髓内钉组两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及6个月骨痂生长评分、术后6个月膝及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髓内钉组长(P<0.05),但两组的骨折愈合具体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骨痂生长评分均比髓内钉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和踝关节Kofoed评分均明显比术前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和踝关节Kofoed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骨折不愈合治疗中,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均具有确切疗效和较高治愈率。二者各有优势,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作者:王荣强;赵斌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EA、TGF-α和TGF-β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EA、TGF-α和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胰腺癌患者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 CA19-9、CEA、TGF-α和 TGF-β1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 CA19-9、CEA、TGF-α和 TGF-β1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 CA19-9水平与CEA、TGF-α、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4925、0.6015、0.5984,P<0.01)。结论:对胰腺癌患者进行血清CA19-9、CEA、TGF-α和TGF-β1水平的检测并分析其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学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火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应用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时期医疗大众化的要求,是“六位一体”的新的医疗活动在医疗实践中的体现。火针是祖国传统医学学科的瑰宝之一,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等观点,有力地指导着火针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临床实践,使社区医疗服务的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家微;张孟维;廖凯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8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宫外孕患者8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对两组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当,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麻痹、切口感染、高碳酸血症、恶心呕吐和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作者:云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本文通过对52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发现及记录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血糖波动。因此,通过正确使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做好健康宣教,才能充分发挥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作者:张崇社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社区服务站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和管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护理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社区服务站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社区护理安全不仅是医疗质控的重要目标,同时也会直接关系到社区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分析社区服务站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社区护理质量,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妍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止血效果临床探讨

    目的:对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的止血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上联合奥曲肽以及泮托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24 h止血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止血成功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时,选择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人的Tei指数。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人Tei指数的差异,评价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Te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i指数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84.8%、特异度83.1%,准确度84.2%。结论:Tei指数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判断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瞿茹莼;赵菊芳;吴英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麻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与单纯全麻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中麻醉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GB组),GA组行PCIA术后镇痛,GB组安置持续神经丛自控镇痛泵,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评价。结果:GB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G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 GA 组,术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 GA 组,术后镇痛总用药量减少,PCA 按压次数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以及单独全麻均可以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患者,但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用药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琼华;方晏红;杨帆;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66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直肠癌患者13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低位保肛术组和miles组,各66例,低位保肛术组采取低位保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miles组采用Miles术式进行治疗。结果:低位保肛术组术后出血量(117.6±20.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1±1.2)d,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6.1%,住院时间(16.5±2.3)d。miles 组术后出血量(271.6±2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 d,术后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16.7%,住院时间(25.5±5.5)d,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保肛术组患者在躯体化、敌对、抑郁、恐惧、焦虑方面评分明显低于mile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手术过程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尹井贺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