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双双;李伟阳;刘欣;李丽英
目的: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短发夹RNA(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hort hairpin RNA , SPIO-ShRNA)分子探针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寻找佳的转染浓度。方法:将铁浓度分别为5、15、30、45、75、100 mg/L的探针转染SKOV3细胞后,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探针进入细胞情况,普鲁士蓝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细胞内铁颗粒,原子吸收光谱仪法测定细胞内铁含量,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的表达,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细胞内信号强度变化。结果:在5~30 mg/L铁浓度范围内,细胞摄取量随探针铁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当探针铁浓度为45 mg/L时,进入细胞达到饱和,标记率接近100%;细胞活性随探针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实验组细胞活性分别为94.626%±1.050%、93.373%±1.180%、91.700%±3.122%、75.100%±4.362%、72.983%±3.233%、71.010%±2.910%,5、15、30 mg/L组细胞活性未见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P=0.226,P=0.068);≥45 mg/L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01);探针浓度≥45 mg/L时,探针对SKOV3细胞EGFR蛋白表达抑制率明显增加,45 mg/L组蛋白表达率为68.905%±3.510%,与5、15、30 mg/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P=0.001,P=0.003, P均<0.01);MRI显示随着探针质量浓度增加,细胞信号强度逐渐降低,45 mg/L组细胞信号强度为165.55±4.92,信号强度明显降低,45 mg/L组与空白组(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正常细胞组(未标记的卵巢癌SKOV3细胞)、5、15、30 mg/L各组信号强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当SPIO-ShRNA分子探针铁浓度为45 mg/L时,可有效转染并特异性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表达,能被MRI所检测,初步证实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
作者:葛晓东;李妹玲;文曦琳;李易;邓小林;吴晓凤;文明;李少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涉及到前牙美学区的残冠残根是临床处置的难题,其治疗目的不但要恢复健康、重建功能,还需同时改善美观[1-2]。本文完整展示了1例针对前牙美学区病例的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和修复后效果的全过程,并分析了面临复杂病情如何拟定个性化的治疗决策和规划简捷的实施流程,对不同牙周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
作者:贾雪婷;甄敏;胡文杰;刘云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计算骨折危险性评估工具( 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 ,FRAX)时,使用与不使用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对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折概率的影响,分析影响骨量的因素。方法: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首次就诊的年龄大于40岁RA患者200例,双能X线测定腰椎和左髋部BMD,将使用与不使用BMD或T值计算的FRAX骨折概率进行比较,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绝经时间、体重指数、病程以及激素应用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平均年龄(59.4±10.2)岁,77.5%为女性。有77例患者接受了双能X线检查,其中BMD正常和异常组分别为10例(13%)和67例(87%),有32例患者发生骨折。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用药时间、累积剂量、目前日平均剂量)、FRAX预测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风险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与不使用BMD、T值计算的未来10年骨折概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合T值得出的FRAX预测骨折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大(0.899)。以腰椎及髋部的BMD作为结果变量,对影响患者BMD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疼痛评分(P=0.02)、既往发生骨折(P=0.003)、糖皮质激素的累积剂量(P=0.008)是引起腰椎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患者的年龄(P<0.001)、已绝经(P=0.05)、既往发生骨折(P=0.003)、体重指数(P=0.03)是引起左髋部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骨折发生比例较高,主要部位和髋部骨折风险均增加,结合股骨颈BMD或T值计算FRAX能更有效地预测骨折概率。
作者:王昱;郝燕捷;邓雪蓉;李光韬;耿研;赵娟;周炜;张卓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颈椎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在长期坐位颈部保持不动的人群中高发。脊髓型颈椎病因其不多见且危害严重更应引起临床重视,部分患者临床表现类似脑梗死,常首诊于神经内科,从而导致误诊、误治,影响预后。现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例颈椎病误诊为脑梗死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云;孙葳;黄一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icroRNA-29b (miR-29b)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该病诊断中的可能价值。方法:留取16只SOD1-G93A ALS模型鼠和16只野生型鼠脑皮质、脊髓、前肢肌肉组织和血浆,提取micro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方法检测miR-29b的表达量,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SOD1-G93A ALS模型鼠miR-29b对于ALS的诊断价值。结果:以U6 snRNA为内参,实验组SOD1-G93A ALS模型鼠脑皮质miR-29b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01)。按周龄分组,8、12和16周龄实验组SOD1-G93A ALS模型鼠脑皮质miR-29b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3个不同周龄的实验组vs.对照组显著性检验分别为P=0.044、P=0.018、P=0.045)。通过SOD1-G93A ALS模型鼠脑皮质miR-29b的相对表达量(以U6 snRNA为内参)对ALS进行诊断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5,如果以0.1856为诊断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2.9%和71.4%。结论:miR-29b可能会成为早期诊断ALS的检测指标。
