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珊;张燕青
群体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是研究患者群体在给予临床相应剂量的某种药物后,个体间药物浓度差异的来源及相关性的学科.群体中个体差异的来源可分为2类:一类是固定效应,指通常在一定时段内较为固定,可以受研究者控制的变异,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种族、基因多态性等生理特征;肝、肾损害等病理情况;药物剂型、合并用药、吸烟及饮食对药物处置的影响等.
作者:陈文倩;刘晓;李朋梅;崔刚;赵莉;张相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攀枝花市2010年度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我市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我市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提交至四川省ADR监测中心的691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1份报告中,ADR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季节、抗菌药物使用、中药制剂质量以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有关,ADR的临床表现则主要以皮肤及附件的损害为常见.结论: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并结合其特点,尽量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黎进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2009-2011年我院产科门诊患者用药情况,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2009-2011年我院产科门诊患者使用药品的种类、用药频度(DDDs)与安全性分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产科门诊患者使用的药物种类主要为维生素类及微量元素,3年来其DDDs逐年上升,分别为128.11、199.34和269.21;安全性分级为A级的药物占所有药物的比例超过1/3,妊娠期没有使用X级别的药物.结论:我院产科门诊患者用药结构基本稳定,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所使用的药物安全性较好,但不合理应用现象仍值得重视.
作者:张雪艳;王爱华;唐红波;冯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阿奇霉素于1991年11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我国于1999年研制成功并上市.本品为半合成的十五元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游离碱供口服、乳糖酸盐供注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敏感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作者:邓芳;陈小勇;穆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药库HIS系统2008-2011年抗菌药物出库数据,并对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逐年下降,抗菌药物主要以β-内酰胺类、抗真菌药和碳青霉烯类为主,碳青霉烯类和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上升速度快,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应用水平较高.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高起点用药和经验用药情况,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
作者:裴侃;刘皈阳;王喆;夏和美;朱小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美乐托宁(melatonin,MT)又称褪黑激素,化学名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分子式C13N2H16O2,相对分子质量232.37,属于吲哚胺类化合物.自1959年Leme分离、纯化并确定了其结构之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美乐托宁由位于第三脑室后壁的松果腺分泌而得,并且其分泌呈昼夜节律性,由视交叉上核控制,夜间分泌达峰值,其在医学上的主要应用是作为睡眠辅助药物,调节生物节律[1].
作者:王明媚;周亮;马建丽;刘皈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防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常用药,其狭窄的治疗窗和药动学及药效学方面显著的个体差异一直困扰着临床.现有研究表明,CYP3A4、CYP3A5、MDR1单倍型以及IL-10、PXR基因多态性可能对FK506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产生不同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基因多态性对临床实施肾移植患者个体化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对国内外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进一步系统查明CYP3A4、CYP3A5、MDR1单倍型以及IL-10、PXR基因多态性对指导肾移植患者FK506个体化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锦珊;张燕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玉屏风散,6个月后检测其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的次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加上玉屏风散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月蓉;施亚玲;王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羟乙基淀粉200/0.5”)应用情况,并进行循证医学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0年10月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羟乙基淀粉200/0.5应用的适应证、用法与用量、用药时间、疗程、安全性等进行调查,并根据药品说明书、治疗指南和临床研究证据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6个病例,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分水岭脑梗死符合相关指南,占5.8%(5/86).用于多发脑梗死存在2b级证据,占5.8% (5/86);用于大脑中动脉梗死存在1a级证据,占55.8% (48/86);用于颈内动脉梗死仅存在4级证据,占2.3%(2/86).有30.2%(26/86)的用药适应证缺乏临床研究证据.羟乙基淀粉用药疗程平均为(13.66±5.81)d,75.6%(65/86)的患者用药疗程超过说明书建议的10 d.单次用药剂量均为500 mL,滴速均为160~200 mL·h-1,快于说明书中规定的滴速.结论: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羟乙基淀粉200/0.5的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且在用法和疗程方面存在与说明书不符之处.
