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皇界;赵爱华;王雯;李凤祥;王国治;吴小南
目的 规范药品现场检查工作.方法 对检查员在药品现场检查中的基本要求进行总结,并归纳为十三要及十三戒.结果 与结论为检查员改进检查方法及技巧、规范药品现场检查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刘渊;毕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分析了近两年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的现状,用举例和对比方法对现存问题进行了说明和比较.结果 与结论针对实际问题,从法律角度和技术层面提出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李衡;曾秋初;李慧;黄晟;谢天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简称中检院)获奖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反映科研优势和特点,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1~2010年10年间获奖科研成果为对象,应用SPSS13.0软件对科研成果的数目、级别和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科研成果奖励共52项,大部分科研成果围绕中检院的中心工作,主要分布在生物制品、药品、中药领域.结论 中检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今后还要加强科研管理,使科研工作保持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瑞;刘增顺;王艳;李冠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羧甲司坦泡腾片的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提出修改建议.方法 查询资料,并对羧甲司坦泡腾片的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进行验证.结果 羧甲司坦泡腾片发泡量及崩解时限检查项目内容不完整、表述不明晰;检查方法不科学、不完善.结论 应对羧甲司坦泡腾片检验标准进行修订.
作者:周华杨;覃志高;石天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复方氨酚葡锌片中(R,S)-告依春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 (R,S)-告依春在5.6~32.6mg·L-1(r=0.9997)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氨酚葡锌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索银科;王永平;刘宝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怎样建立高效的补充检验方法批复体系提出一些建议.方法 对补充检验方法批复中关键环节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压缩各环节时限或者建立新的批复体系,可以提高补充检验方法批复的效率.
作者:高志峰;张启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不同采收期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和芦丁的含量,综合比较各指标用以评价青翘的质量及其佳的采收期.方法 采用HPLC法,以Alltima ODS C18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室温.结果 连翘苷和连翘酯苷以7月初的含量高,芦丁以7月上、中旬的含量高.结论 青翘的佳采收期为7月份.
作者:裴香萍;张淑蓉;闫艳;朱鑫仙;杨文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克泻敏颗粒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 Diamonsil (钻石)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2:48),检测波长为367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 槲皮素和山柰素进样量分别在0.0105~0.21μg(r=0.9997)和0.0112~0.224μg(r=0.999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2%和98.16%,RSD分别为0.69%和0.7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克泻敏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谭志艺;李永斌;李依信;黄海珍;刘永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方法 运用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思维.结果 常用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形象化手段、个人形象、倾听等.结论 非语言沟通技巧能够增加药师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
作者:孙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适合我国的疫苗不良事件数据挖掘方法.方法 检索各种数据挖掘有关文献,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结果 目前各国普遍使用的信号检测方法主要有频数法和贝叶斯法,前者主要有比例报告比法、报告比值比法、MHRA法等;后者包括贝叶斯判别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模型与相对比值法等.结论 在疫苗风险监测中应用信号检测方法是可行性,建议综合采用BCPNN、PRR、ROR、MHRA等多种方法.
作者:侯永芳;王玲;董铎;王亚丽;刘翠丽;王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软膏导致痤疮的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6月间我科应用他克莫司软膏导致痤疮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他克莫司软膏致痤疮主要发生在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多在用药2~3周后发生.表现为粉刺,炎性小丘疹,脓疱.结论 对于他克莫司软膏致痤疮的规律及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加强预防,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志国;陈宾;袁秀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潍坊市药品检验所2010年抽验质量情况,为药品监管部门把握明年工作重点,提高监督抽样针对性提供参考.方法 以检验报告书为依据,对2010年我所抽验的药品质量现状及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市基本药物和生产企业药品质量情况良好,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环节为单体药店和社区门诊,不合格品种主要为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结论 通过总结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监管部门提出对策及建议.
作者:刘玉华;祝希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参芪消渴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建立牛蒡子的薄层鉴别方法,同时确立人参皂苷Rg1、Re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Lichrospher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99:400),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 薄层色谱能检出牛蒡子,专属性强;人参皂苷Rg1进样量在0.08168~1.3068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1%,RSD%=2.299%;人参皂苷Re在0.05064~0.81024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5%,RSD%=2.24%.结论 定性,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参芪消渴颗粒的内在质量.
作者:王健;李振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BCG-CpG-DNA对家兔的毒性作用,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用BCG-CpG-DNA 100、250、500μg在28d内分7次对家兔进行肌肉免疫,大腿股四头肌局部刺激,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每次注射后注射局部变化情况,末次免疫后2d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观察注射局部肌肉刺激情况,并取注射部位肌肉和主要免疫器官做病理学检查.结果 BCG-CpG-DNA重复给药后肉眼观察对注射部位皮肤和肌肉无明显刺激作用;血液学结果显示可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对血液学其他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和脏器系数无明显的影响;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BCG-CpG-DNA引起注射部位肌肉的轻微炎症反应,对主要免疫器官无影响.结论 BCG-CpG-DNA对家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蔡皇界;赵爱华;王雯;李凤祥;王国治;吴小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气滞胃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迪马C18色谱柱,甲醇-0.17%磷酸溶液(每1000mL 0.17%磷酸溶液加入1.8mL三乙胺)(26:7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结果 延胡索乙素在0.0506~1.2156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为98.55%,RSD为1.09%(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作为气滞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田金苗;李晓欣;张满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我国药品标准物质分包装工作发展方向.方法 以化学对照品为例,介绍我国药品标准物质分包装管理工作现状.结果 与结论应借鉴国际药品标准物质分包装管理经验,提高我国药品标准物质分包装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确保药品标准物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作者:张琪;谢丽华;赵宗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提升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新医改顺利进行.方法 通过比较国内外仿制药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发展的不足,探讨解决办法.结果 与结论根据我国所具备的特有条件和特殊国情,发展仿制药是大势所趋.从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知识产权、政府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探讨促进我国仿制药发展的策略.
作者:王静;韩晓亮;孟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促进中药标准科学管理,提高药品标准对中药质量的可控性.方法 针对中药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建议.结果 与结论应进一步加强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管理,健全和完善我国药品标准质量体系,提升药品的质量控制、检验监督水平.
作者:罗书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实施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在农村地区的状况调查,分析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对农村用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抽样调查14个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处方4108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实施后,并没有改善农村用药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结论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农村医生长期的用药习惯及患者诱导需求等原因,影响了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的实施.建议加强政策实施的约束力、加强农村医生的业务培训以及农村居民的卫生宣教等工作,促使基本药物及合理用药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陈达松;简洋辉;余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含颠茄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含颠茄制剂在工艺改进、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结论 上述研究成果优化了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填补了颠茄制剂的含量测定空白,可作为含颠茄制剂的质量控制依据.
作者:汪新体;袁胜浩;黄良永;叶立红;常明泉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