作者:杨毅;蔡宾;樊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髂动脉分支装置( iliac branch device , IBD )是专为髂动脉分叉设计的分支支架,为主-髂动脉瘤、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时重建髂内动脉血流的理想解决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利用自制的一枚IBD,成功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 EVAR )后髂动脉瘤1例,其设计及植入较既往报道[1-3]均有独到之处,现将病例分享如下。
作者:卿洪琨;张学民;蒋京军;张小明;何长顺;孙占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改进抗叶酸类药物关键中间体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方法:6-乙酰氧基甲基-2,4,-二氧代吡啶并[3,2-d]嘧啶(1)经过水解反应、氯代反应、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二乙酯缩合、氨解反应生成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5)。结果:改进了N-[4-(2,4-二氨基吡啶并[3,2-d]嘧啶-6-甲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线,该合成路线共4步反应,分别为水解反应、氯代反应、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二乙酯缩合反应和氨解反应,4步反应总收率为36.7%,化合物通过磁共振氢谱、磁共振碳谱和质谱分析法鉴定后结构正确。新路线避免了溴化反应产物的不稳定,改善了氨解反应苛刻的反应条件。结论:新合成路线改善了反应条件和中间体的稳定性,增加了化合物的衍生化范围,对抗叶酸类抗肿瘤抑制剂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鑫;杜义青;李远新;王锰;张志丽;王孝伟;刘俊义;田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服用他汀类药物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中microRNAs( miRNAs)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miRNAs TLDA(Taqman low-density array)芯片对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他汀治疗组, n=6)及未曾服用过他汀类药物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非他汀治疗组,n=6)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s表达谱进行筛查,并选择部分差异表达的炎症相关的miRNAs在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对照组,n=20)、未曾服用过他汀类药物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非他汀治疗组,n=26)、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他汀治疗组,n=19)中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他汀治疗组患者血浆中miRNAs的表达谱与非他汀治疗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括miR-106b、miR-21、miR-25、miR-451以及 miR-92a等炎症相关miRNAs在内的21种血浆miRNAs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倍数>3,错误发现率<0.0001%),选取miR-106b、miR-21、miR-25、miR-451以及miR-92a进行real-time PCR验证的结果与芯片筛查结果一致,与未曾服用过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上述5种炎症相关miRNAs的表达水平(P<0.05),而非他汀治疗组患者血浆中上述5种炎症相关miRNAs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中一组炎症相关的miRNAs的表达水平。
作者:张静;任景怡;陈红;韩冠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膝关节30°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对股四头肌(quadriceps,Q)和腘绳肌(hamstring,H)的肌力及其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Con-Trex MJ)对25例男性单侧单纯ACL断裂患者在60°/s进行开链向心(concentric,c)和离心(eccentric,e)测试。选择膝关节30°时股四头肌或腘绳肌的等速向心和离心平均力矩,并计算其比值,包括股四头肌离心和向心比值( Qe∶Qc)、腘绳肌离心和向心比值( He∶Hc)、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的向心比值( Hc∶Qc)、腘绳肌离心与股四头肌向心比值( He∶Qc)、腘绳肌向心与股四头肌离心比值( Hc∶Qe)。采用配对符号秩检验分析ACL断裂对上述参数的影响,结果以中位数(小值~大值)表示。结果:ACL断裂侧和未伤侧相比:(1)等速向心时,股四头肌平均力矩显著下降[61.2(20.0~100.1) N· m vs.84.0(32.3~127.7) N· m,P<0.001];(2)等速离心时,股四头肌平均力矩显著下降[55.3(31.3~114.1) N· m vs.71.7(24.5~149.7) N· m,P=0.04],腘绳肌平均力矩亦显著下降[55.3(3.1~119.2) N· m vs.80.3(17.2~127.4) N· m,P=0.002];(3)Hc∶Qc、He∶Qc和Qe∶Qc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60°/s等速开链模式膝关节30°时H∶Q比值是评定ACL断裂患者大腿肌肉功能的新方法,ACL 断裂侧的股四头肌力矩显著降低, Hc∶Qc、He∶Qc和Qe∶Qc显著增加。
作者:黄红拾;蒋艳芳;杨洁;于媛媛;王懿;徐雁;敖英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造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6例(71处病变)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71例次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血流动力学损害发生率为32.4%(23/71),其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1.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距离颈动脉分叉的距离(P=0.0020)、斑块分布(P=0.0002)、斑块性质(P=0.0019)和后扩张(P=0.0026)与血流动力学损害有关,然而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偏心斑块(P=0.0153)和钙化斑块(P=0.0097)与血流动力学损害相关。所有病例在术中通过药物治疗即能达到循环稳定,无围手术期短暂性脑缺血事件及卒中事件,无围手术期心血管缺血事件。结论:病变与分叉部的距离、偏心斑块、钙化斑块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韩金涛;赵海燕;李选;和清源;叶珊;董国祥;傅军;栾景源;王昌明;李天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1-苄氧甲基-3-羟基-5-羟甲基-6-苄基尿嘧啶e的佳合成方法,以考察在1-苄氧甲基-5-羟甲基-6-苄基尿嘧啶aN-3位引入羟基后其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尝试多种氮原子羟基化方法,终通过改进后的间氯过氧苯甲酸(3-chloroperbenzoic acid ,m-CPBA)氧化法成功地合成了1-苄氧甲基-3-羟基-5-羟甲基-6-苄基尿嘧啶e;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 ,ELISA)和磷酸化DNA包被法分别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和整合酶(integrase,IN)抑制活性的测定。结果:m-CPBA氧化法在N-3位羟基化只需1步反应,收率达到60%~70%,目标化合物通过1 H NMR、13 C NMR和MS鉴定结构正确;活性测定结果显示:1-苄氧甲基-5-羟甲基-6-苄基尿嘧啶a N-3位引入羟基后保留了HIV逆转录酶抑制活性,同时还产生了HIV整合酶抑制活性。结论:利用改进后的m-CPBA氧化法可以简便、高效地合成1-苄氧甲基-3-羟基-5-羟甲基-6-苄基尿嘧啶e,且该化合物对HIV逆转录酶和整合酶都具有抑制活性。
