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玉屏风散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王月蓉;施亚玲;王小燕

关键词:玉屏风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肺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8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加用玉屏风散,6个月后检测其肺功能及6 min步行距离;1年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肺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的次数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西医常规治疗加上玉屏风散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相关文献
  • 拜阿司匹林联合叶酸、维生素B族防止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叶酸、维生素B族防止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非瓣膜病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n=60)口服拜阿司匹林0.1g、叶酸5 mg、维生素B620 mg、维生素B120.25 mg,每日1次;对照组(n=60)口服华法林2.5 mg,每日1次.均治疗3个月,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首次达标时间等指标和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2组均行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血栓数、血栓直径、自发声影数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1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INR首次达标时间、稳定值时间及获INR稳定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栓数、血栓直径和自发声影数与本组治疗前各相应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叶酸、维生素B族防止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形成与华法林比较,疗效差异并不显著,但前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且临床易于操作.

    作者:姜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邢台市第三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门急诊处方6 606张,从中筛选出含抗菌药物处方,分析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品种,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审查.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共1 595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14%(1 595/6606),涉及10类29个品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占32.93%(566/1 719).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用药使用率为92.85%(1 484/1 595),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占所有抗菌药物处方的69.66%(1 111/1 595),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共151张,占所有抗菌药物处方的9.47%(151/1 595).结论: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武迎磊;崔向丽;袁耀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目的: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是防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常用药,其狭窄的治疗窗和药动学及药效学方面显著的个体差异一直困扰着临床.现有研究表明,CYP3A4、CYP3A5、MDR1单倍型以及IL-10、PXR基因多态性可能对FK506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产生不同影响,进一步深入研究基因多态性对临床实施肾移植患者个体化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对国内外近期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进一步系统查明CYP3A4、CYP3A5、MDR1单倍型以及IL-10、PXR基因多态性对指导肾移植患者FK506个体化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锦珊;张燕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7-12月542例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4.3%(542/575),共涉及7类15个品种;联合用药率为26.9% (146/542),病原学送检率为91.7% (497/542),阳性率为14.9%(74/497).DDDs排序居前3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美洛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云祥;王杏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提取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含量

    目的:用超声提取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60%的乙醇超声提取槐花中的总黄酮,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对照品溶液在4.0 ~ 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98% (n =5).结论:本方法工艺简单,采用超声提取、纯化方法得到的黄酮类物质其纯度较高,并且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可靠.

    作者:张学良;樊钰库;王霞英;王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96例老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对96例老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探索其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6月我院所确诊的96例老年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份标本中培养阳性标本89份,菌株153株,阳性率为92.71%.大肠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占32.03% (49/153),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结论:老年人泌尿系统危险因素多、伴随疾病多,治愈的关键是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控制原发病和加强护理.

    作者:王海君;叶爽;战春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药师参加会诊的典型病例分析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加会诊的典型病例,以便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以往临床药师参加的会诊工作,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的判别、参与中毒急救、不良反应监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参加会诊,临床药师能够为临床提供帮助,对药师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结论:通过以上会诊工作的开展,临床药师的建议得到临床医生的采纳,药师自身素质明显提高.

    作者:兰安杰;罗静;吴诚;刘丽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11年门诊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对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点评,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2011年1-12月处方106 519张进行质量控制,每月随机抽取100张门诊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标准进行点评,对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处方平均用药2.15种;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8.8%;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5.07%;注射剂使用率为26.59%;基本药物使用率为100%;处方平均金额为147.26元.结论: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药品通用名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平均金额等方面符合合理用药标准;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情况.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李洁;李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鹿血晶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饮片鹿血晶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3×109 个/L且<8×109个/L时,给予鹿血晶口服1 g,bid,连服6d.结果:服药6d后,观察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较服药前升高,8例患者升高至8 ×109个/L以上.结论:中药饮片鹿血晶可迅速升高化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孙红;李占东;薛冬;李元青;李萍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通络滋肾汤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络补肾法治疗ⅢA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67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每次0.2 mg,早晚各1次,同时服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每次0.2g,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同时,联合应用通络滋肾汤,每次1袋,每袋200 mL,早晚各1袋.2组的观察周期均为1个月.结果:对照组失访2例,治疗组失访3例.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8%(2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52%(19/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NIH-CPSI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CPSI比较,其中患者的疼痛或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总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前列腺液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治疗前比较,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滋肾法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效果较好,可较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或不适症状、排尿症状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瞻;邵魁卿;沈建武;曾凡雄;王桂云;李奇;李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口服降糖药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1例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肝脏是药物吸收、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由胃肠道吸收后即进入肝脏,药物在肝脏内的浓度较在血液和其他器官中高,当药物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作者:王霞;黄廷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9-2011年我院门诊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9 2011年门诊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除盐酸吗啡片外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用药频度(DDDs)均较高.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宇;石虹;马金兰;杨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8-2011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回顾性分析,加深对中药制剂ADR的认识,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对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收集的273例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中药制剂ADR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其中1~ 10岁儿童段发生ADR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药注射剂双黄连(冻干)引发的ADR多;严重的ADR有11例.结论:中药制剂ADR不容忽视,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降低临床使用风险,从而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作者:高碧莲;黄小芸;李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现状,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12月每月1天的门诊处方,共计13 162张,统计处方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等,并统计抗菌药物处方中抗菌药物种类、名称、每日剂量、用药天数、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及抗菌药物分类使用情况等.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判断是否合理用药的标准.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98%,其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12.5%,单一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48%,处方平均金额为233.87元.口服抗菌药物DUI排序前10位中有7种药品的DUI>1,注射用抗菌药物DUI排序前10位中有2种药品的DUI>1,其中6种口服药、1种注射用药是由于临床用药日剂量基本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规定日剂量但高于WHO的DDD所致.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要求,除个别药品外,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要求.

