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文
目的:探讨分析诱导排痰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肺结核患者80例,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雾化吸入3%氯化钠6 mL+沐舒坦15 mg+异烟肼0.1 g进行诱导排痰,对照组雾化吸入3%氯化钠6 mL,观察比较患者的痰量及痰液黏稠度。结果:观察组排痰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排痰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痰合格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留痰合格率(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液诱导技术具有安全简便、无创伤、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训六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本院近几年来对45岁以下临床护理人员技能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使之操作流程熟练、正确完成一定的培训任务,但存在护士操作机械化、注重流程化、缺乏临床的实用性及护患的沟通力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此问题的思索得出,在今后应重点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
作者:刘蕙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3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同期选取3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增加,但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79%,显著低于对照组2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谢立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牵引辅助西医西药治疗。结果:162例患者,治愈106例,好转39例,无效17例,有效率8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就诊方便、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池开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探讨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开展品管圈活动前111例患者为常规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102例患者为 QCC 组,接受苄星青霉素注射,观察对照两组注射成功率。结果:常规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87.39%,QCC组一次注射的成功率9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苄星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作者:彭宝钗;张雪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2012年4-5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6例,其中决定再次剖宫产14例,选择经阴道顺产22例,选择同期分娩的首次剖宫产产妇14例和首次阴道产产妇22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产妇的指标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阴道产组与首次阴道产组产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agar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再次阴道产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a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并非指定剖宫产,符合阴道产条件即可尝试阴道产,明显改善分娩质量,减少分娩风险。
作者:龚寅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总结本院5年来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3例,根据畸形复杂程度,采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5~1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3 min,转流中Hct 0.25~0.30,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5例。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ECC 管理力求做到精细,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的生理干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黄东娇;李传在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多轴位点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常规胸片未发现或有遗漏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50例,在电视监视下多轴位肋骨点片。结果:50例患者X线片胸部正位显示明确骨折18例,多轴位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7例,胸骨骨折2例,二次复查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例。合并气胸3例,肺挫伤5例,皮下气肿3例。结论:多轴位点片明显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与传统胸片比较对肋骨骨折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兵;陈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方法:2011-2013年收治传染病患者86例,进行调察分析。结果:各种传染病患者掺杂在各科室就诊的患者中,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与血源传染病基本上覆盖了每个科室。在全部就诊的传染病患者中当天确诊的只有28例,为全部传染病患者的32.56%;1~3 d 确诊45例,为全部传染病患者的52.33%;4~7 d确诊8例,为所有传染病患者的9.30%;7 d以上确诊5例,占所有传染病患者的5.81%。结论:综合医院内的医生和患者都存在感染的潜在隐患,医院应采取加强传染病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预警监测系统,加强预警能力,完善消毒隔离的落实等措施以加强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作者:管利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1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按照降颅压、止血、抗感染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原则,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糖尿病患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两组均连续治疗21 d。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29例,进步12例,无效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23例,进步11例,无效13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11.2±1.8)分,治疗后(3.4±0.6)分,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11.2±1.7)分,治疗后(5.3±0.9)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范层层 刊期: 2014年第34期
慢性胃炎临床多见,病程迁延。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浅析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中药对的合理使用,以求抛砖引玉,互学共勉。
作者:姚永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本文探讨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饮食与运动更加科学合理,药物治疗更加系统规范。因此,在社区通过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生存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稳定。
作者:王晓悦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以及采用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高危妊娠孕妇100例,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护理需求;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高危妊娠孕妇中,对胎儿发育情况的护理需求高(72.0%);对社会支持的需求低(4.0%)。观察组的T-AI指标和S-AI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身心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丽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初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加重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原因与治疗。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初次复位后24 h自觉眩晕症状加重患者20例,再次行变位眼震试验,并根据诱发试验结果给予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 Barbecue 翻滚复位法治疗。结果:二次变位眼震试验阴性的5例患者1周后有3例完全治愈,2例治疗有效;二次变位眼震试验均为阳性的15例患者1周后有11例完全治愈,4例治疗有效,治愈率73.3%。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联合Barbecue翻滚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混合性BPPV疗效好。
作者:王佳佳;郝冬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阴虚火旺不寐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使用黄连阿胶汤进行治疗,对照组58例使用百乐眠胶囊进行治疗,疗程28 d。治疗后分析临床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失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治疗阴虚火旺型不寐疗效确切。
作者:徐宝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出院后,特别是回家后到乡镇卫生院的康复期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65例,分别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论生活方式改善、服药的依从性、神经功能的恢复等诸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实践的观察,对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所采取的康复措施是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提出了适合基层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基层理疗康复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希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CL-90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敌对、恐惧、躯体化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王婷婷;王辉;赵月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儿科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静脉采血技术,还要懂得灵活运用,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适时采用不同采血技巧,以达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血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护患关系融洽等目的。
作者:孙海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14岁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要求,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对>14岁哮喘患者134例实施管理,比较管理前后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率。结果:纳入社区管理1年规范治疗后情况显著改善:使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吸入激素例数明显增加(P<0.01),使用全身激素例数明显减少,使用口服药缓解例数减少;吸入激素、制定哮喘计划使用峰流速仪以及定期进行PEF和CACT检测例数及哮喘问卷合格情况较管理前明显增加。结论:将哮喘纳入社区管理,建立以患者为中心,医患共同参与的社区管理模式是控制哮喘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晓剑 刊期: 2014年第34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病因,也是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本文介绍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症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
作者:张坤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