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焕璜
目的:探讨哺乳期瘢痕子宫妊娠的流产方法.方法:观察组术前2小时给予米索前列醇片400mg口服,2小时后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术前不用米索前列醇片.结果:服用米索前列醇片的患者人工流产术中子宫穿孔发生率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短、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少.结论:瘢痕子宫哺乳期妊娠妇女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片能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刘文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作者:樊有田;樊冲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黄连素(小檗碱),由黄连、黄柏、三棵针或其他含小檗碱的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临床上,一直作为清热解毒,抗感染药物.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连素在治疗糖尿病中有较好的临床意义.黄连素除具抗升糖激素作用外,还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恢复作用.黄连素加小剂量达美康治疗老年型2型糖尿病较单用达美康疗效显著,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加黄连素治疗可以取得和加用双胍类药物相似的降糖效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冬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胃癌患者28例,分别进行X线钡餐和CT检查,对比分析各种检查相应的影像学特征及表现.结果:28例胃癌患者中,X线钡餐发现胃癌18例(64.3%),CT检查全部阳性.X线表现,4例出现明显充盈缺损;12例胃腔变窄,皱襞消失;胃壁僵硬18例,4例为溃疡龛影,形状不规则;7例表现为示胃小区及胃小沟结构紊乱,增粗.CT表现,胃壁增厚26例,黏膜表面凹凸不平24例,腔内有分叶状、结节状、菜花状肿块9例,出现溃疡环堤16例,胃腔狭窄4例,黏膜皱襞集中、融合、破坏3例,胃壁僵硬8例,出现淋巴结转移22例,其他脏器转移6例.结论:X线平片和CT诊断胃癌均各具自己的优势,临床应将二者联合应用,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很大.
作者:冯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是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基础上发展而来,相比ESD,能够切除更深层次的黏膜下病变,近年来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2010年5月7日为1例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的患者行ESE.该患者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为黏膜下肿物,源于固有肌层.患者同意选择行ESE治疗,手术顺利,术后将切除的肿物送病检,提示为异位胰腺,基底及周边切除完整.术后1周复查内镜,溃疡形成、钛夹脱落,出院.现将ESE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子燕;高峰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对2009年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呼吸道感染位于我院医院感染病例部位的首位,占总感染病例82.81%,是我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因此,2010年1月对全院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因素供氧系统的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备用湿化液进行监测分析,以探讨预防与控制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对策,通过落实改进措施,2010年度呼吸道感染率较2009年下降16.5%,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于丽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对临床证实的肩锁关节脱位15例行双侧对比检查,观察肩锁韧带、喙锁韧带的连续性,肩锁间隙及喙锁间隙有无增宽,并与X线前后位平片检查结果对比.结果:15例中,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5例.超声诊断正确14例,诊断率93%.X线诊断正确12例,诊断率80%.结论:通过对肩锁、喙锁韧带及软组织损伤的观察,超声能够较准确的对肩锁关节损伤分类.
作者:郑雪松;于艳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42例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患者42例.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5例,心脏骤停2例,心动过缓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起搏20例,以selding方法穿刺,选择左锁骨下静脉路径36例,右锁骨下静脉路径6例.经动脉鞘管插入球囊电极,根据Ⅱ、Ⅲ、AVF导联QRS波形态,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结果:42例均起搏成功,安置平均23±10分钟.所有患者未出现血气胸、导管断裂、心脏穿孔、心包填塞等并严重发症.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方便快捷,尤其对不宜搬动的危重患者,可快速在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为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赢得时间.同时也对缓慢心律失常外科患者起搏保护,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刘新文;唐明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点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壁慢性溃疡形成,以慢性反复发作性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两者之比3:1,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少年,胃溃疡发病年龄较十二指肠溃疡约推迟10年左右.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固称为消化性溃疡.
作者:赵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麻疹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115例麻疹患者进行皮疹进展、并发症及全身情况的观察,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结果:115例麻疹患者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及时的治疗与抢救,112例全部治愈出院,有3例因并发呼吸衰竭转入综合医院治疗,后经随访,均治愈出院.结论:在麻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王丽颖;焦利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风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民众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大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由于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疾病的重视和治疗的及时,中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虽致残程度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大约有80%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由于医疗费用的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护理难度大,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降低致残程度、提高康复速度及康复疗效是治疗中风患者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针灸推拿配合调神疗法综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全部病例符合中风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中风.康复治疗从发病后1周开始.经过针灸推拿精神调摄综合治疗,患者康复速度较快,疗效较为满意,有些仍留有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蝸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烦躁抑郁等症状,但坚持治疗,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作者:武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脑梗死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疗法,2009年以来,先后治疗脑梗死患者54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林;杨爱琴;崔永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胃肠道营养护理的实用方法.方法:5年来对32例严重烧伤患者实行了早期营养液消化道管饲方法,同时加用促胃动力药物.营养液喂养方法,本着尽早开始,少量多餐、全面、平衡、循序渐进的原则.结果:3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较好的耐受性,在提供足够营养成分的同时也减少了血浆及全血的输入量,保持了水、电解质的平衡,有利于休克复苏.结论:烧伤面积在50%以上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恢复肠道营养方法实用,疗效可靠,有利于休克复苏和全病程的治疗.
作者:向长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通过对下腹部突发剧痛患者行超声检查进行图像分析,探讨腹部卒中的超声图像特征.本例患者超声下发现右下腹有异常回声.超声下可直观发现肿物回声,可以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且超声具有方便简捷、及时、无创等特点,对本病的临床辅助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组火针结合银丹心脑通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即时效应和远期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火针点刺风池、天柱、阿是穴配合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对照组痛点消炎镇痛药阻滞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综合治疗颈源性头痛有较好的即时效应和远期疗效.
作者:张雪英;孙燕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但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和工作复杂性的增加,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呈上升趋势.近几年采用透视下空心钉固定的方法治疗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股骨颈骨折患者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8~69岁,平均52.5岁.车祸伤17例,摔伤21例;左侧22例,右侧16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按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20例,Ⅲ型13例,Ⅳ型3例,伤后手术时间:5~8天.
作者:陆驰浩;韩娓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医院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监测、预防、控制与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秋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院前急救多数是意外或突然发生的,往往没有确切的地点,无法预料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急诊科与商丘市120急救联网以来,经过多年时间与经验累积,并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改进,已形成了一支急救技术过硬有效地为院前急救提高成功率.
作者:史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情况与患者肝细胞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215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25例、慢性肝炎92例、肝硬化50例、重型肝炎48例,测定其血脂水平,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与对照组健康80例进行比较.结果:各型肝炎患者除了急性肝炎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型肝炎患者的TC、TG、HDL-C、LDL-C水平随肝损害程度加重均有明显下降趋势(0.05~0.01).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患者指标比较差异,除TG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且差异较为显著.结论:肝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下降能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对于观察病情、病情进展情况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王薇;陈先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初次就诊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在超声心动图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初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60例(EF值均正常)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二尖瓣血流峰值E/A比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左室收缩功能(EF)尚正常时心脏的损害主要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作者:周建军;张升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