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观察

吴立成

关键词:维生素A, 感染性肺炎,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救治的感染性肺炎患儿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维生素A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气促、呛奶及肺部湿啰音等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维生素A佐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食管贲门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较肠外营养更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提高疗效。

    作者:顾军;吴云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药物性鼻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2014年收治药物性鼻炎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行前鼻镜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同时依据不同情况给予鼻腔生理盐水冲洗、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以及鼻甲消融术或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鼻腔通气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脉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冠心病患者90例,分别实施 CTA与 CAG检查,比较2种检查诊断结果。结果:90例患者行CAG检测得出冠状动脉病变116支,其中轻度狭窄45支,中度狭窄46支,重度狭窄25支。经冠状动脉CTA成像检出病变冠状动脉138支,其中轻度狭窄54支,中度狭窄48支,重度狭窄36支。冠状动脉CTA检测诊断病变显示率明显优于CAG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有其无创、高效的优势,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案。

    作者:巩贵宏;张海波;杨建涛;李红梅;徐聪慧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靶向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开展靶向同步放疗的临床有效率,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4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研究组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对照组采取长春瑞滨联合同期放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5.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肺癌患者而言,采取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联合靶向同步放疗的临床效果可观,均可考虑在临床应用。

    作者:梁国华;田声望;朱雅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新生儿50例低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低血糖新生儿50例,按照目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所有患儿的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并给予合理的治疗,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后脑损伤的发生。

    作者:马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体检人群体重指数、高血脂与脂肪肝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2012-2013年体检人群中经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315例和非脂肪肝患者1011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脂肪肝315例中,体重指数增高225例(71.43%),高血脂184例(58.41%)。非脂肪肝1011例中,体重指数增高193例(19.09%),高血脂82例(8.11%)。经t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重指数增高、高血脂与脂肪肝密切正相关。

    作者:刘秀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本文通过对528例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发现及记录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的血糖波动。因此,通过正确使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做好健康宣教,才能充分发挥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效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对调整糖尿病的治疗过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作者:张崇社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

    目的:探讨外侧低位L形切口防治跟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2009年5月-2014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44例(48足),其中12例(12足)采用标准跟骨外侧L形切口,32例(36足)采用外侧跟骨L切口L形底边下移0.8~1 cm,使切口底边位于足底外侧皮肤内。结果:采用外侧标准跟骨L切口组5例切口交角处皮瓣缘皮肤坏死,1例切口深部感染。采用低位跟骨外侧L形切口组切口均一期愈合,皮肤边缘愈合良好,无任何坏死出现,切口无感染。参照AOFAS踝足功能评分标准优33足,良8足,可3足,差3足,优良率88.3%。结论:将跟骨切口下移至足底外侧皮肤内,术中使骨折关节面尽量达到满意复位,恢复Bohler's角、Gissane's角,及跟骨宽度和高度。

    作者:谢健;王昌;刘红宇;邢宗良;丁玉来;张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异丙酚应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剖宫产后无痛上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宫内留置安舒环的剖宫产后妇女5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放置安舒环前予以米索前列醇和异丙酚,对照组单纯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比分析两组的上环情况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剖宫产后无痛上环术安全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EA、TGF-α和TGF-β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CEA、TGF-α和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胰腺癌患者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 CA19-9、CEA、TGF-α和 TGF-β1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 CA19-9、CEA、TGF-α和 TGF-β1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 CA19-9水平与CEA、TGF-α、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4925、0.6015、0.5984,P<0.01)。结论:对胰腺癌患者进行血清CA19-9、CEA、TGF-α和TGF-β1水平的检测并分析其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陆学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主要临床治疗手段是无创机械通气。本研究即对无创机械通气的一系列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相关的技术要点进行综述,旨在促进无创通气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的广泛应用。

    作者:曾云燕;杨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后医患纠纷的特征与防范对策

    目的:本文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专科医院医疗纠纷特征与防范对策。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精神卫生法》知晓率低和医患沟通有效性低。防范对策:提高民众知晓率、加强《精神卫生法》和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重视患者及家属知情权;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完善安全防范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此法实施后精神专科医院医患纠纷特征仍以医院服务问题为主,必须重视服务能力的提高,才能有效防范和解决医患纠纷。

    作者:赵富帅;赵丽丽;姜洪波;张延赤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肺癌脑转移的中西医治疗现状及展望

    随着肺癌脑转移发病率的升高,其西医治疗无外乎手术、化疗、放疗,但是许多患者发现时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且放疗、化疗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中医中药的增效减毒治疗的干预,使西医治疗更加顺利、有效。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将是今后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研究的热点。

    作者:梁婷;耿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急性胃炎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静脉输注法莫替丁4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餐前以及睡前空腹口服硫糖铝1 g/次,两组均5 d 为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81.8%),有效5例(11.4%),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显效22例(50.0%),有效12例(27.3%),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韩松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手术护理,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并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减少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 CT 诊断要点。方法:2011年2月-2014年7月收治创伤性脑梗死患者26例,根据外伤轻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微外伤15例,严重外伤11例,所有患者应用 SIEMENS Emotion 16层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轻微外伤患者发生部位均为基底节区腔隙梗死,形状: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9例,边缘模糊6例,双侧豆状核有较对称的单发或多发小点状钙化灶,病灶大小(1.1±0.6)cm×(1.3±0.6)cm,CT直径(25±3) Hu。严重外伤患者发生部位为基底节区梗死灶8例,脑叶梗死3例。颅内损伤情况:硬膜下积液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挫伤及脑内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外血肿3例。形状:类圆形低密度灶,扇形密度减低区,双侧豆状核点状钙化灶,病灶大小(1.4±0.7)cm×(1.8±0.9)cm,CT直径(24±3)Hu。结论:CT是诊断成人创伤性脑梗死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成睿;张培霞;祁艳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总结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接受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82例,手术前后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无大出血、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对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韦丽萍;覃铁连;韩锦英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产科手术患者3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前患者焦虑水平评分(40.5±11.3)分,护理后评分(31.2±1.21)分;护理前疼痛Ⅰ级76例(39.0%),护理后疼痛Ⅰ级188例(96.4%);护理前疼痛Ⅱ级59例(30.2%),护理后疼痛Ⅱ级7例(4.6%);护理前疼痛Ⅲ级60例。对照组护理前患者焦虑水平评分(40.6±11.4)分,护理后评分(38.8±11.1)分;护理前疼痛Ⅰ级75例(38.5%),护理后疼痛Ⅰ级139例(71.3%);护理前疼痛Ⅱ级60例(30.8%),护理后疼痛Ⅱ级32例(16.1%);护理前疼痛Ⅲ级60例,护理后疼痛Ⅲ级24例。两组护理后较护理前焦虑水平和疼痛级别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与对照组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患者疾病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静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阑尾炎患者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3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同期选取3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预后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增加,但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79%,显著低于对照组2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阑尾炎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谢立成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面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全面护理干预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妇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妊娠囊破裂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治疗方案、疾病和药物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对疾病、治疗方案的认知度和依从性。

    作者:马奎丽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