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虫夏草的成熟伴随着冬虫夏草子座中多个基因突变型冬虫夏草菌表达的变化

高凌;李晓红;赵建晴;陆继红;赵家刚;朱佳石

关键词:冬虫夏草,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突变, 成熟
摘要:目的:检测冬虫夏草成熟过程中冬虫夏草菌转换突变和颠换突变基因型在子座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MassARRAY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质谱基因分型法,根据冬虫夏草菌基因内转录间隔区(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中大量散在的点突变,设计了8个SNP延伸引物,其中5个位于rDNA ITS1和ITS2段:067721-211,067721-240,067721 -477,067721-531和067721-581,用于检验GC和AT偏倚基因型,但不区分两个AT偏倚基因型;另外3个延伸引物位于rDNA 5.8S段:067740-324,067740-328和067740-360,用于区分两个AT偏倚基因型.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LDI-TOF)测定各个SNP位点的单核苷酸延伸反应,观察未成熟和成熟冬虫夏草子座中转换突变和颠换突变基因型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冬虫夏草子座rDNA的8个SNP位点的质谱图显示复杂的动态变化.067721-211位点的AT偏倚型等位基因的分子浓度明显高于GC偏倚型,但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这个位点的AT型等位基因消失.多个SNP位点的质谱图中不仅显示转换突变的等位基因,颠换突变等位基因也有很高的检出率,有些甚至超过GC和AT偏倚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峰高;而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颠换突变等位基因的检出率和峰高趋于下降.在区分两个AT偏倚基因型的研究中,AB067744和AB067740两个基因型的等位基因司时存在于未成熟冬虫夏草子座中.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AB067744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峰高大幅度降低,而AB067740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峰高大幅度升高.结论:在冬虫夏草子座中共存的至少5个冬虫夏草菌突变基因型的表达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呈现动态变化,这些突变基因型菌的存在和它们的动态变化对于冬虫夏草子座的萌发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电焊紫外辐射对工人危害及防护措施现况调查

    目的:调查电焊紫外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危害及工人对于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分析典型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修订我国紫外辐射职业卫生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体检对北京市、广东省4家大型车辆制造工厂的828名电焊工及辅工进行现况调查,应用SPSS 16.0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面部、手部皮肤损伤症状和体征排在前3位的均为灼热刺痛(48.7%、41.3%)、皮肤痒(39%、34.9%)、色素沉着(31.9%、24.5%),眼部损伤症状和体征排在前3位的为疼痛(61.5%)、畏光流泪(61.4%)、视物模糊(50.2%).面部、手部灼热刺痛、手部潮红及手部斑疹丘疹的发生率在不同工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部、手部灼热刺痛、潮红、面部感觉迟钝麻木、眼部症状及体征在不同工龄段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率较高的防护用品为面罩(87.2%)、长筒皮制手套(84.3%)及护目镜(65.9%),除涂抹紫外防护用品一项外,不同工种防护措施的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面部灼热刺痛这一典型症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时间接触电焊弧光(4 ~6 h、6~8h)、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不戴防护面罩、不涂抹紫外防护用品为危险因素,工龄为保护因素,其比值比(95%CI)分别为2.665(1.122 ~ 6.332)、3.894(1.716 ~8.836)、1.765(1.272 ~2.449)、2.052(1.143 ~3.685)、1.759(1.118 ~ 2.768)、1.833(1.116 ~3.011)、0.440(0.202 ~0.956).结论:电焊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紫外辐射不仅对焊工造成危害,而且对周围的辅工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提示电焊车间的作业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护目镜、设置焊接隔离屏障等,同时企业应增加采用自动焊接、半自动焊接装置代替传统焊接方式,减少工人接触紫外辐射时间.

