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相关线粒体DNA突变位点的检测

白云峰;权文香;前田洁

关键词:MELAS综合征, DNA, 线粒体, 突变
摘要:线粒体脑肌病是一大类以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损害常累及骨骼肌、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1-2].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常见的由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点突变引起,约半数以上有家族遗传史,且以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方式传播给子代[3-4].目前为止,报道了31种与MELAS有关的mtDNA点突变.为了进一步探讨MELAS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1例MELAS患者和25例正常人群的线粒体基因的序列测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颌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分析上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方法:对2012年5~9月因牙体牙周疾病行CBCT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健康、未经过治疗、发育良好的630颗上颌第一磨牙、519颗上颌第二磨牙被纳入本研究,分析每颗磨牙的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采用Ven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将Vertucci Ⅰ型计为常规形态,其他类型计为变异形态,计算变异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中,2.38%有2个独立牙根,97.14%有3个牙根,0.48%有4个牙根.上颌第二磨牙中,10.41%为单根牙,15.22%有2个牙根,73.60%有3个牙根,0.77%有4个牙根.存在3个牙根的612颗上颌第一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30.88%;存在3个牙根的382颗上颌第二磨牙中,近中颊根变异率为13.87%.结论:CBCT精确地显示了关于牙根及根管数目与形态的三维图像,这为疑难根管治疗提供了直观而准确的信息.

    作者:景亚楠;叶欣;柳登高;张祖燕;马绪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相关性

    目的: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冠心病患者的体成分,分析患者体成分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为更准确地评估患者身体成分,预测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指导其后期康复运动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且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的冠心病患者663例,术后15~20 d内完成运动心肺功能评定(应用BRUCE平板运动方案,进行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在运动前应用Inbob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进行体成分测定.结果:663例冠心病患者均完成体成分测定及运动心肺功能评定.依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PBF)、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这3个指标诊断肥胖,其检出率分别为22.8%、63.3%和72.7%,仅有PBF与患者的运动能力呈负相关性(r=-0.306,P<0.001).依据PBF分组,肥胖组较非肥胖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据运动心肺功能评定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 ofenergy,METs)将患者分为低、中、高运动功能储备组,只有PBF在3组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的PBF诊断肥胖更为准确,且与患者的运动能力呈负相关,是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预测与指导康复运动的重要指标.

    作者:白瑾;赵威;徐昕晔;刘萍;王鸿艳;吴晓月;李刘宁;高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细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易铁慈;李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非冠心病胸痛患者心外膜脂肪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非冠心病胸痛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的关系,探讨EAT厚度对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价值.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证实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狭窄<50%的非冠心病胸痛患者6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EAT厚度及三磷酸腺苷负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CFR,分析EAT厚度与CFR的关系.结果:完成CFR测定者61例,平均CFR为2.98±0.67;其中出现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即CFR <3者34人(56%),平均CFR为2.52±0.32;CFR≥3者27人(44%),平均CFR为3.56 ±0.52.CFR <3组EAT厚度明显大于CFR≥3组[(3.4±0.8)mm vs.(2.3±0.6)mm,P<0.001],EAT厚度与CFR呈显著负相关(r=-0.668,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厚度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 =7.78,95%CI:2.44 ~24.79,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EAT厚度>2.9 mm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FR <3)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92.3%(曲线下面积0.860,P<0.001).结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增加,心外膜脂肪厚度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心外膜脂肪厚度>2.9 mm预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沫;李昭屏;李卫虹;李丹;刘丽娜;冯新恒;高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促炎细胞因子在交感/儿茶酚胺介导心脏重塑中的作用

    作者:李昊;张幼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不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心脏结构功能的远期影响