作者:唐筱婉;张亮;赵剑雄;张羽;郭莹;张志丽;田超;王孝伟;刘俊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尼古丁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步分子机制。方法:在单核细胞U937细胞中,用CCK-8法检测尼古丁、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lipopolysaccharide ,P.g-LPS)及二者联合对U93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检测尼古丁对P.g-LPS诱导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6能力的影响。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用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记杂交实验检测尼古丁、P.g-LPS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单核细胞趋化因子(C-C模体)配体8[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8, CCL-8]和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非常晚期抗原4α(very late antigen 4 alpha, VLA4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4,OX40)和其配体(OX40 ligand,OX40L)的表达的影响。同时,在尼古丁和P.g-LPS共同作用下,用黏附实验检测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P.g-LPS并不影响尼古丁促进单核细胞系U937增殖的作用,100μmol/L尼古丁能抑制P.g-LPS诱导U937细胞产生IL-6的能力。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与对照和单一药物处理相比,尼古丁和P.g-LPS共同作用可以促进其表达CCL-8及Vcam-1、VLA4α、OX40和OX40L。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尼古丁和P.g-LPS共同刺激可以明显提高单核细胞黏附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尼古丁可能通过上调CCL-8表达募集单核细胞到血管内皮损伤处,并通过增强黏附分子Vcam-1/VLA4α及OX40L/OX40的相互作用,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损的启动和形成。
作者:王衣祥;安娜;欧阳翔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喉镜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hikani喉镜组(S组,n=30)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n=30),在全麻诱导后分别采用Shikani喉镜和Macintosh喉镜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记录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是否发生导管套囊破裂及口唇、牙齿损伤,患者基础(T0)血压和心率,以及插管开始时(T1)、插管完成后1 min(T2)、插管完成后3 min(T3)、插管完成后5 min( T4)的血压和心率,评估术后24 h患者有无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结果:S组患者插管时间少于M组[(37.4±9.7) s vs.(43.9±13.7) s, P=0.039],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 vs.80%, P=0.488);两组均未发生套囊破损;S组发生口唇及牙齿损伤者少于M组(8例vs.2例,P=0.038);两组患者之间T0、T1、T2、T3、T4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咽痛(7例vs.10例,P=0.390)及声嘶(5例vs.7例,P=0.519)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Macintosh喉镜相比,Shikani喉镜插管花费时间短,口唇及牙齿损伤发生率更小。
作者:许挺;李民;郭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血清中的抗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62例AgP患者(18例切磨牙型,44例广泛型)和45例牙周健康者的空腹静脉血,同时收集AgP患者的龈下菌斑和非刺激性全唾液用于Aa的检测( PCR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结果:AgP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检出率均为100%, AgP 组的抗体滴度为11.1±1.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1±1.8, P<0.01)。切磨牙型AgP患者的抗Aa血清c型的IgG抗体滴度和抗体升高率与广泛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唾液或龈下菌斑样本 Aa 检出阳性的 AgP 患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Aa 阴性患者(11.9±1.3 vs.10.7±2.1, P<0.05)。结论:Aa血清c型为我国AgP患者定植的Aa的重要血清型,广泛型AgP患者血清抗Aa抗体滴度与切磨牙型AgP患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冯向辉;张立;徐莉;孟焕新;陈智滨;释栋;路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较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在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患者,共147例,评估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状态,量化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 NRS2002)评分。根据Clavien-Dindo 评分系统判定术后并发症,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0岁的患者处于高营养风险的比例更高(P=0.023);存在营养风险的63例患者中,有39例(61.90%)术后至少发生了一种并发症,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29/84,34.52%,P=0.001);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是无营养风险患者的3.128倍(OR=3.128,95%CI 1.538~6.361,P=0.002);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较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更长[(12.9±5.7) d vs.(10.4±4.3) d, P=0.003]。结论:≥70岁的患者较<70岁的患者更易存在营养风险,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在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更易发生并发症。
