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王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依据临床康复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观察治疗前后效果及情况,指导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实践。结果: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NIHSS 及 Fugl-Meyer 评分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总结其经验。方法:收治晚期及复发性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应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低,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晚期结肠癌化疗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麻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与单纯全麻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中麻醉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GB组),GA组行PCIA术后镇痛,GB组安置持续神经丛自控镇痛泵,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评价。结果:GB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G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 GA 组,术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 GA 组,术后镇痛总用药量减少,PCA 按压次数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以及单独全麻均可以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患者,但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用药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琼华;方晏红;杨帆;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红花注射液与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30例,在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基础上,30例患者均采用红花注射液20 mL及山莨菪碱10~30 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甲钴铵500μg肌内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1~2个月。结果:患者症状基本消失25例(70%),5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基本恢复8例,明显恢复2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26例患者中,18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红花注射液和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吕福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个案管理护理改善创伤后截瘫患者康复期生存质量的结果探索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改善创伤后截瘫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随机选取创伤后截瘫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个案管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个案管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生存质量总值及康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在生存质量总值、生理维度与心理维度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创伤后截瘫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管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依从性。

    作者:杨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讨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保肝降酶及抗肝昏迷处理。观察组采用乳果糖保留灌肠,并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后,延长了乳果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血氨浓度下降明显。结论:乳果糖保留灌肠,提高了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余文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牵引辅助西医西药治疗。结果:162例患者,治愈106例,好转39例,无效17例,有效率8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就诊方便、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池开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多轴位点片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轴位点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常规胸片未发现或有遗漏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50例,在电视监视下多轴位肋骨点片。结果:50例患者X线片胸部正位显示明确骨折18例,多轴位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7例,胸骨骨折2例,二次复查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例。合并气胸3例,肺挫伤5例,皮下气肿3例。结论:多轴位点片明显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与传统胸片比较对肋骨骨折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兵;陈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急诊先兆流产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急性先兆流产患者4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95.8%(2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9.2%(19例),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先兆流产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安胎保胎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武琼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婴幼儿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

    儿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静脉采血技术,还要懂得灵活运用,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适时采用不同采血技巧,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融洽等目的。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脉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90例,分别实施 CTA与 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诊断结果。结果:90例患者行CAG检测得出冠状动脉病变116支,其中轻度狭窄45支,中度狭窄46支,重度狭窄25支。经冠状动脉CTA成像检出病变冠状动脉138支,其中轻度狭窄54支,中度狭窄48支,重度狭窄36支。冠状动脉CTA检测诊断病变显示率明显优于CAG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有其无创、高效的优势,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

    作者:巩贵宏;张海波;杨建涛;李红梅;徐聪慧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药物性鼻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2014年收治药物性鼻炎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行前鼻镜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同时依据不同情况给予鼻腔生理盐水冲洗、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以及鼻甲消融术或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鼻腔通气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不同时限深低温保存对猪心脏瓣膜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比较经过深低温保存不同时限对心脏瓣膜生物力学的影响。促进生物瓣膜保存技术的提高。方法:制备5组主动脉瓣膜,通过程序性降温后置于深低温液氮中(-196℃)储存,经过2周、4周、6周、8周、10周深低温储存后,测定不同储存时限瓣膜生物力学指标。结果:各组瓣叶厚度、组织热皱缩温度及组织含水量随着组别呈逐渐递增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破坏强度及伸长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低温保存时限不同对瓣膜组织的生物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瓣膜的破坏强度及伸长比影响大,据此得出深低温保存随着时间延长,对瓣膜生物力学影响越大,此结果为临床心脏瓣膜储存大时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学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止血效果临床探讨

    目的:对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的止血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上联合奥曲肽以及泮托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24 h止血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止血成功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时,选择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接受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82例,手术前后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无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对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韦丽萍;覃铁连;韩锦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依据临床康复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观察治疗前后效果及情况,指导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实践。结果: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NIHSS 及 Fugl-Meyer 评分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异丙酚应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剖宫产后无痛上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宫内留置安舒环的剖宫产后妇女5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放置安舒环前予以米索前列醇和异丙酚,对照组单纯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比分析两组的上环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术安全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对初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加重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与治疗

    目的:探讨初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加重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原因与治疗。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初次复位后24 h自觉眩晕症状加重患者20例,再次行变位眼震试验,并根据诱发试验结果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 Barbecue 翻滚复位法治疗。结果:二次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5例患者1周后有3例完全治愈,2例治疗有效;二次变位眼震试验均为阳性的15例患者1周后有11例完全治愈,4例治疗有效,治愈率73.3%。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混合性BPPV疗效好。

    作者:王佳佳;郝冬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早期(生命体征平稳0~24 h)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住院5周后采用汉密斯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结果: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抑郁标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王冬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肥胖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每个社区的居民中按门牌号随机抽取,对3~14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调查2349例,男1264例,女1085例,共检出OSAHS 121例,OSAHS发病率5.15%,男童发病率(5.5%)与女童(4.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检出肥胖症儿童285例,肥胖症发病率12.1%,男童发病率(13.3%)与女童(10.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85例肥胖症儿童中,有OSAHS 53例,无OSAHS 232例,2064例无肥胖症的儿童中,有OSAHS 698例,无OSAHS 1996例,肥胖症的发病对OSAHS发病有影响(P<0.01)。结论:OSAHS与肥胖症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肥胖症是影响OSAHS发病的因素之一,积极治疗肥胖症,控制体重,对预防和治疗儿童OSAHS是有积极意义的。

    作者:苏正辉;范永强;何敏;何一鸣;张冬冬;陈汉权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新生儿50例低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低血糖新生儿50例,按照目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患儿的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后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马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