    作者:徐岩;宫曼漫;王姣;何丽华;王生;杜巍巍;张龙连;林森;董雪梅;王如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关联关系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目的:探索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关联关系.方法:在全国多所医院收集AMD病例和对照样本,通过眼科检查确诊AMD,收集的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行为因素、体格检查、抽血测定血清HDL-C水平等,还对血标本进行遗传易感性检测.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以肝酯酶基因(hepatic lipase gene,LIPC)的功能性突变位点rs10468017作为工具变量,分析HDL-C与AMD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545名AMD患者和480名对照.LIPC不同基因型之间,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吸烟、饮酒、饮茶、体质指数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作为工具变量的条件.应用传统的回归模型得到,血清HDL-C与AMD关联的OR值为2.00(95%CI:1.41~2.86),孟德尔随机化方法中得到的OR值为7.15 (95% CI:0.80~64.13).结论:与既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未发现观察性研究中血清HDL-C水平升高与AMD呈正相关的结果.

    作者:秦雪英;田君;方凯;李娟;于文贞;侯婧;陈大方;黎晓新;胡永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影响的多水平分析

    目的: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为客观认识其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资料,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筛查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以肥胖人数为基数,按性别、城乡频数匹配(1∶1∶1)随机抽取超重和非超重个体,采用单因变量和多因变量多水平模型,综合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结果:单因变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比非超重者平均增加5.25 mmHg和3.44mmHg(1 mmHg =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脉搏、肺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和肺活量比非超重者平均增加10.15 mmHg、6.34 mmHg、1.44次/分和390.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变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肺活量均比非超重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比非超重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肺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可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肥胖造成的影响更加明显.

    作者:付连国;马军;王海俊;董彬;王晶晶;尚晓瑞;张子龙;刘芳宏;蔡赐河;文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3-二苯-1,3-丙二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目的:研究1,3-二苯-1,3-丙二酮(1,3-diphenyl-1,3-propanedione,DPPD)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雄性ICR小鼠灌胃给予DPPD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小鼠肝、心、脾、肺、肾及肌组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各组织中DPPD的浓度.Thermo Kinetica 4.4.1软件计算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灌胃给予小鼠DPPD后,DPPD浓度在肝、肾组织中较高(肝AUCtot=41.92 μg·h/g,肾AUCtot=40.40 μg·h/g),给药后肝、肺组织内的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大值,Tmax分别为0.32 h和0.33 h,而肌组织的药物浓度则在3.85 h时才达到大值.DPPD在肝内浓度的大值Cmax=31.20 μg/mL,该浓度值亦为所有受检组织中的高浓度.给药后24 h仍能在各组织中检测到较低浓度的DPPD.结论:DPPD在各组织中分布不均,肝、肾和肌组织中药物分布量较大,而肺、脾组织中分布较少,且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

    作者:田寒梅;崔蓉;何月莹;吕艳;张宝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流出地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流出地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对此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县某所劳务培训和输出机构所有15~24岁未婚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设计结构式问卷,匿名,在调查员的指导下填写后当场装入信封回收.共收回问卷1800份,有效问卷1 712份.利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流出地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为18.0%,其中过去3个月中性行为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的占27.3%,有多性伴者占30.8%,有过商业性行为者占31.0%,有过使用毒品经历占9.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25.1%;同伴环境较差;(2)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与艾滋病知识得分、性关系中能谈论安全套相关;发生多性伴行为与年龄、朋友中有多性伴者、对多性伴的态度、主观规范相关;发生商业性行为与艾滋病知识得分、家庭住址、朋友中有发生商业性行为、主观规范、商业性行为意向相关;静脉吸毒与年龄、艾滋病知识得分、朋友吸毒、主观规范、吸毒意向相关;(3)理性行为理论框架中主观规范和行为意向对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影响较大.结论:流出地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关知识和应对不良的伙伴压力的能力,应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外出打工前期是对校外青少年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的“关键期”.