作者:刘坤;徐宗源;孟峻嵩;傅广波;顾硕;顾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考察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建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方法,用以测定大鼠体内丙泊酚血药浓度;通过对大鼠尾静脉给药,分别给予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和两种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剂,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获得药物-时间曲线,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用C18色谱柱,以水∶甲醇(20∶80,V/V)为流动相,用四极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进行检测,使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负离子检测,扫描方式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方式,m/z=177.1274(丙泊酚), m/z=149.0961(麝香草酚,内标参照物)。测定方法在50μg/L~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浓度为50μg/L,平均回收率在93.6%~101.1%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4%。药物动力学结果显示,两种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剂药物动力学行为一致;同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相比,两种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剂清除率均明显加快,表观分布容积也相应增大,血液循环中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减小,消除半衰期与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一致(t1/2约1.5 h)。结论:建立的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方法可以用于大鼠体内丙泊酚含量的测定;与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相比,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剂具有在血液循环中清除率加快、表观分布容积大的特点。
作者:张喆;居瑞军;李学涛;张东晓;吴仁荣;陈学军;吕万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血管侵犯及破坏是众多消化系肿瘤(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等)不可手术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曾认为是外科切除的禁忌证。近来许多学者提出了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手术策略,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疗效。
作者:张晓刚;张东;刘昌;万真;仵正;吕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全身麻醉诱导期间需短时间内应用多种药物,药物起效的同时可能会发生过敏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皮疹、颜面水肿、呼吸道痉挛、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等,过敏性休克罕见却极其危险,抢救不及时可威胁生命。麻醉状态下,尤其是全身麻醉,患者不能及时提出不适主诉,亦有手术无菌单等覆盖身体,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麻醉师对过敏反应发现的不及时,从而可能延误治疗。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应对患者皮肤状态以及监测指标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邱敏;宗亚楠;卢剑;马潞林;郑清;郭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并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伤口愈合、Baird-Jackson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7.48±12.39)岁。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70.00%),女性12例(30.00%);左踝18例(45.00%),右踝22例(55.00%);后脱位17例(42.50%),外侧脱位23例(57.5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和骨折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0±34.1) min和(100.5±32.7)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609)。急诊手术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择期手术组(t=-5.862、t=-3.663,P<0.001、P =0.001)。利用改良的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根据后评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急诊手术组中优13人(65.0%),良4人(20.0%),中3人(15.0%),差0人;择期手术组优11人(55.0%),良7人(35.0%),中2人(10.0%),差0人。总体优24人(60.0%),良11人(27.5%),中5人(12.5%),两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5, P=0.651)。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早期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效果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急诊手术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省患者治疗费用。
作者:张子安;吴新宝;王满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测量热牙胶充填系统携热头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温度,为临床研究热损伤、观察温度升高对充填材料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双通道K型电偶温度计测量3种热牙胶充填系统的不同大小携热头和携热头不同部位(工作端尖端和距尖端2 mm、5 mm、10 mm处)的实际温度(设置温度200℃),重复测量5次,比较不同充填系统、不同携热头大小、不同测量位点的实际工作温度和设置温度的差异,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结果:BeeFill 40/0.03携热头尖端工作温度高(198.7±7.7)℃,与设定温度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携热头工作温度均低于设定温度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eFill 60/0.06携热头距尖端10 mm处温度低(69.9±4.0)℃。所有携热头尖端(0 mm)及尖端2 mm处温度较高(112.1~198.7℃,中位数140.8℃)。结论:大部分热牙胶充填系统的携热头实际工作温度低于设定温度200℃。
作者:渠薇;白伟;梁宇红;高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