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光;牛桂田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医院制剂加味白头翁汤凝胶灌肠剂中秦皮甲素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流动相:溶液A为乙腈,溶液B为含5%三乙胺的0.33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0).0~9 min,溶液A:溶液B为12:88;9~10 min,A:B为30:70;10~22 min,A:B为30:70.流速:1.0 mL·min-1;秦皮甲素和盐酸小檗碱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34 nm和349 nm.结果:秦皮甲素和盐酸小檗碱分别在4~200μg·mL-1和1~5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63%(RSD=2.52%)和97.37%(RSD=1.84%).结论:本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加味白头翁汤凝胶灌肠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乐;刘萍;周忻;张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肿瘤血管的生成为其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抗肿瘤血管的生成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中药或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研究非常活跃,也具有明显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刘娟;文静;王晶;谢铮铮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牙周科门诊处方合理用药状况,为实施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牙周科2009年1~10月门诊处方进行合理用药国际指标的调研和分析,并对处方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应诊不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占83.27%;平均用药品种数1.22种;抗菌药物使用率10.03%,占总药费的14.67%;注射荆使用率77.56%,占总药费的39.67%;基本药物使用率87.68%;平均处方金额17.23元;药物使用以局部麻醉药、消毒防腐药、抗菌药物和抗炎镇痛药为主;抗菌药物使用以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为主.结论:我院牙周科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郑利光;牛桂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头孢硫脒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住院确诊为ABS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用头孢硫脒2.0 g,1日2次肌内注射,对照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0 g,q12 h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4 d,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临床观察对比研究.结果:临床疗效分别为85.71%和89.23%;细菌学疗效分别为82.26%和85.96%,头孢硫脒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头孢硫眯组为10.0%(7/70),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为9.23%(6/65).均未见光毒性和肝毒性不良反应.结论:头孢硫脒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ABS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陈小梅;高春生;王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规律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使用金额等进行统计排序分析.结果及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结构比较稳定,抗菌药物用药品种趋向集中,抗菌药物的选择较合理.
作者:赵庚昊;王荣乐;崔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行为,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我院住院并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20份,其中手术病例160例,非手术病例160例,并对病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在抗菌药物选用、联合应用、用药指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较多的问题,应进一步进行干预,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作者:刘玲玲;吕世臣;李美英;史大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我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的实施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通知>中我院外科常见的4种手术部位(腹外疝手术、骨科手术、阑尾手术、妇产科手术)随机抽取2008年1~6月(干预前)与2008年7~12月(干预后)出院病历资料各50份(共400份),对围术期预防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率减少4.5%,联合用药率减少28.5%,合理用药率增加55.5%.结论:我院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铸;吴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舍胶体次枸橼酸铋钾的常规四联方案治疗.结果:两组在清除Hp与药物成本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过经过成本-效果分析,两组成本-效果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联疗法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四联疗法,虽然其成本相对高,但是也应广泛用于临床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作者:耿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医院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9月门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对处方诊断、给药途径、单次用量和联合用药进行统计,与药品说明书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316张,中药注射剂功能主治符合率为72.78%;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现象,高限剂量使用占49.37%;稀释剂规范率为67.41%;使用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处方占31.01%.结论:医院中药注射剂应用存在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不符的现象,应该严格按说明书的规定使用药品.
