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沂源县居民死因分析

齐贡明;刘明玲

关键词:
摘要:2010年死因监测结果利用中国疾控中心指定的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如下.死因构成总体死因构成:2010年沂源县死因监测系统因第1大类疾病(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39例,占总死亡的1.11%,其死亡率为6.91/10万;第2大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3138例,占总死亡的89.10%,其死亡率为555.60/10万;第3大类疾病(伤害)死亡332例,占总死亡的9.43%,其死亡率58.78/10万;不明原因疾病死亡13例,占总死亡的0.37%,其死亡率2.30/10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牙齿外伤的诊疗

    儿童牙齿外伤是儿童牙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常见的外伤类型有牙齿撞伤、牙齿折断、牙齿脱位.下面简单介绍这3种外伤情况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牙齿撞伤临床表现:①出现急性创伤性、牙周膜炎的症状,患牙不能咬物;②如伴随牙髓损伤可出现冷热刺激敏感症状:叩痛、咀嚼痛,早期冷刺激敏感,晚期热刺激敏感.

    作者:杨明杰;李江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医院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监测、预防、控制与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王秋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的护理体会1例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是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基础上发展而来,相比ESD,能够切除更深层次的黏膜下病变,近年来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2010年5月7日为1例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的患者行ESE.该患者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为黏膜下肿物,源于固有肌层.患者同意选择行ESE治疗,手术顺利,术后将切除的肿物送病检,提示为异位胰腺,基底及周边切除完整.术后1周复查内镜,溃疡形成、钛夹脱落,出院.现将ESE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子燕;高峰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百草枯自杀患者洗胃的护理体会

    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急、变化快,抢救时应争分夺秒,早期应用洗胃、导泻等措施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加强做好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顺利配合,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率.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6例,女9例,男7例,年龄19~76岁,其中因恋爱、婚姻及家庭受挫折而轻生14例,年老患病觉得自己成为家人的累赘而轻生1例,青少年因长辈指责过多自尊受挫伤而委屈轻生1例.

    作者:王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部卒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检查疑诊为子宫肌瘤1例

    通过对下腹部突发剧痛患者行超声检查进行图像分析,探讨腹部卒中的超声图像特征.本例患者超声下发现右下腹有异常回声.超声下可直观发现肿物回声,可以为临床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且超声具有方便简捷、及时、无创等特点,对本病的临床辅助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丹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降糖药物选择

    糖尿病和肺结核均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糖尿病患者又是肺结核的易患者,二者可合并存在,两病相互恶性影响,致使病情复杂,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治疗难度大[1],2005~2010年收治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128例,观察不同的降糖药物对疾病整体疗效、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虎继红;张载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46例治疗体会

    咽下综合征在新生儿期不少见,多见于有难产、窒息史或过期产史的新生儿.主要特点为出生后即出现呕吐,进食后呕吐加重,呕吐物为羊水,也可带血.吞入大量羊水是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之一.呕吐物容易呛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临床工作中采取早期洗胃方法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通过对咽下综合征进行早期洗胃,大大缩短了患儿病程,现将洗胃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折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每3天少于1次,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1].而且粪便长时间停留肠腔,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2].骨折患者由于创伤和自身精神方面等因素,导致生活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易发生便秘,便秘是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0%~70%[3].尤其是创伤后和骨折术后1~5天发生率高[4],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痛苦,而且给患者进食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还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增加患者痛苦.如何有效地预防与解除骨折患者的便秘,通过分析,总结了骨折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及重视排便功能的训练,旨在尽可能的减少便秘发生,改善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云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硫酸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悬液气动雾化吸入治疗.<4岁,沙丁胺醇为0.25ml;4~8岁,沙丁胺醇为0.5ml;>8岁,沙丁胺醇为0.75ml;布地奈德混悬液1ml加入生理盐水溶液2ml中雾化吸入,每次吸入时间为10分钟,每天3次.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和气喘的改善情况、肺部哮鸣音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平均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麦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部损伤并休克诊治体会

    腹部损伤其受伤机制、部位不同,受力时间各异,伤情复杂,常常合并多发伤,腹部体征常被掩盖,给临床诊疗造成困难[1].因此,尽早抢救休克、维持器官功能、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的主要环节.对2005~2010年36例腹部损伤并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手术治疗,死亡2例.腹部损伤并休克处理相对复杂,病症转变快,危险性大,同时损伤常涉及多个脏器损伤,死亡率高.按救治程序进行评估,在快速判断伤情的基础上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在抢救休克同时及时手术治疗,是早期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降低术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现总结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薛卫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壁白线疝1例

