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王丽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2例,依据临床康复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6例,观察治疗前后效果及情况,指导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护理实践。结果: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NIHSS 及 Fugl-Meyer 评分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交臂、邻指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应用对比

    目的:探讨腹壁、交臂、邻指皮瓣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2008-2013年收治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对其进行腹壁皮瓣、交臂皮瓣、邻指皮瓣移植,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45例皮瓣中,均术后3周断蒂。邻指皮瓣因蒂部过紧、牵拉、坏死1例。腹壁皮瓣感染1例,发生脂肪液化1例,创口延迟愈合2例。交臂皮瓣全部存活。结论:3种皮瓣移植各有优缺点,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吴青云;吴紫筠;郭卫中;李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止血效果临床探讨

    目的:对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6例的止血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上联合奥曲肽以及泮托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24 h止血成功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止血成功率以及72 h止血成功率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时,选择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李卿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婴幼儿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

    儿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静脉采血技术,还要懂得灵活运用,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适时采用不同采血技巧,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融洽等目的。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早期(生命体征平稳0~24 h)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住院5周后采用汉密斯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结果: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抑郁标准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王冬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主要临床治疗手段是无创机械通气。本研究即对无创机械通气的一系列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无创通气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

    作者:曾云燕;杨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肝硬化腹水合并低纳血症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有效率89.29%,无效率10.71%;低钠血症程度越严重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差,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积极预防及治疗低钠血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玉兵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靶向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开展靶向同步放疗的临床有效率,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研究组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对照组采取长春瑞滨联合同期放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5.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癌患者而言,采取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靶向同步放疗的临床效果可观,均可考虑在临床应用。

    作者:梁国华;田声望;朱雅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金属烤瓷冠修复氟斑牙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冠用于修复氟斑牙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前牙的美观修复情况。方法:16例氟斑牙患者要求前牙美观,采用金属烤瓷冠对98颗氟斑牙进行美容修复,进行3年随访,综合评价。结果:随访3年,98颗金属烤瓷冠修复后色泽形态良好,功能良好。结论:金属烤瓷冠修复前牙具有美观、色泽逼真、光滑耐磨等特点,金属烤瓷冠对氟斑牙美容修复有着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唐春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和坠床预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住院患者168例,通过对跌倒/坠床患者的疾病、年龄、用药、依从性、周围环境及护理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PDCA管理,做好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住院环境安全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措施。结果:跌倒/坠床不良事件明显减少,发生跌倒事件2.98%,发生坠床事件1.19%。结论:运用PDCA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作者:吴鹭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3年8月收治经手术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住院费用等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在手术室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姜仙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111例患者为常规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102例患者为 QCC 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注射,观察对照两组注射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87.39%,QCC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9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作者:彭宝钗;张雪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对初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加重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与治疗

    目的:探讨初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加重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原因与治疗。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初次复位后24 h自觉眩晕症状加重患者20例,再次行变位眼震试验,并根据诱发试验结果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 Barbecue 翻滚复位法治疗。结果:二次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5例患者1周后有3例完全治愈,2例治疗有效;二次变位眼震试验均为阳性的15例患者1周后有11例完全治愈,4例治疗有效,治愈率73.3%。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混合性BPPV疗效好。

    作者:王佳佳;郝冬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2012年4-5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6例,其中决定再次剖宫产14例,选择经阴道顺产22例,选择同期分娩的首次剖宫产产妇14例和首次阴道产产妇22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产妇的指标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阴道产组与首次阴道产组产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agar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再次阴道产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a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并非指定剖宫产,符合阴道产条件即可尝试阴道产,明显改善分娩质量,减少分娩风险。

    作者:龚寅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儿童热性惊厥诊治中的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临床诊治对策。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物理降温、常规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0 min止惊率54%,再发惊厥率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10 min止惊率54%,再发惊厥率18%,两组比较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24.20±0.65)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32.83±1.25)h,两组比较,P<0.05。结论: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合液,能快速有效地降低体温,止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君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创新性复方调血脂药物药理毒理研究

    非临床研究不同类型复方制剂研发的方法存在差异。本文首先对组方中单药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复方调血脂药物研发准确立题,对目标适应证以及受试人群进行准确分析,针对创新性复方调血脂药物药理毒理进行相关性研究。

    作者:蒲平;刘太圣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普通的吸痰方法,两组给予同等的营养支持及抗炎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重症肺炎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可显著地改善血氧饱和度,提高重症肺炎的治愈率,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伟航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归纳总结其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发病特点、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将总结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入院治疗24 h后,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评估,其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23例,显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7.37%。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急性胃黏膜损害、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结论:消化道出血多由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多发生在春季。及时应用多种方法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及对症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麻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与单纯全麻在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中麻醉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组(GB组),GA组行PCIA术后镇痛,GB组安置持续神经丛自控镇痛泵,观察两种麻醉方法下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镇痛效果评价。结果:GB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总用量少于G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 GA 组,术后 VAS 评分明显低于 GA 组,术后镇痛总用药量减少,PCA 按压次数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臂丛阻滞以及单独全麻均可以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患者,但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用药量以及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更具有优势。

    作者:王琼华;方晏红;杨帆;李卫东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总结其经验。方法:收治晚期及复发性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应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低,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晚期结肠癌化疗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异丙酚应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剖宫产后无痛上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宫内留置安舒环的剖宫产后妇女5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放置安舒环前予以米索前列醇和异丙酚,对照组单纯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比分析两组的上环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术安全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