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崔敬敬;高吉俊;张黎娟

关键词: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晚期胃癌, 近期疗效, 不良反应,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治疗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56.25%(27/48),肿瘤控制率为66.67%(32/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21/48)、52.08%(2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但症状均较轻微,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可取得理想的近期疗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药品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异常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为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 (14/40),对照组为22.5% (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异常表现,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57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南平市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rug utilization review,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rug use evaluation,DUE)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3年12月呼吸科出院的157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7例患者共使用19种抗菌药物,其中2种药物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1,17种药物DUI≤1;入院即予二联用药的病例数为45例,3d内联合用药的病例数为30例,住院期间单联使用的病例数为46例,更换抗菌药的病例数为57例;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病原学检查、痰培养的入院评估率分别是95.50%、94.90%、94.90%、35.70%、100.00 %、98.70%、98.70%,治疗后再检测率为4.61%、0%、0%、22.78%、45.71%、38.77%、37.50%;药物选择合理113例,给药剂量合理者127例,给药频次合理48例,根据监测指标及病原学情况调整者33例;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患者10例,占6.37%,使用较规范.结论:DUR和DUE联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的抗菌药情况.

    作者:吴丹梅;黄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3500份抗肿瘤药医嘱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3 500份抗肿瘤药医嘱的用药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2015年抗肿瘤药医嘱3 500份,对医嘱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3 500份抗肿瘤药医嘱中,不合理医嘱352份(占10.06 %).不合理医嘱类型居前3位的分别是预处理不规范158份(占44.89%)、给药剂量不合理54份(占15.34%)、超适应证用药53份(占15.06%).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减少应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琦;贠晓佩;郭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茂名市中医院门诊中成药与化学药联用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中成药与化学药的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茂名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2014年门诊各年度联合用药处方1 000张,共3 000张,对中成药与化学药联用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2012-2014年所抽取的处方中,各年度中成药与化学药联用处方分别为279、336、382张,分别占27.9%、33.6%、38.2%.内科中成药与化学药联用所占比例高,妇科、儿科中成药与化学药联合应用比例较低.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中成药与化学药联合应用情况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但仍需加强监管,进一步给予干预.

    作者:黄塘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师科普宣教进社区活动及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普及安全用药常识,了解社区居民的用药习惯,为药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与北京市通州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合作,一起参与“惠民安全用药进社区”的宣讲活动,分别在宣教前(A卷)、宣教后(B卷)对居民的用药习惯等进行调研,评估宣教前、后居民对合理用药认识的效果.结果:经过历时2年,对28家社区及村镇居民进行宣教,惠及1 502人,参与调查问卷的有1 492人,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 750份(1 375人);96.9%的居民认为培训后有收获,98.4%的居民愿意接受社区大讲堂的传播方式.宣教后居民对药物知识知晓的正确率较宣教前提高了36.8%,由宣教前的46.2%上升到83.0%(P<0.01).结论:社区居民在合理用药上有了一定认识,但仍存在不足,药学科普宣教需向基层倾斜.科普宣教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安全用药意识,减少了不良用药习惯,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作者:范秀荣;李海燕;李振全;刘颖;荣晨;吕志辉;赵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头孢匹胺组合物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孢匹胺组合物(头孢匹胺酸+甘氨酸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疗效.方法:选取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CAP患儿92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头孢匹胺组合物,对照组给予普通头孢匹胺,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7.39%(31/46)、97.83% (45/46),对照组为58.70%(27/46)、95.65%(44/46),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痰菌转阴率为85.19% (23/27),对照组为78.57% (22/28),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复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哆音消失时间以及肺部炎症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1/46),对照组为6.52%(3/46),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匹胺组合物治疗儿童CAP的疗效与普通头孢匹胺相当,但头孢匹胺组合物可加快临床症状消退,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建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药学实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讨论,在患者出现了拉米夫定耐药后,临床药师提出改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案,并对不合理用药实施干预,对患者开展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好转,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治疗,提高了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了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马薇;雷有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珠海市人民医院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珠海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2011-2014年我院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4年,我院抗抑郁药结构相对稳定,用药频度逐年增长,销售金额逐年上升,限定日费用未见明显变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使用较多;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文拉法辛的DDDs和销售金额排序一直居前3位;文拉法辛、帕罗西汀的DDC排序居前3位.结论:我院抗抑郁药的使用结构较合理,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新型抗抑郁药已逐步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基本符合我国目前抗抑郁药的发展趋势.

    作者:黄好武;孟倩;周春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行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6-12月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会阴侧切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共1 d;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侧切、缝合及消毒,不使用任何抗菌药物.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切口愈合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3.33%(3/90),对照组为4.44%(4/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率为96.67%(87/90),对照组为95.56% (8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01±0.92)d,对照组为(4.85±1.1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并不能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氨苄西林舒巴坦致不良反应1例

    作者:庞旭静;王心慧;褚燕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1家医疗机构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某地区所属21家医疗机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各医疗机构2015年1-5月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对其类别、出现频次及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病历抽查,分析临床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果:21家医疗机构销售金额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中,累计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品包括活血化瘀类、非活血类(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中药注射剂;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DDDs较高;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集中在无适应证用药或用药无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方面.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广泛,需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作者:黄黎明;徐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Meta分析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与环抱素A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国内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用于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一定的纳入标准和质量评估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环孢素A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0,95% CI=0.36~0.68,P<0.000 1).结论:在联合用药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环孢素A,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黄晓宁;陈小娟;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泮托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胃铋镁联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胃铋镁联合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消化胃溃疡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胃铋镁联合治疗(四联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枸橼酸铋钾片与替硝唑片、克拉霉素片联合治疗(胃三联法).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平均中位溃疡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25% (73/80),对照组为76.25% (6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3,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86.25%(69/80),对照组为66.25% (5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5,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6/80),对照组为13.75% (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5,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奕璇;孙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治疗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56.25%(27/48),肿瘤控制率为66.67%(32/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21/48)、52.08%(2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但症状均较轻微,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可取得理想的近期疗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药品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崔敬敬;高吉俊;张黎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 (54/54),对照组为92.59%(50/5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2.6±5.33)分,对照组为(86.4±10.22)分,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 (3/54),对照组为18.52% (10/5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继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目的:了解孝感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门诊2014年68例ADR患者的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结果:≤12岁年龄段中ADR发生率较高,达39.7%,提示儿童为ADR高发人群;68例患者中,44例(占64.7%)ADR患者均为抗菌药物引起,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皮疹、发热;静脉滴注药品ADR发生率高,达85.3% (58/68).结论:我院门诊药品ADR的发生在患者年龄、应用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特点,可通过加强对儿童及老年人的用药过程监测、慎重选用抗感染药、确定合适给药途径等措施,提高门诊用药安全性.

    作者:张会娥;汪友兰;党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对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流浪精神分裂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先使用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2周,然后改为口服氟哌啶醇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定量表(schizophrenia cognition rating scale,SCoRS)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采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各时点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各时点的SCo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与丙戊酸镁联合治疗流浪精神分裂症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霞;周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CHC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CV-RNA转阴率为32.76% (1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69% (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CHC肝纤维化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致降结肠造瘘口出血1例

    作者:杨典丽;苗苗;刘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聂彩霞;赵启邹;林意菊;杨磊;卢若丽;尹思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