    作者:王哲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情况调查与循证医学评价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羟乙基淀粉200/0.5”)应用情况,并进行循证医学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6月-2010年10月应用羟乙基淀粉200/0.5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羟乙基淀粉200/0.5应用的适应证、用法与用量、用药时间、疗程、安全性等进行调查,并根据药品说明书、治疗指南和临床研究证据对其应用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86个病例,羟乙基淀粉200/0.5用于分水岭脑梗死符合相关指南,占5.8%(5/86).用于多发脑梗死存在2b级证据,占5.8% (5/86);用于大脑中动脉梗死存在1a级证据,占55.8% (48/86);用于颈内动脉梗死仅存在4级证据,占2.3%(2/86).有30.2%(26/86)的用药适应证缺乏临床研究证据.羟乙基淀粉用药疗程平均为(13.66±5.81)d,75.6%(65/86)的患者用药疗程超过说明书建议的10 d.单次用药剂量均为500 mL,滴速均为160~200 mL·h-1,快于说明书中规定的滴速.结论:部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羟乙基淀粉200/0.5的应用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且在用法和疗程方面存在与说明书不符之处.

    作者:高琲;刘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美乐托宁在临床医学上的新应用

    美乐托宁(melatonin,MT)又称褪黑激素,化学名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分子式C13N2H16O2,相对分子质量232.37,属于吲哚胺类化合物.自1959年Leme分离、纯化并确定了其结构之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美乐托宁由位于第三脑室后壁的松果腺分泌而得,并且其分泌呈昼夜节律性,由视交叉上核控制,夜间分泌达峰值,其在医学上的主要应用是作为睡眠辅助药物,调节生物节律[1].

    作者:王明媚;周亮;马建丽;刘皈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7077张门急诊处方点评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全部门急诊处方、处方数量前5位科室、医师的处方分别进行处方评价,并分析处方数量前5位药品的使用情况.结果: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1.50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2.90%,注射剂使用率为2.08%,基本药物使用率为20.4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43.02元;处方数量前5位科室分别为口腔颌面外科、中医黏膜科、急诊科、儿童口腔科和综合科;处方数量排序前4位的医师均为中医黏膜科医师,居第5位的为综合科医师;处方数量排序前5位药品为局部麻醉药2种、中成药2种、含漱剂1种.结论:我院各项处方指标基本正常,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基本药物的使用有待提高.

    作者:郑利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术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与7-12月2个时期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统计数据;对比2个时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下降,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使用比例明显下降,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更为合理,总用药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在2011年1-6月仍有较多不合理情况存在,值得重视.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指导及管理后,2011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更为合理.

    作者:陈中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与合理用药

    阿奇霉素于1991年11月由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国上市,我国于1999年研制成功并上市.本品为半合成的十五元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游离碱供口服、乳糖酸盐供注射.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敏感生物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从而干扰其蛋白质的合成.

    作者:邓芳;陈小勇;穆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应对和化解由抗血小板药抵抗所带来的困惑

    近期,一个新的敏感话题正突显出来,值得临床医药学家探讨和应对,即药物抵抗(drugs resistance)问题,包括胰岛素抵抗、卡马西平抵抗、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抗抑郁药抵抗、雌激素抵抗等.药物抵抗其概念既不同于细菌耐药性或药物依赖性,又与耐受性的阐述有所差异.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