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荣;李海燕;李振全;刘颖;荣晨;吕志辉;赵博
目的:探讨对1例癫痫患儿联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致昏迷的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临床药师以1例癫痫患儿联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为切入点,通过以检测患儿血清药物浓度,利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药学知识,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施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制订给药方案.结果: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发生重度肝肾损害、心肌受损严重等症状,同时考虑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已超标,而患者癫痫控制效果不佳,遂诊断为丙戊酸中毒,建议先停用丙戊酸钠,继续按原剂量服用拉莫三嗪并检测其浓度,观察癫痫控制情况,待患儿的肝、肾衰竭和心肌损害得到纠正后再考虑调整用药方案.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患儿进行药学监护和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了患儿的用药安全性.这对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易爱玲;易博;周从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 (42/45),对照组为82.22%(37/45),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3例出现头晕、呕吐,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头晕、2例出现皮疹,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治疗老年肺炎,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谭宇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糖尿病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我院2012-2014年门诊降糖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及限定日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逐年上升,增幅达10%左右;胰岛素类药的销售金额及DDDs占比均>50%,超过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中,DDDs排序居首位的为格列美脲,其次为二甲双胍;瑞格列奈、阿卡波糖的使用基本稳定,西格列汀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上升较快,吡格列酮的销售金额排序及DDDs排序则趋于下降.结论:我院门诊抗糖尿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门诊应重视药物各自的特点,个体化用药.
作者:李延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异常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为42.5% (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 (14/40),对照组为22.5% (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异常表现,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西沙比利对危重症患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危重症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原发病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胶囊治疗,1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胃动素(MOT)、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MOT为(323.1±45.7) ng/L,对照组为(274.8±35.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AS为(85.4±18.6) ng/L,对照组为(91.9±19.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为61.67%(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沙比利能显著改善危重症患儿MOT及GAS水平,对病情缓解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爱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10月荆门市第一人民收治的11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美舒利颗粒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基氨基葡萄糖胶囊,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1% (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14%(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为(85.25±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5±4.24)分,且均明显高于2组治疗前的(53.01±2.52)、(52.41±2.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1/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3% (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海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与环抱素A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国内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用于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一定的纳入标准和质量评估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0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环孢素A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0,95% CI=0.36~0.68,P<0.000 1).结论:在联合用药相同的情况下,相比环孢素A,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中应用他克莫司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黄晓宁;陈小娟;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培他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沙利铂.治疗21 d为1个周期,4个周期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56.25%(27/48),肿瘤控制率为66.67%(32/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75%(21/48)、52.08%(25/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但症状均较轻微,2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晚期胃癌可取得理想的近期疗效,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后,药品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作者:崔敬敬;高吉俊;张黎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南海蜂海绵Haliclon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反相柱色谱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海绵Haliclonasp.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及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海绵Haliclona sp.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Z,10Z,13Z,16Z)-二十二-7,10,13,16-四烯酸、琥珀酸单乙酯、正二十五烷、4-(2-氨乙基)-N,N-二乙苯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腺嘌呤.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王宾;林耀才;熊云华;孙丽;蒋诗琴;黄日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提高对地高辛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在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发现1例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患者,临床药师通过分析病情,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和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和讨论该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给药剂量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并对患者进行有益的监护.结果与结论: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及时发现地高辛中毒患者,并采取停药、利尿等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临床药师应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协助医师调整给药方案,以避免或减少地高辛中毒发生.
作者:林良沫;黄春新;韩方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持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 (54/54),对照组为92.59%(50/5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92.6±5.33)分,对照组为(86.4±10.22)分,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 (3/54),对照组为18.52% (10/54),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继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庞旭静;王心慧;褚燕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CHC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CV-RNA转阴率为32.76% (1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69% (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CHC肝纤维化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南平市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科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rug utilization review,DUR)和药物利用评估(drug use evaluation,DUE)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3年12月呼吸科出院的157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7例患者共使用19种抗菌药物,其中2种药物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1,17种药物DUI≤1;入院即予二联用药的病例数为45例,3d内联合用药的病例数为30例,住院期间单联使用的病例数为46例,更换抗菌药的病例数为57例;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病原学检查、痰培养的入院评估率分别是95.50%、94.90%、94.90%、35.70%、100.00 %、98.70%、98.70%,治疗后再检测率为4.61%、0%、0%、22.78%、45.71%、38.77%、37.50%;药物选择合理113例,给药剂量合理者127例,给药频次合理48例,根据监测指标及病原学情况调整者33例;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患者10例,占6.37%,使用较规范.结论:DUR和DUE联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价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的抗菌药情况.
作者:吴丹梅;黄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汉川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愈率、病死率的差异,并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2.34±1.43)h,对照组为(4.01±2.10)h,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为(18.23±10.01)h,对照组为(34.21±15.34)h,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34±1.3)d,对照组为(13.21±3.14)d,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4%(2/50)、6%(3/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5/50)、18% (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4% (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不良反应少,是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胡艳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靶向抗肿瘤药厄洛替尼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发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介绍临床药师参与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致皮疹患者的病例,分析抗肿瘤药治疗方案、ADR监测及处理,评估抗肿瘤药使用后皮疹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运用所学的药学知识,结合抗肿瘤药的药动学特点,参与厄洛替尼致皮疹的药物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为患者讲解药学知识、用药注意事项及ADR的防范措施,与医护人员协作,能发挥专业特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市陈星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7月13日464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64例ADR报告中,男性215例,女性249,年龄2个月~95岁;共涉及128种药品,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共397例(85.56%);涉及抗感染药234例(50.43%)、中药制剂40例(8.62%);引起ADR的中药制剂共16种,其中中药注射剂32种,占所有中药制剂的80.00%;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附件损害197例(42.45%).结论: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重视ADR的检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毛秋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措施,为优化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治疗过程所用药物进行分析,根据其疾病特点、病情变化等协助医师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开展用药教育.结果:在临床药师参与下,通过对利尿、保肝治疗的药学监护,患者得到了较好的个体化治疗,肝硬化腹水明显减少.结论:临床药师可利用自身所掌握的药学知识,从药物选择、对患者的用药教育、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寻找切入点,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作者:曹乐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妇科病区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现状.方法:随机抽查2014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妇科病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住院病历1 424份,回顾性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用药指征不合理率为83.08%(1 183/1 424);用药时间过长,18.40%(262/1 424)的患者总用药时间>7 d;用法与用量不合理率达17.33%(239/1 379).结论:应加强干预,制定院内使用标准,改善质子泵抑制剂的不合理应用现状.
作者:郭华;任艳丽;付强;张海礁;郑磊;邵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为医院质控提供依据,以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水平.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613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28.71% (176/613),无指征预防性用药率为2.12% (13/613).176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中,品种选择合理率为81.82%(144/176),术前给药时间合理率为88.07% (155/176),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6.36% (152/17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已达卫生部的规定(<30%),但仍存在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等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仍需提高.
作者:王婷;李文斌;王纯叶;叶文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