作者:杨永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调查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治疗342 491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品种、用药频度、配伍方式、联用情况、平均药品费用,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6.85%,涉及10类40种,以单一用药为主.占60.8%.口服用药占总用药频度的79.38%,评价为合理用药的占65.66%,平均每例/次患者的药品费用为81.85元.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鲁华;纪新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并探讨比卡鲁胺(Bicalutamide capsules)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1日-2008年5月31日,我院收治前列腺癌患者42例,年龄58~86岁,平均72岁.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腺癌.血清PSA值2.6-168.2 ng·mL-1.Gleason评分2~4分6例,5~7分28例,8~10分8例.采用手术去势加雄激素阻断[比卡鲁胺(岩列舒)50 mg]的30例,药物去势[戈舍瑞林3.6 mg·(28 d)-1]加雄激素阻断(比卡鲁胺50 mg·d-1)12例,连续治疗12个月,之后根据PSA水平采用间歇治疗.随访症状改善情况、肿瘤消退情况、肝肾功能、血PSA值及生存时间.结果:42例治疗后,开始PSA均有下降,随访第1年时,37例血PSA降至正常,第2年,33例病情稳定,6例下降不满意或出现反跳,改用其他治疗方式.到目前为止.36例存活,其余3例死于前列腺癌进展,3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内分泌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朱煜;张建平;许乐;许文平;童臻;林宗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方法,以病原微生物耐药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氟喹诺酮类合理应用的可行性.优化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3~2008年6年间氟喹诺酮类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我院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总体来说,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的应用相对稳定,不同品种的使用频率与细菌耐药情况基本一致.但是发现,药品使用量也与临床对国内外指南的重视程度有关,如受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的CAP指南推荐的影响,近年来莫西沙星的使用率上升,而耐药率逐渐升高的左氧氟沙星使用率有下降趋势.结论:临床应该重视氟喹诺酮类药的合理应用,同时要重视普通病房感染病例的细菌耐药性检测,提高送检率,以获得全院关于病原微生物流行病学的全面资料,有利于促进抗感染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刘治军;陈东科;傅得兴;杜冠华;胡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对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案.方法:采用统计研究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成本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90.0%,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948.57元和2 529.45元,差异明显.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比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更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白瑶;刘玉琴;饶艳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合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的认识,从而做到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6~12月门诊处方13 162张,对其中抗菌药物的处方数、应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数量、用药频度(DDDs)、相关药物的联用情况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统计处方13 162张,其中抗菌药处方4 939张,占总处方量的37.52%;单一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4 093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82.87%;二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812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16.44%;三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为34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量的0.60%.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改善.头孢菌素类的使用量占医院抗菌药物的首位,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青霉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的使用量较大.为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建议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掌握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对于促进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义凤;严明莉;蔡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2008年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查分析,以了解我院门诊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将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挑选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有402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2.76%,其中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剂量或用法不正确、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大<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加强处方的监督检查,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徐芳琴;陈晓莉;赵越平;文爱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状况、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及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作者:贡联兵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院眼科门诊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眼科门诊处方质量的措施,提高处方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眼科门诊电子处方2 400张,分析处方不合理情况,统计不合理处方比例.结果:不合理处方84张.占所抽取处方的3.50%.其中年龄与诊断不符的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76%;用法用量不符合要求的3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8.10%;诊断与用药不符的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8.30%;用药周期过长的2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8.50%;无医师修改印章与日期的6张,占不合理处方的7.14%;药物配伍禁忌的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38%;重复用药的10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1.90%.结论:电子处方的实行大大降低了不合理处方的发生,但仍应进一步对门诊电子处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并加强药师审核处方的水平与力度,规范医生开具处方,提高我院门诊处方的质量.
作者:张春雨;刘子琦;付望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刺五加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进展.方法:分别介绍了刺五加中皂甙、多糖以及与黄芩联用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同时,对刺五加制剂治疗疾病的研究和评价做了总结,并对刺五加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展望.结果:刺五加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刺五加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开发利用更多有效成分.
作者:杜佳新;顾玉红;张博;朱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抗菌药物用量及销售金额,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繁,且头孢菌素类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作者:程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介绍药师在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和疝修补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中的作用及体会.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构成比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08年全年或2009年6~11月3种I类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通过分管副院长在医院有关会议上点评、药师到临床科室讲课和实施监控,对其进行干预.结果:药师干预后,2009年6~11月76例3种Ⅰ类手术均采用单一用药方案;65例甲状腺手术均在术前0.5~2 h使用了抗菌药物,术中没有1例使用抗菌药物,61例在手术后第2天停用抗菌药物,占93.8%(61/65);这3类共76例手术中,第1代头孢菌素使用例次为37例,构成比为48.7%;第2代头孢菌素28例,占36.8%;青霉素类11例,占14.5%.结论:药师参与干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显著,本文介绍的干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建玲;张瑞麟;李忠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