    目的:评价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不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入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植入双腔起搏器且心室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患者,随访并记录末次超声心动图和起搏器程控结果,剔除起搏比例10% ~ 40%的患者.结果:共入选83例患者,随访(38±23)个月.术后中、重度二尖瓣返流(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MR)和三尖瓣返流(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TR)的发生率均高于术前(6.2% vs.2.6%,11.1% vs.4.9%,均P<0.01).术后中、重度TR患者9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高于无或轻度三尖瓣返流患者[(49.6±10.5) mmHg vs.(33.8±12.0) mmHg,1 mmHg =0.133 kPa,P<0.01],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外侧环舒张早期速度比值(E/Em)大于其他患者(11±5vs.9±3,P<0.05).心室起搏比例<10%的患者52例(A组),心室起搏比例>40%的患者31例(B组),术后两组中、重度MR和TR的发生率均高于术前.B组术后右心房较术前增大[(17.7±4.0) cm2vs.(15.6±3.2) cm2,P<0.05],右心室较术前增大[(21.5±4.4) mmvs.(19.9±3.4) mm,P<0.05],PASP≥50 mmHg的发生率高于术前(9.7%vs.3.2%,P<0.05).术后B组左心房、右心房面积均大于A组[(21.8±5.5) cm2vs.(20.2±4.6) cm2,(17.7±4.0) cm2vs.(16.1±3.8) cm2,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A组(68%±6% vs.70%±6%,P<0.05).结论:双腔起搏器植入后过多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远期可导致左心房、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

    作者:冯杰莉;张媛;李昭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尿沉渣谱与肾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无创检查的尿沉渣谱在判断肾疾病病理类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患者肾活检日晨尿标本1 140对份:(1)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2)尿蛋白定量(g/24 h).(3)尿沉渣谱分型:尿沉渣结合蛋白定量后分4型,Ⅰ型:血尿为主,多细胞及管型;Ⅱ型:蛋白尿为主,少细胞,透明-细颗粒管型;Ⅲ型:有核细胞为主,少量蛋白和有核细胞管型;Ⅳ型:非特异尿沉渣和少量蛋白.(4)肾病理类型分类:根据肾活检的病理特点和病变部位,将肾疾病分为三大类:肾小球增殖性病变、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和肾小管间质病变.(5)比较各种肾疾病的尿沉渣谱类型及特点,将尿沉渣谱类型与肾组织病理诊断进行对应性分析.(6)统计学处理:采用秩和检验和x2一致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840例行肾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显示:肾小球增殖性病变419例,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375例,肾小管间质病46例.(2)肾病理类型与尿沉渣谱相关,肾小球增殖性病变84%呈Ⅰ型尿沉渣谱,肾小球非增殖性病变93.1%呈Ⅱ型尿沉渣谱,肾小管间质病变67.4%呈Ⅲ型尿沉渣谱.(3)将300对份尿沉渣谱与肾组织病理类型进行对应性分析显示:Ⅰ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球增殖性疾病符合率84.8%,Ⅱ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球非增殖性疾病符合率86.0%,Ⅲ型尿沉渣谱与肾小管间质病符合率73.7%.结论:尿沉渣谱对于判断肾疾病的病理类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惊子;王素霞;秦小琪;许远;庞维;鄂洁;郑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

    目的:建立大鼠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模型并初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用帕米磷酸二钠、地塞米松加牙槽骨创伤(拔牙)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建立了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模型,并分析了CD4+和CD90+T淋巴细胞在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体外实验利用CCK-8法研究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和破骨前体细胞Raw 264.7的作用,初步分析双膦酸盐相关颌骨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结果:在牙槽骨创伤的前提下,成功地在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组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联合使用帕米磷酸二钠和地塞米松比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更能降低CD4+和CD90+T淋巴细胞在脾细胞中的比例.CCK-8实验证实帕米磷酸二钠能抑制MG-63及Raw264.7细胞的增殖,地塞米松能增强帕米磷酸二钠对抑制Raw 264.7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大鼠BRONJ模型,并证实了地塞米松可以增强双膦酸盐对破骨前体细胞抑制增殖作用;至少创伤、感染及地塞米松导致的免疫学反应等因素参与了BRONJ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马泽云;王衣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界病变造影指导与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比较

