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

黄东娇;李传在

关键词:低体重婴幼儿, 先心病, 手术, 体外循环
摘要:目的:总结本院5年来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3例,根据畸形复杂程度,采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5~1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3 min,转流中Hct 0.25~0.30,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5例。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ECC 管理力求做到精细,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的生理干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6%,对照组总有效率35.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屏风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维波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药物性鼻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12-2014年收治药物性鼻炎患者82例,全部患者均行前鼻镜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同时依据不同情况给予鼻腔生理盐水冲洗、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以及鼻甲消融术或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鼻腔通气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在膀胱癌治疗及复发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总结有益经验为临床用药及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膀胱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8例;常规组给予传统膀胱癌治疗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和恢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表阿霉素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表阿霉素灌注后,有效反应11例,有效反应率61.11%;在术后病情复发方面,观察组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3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疾病治疗及复发预防中,表阿霉素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表现出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行更深入的临床讨论和探究。

    作者:王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儿童热性惊厥诊治中的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儿童热性惊厥临床诊治对策。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热性惊厥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物理降温、常规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合液直肠给药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0 min止惊率54%,再发惊厥率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10 min止惊率54%,再发惊厥率18%,两组比较P<0.05。另外,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24.20±0.65)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32.83±1.25)h,两组比较,P<0.05。结论: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布洛芬混合液,能快速有效地降低体温,止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君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多轴位点片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多轴位点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常规胸片未发现或有遗漏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50例,在电视监视下多轴位肋骨点片。结果:50例患者X线片胸部正位显示明确骨折18例,多轴位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7例,胸骨骨折2例,二次复查点片明确肋骨骨折2例。合并气胸3例,肺挫伤5例,皮下气肿3例。结论:多轴位点片明显提高肋骨骨折检出率,与传统胸片比较对肋骨骨折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兵;陈俊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Her-2和nm23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Her-2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8例结直肠癌、78例正常结直肠组织的标本进行 Her-2和 nm23H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异常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nm23H1在正常结直肠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直肠癌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 分期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 Her-2和nm23H1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Her-2高表达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Her-2和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彭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2012年4-5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36例,其中决定再次剖宫产14例,选择经阴道顺产22例,选择同期分娩的首次剖宫产产妇14例和首次阴道产产妇22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产妇的指标情况。结果:再次剖宫产组与首次剖宫产组的产时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阴道产组与首次阴道产组产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agar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与再次阴道产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a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并非指定剖宫产,符合阴道产条件即可尝试阴道产,明显改善分娩质量,减少分娩风险。

    作者:龚寅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低体重婴幼儿先心病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

    目的:总结本院5年来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3例,根据畸形复杂程度,采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重视各种脏器的保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时间25~1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123 min,转流中Hct 0.25~0.30,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5例。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 ECC 管理力求做到精细,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对婴幼儿的生理干扰,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黄东娇;李传在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2周、4周、6周、8周、12周测量两组患者的坐位血压,分析比较血压的变化,试验总时间3个月。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血压在第12周降低,下降幅度分别为 SBP(10.1±4.9)mmHg,DBP(2.0±3.8)mmHg,其中,SBP 下降幅度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BP虽然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对照组37例患者中,3例并发脑卒中,2例并发冠心病,5例因血压控制不佳而增加药物剂量,不良事件发生率27%;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38例患者,只有1例出现脑卒中,1例发现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率5%(χ2=64.87,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以稳定和有效控制,能进一步改善并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桂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脑卒中和癫痫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疾病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本文简要探讨脑卒中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大立;张晓毅;张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并给予常规手术护理,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阑尾炎手术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并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可减少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红花注射液与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30例,在饮食控制及降糖治疗基础上,30例患者均采用红花注射液20 mL及山莨菪碱10~30 m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甲钴铵500μg肌内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1~2个月。结果:患者症状基本消失25例(70%),5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体征基本恢复8例,明显恢复2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26例患者中,18例治疗效果稳定。结论:红花注射液和山莨菪碱、甲钴铵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吕福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8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宫外孕患者8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进行开放手术。对两组的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当,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麻痹、切口感染、高碳酸血症、恶心呕吐和盆腔粘连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作者:云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针灸、推拿、牵引辅助西医西药治疗。结果:162例患者,治愈106例,好转39例,无效17例,有效率89.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就诊方便、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池开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比较,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总结体表心电图在定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中的作用。方法:收治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明确诊断为单支冠状动脉闭塞患者9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RCA)65例,左回旋支(LCX)28例。分析比较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前心电图改变。结果:①STⅢ↑>STⅡ↑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89.2%,特异性85.7%,阳性预测值93.5%,阴性预测值77.4%。②STV3↓/STⅢ↑≤1.2预测 RCA 闭塞的敏感性78.5%,特异性57.1%,阳性预测值80.9%,阴性预测值53.3%。③STaVL↓>STⅠ↓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78.6%,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53.7%。④STⅠ↓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70.8%,特异性89.3%,阳性预测值93.9%,阴性预测值56.8%。⑤STV4R↑预测RCA闭塞的敏感性41.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2.4%。⑥STⅠ等电位线预测 LCX 闭塞的敏感性78.6%,特异性70.8%,阳性预测值53.7%,阴性预测值88.5%。⑦STⅢ↑<STⅡ↑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71.4%,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88.2%。⑧STV3↓/STⅢ↑>1.2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57.1%,特异性78.5%,阳性预测值53.3%,阴性预测值80.9%。⑨STⅠ↑预测LCX闭塞的敏感性10.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2.2%。结论:心电图Ⅰ、Ⅱ、Ⅲ、aVL导联及V3导联、V4R导联ST段改变能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作者:葛小宁;王炳银;刘峰;程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总结其经验。方法:收治晚期及复发性结肠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应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药物不良反应较低,近期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晚期结肠癌化疗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康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45例,随机分为A组180例、B组175例和C组190例。A组间断蓝光照射时间24 h,B组间断蓝光照射时间12 h,C组间断蓝光照射时间8 h,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关系。结果:A组医院感染发生率5.0%,B组医院感染发生率2.2%,C组医院感染发生率2.1%。3组医院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关系密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越短,医院感染发生率越低,并针对问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时间提出佳合理建议。

    作者:高建国;赵香丽;宋燕玲;于普丽;顾艳华;袁星堂;胡美莲;孙庆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康复训练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术前开始康复训练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12月收治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术后开始康复训练模式,干预组采取术前开始康复训练模式,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干预组优良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干预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术前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刘咏芸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在脂肪肝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在脂肪肝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饮食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9例症状消失,7例轻度,3例中度,1例重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2例腹胀,2例肝区不适,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在微生态制剂基础上联合饮食控制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笑娟 刊期: 2014年第34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产科手术患者3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前患者焦虑水平评分(40.5±11.3)分,护理后评分(31.2±1.21)分;护理前疼痛Ⅰ级76例(39.0%),护理后疼痛Ⅰ级188例(96.4%);护理前疼痛Ⅱ级59例(30.2%),护理后疼痛Ⅱ级7例(4.6%);护理前疼痛Ⅲ级60例。对照组护理前患者焦虑水平评分(40.6±11.4)分,护理后评分(38.8±11.1)分;护理前疼痛Ⅰ级75例(38.5%),护理后疼痛Ⅰ级139例(71.3%);护理前疼痛Ⅱ级60例(30.8%),护理后疼痛Ⅱ级32例(16.1%);护理前疼痛Ⅲ级60例,护理后疼痛Ⅲ级24例。两组护理后较护理前焦虑水平和疼痛级别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与对照组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明显降低患者疾病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张静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