    作者:孙霄;朱广荣;季成叶;王真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相关性的时间序列分析

    目的:定量分析和评价北京市日均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急诊呼吸系统患者病例资料、同期北京市的气象因素及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广义相加模型,通过三次样条函数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星期几效应及其他可能的混杂因素,拟合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并探讨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影响差异.结果:共收集呼吸系统急诊病例总计35073人次,其中男性14707 (41.93%,14707/35073)人次,女性19122(54.52%,19122/35073)人次,性别缺失1244(3.55%,1244/35073)人次.日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之间的关系基本呈“V”字型,适日均温度在4℃左右,日均气温滞后0~3d的效应明显.日均气温低于适温度时,日均气温每降低1℃,当天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发生急诊治疗的超额危险度,总人群为3.75%(95% CI of RR:0.9383 ~0.9653),男性3.10%(95% CI of RR:0.9492~0.9891),女性4.09%(95% CI of RR:0.9407~0.9778);日均气温高于该适温度时,日均气温每升高1℃,当天因呼吸系统疾病而发生急诊治疗的超额危险度,总人群为1.54% (95% CI of RR:1.0066~1.0243),男性为1.80%(95% CI of RR:1.0053 ~1.0309),女性为1.51(95% CI of RR:1.0032~1.0272).低温的效应随年龄增大而增大,高温对45~59岁人群的效应大.结论:北京市日均气温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的关系基本呈“V”字型,适日均温度在4℃左右.日均气温在低于适温度时降低以及在高于适温度时升高,均造成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急诊的危险度增大,而且前者的效应比后者的大,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人群的气温效应有差异.

    作者:莫运政;郑亚安;陶辉;胥美美;李国星;董凤鸣;刘俊含;潘小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增强超声引导对臂丛神经阻滞技术的影响

    目的:评价穿刺针增强显像技术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对穿刺针可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或Ⅱ级,拟于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和/或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显像组(n=30)和增强显像组(n=30).两组均通过超声( SonoSite M-Turbo)定位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增强显像组在进行穿刺时开启多波束增强技术按钮,两组通过刺激器引出特定运动后,在每支神经周围推注0.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10 mL,记录行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的操作时间、各支神经与皮肤表面的距离以及并发症,评价超声图像中穿刺针的可视性.结果: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增强显像技术组较普通显像组操作时间短[(2.63±0.81) min vs.(5.07±1.89) min,P=0.01],且在行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时,增强显像技术组的穿刺针可视性更好(P<0.05).结论:对位置较深的神经采用增强显像技术可提高穿刺针可视性并缩短操作时间.

    作者:戎玉兰;李民;郭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技能现况及需求评估

    目的:了解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技能的现况及需求,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某市1394名城乡小学生家长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亲职教育技能(parenting scale)、亲职教育需求评估、亲子互动态度问卷(parent-to-child interaction attitudes)、社会支持度、童年期受虐经历等方面的横断面调查.结果:目前小学生家长亲职教育技能的获取途径,除“电视/电影/广播”外,农村家长对其余各种途径的利用率均低于城市家长,城乡家长对亲职教育有较高的需求度.家长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是亲职教育技能的危险因素,家长的积极亲子互动态度和高社会支持度是亲职教育技能的保护因素.母亲、男孩家长、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较差、对亲子互动态度积极的家长,其亲职技能需求度更大.结论: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人际传播等方式满足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对亲职教育的需求;亲职教育应将童年期有虐待经历、低社会支持度、消极亲子互动态度的家长作为重点干预人群.

    作者:马亚婷;陈晶琦;王付曼;肖晚晴;张曼;张文静;段桂琴;李景壹;罗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国西部两县6~36月龄婴幼儿喂养指数与生长发育的多重对应分析

    目的: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讨中国西部农村婴幼儿喂养指数与生长发育指标在不同类别上的对应关系.方法:从中国西部陕西省和重庆市符合研究条件的农业县中随机抽取到两个样本县,于2010年9 ~11月对两县6 ~36月龄472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premature/low birth weight infant,PLBW)和461例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NT)的喂养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查,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常规统计方法的分析和多重对应分析.结果:在中国西部两县,婴幼儿喂养指数在中等水平的比例高,为50%~ 60%.在PLBW组和NT组中,6~9月龄的婴幼儿喂养指数不合格率较其他月龄要高,其中PLBW组为33.3%,NT组为29.4%,在PLBW组和NT组中,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养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喂养指数得分差的婴幼儿,PLBW组的生长发育指标较NT组落后,对于喂养指数得分中或优的婴幼儿,PLBW有追赶生长的趋势,但生长发育指标仍较同等喂养条件下的NT差.多重对应分析发现PLBW与喂养指数低、生长发育水平低、母亲文化程度低以及其家庭收入低对应并有较强关联;NT与喂养指数中等及以上、生长发育水平中等、母亲教育程度中等及以上、家庭收入中等及以上对应并有较强关联.结论:中国西部两县的婴幼儿类别、喂养指数、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与婴幼儿家庭因素这些变量的不同层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有较强的关联性;多重对应分析能够较好地揭示各变量间直观的联系,是探索多个分类变量间关联性的重要工具,其结果可用二维图形来表达,本研究为西部农村婴幼儿喂养分类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陈宏达;郝波;康晓平;赵更力;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0个省(区、市)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166812名汉族4年级以上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结果:全国仅有22.7%的汉族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h以上,9~13、13 ~16和16~19岁年龄段体育锻炼1h以上报告率分别为32.7%、20.7%和12.5%(P<0.01);不同年龄段学生中,东部地区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学生(P<0.05).有61.8%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会出汗、有点累”,有68.6%的学生表示喜欢上体育课,72.4%的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有46.4%的学生愿意参加长跑锻炼.“怕累、怕吃苦”是不同性别、年龄段学生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不喜欢参加长跑锻炼的主要原因.结论:我国学生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较低,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差异,今后除进一步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外,还应加强其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作者:宋逸;张芯;杨土保;张冰;董彬;马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外源性核苷酸对酒精发育毒性的拮抗作用