    目的:比较对临界病变分别应用造影指导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方法:人选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因“冠心病”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术者判断为临界病变并行FFR检查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造影图像,由4位有经验的心脏介入医生分别对造影图像中靶病变的狭窄程度进行目测判读,并写出该医生本人根据影像结果从治疗策略上是否会对该处靶病变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收集患者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及FFR值,分析手术当时术者判断的狭窄程度与事后4位介入医生判断的狭窄程度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分析4位介入医生根据造影指导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的一致性.结果:共入选151例患者,70.2%(106例)为男性,平均年龄(62.7±9.6)岁(37 ~ 84岁).对该151例患者的169支血管的临界病变进行了FFR测量,1支为左主干,116支为前降支,27支为回旋支,25支为右冠状动脉.虽然事后4位介入医生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与术中目测判断的狭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 =0.29 ~0.38,P<0.001),但相关性不高,且有明显差异.以FFR值0.80为选择是否行介入治疗的界值,4位介入医生根据影像目测结果选择的治疗策略与FFR指导的治疗策略之间的一致性分别为:医生1为72.78%,医生2为71.60%,医生3为75.15%,医生4为72.78%.结论:单纯根据造影目测判断临界病变准确性不高,推荐在临床上使用FFR测量来指导临界病变治疗策略的选择.

    作者:龚艳君;胡灏;蒋捷;洪涛;李建平;陈明;刘兆平;霍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钾血症导致起搏器起搏和感知功能异常1例

    报道1例高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和起搏器功能障碍,患者为71岁的老年女性,主因意识障碍来诊,既往有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起搏器植入病史.该患者表现为显著低血压、严重高钾血症,心电图显示室性逸搏心律及起搏器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及碳酸氢钠静脉输液等降钾治疗后,心电图显示起搏器功能异常及室内传导阻滞逐步改善,提示对慢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严密监测血钾浓度十分重要.

    作者:汪宇鹏;陈宝霞;苏凯杰;孙丽杰;张媛;郭丽君;高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组胺水平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组胺水平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电图ST段回落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84例,动态观察从PCI术前至术后1周内血清组胺水平的变化.多因素回归分析STEMI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数的相关因素.结果:STEMI患者血清组胺水平在PCI术后1周内进行性下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2hST段回落百分数的相关因素为:术后2h组胺(r=-0.361,P=0.001)、胸痛至球囊时间、梗死相关动脉和术后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分级.结论:STEMI患者PCI术后2h组胺水平的升高与心肌再灌注不佳独立相关.

    作者:陈少敏;牟笛;崔鸣;任川;张舒;郭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封闭髂内动脉后的并发症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保留髂内动脉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连续46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分析封闭髂内动脉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46例腔内修复术中有18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随访16例均未发生并发症.其余28例(60.9%)封闭一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其中封闭双侧7例(15.2%),封闭右侧14例(30.4%),封闭左侧7例(15.2%);随访26例中,发生臀部疼痛12例(46.2%),排便习惯改变8例(32.0%),勃起功能障碍3例(12.0%),便血2例(8.0%).对比封闭双侧和封闭单侧髂内动脉,臀肌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0.0%、45.0%,臀肌疼痛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8.3个月、4.7个月,排便习惯改变发生率分别为33.3%、31.6%,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3%、5.3%.对比封闭左侧和封闭右侧髂内动脉,臀肌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57.1%、38.5%,臀肌疼痛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6.0个月、3.7个月,排便习惯改变发生率分别为57.1%、16.7%,便血发生率分别为28.6%、0.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应尽量保留髂内动脉,尤其是左侧髂内动脉.