作者:高琲;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估我院抗抑郁药使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9-2011年我院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抗抑郁药总体销售金额和DDDs平稳增长.国产帕罗西汀为我院临床首选药,3年其销售金额及DDDs均居首位.结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占我院抗抑郁药的主导地位,进口新型、非典型药使用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
作者:钟建;徐平;时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用超声提取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60%的乙醇超声提取槐花中的总黄酮,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对照品溶液在4.0 ~ 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98% (n =5).结论:本方法工艺简单,采用超声提取、纯化方法得到的黄酮类物质其纯度较高,并且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可靠.
作者:张学良;樊钰库;王霞英;王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9 2011年门诊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除盐酸吗啡片外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用药频度(DDDs)均较高.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宇;石虹;马金兰;杨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调查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门急诊处方6 606张,从中筛选出含抗菌药物处方,分析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品种,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审查.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共1 59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14%(1 595/6606),涉及10类29个品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占32.93%(566/1 719).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用药使用率为92.85%(1 484/1 595),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所有抗菌药物处方的69.66%(1 111/1 595),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共151张,占所有抗菌药物处方的9.47%(151/1 595).结论: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武迎磊;崔向丽;袁耀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叶酸、维生素B族防止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非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n=60)口服拜阿司匹林0.1g、叶酸5 mg、维生素B620 mg、维生素B120.25 mg,每日1次;对照组(n=60)口服华法林2.5 mg,每日1次.均治疗3个月,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首次达标时间等指标和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2组均行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栓数、血栓直径、自发声影数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1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NR首次达标时间、稳定值时间及获INR稳定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栓数、血栓直径和自发声影数与本组治疗前各相应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叶酸、维生素B族防止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与华法林比较,疗效差异并不显著,但前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且临床易于操作.
作者:姜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通络补肾法治疗ⅢA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每次0.2 mg,早晚各1次,同时服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每次0.2g,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同时,联合应用通络滋肾汤,每次1袋,每袋200 mL,早晚各1袋.2组的观察周期均为1个月.结果:对照组失访2例,治疗组失访3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8%(2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52%(19/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NIH-CPSI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CPSI比较,其中患者的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治疗前比较,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滋肾法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效果较好,可较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或不适症状、排尿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瞻;邵魁卿;沈建武;曾凡雄;王桂云;李奇;李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12月每月1天的门诊处方,共计13 162张,统计处方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等,并统计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种类、名称、每日剂量、用药天数、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及抗菌药物分类使用情况等.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判断是否合理用药的标准.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98%,其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12.5%,单一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48%,处方平均金额为233.87元.口服抗菌药物DUI排序前10位中有7种药品的DUI>1,注射用抗菌药物DUI排序前10位中有2种药品的DUI>1,其中6种口服药、1种注射用药是由于临床用药日剂量基本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规定日剂量但高于WHO的DDD所致.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要求,除个别药品外,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要求.
作者:王哲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调查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与7-12月2个时期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统计数据;对比2个时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使用比例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更为合理,总用药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在2011年1-6月仍有较多不合理情况存在,值得重视.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指导及管理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更为合理.
作者:陈中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考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在室温[(25±2)℃]下与果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加入果糖注射液中,混合均匀后,在室温[(25±2)℃]下观察并测定6h内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舒地尔的含量,并考察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结果:在室温[(25±2)℃]条件下,0~6h配伍液的外观、pH值、盐酸法舒地尔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在室温[(25±2)℃]下6h内配伍液稳定.
作者:徐梅;韩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考察用合煎液(传统汤剂)、分煎液(配方颗粒汤剂)方法制备的连朴饮汤剂中栀子苷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采用Diamonisl 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睛∶水(20∶8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连朴饮分煎液中栀子苷平均含量比合煎液中栀子苷平均含量高.结论:与传统汤剂比较,连朴饮配方颗粒汤剂中栀子苷的含量高.
作者:冯华;聂明华;邹孔强;王祥培;罗秀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parecoxi-sodium)对老年患者脊柱外科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脊柱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 65岁)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以随机抽样法均分为2组(每组40例):帕瑞昔布钠组(观察组)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bid;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1日1次,共3d.采集术后血、尿,监测肾脏功能的改变.结果:术后1、6h,观察组与术前比较肌酐清除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则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肌酐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内,2组患者肾脏对钠、钾离子的分泌与尿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指标均有短期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脊柱外科术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仅有短暂影响.
作者:阎维维;范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