    目的:研究外源性核苷酸( exogenous nucleotides,EN)对乙醇发育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将C57BL/6J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对照组和4个EN干预组(E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4%、0.16%、0.64%);孕6~15d时空白对照组以每千克体重5 g蒸馏水灌胃,乙醇对照组和EN干预组以相同剂量的乙醇灌胃,建立乙醇发育毒性动物模型;整个实验周期内,2个对照组动物喂饲普通小鼠饲料,4个EN组动物喂饲含有相应剂量核苷酸的干预饲料.孕第18天收集母鼠血液,检测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称量活胎和胎盘重量,观察胚胎毒性;并进行活胎骨骼和内脏畸形检查.结果:与乙醇对照组相比,核苷酸干预组平均活胎重量、胎盘重量均有所改善;孕鼠血清中SOD活力和GSH-Px活力明显提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胎鼠活胎率显著增加,吸收胎率显著下降(P<0.01);胎鼠四肢骨和尾椎骨骨化数目均明显增加(P<0.01)、枕骨和胸骨骨化异常发生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以0.04% EN组为明显.结论:孕期补克EN对乙醇的发育毒性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董文红;赵洁;赵佳夕;徐琳琳;许雅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剖宫产与子代健康

    剖宫产指经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的手术,是处理高危妊娠、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人群剖宫产率的适宜水平为10%~15%[1].近20年来分娩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变化显著,多数国家阴道自然分娩数减少,剖宫产分娩数增多,剖宫产率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水平,如2006年澳大利亚剖宫产率为31%[2]、2007年美国为32%[3]、2008年越南为36%[4];在此期间,我国正处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医疗条件改善显著,分娩方式转变也尤显突出[5].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在河北、浙江和江苏3省的监测资料显示,1993年每6名产妇中有1名剖宫产分娩者,2010年每2~3名中就有1名.母亲要求剖宫产(cesarean delivery on maternal request,CDMR)分娩数快速增多是造成剖宫产率较快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CDMR指无剖宫产临床指征的足月单胎孕妇主动要求实施的剖宫产术,1993年每170名初产妇中有1名CDMR,2010年每4~6名中就有1名,CDMR率之高、上升速度之快,属中国特色.

    作者:刘建蒙;李宏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标本资源库存储与标识规范探讨

    标本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到很多领域的技术和规范.标本资源库的储存容器与相应的标识方法因所储存标本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就存储方式以及标识方面有共性的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正在建设及完善标本资源库的同道们有所帮助.

