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鹭梅
目的:探讨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玫瑰糠疹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窄谱UVB照射,每2天1次,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75 mg/次,3次/d;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75 mg/次,3次/d。两组疗程皆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4%,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玫瑰糠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佳理;陈利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剖宫产后无痛上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宫内留置安舒环的剖宫产后妇女5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放置安舒环前予以米索前列醇和异丙酚,对照组单纯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比分析两组的上环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术安全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09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4例(48足),其中12例(12足)采用标准跟骨外侧L形切口,32例(36足)采用外侧跟骨L切口L形底边下移0.8~1 cm,使切口底边位于足底外侧皮肤内。结果:采用外侧标准跟骨L切口组5例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1例切口深部感染。采用低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组切口均一期愈合,皮肤边缘愈合良好,无任何坏死出现,切口无感染。参照AOFAS踝足功能评分标准优33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88.3%。结论:将跟骨切口下移至足底外侧皮肤内,术中使骨折关节面尽量达到满意复位,恢复Bohler's角、Gissane's角,及跟骨宽度和高度。
作者:谢健;王昌;刘红宇;邢宗良;丁玉来;张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低血糖新生儿50例,按照目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患儿的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后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马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出院后,特别是回家后到乡镇卫生院的康复期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65例,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论生活方式改善、服药的依从性、神经功能的恢复等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对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提出了适合基层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基层理疗康复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希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全面分析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的专科临床及护理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现状,提出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方案,评价新课程教学方案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同一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班及实验班,以对照班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掌握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课程新教学方案取得效果。结果:对照班掌握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薄弱;实验班通过新教学方案学习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技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班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班,新的教学方案具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作者:邓宇;何坪;刘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腹壁、交臂、邻指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8-2013年收治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对其进行腹壁皮瓣、交臂皮瓣、邻指皮瓣移植,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45例皮瓣中,均术后3周断蒂。邻指皮瓣因蒂部过紧、牵拉、坏死1例。腹壁皮瓣感染1例,发生脂肪液化1例,创口延迟愈合2例。交臂皮瓣全部存活。结论:3种皮瓣移植各有优缺点,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吴青云;吴紫筠;郭卫中;李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 CT 诊断要点。方法: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创伤性脑梗死患者26例,根据外伤轻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微外伤15例,严重外伤11例,所有患者应用 SIEMENS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轻微外伤患者发生部位均为基底节区腔隙梗死,形状: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9例,边缘模糊6例,双侧豆状核有较对称的单发或多发小点状钙化灶,病灶大小(1.1±0.6)cm×(1.3±0.6)cm,CT直径(25±3) Hu。严重外伤患者发生部位为基底节区梗死灶8例,脑叶梗死3例。颅内损伤情况:硬膜下积液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挫伤及脑内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3例。形状:类圆形低密度灶,扇形密度减低区,双侧豆状核点状钙化灶,病灶大小(1.4±0.7)cm×(1.8±0.9)cm,CT直径(24±3)Hu。结论:CT是诊断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成睿;张培霞;祁艳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以及采用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高危妊娠孕妇100例,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护理需求;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高危妊娠孕妇中,对胎儿发育情况的护理需求高(72.0%);对社会支持的需求低(4.0%)。观察组的T-AI指标和S-AI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身心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丽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30例,在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基础上,30例患者均采用红花注射液20 mL及山莨菪碱10~30 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甲钴铵500μg肌内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1~2个月。结果:患者症状基本消失25例(70%),5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基本恢复8例,明显恢复2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26例患者中,18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红花注射液和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吕福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患者当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2年-2013年5月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0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外采用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后期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等。结果: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4.8 d,护理质量满意度88.9%(48/54),在为期3个月的随访当中,5例患者复发。而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4.6 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98.1%(53/54),后期1例患者复发,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疾病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疾病的复发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牵引辅助西医西药治疗。结果:162例患者,治愈106例,好转39例,无效17例,有效率8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就诊方便、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池开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比较单纯西药与梅花点舌丹外敷结合西药治疗蜂蜇临床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性蜂蜇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79.36%,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使用梅花点舌丹外敷见效快,有效改善局部痛、痒及皮疹快速消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梅花点舌丹外敷结合西药口服治疗蜂蜇伤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晓辉;田晓川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局部按压缓解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方法:2014年1-8月收治分娩产妇100例,按其入科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产后常规宣教、护理缓解产后宫缩痛,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穴位贴敷配合局部按压。统计两组产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穴位贴敷配合局部按压能有效降低产后宫缩痛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雪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直肠癌患者13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低位保肛术组和miles组,各66例,低位保肛术组采取低位保肛手术方式进行治疗,miles组采用Miles术式进行治疗。结果:低位保肛术组术后出血量(117.6±20.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1±1.2)d,术后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6.1%,住院时间(16.5±2.3)d。miles 组术后出血量(271.6±23.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1.1) d,术后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16.7%,住院时间(25.5±5.5)d,两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保肛术组患者在躯体化、敌对、抑郁、恐惧、焦虑方面评分明显低于mile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手术过程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尹井贺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3月收治早期肺癌患者88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C反应蛋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 CRP、术后48 h CRP、术后7 d CRP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合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能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吕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也是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本文介绍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
作者:张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脑卒中和癫痫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疾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简要探讨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大立;张晓毅;张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麻疹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2005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麻疹患者15例,对其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对症处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流产4例,早产并新生儿死亡1例,足月剖宫产伴胎儿窘迫2例,新生儿麻疹1例,余7例未见其他危及母婴安全的并发症。结论:妊娠合并麻疹对母儿危害大,必须加强临床护理,重视疫苗接种,以降低孕期麻疹病毒的感染率。
作者:张瑞华;仇志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儿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静脉采血技术,还要懂得灵活运用,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适时采用不同采血技巧,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融洽等目的。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