    作者:栾景源;李选;向勇;傅军;王昌明;李天润;韩金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殖技术对学龄前期儿童体格及智力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辅助生殖技术是否影响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及智力发育.方法:收集曾经IVF-ET技术助孕生产的学龄前期儿童50例(生产时足月及近足月,IVF-ET组),随机抽取出生情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等外在因素相匹配的同期自然受孕出生的儿童48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儿童的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在语言测试中,IVF-ET组四项分测试成绩略高于自然受孕对照组,其中常识、词汇、类同词、理解分别较对照组高1.35、1.05、1.32、1.32,算术题成绩较对照组低1.21.对照组的语言总成绩较IVF-ET组高1.91分,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操作类题目中,IVF-ET组较对照组高5.5,其中迷津及几何图形分测试中,IVF-ET组分别比对照组高0.40、0.38分,而动物房、画图补缺及木块图案中,对照组比IVF-ET组分别高1.04、0.54、0.68分,两组操作测试总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总体测试成绩两组差异甚小,分别为115.8及114.6(P =0.104).两组总成绩分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身高在中等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0%、31%,体重在中等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0%、23%,IVF-ET组体重大者相对更多.两组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不会造成IVF-ET儿童的体格及智力发育迟缓,家长的重视及耐心的教育更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作者:左娜;梁潇;王义贤;沈娟;王晓莉;王秀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异丙肾上腺素诱导FVB/N小鼠心脏肥大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诱导FVB/N小鼠心脏重塑的实验条件.方法:经皮下注射和埋泵控释两种途径给予FVB/N小鼠ISO诱导心脏肥大和纤维化,将每种给药途径的FVB/N小鼠随机分为ISO组和对照组.皮下注射给药途径:ISO组皮下注射IS0 14 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皮下埋泵给药途径:ISO组皮下埋泵控释给予IS0 14 d,对照组做假手术.两种给药途径ISO剂量均为30 mg/(kg·d).采用心脏重量与胫骨长度比值(心胫比)、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室壁厚度等指标衡量心脏肥大程度.使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方法检测胶原沉积面积.结果:ISO皮下注射不能诱导FVB/N小鼠明显的心脏肥大和纤维化,且实验终点前有50%小鼠死亡.ISO皮下埋泵控释给药诱导FVB/N小鼠出现显著的心脏肥大,ISO组小鼠心胫比显著高于对照组[(10.60±0.40) mg/mmvs.(7.93±0.19) mg/mm,P<0.001],ISO组小鼠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03)mm vs.(0.68 ±0.06) mm,P=0.0116],但ISO不能引起明显的心脏纤维化,小鼠全部存活.结论:IS0 30 mg/(kg·d)皮下埋微量泵2周可成功诱导FVB/N小鼠心脏肥大模型.

    作者:杨承志;田爱炬;孟增慧;吴济民;张幼怡;郭丽君;李子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腭中部微种植钉支抗系统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初步探讨腭中部微种植钉支抗系统在固定矫治中的支抗效果,为正畸临床支抗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骨性Ⅰ、Ⅱ类需上颌强支抗的青少年正畸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双颌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在上颌减数两颗第一双尖牙并在腭中线旁、第一磨牙水平植入微种植钉一颗.以0.019 inch×0.022 inch(1inch =2.54 cm)的不锈钢方丝横腭杆固定连接微种植钉和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组成一个腭中部微种植钉支抗系统进行正畸力的负载,下牙列不纳入研究.植入微种植钉时(T0)、上颌间隙关闭或基本关闭时(T1)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描图.分别采用SN-7平面及PP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对微种植钉以及上颌第一磨牙在T0、T1的位置差异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中部微种植钉植入后的临床成功率为73.9%.14例进行测量分析的病例中,微种植系统负载正畸力后仍保持稳固,双侧第一磨牙没有发生明显的近中移动.微种植钉以及上颌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设计的腭中部微种植支抗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正畸治疗中能够起到强支抗的作用,可作为一种正畸强支抗的可选方案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潘一春;赵健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表低温技术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1例

    作者:葛洪霞;马青变;郑康;杜兰芳;韩江莉;冯杰莉;郑亚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稳定性冠心病诊治策略的选择:欧美指南给我们的提示

