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784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调查及切口感染情况分析

黄玉玲;肖志斌;杨辉;刘佩坚;马海燕;陈健民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抗菌药物, 切口感染
摘要:目的:了解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及切口感染的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所有Ⅰ类切口手术病例3 784例,分析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切口感染率及切口感染的药物相关因素.结果:3 78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736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19.45%.736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选药合理724例(占98.37%),给药时间合理674例(占91.58%),用药疗程<24 h 407例(占55.30%),用药疗程<48 h 650例(占88.32%),联合用药3例(占0.41%),不合理用药69例(占9.38%);重点监控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率为6.38% (19/298),甲状腺(含甲状旁腺)疾病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率为0.85%(6/707),乳腺疾病手术及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率均为0%.3 78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8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0.21%.结论: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大大提高了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并不会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而围术期不规范的预防性用药却可能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42/45),对照组为82.22%(37/45),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3例出现头晕、呕吐,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皮疹,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谭宇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10月荆门市第一人民收治的11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美舒利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基氨基葡萄糖胶囊,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1% (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为(85.25±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5±4.24)分,且均明显高于2组治疗前的(53.01±2.52)、(52.41±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3% (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注射用血栓通致不良反应1例

    作者:黄际薇;马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糖尿病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我院2012-2014年门诊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及限定日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上升,增幅达10%左右;胰岛素类药的销售金额及DDDs占比均>50%,超过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中,DDDs排序居首位的为格列美脲,其次为二甲双胍;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的使用基本稳定,西格列汀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上升较快,吡格列酮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则趋于下降.结论: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门诊应重视药物各自的特点,个体化用药.

    作者:李延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儿健胃糖浆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

    目的:提升小儿健胃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麦冬、陈皮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含0.04%三乙胺的0.1%冰醋酸溶液(V∶ V=12∶ 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在薄层色谱中,麦冬、陈皮斑点清晰,易于识别;芍药苷含量在0.403~2.01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17%,RSD为1.14%.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很好地控制该药品的质量.

    作者:袁红英;杨雪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1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 (51/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7% (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杜庆生;李勇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种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及药物经济学研究

    目的:探讨3种剂型黄体酮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1组患者给予黄体酮阴道凝胶治疗,观察2组患者给予黄体酮栓治疗,3个月为1疗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成本-效果比.结果:观察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44/50),观察2组为96%(48/50),对照组为76% (38/50),3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分别为(5.1±1.8) mm、(43.28±0.3) pg/ml、(9.81±1.0) U/L,观察1组分别为(6.2±1.5) mm、(51.02±2.1)pg/ml、(10.04±1.2) U/L,对照组分别为(9.8±2.4) mm、(68.72±5.0) pg/ml、(2.48±1.6) U/L,3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本-效果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栓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药物经济学价值显著.

    作者:周微;刘博强;范景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汉川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的差异,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2.34±1.43)h,对照组为(4.01±2.10)h,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为(18.23±10.01)h,对照组为(34.21±15.34)h,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34±1.3)d,对照组为(13.21±3.14)d,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4%(2/50)、6%(3/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5/50)、18% (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4% (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胡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MI+瑞舒伐他汀干预组(Rstatin组)及MI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3组大鼠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及左心房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阳性物质含量以反映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者的蛋白含量.结果: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与左心房组织中GAP43及NGF阳性神经密度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明显低于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及左心房组织中GAP-4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明显低于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tatin组和MI组大鼠LSG及左心房组织中NGF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Rstatin组与MI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MI大鼠左心房交感神经重构,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LSG内GAP-43及左心房组织中NGF的表达及蛋白生成有关.

    作者:路清华;顾明明;魏长春;路鹏;刘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南海蜂海绵Haliclona sp.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南海蜂海绵Haliclon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柱色谱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海绵Haliclonasp.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及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海绵Haliclona sp.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Z,10Z,13Z,16Z)-二十二-7,10,13,16-四烯酸、琥珀酸单乙酯、正二十五烷、4-(2-氨乙基)-N,N-二乙苯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腺嘌呤.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宾;林耀才;熊云华;孙丽;蒋诗琴;黄日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201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使用强度及同期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化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27<0.05),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22<0.05);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9<0.05).结论: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变化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应提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率的增加.

    作者:危华玲;农生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Meta分析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与环抱素A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国内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用于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一定的纳入标准和质量评估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环孢素A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0,95% CI=0.36~0.68,P<0.000 1).结论:在联合用药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环孢素A,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黄晓宁;陈小娟;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药学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讨论,在患者出现了拉米夫定耐药后,临床药师提出改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案,并对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对患者开展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好转,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提高了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了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马薇;雷有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地高辛中毒的药学监护

    目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提高对地高辛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在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发现1例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患者,临床药师通过分析病情,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和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和讨论该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给药剂量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并对患者进行有益的监护.结果与结论: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及时发现地高辛中毒患者,并采取停药、利尿等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临床药师应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协助医师调整给药方案,以避免或减少地高辛中毒发生.

    作者:林良沫;黄春新;韩方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了解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医院质控提供依据,以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水平.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613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28.71% (176/613),无指征预防性用药率为2.12% (13/613).176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品种选择合理率为81.82%(144/176),术前给药时间合理率为88.07% (155/176),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6.36% (152/17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已达卫生部的规定(<30%),但仍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等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仍需提高.

    作者:王婷;李文斌;王纯叶;叶文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80%(5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9% (4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总胆固醇、左心房内径和二尖瓣舒张早晚期充盈流速比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晓芳;蔡红专;戴正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异常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为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 (14/40),对照组为22.5% (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异常表现,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癫痫患儿联用抗癫痫药治疗致昏迷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对1例癫痫患儿联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致昏迷的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临床药师以1例癫痫患儿联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为切入点,通过以检测患儿血清药物浓度,利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药学知识,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给药方案.结果: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发生重度肝肾损害、心肌受损严重等症状,同时考虑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已超标,而患者癫痫控制效果不佳,遂诊断为丙戊酸中毒,建议先停用丙戊酸钠,继续按原剂量服用拉莫三嗪并检测其浓度,观察癫痫控制情况,待患儿的肝、肾衰竭和心肌损害得到纠正后再考虑调整用药方案.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进行药学监护和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了患儿的用药安全性.这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易爱玲;易博;周从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治疗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56.25%(27/48),肿瘤控制率为66.67%(32/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21/48)、52.08%(2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但症状均较轻微,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可取得理想的近期疗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药品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崔敬敬;高吉俊;张黎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师科普宣教进社区活动及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普及安全用药常识,了解社区居民的用药习惯,为药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与北京市通州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合作,一起参与“惠民安全用药进社区”的宣讲活动,分别在宣教前(A卷)、宣教后(B卷)对居民的用药习惯等进行调研,评估宣教前、后居民对合理用药认识的效果.结果:经过历时2年,对28家社区及村镇居民进行宣教,惠及1 502人,参与调查问卷的有1 492人,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750份(1 375人);96.9%的居民认为培训后有收获,98.4%的居民愿意接受社区大讲堂的传播方式.宣教后居民对药物知识知晓的正确率较宣教前提高了36.8%,由宣教前的46.2%上升到83.0%(P<0.01).结论:社区居民在合理用药上有了一定认识,但仍存在不足,药学科普宣教需向基层倾斜.科普宣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安全用药意识,减少了不良用药习惯,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作者:范秀荣;李海燕;李振全;刘颖;荣晨;吕志辉;赵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