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惠
我国已经提出建立临床药师制度,但目前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开展仍相对滞后,临床药师管理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从临床药师的培育、发展和激励三个阶段着手,总结我院在建立临床药师管理工作制度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尝试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基层综合性医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药师管理工作制度。通过建立对临床药师的培育制度和临床药学工作激励体系,为推动临床药学在基层医院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赵建彬;陈菲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美国 FDA 于2013年12月6日批准吉利德( Gilead )公司的 Sofosbuvir (参考译名:索非布韦,商品名:Sovaldi )片剂上市,与其他抗病毒药联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恶性综合征(NMS)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NMS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NMS发病前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7例(70%),进食差9例(90%);60%的患者发病于夏季;合并用药8例(80%),且多合并高效价药物,其中4例为长效药物;发生于用药后1周内4例(40%),1月内9例(90%)。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肌强直、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多汗等。实验室检查表现白细胞增高、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等。经停用致病药物、提供支持和对症治疗、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苯二氮类药物等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恶性综合征是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合理治疗。
作者:孙振晓;于相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综合干预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6月及2012年1-6月出院患者病历各50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前后两个时间段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对比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介入和综合性干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抗菌药费用、预防性用药的比率等较干预前均有明显下降(P <0.01),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逐步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张德伦;沈宁平;姚鹏;任卫国;李伟民;陈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续断壮骨胶囊中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氯酸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续断皂苷遇含量,Agilent C18柱(250 mm ×4.6 mm,5μm),乙腈-0.15%三氟乙酸水溶液(29∶7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 nm ,流量1.0 mL/min。结果:总皂苷平均含量为86.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8%, RSD =1.52%;川续断皂苷遇在64~320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 RSD =0.77%。结论:所建方法准确,能快速测定续断壮骨胶囊总皂苷和川续断皂苷遇的含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章彩霞;金灵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快速准确鉴别保健品中是否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方法:用近红外特征谱段相关系数法快速鉴别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结果:近红外特征谱段相关系数法可以快速、准确鉴别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总体正确率达到94.4%。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结果准确,适用于现场监督检查时快速鉴别保健品中是否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值得在现场监督检查时推广应用。
作者:韩吴琦;黄永丽;郭兴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优化牡丹皮药材在六味地黄丸中的生产工艺。方法:牡丹皮采用单独粉碎,通过控制粉碎的时间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结果:牡丹皮粉碎温度控制在50℃左右,粉碎时间缩短至1 h。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提高了牡丹皮中丹皮酚的转移率。
作者:王晓敏;吕建英;海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于2014年1月16日第370卷第3期发布了一项关于 Pritelivir 用于单纯疱疹病毒-2( HSV-2)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内容。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真正意义上“医药分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让百姓得到医药服务的实惠,促进社会药房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社会药房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社会药房在医疗改革中的生存和发展的看法,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进一步研讨。
作者:巢勤华;巢柳荫;巢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回顾了1例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过程,分析了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时的用药思路和指导作用,以逐步提高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新毅;谷文静;郝瑞东;莎日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例24岁女性剖宫产术后给予抗感染处理,使用头孢他啶4 d后,面部及躯干部位出现斑片状红疹、瘙痒,呈均匀对称性分布,给予抗过敏治疗,并改用阿米卡星注射液抗感染,3 d后患者症状稍有好转,给予泼尼松片口服,次日患者症状消失。
作者: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的合理性,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抽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门诊处方2880张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在抽查的2880张处方中,不合格处方266张(9.22%),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125张(46.99%);不合理用药处方141张(53.01%),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等。结论:我院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提高处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刘玲霞;孙瑞;何瑞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十二五”规划的背景下,从报考资格和考试制度两个方面比较中美两国在执业药师准入方面的规定,分析两国执业药师考试通过率差异的原因,提出提高报考学历、改革考试内容等建议,为我国执业药师准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作者:徐晓媛;张凯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报道1例70岁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片后发生严重高血压不良反应的临床案例,分析发生不良反应与用药的相关性。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的同时,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建青;王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目前儿童家庭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调查了114位儿童家长,分析儿童家庭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适当性方面的情况。结果:家长对儿童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重视程度不够,使用成人药物存在安全隐患,在病情减轻后的处理上难以准确把握,对儿童药品的选择较少考虑经济因素,选择剂型时忽略对疗效的影响等。结论:应加大儿童药品研发生产的力度,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建设,对家长进行儿童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卫陈;陈静;凌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药师参与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方式参与救治危重病例,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作者:朱少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报道苯磺酸氨氯地平致过敏反应1例,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苯磺酸氨氯地平致过敏反应偶有发生,临床应用时应予注意。
作者:刘洪云;刘涛;赵延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报道1例因服用大剂量氯氮平后出现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病例。氯氮平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症,但导致急性造血功能迟滞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时,医护人员应当提高警惕,密切观察,做到早发现此类不良反应。
作者:何仕意;陈先会;张勇;苏燕;陈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20种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进行各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结果:13个品种(感冒清热颗粒、解郁安神颗粒、千柏鼻炎片、男宝胶囊、心脑康胶囊、利肺片、养血安神片、护肝片、清脑降压片、治咳枇杷露、小儿化痰止咳糖浆、复方胆通片、血栓心脉宁胶囊)无抑菌作用,回收率均大于70%,可采用常规法进行细菌数测定;5个品种(抗骨增生片、炎立消片、痹欣片、炎可宁片、痔速宁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可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前3个0.5 mL/皿、后2个0.2 mL/皿)进行细菌数测定;2个品种(四季三黄片、板兰根咀嚼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细菌数测定,所有品种的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数均采用常规法进行测定。结论:以上验证方法作为各品种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赵会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药师针对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进行用药分析、监护与用药教育。临床药师通过跟踪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治疗药物,结合患者病史,对住院期间的各项检查进行分析评价,协助临床医生制定和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发挥药物治疗的佳效应。
作者:刘秀英;黄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