    作者:张志华;董艳秋;刘宪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睑板腺癌1例

    病历资料患者,女,80岁.发现左上眼皮一肿物2个月余,于2008年8月5日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查体:左眼上睑中央皮肤略隆起,皮下可触及一黄豆大小结节,较硬;与其对应的睑结膜面可透见黄色结节,表面略呈暗红色,未破溃.左眼球未见异常.右眼外眼未见异常.遂在局麻下行左上睑肿块活检,病理结果示左上睑睑板腺癌.并以此病收入院全面体检,排除手术禁忌症.于局麻下行左上睑睑板腺癌根治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肿物切缘无癌细胞浸润.随访至今,患者健在,肿物无复发.

    作者:郑洪祥;朱清华;朱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分析前质量控质的探讨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临床的诊断越来越离不开检验结果.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与用药.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是由检验质量决定的.而检验质量又由全面质量控制的.全面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由检验科解决.因为有先进设备、配套的试剂、有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检验科无法控制的.也是重要的环节.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80%是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作者:杨淑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危重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90例治疗及预后探讨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将90例危重新生儿入院时静脉血糖>7mmol/L做为观察对象,根据血糖值,分为轻度高血糖组(7~10mmol/L),给予限糖治疗,输葡萄糖速度控制在2~4mg/(kg·分);中度高血糖组(10.1~15mmol/L)和重度高血糖组(>15mmol/L),给予禁糖治疗,首批静脉补液用0.9%氯化钠溶液,只有4.44%重度高血糖患儿给予小剂量胰岛素0.1U/(kg·小时)静脉泵入治疗.结果:16例轻度高血糖患儿,入院时血糖值为8.51±1.48mmol/L,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6.81±1.39小时;中度高血糖组入院时血糖值为12.83±2.15mmol/L,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9.21±1.24小时;重度高血糖组入院时血糖值18.52±3.41mmol/L,血糖恢复正常时间为15.38±4.46小时.血糖>15mmol/L与血糖7~15mmol/L比较,死亡率明显升高(P<0.005).结论:危重新生儿病情越严重,血糖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血糖变化可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规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陈恒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五虫骨质宁胶囊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观察

    腰椎骨质增生症亦称腰椎退行性脊椎炎、腰椎老年性脊椎炎、腰椎肥大性脊椎炎和腰椎骨关节病等,是腰椎骨损老化后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其特征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并在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尤以3、4、5腰椎明显,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部疼痛,压痛,严重者可压迫坐骨神经,引起放射的下肢剧烈疼痛,活动受限.2008年应用自拟五虫骨质宁胶囊治疗腰椎增生患者18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耀军;赵斌强;马艳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自我效能感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综述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概念、形成及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的,系指人们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个行为目标或应付某种困难情景能力的信念.治疗护理干预对健康行为的影响部分是以自我效能为中介的,患者获得的自我效能越高,就越可能调动个人内在的力量,就越努力维持自身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理论在社区教育领域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并展开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桂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腺小癌的CT诊断

    传统的钼靶摄片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直径<2.0cm的乳腺小癌的检出却有其不足.早期诊断仍有一定的难度,而经4CT的应用,这一课题有了很大的改观.结合文献对我院CT检查确诊且资料比较完整的30例做一分析讨论.

    作者:陈忠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左侧肢体乏力3个月余,加重伴饮水呛咳20天

    作者:范玉华;曾进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重要性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及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和常见的症状是疼痛.据有关部门统计[1],2000年中国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占全国总人数的6.6%,而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远远低于高血压、糖尿病.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提高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知晓率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和的重要方法.现对社区200名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有进一步认识,大幅提高了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有重要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陶雪花;王永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乙酰谷酰胺联合白蛋白治疗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乙酰谷酰胺联合白蛋白治疗脑栓塞所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脑栓塞所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乙酰谷酰胺0.6g,静滴、1次/日,连用14天;20%白蛋白50ml静滴、2次/日,连用7天,7天后改1次/日,连用7天,共14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7天、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疗程结束后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观察组较对照组好转更明显,14天时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乙酰谷酰胺联合白蛋白治疗脑栓塞所致大面积脑梗死效果肯定,能显著改善预后.

    作者:刘培华;王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