    稳定性冠心病(或稳定性缺血性冠心病)是冠心病中常见的类型,也是治疗上颇有争议的一种类型.2007年和2010年我国曾先后发表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及“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对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基本原则.201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CCF)等6个学会(协会)联合发布了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表稳定性冠心病治疗指南(2013 ESC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3];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等又联合发布了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管理指南更新[4].这些指南进一步强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目标为:控制或延缓冠心病进展,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以延长寿命;控制和缓解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和发作频率以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永珍;高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仍在上升[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明显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2],部分患者使用多种降压药物仍难以控制血压.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和应用包括利尿剂在内至少3种足量抗高血压药物后,仍不能将血压控制至治疗目标水平者[3-4].据估计,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率约3%~5%[5].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有很高的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对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一直是高血压领域中的重大难题.

    作者:王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颗粒携带microRNA-126在细胞间信号传递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微颗粒(microparticles,MP)作为载体携带microRNAs(miRNAs)在介导细胞间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方法:用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和293T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将微颗粒与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细胞)共培养,然后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THP-1细胞迁移情况;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的方法,分析微颗粒携带miRNAs影响单核细胞迁移的机制.结果:通过transwell实验发现,HUVEC细胞来源的微颗粒(MPHUVEC)组THP-1细胞迁移数明显多于293T细胞来源的微颗粒(MP293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HUVEC组THP-1细胞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P293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UVEC细胞分别给予lipo2000、lipo2000+ miRNA inhibitor和lipo2000+ miRNA-126 inhibitor不同处理获得的微颗粒为MPcon、MPneg-con、MP-126 inhibitor,与MPneg-con组、MPneg-con组相比,MPmiR-126mbibitor组THP-1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PmiR-126 inhibitor组THP-1细胞CXCR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Pcon组、MPneg-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VEC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可以携带miRNA-126促进单核细胞迁移,微颗粒作为载体可以携带miRNAs介导细胞间信号传递.

    作者:耿强;陈红;任景怡;宋俊贤;李素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病毒载量对不同病变阶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不同病毒载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373例,其中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3例(ALT <40 U/L),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且小于2倍增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8例(40U/L≤ALT<80 U/L),ALT大于等于正常上限2倍增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ALT≥ 80 U/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参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仪检测被测者的病毒载量,用协方差分析检验在不同病变阶段中病毒载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结果:在ALT正常组中,病毒载量对红细胞系统参数影响较弱,而在ALT异常组中,病毒载量对红细胞系统参数有明显影响,且以ALT≥正常上限2倍组中为甚,具体表现为随着病毒载量的增加,红细胞计数[低复制组(4.10±0.67) ×1012/L,中复制组(3.92±0.69)×1012/L,高复制组(3.54±0.90)×1012/L]、血红蛋白[低复制组(129.66±21.12) g/L,中复制组(126.23±23.38) g/L,高复制组(112.98±27.77) g/L]、红细胞压积(低复制组37.66±5.68,中复制组37.03±6.03,高复制组33.34 ±8.15)降低(P =0.006,0.007,0.010),而红细胞平均体积[低复制组(92.17±6.53)fL,中复制组(94.85±7.95) fL,高复制组(101.63±11.33)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低复制组(31.70±2.22) pg,中复制组(33.11±3.62) pg,高复制组(34.65±3.13)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复制组(344.28±17.17) g/L,中复制组(351.33±16.90) g/L,高复制组(358.12±15.67) g/L]、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低复制组(52.49±9.04)fL,中复制组(56.96±7.19) fL,高复制组(61.23 ±7.23) fL)]升高(P=0.000,0.000,0.002,0.000).结论:通过观察病毒载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可以反映在不同病变阶段乙型肝炎病毒与免疫反应的关系,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可以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高鹏;肖萍;杨彦麟;陈青锋;毛小荣;赵正斌;石磊;杨李忠;周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