    作者:胡颖;张连海;季加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补骨脂酚代谢减毒

    目的:分析补骨脂酚代谢的细胞色素P450( cytochrome P450,CYP)表型,并在体外研究人肝微粒体(human liver microsomes,HLM)对补骨脂酚代谢减毒的机制.方法:用HLM与化学抑制剂合用法以及人源重组CYP酶法分析代谢补骨脂酚的CYP酶亚型.用HPLC-MS法分析CYP亚型酶特异底物的代谢产物生成量,研究CYP酶广谱抑制剂1-氨基苯并三唑(1 -aminobenzotriazole,ABT)对HLM中CYP亚型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用HPLC法分析补骨脂酚在HLM孵育液中的浓度,研究ABT对其代谢的影响.应用MTT法检测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的存活率来评价补骨脂酚对HK-2的毒性作用以及HLM中CYP酶和ABT对其毒性的影响.结果:HLM中的CYP1 A2、CYP2C9、CYP2C19和CYP3A4参与了补骨脂酚的代谢,其中以CYP2C19的代谢转化率高;2.5 mmol/L ABT能明显抑制0.5 g/L HLM中上述4种CYP同工酶活性,抑制率达到90%以上;2.5 mmol/L ABT对补骨脂酚在HLM的代谢抑制率为83.24%±2.13%.在HK-2细胞存活率实验中,ABT能显著降低HLM对30 ~90μmol/L补骨脂酚的代谢减毒作用(P<0.05).结论:HLM减低补骨脂酚HK-2细胞毒性的作用与HLM中CYP酶将补骨脂酚代谢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小的代谢产物有关,应用CYP酶广谱抑制剂能逆转HLM对补骨脂酚的代谢解毒作用.

    作者:李艾芳;沈国林;焦士勇;李桦;王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开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髂动脉瘤

    髂动脉瘤往往与腹主动脉瘤并存,单发者少见.髂动脉位于盆腔腹膜后、位置深,开放手术难度大,而腔内修复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但往往以牺牲同侧髂内动脉为代价.我们应用覆膜支架开窗技术,在腔内修复髂动脉瘤的同时保留了同侧髂内动脉.

    作者:栾景源;李选;冯琦琛;王昌明;傅军;庄金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冬虫夏草的成熟伴随着冬虫夏草子座中多个基因突变型冬虫夏草菌表达的变化

    目的:检测冬虫夏草成熟过程中冬虫夏草菌转换突变和颠换突变基因型在子座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MassARRAY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质谱基因分型法,根据冬虫夏草菌基因内转录间隔区(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中大量散在的点突变,设计了8个SNP延伸引物,其中5个位于rDNA ITS1和ITS2段:067721-211,067721-240,067721 -477,067721-531和067721-581,用于检验GC和AT偏倚基因型,但不区分两个AT偏倚基因型;另外3个延伸引物位于rDNA 5.8S段:067740-324,067740-328和067740-360,用于区分两个AT偏倚基因型.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LDI-TOF)测定各个SNP位点的单核苷酸延伸反应,观察未成熟和成熟冬虫夏草子座中转换突变和颠换突变基因型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冬虫夏草子座rDNA的8个SNP位点的质谱图显示复杂的动态变化.067721-211位点的AT偏倚型等位基因的分子浓度明显高于GC偏倚型,但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这个位点的AT型等位基因消失.多个SNP位点的质谱图中不仅显示转换突变的等位基因,颠换突变等位基因也有很高的检出率,有些甚至超过GC和AT偏倚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峰高;而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颠换突变等位基因的检出率和峰高趋于下降.在区分两个AT偏倚基因型的研究中,AB067744和AB067740两个基因型的等位基因司时存在于未成熟冬虫夏草子座中.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AB067744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峰高大幅度降低,而AB067740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峰高大幅度升高.结论:在冬虫夏草子座中共存的至少5个冬虫夏草菌突变基因型的表达随着冬虫夏草的成熟呈现动态变化,这些突变基因型菌的存在和它们的动态变化对于冬虫夏草子座的萌发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凌;李晓红;赵建晴;陆继红;赵家刚;朱佳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流动青少年性行为及避孕措施选择的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流动青少年性行为现况及避孕措施选择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结构式匿名问卷对北京、广州、济南4389名流动青少年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33.4%(1453/4354)的流动青少年报告有性行为,未婚者性行为发生率为27.5%(1066/3880),其中男性37.8%(579/1533),女性20.7% (487/2347);避孕措施使用率为44.8% (642/1432),安全套为首选的避孕措施;未婚者中有31.1%(322/1034)报告有妊娠史,29.7%( 307/1034)报告有流产史.文化程度(OR=1.555)、婚姻状况(OR =0.432)、性伴侣数(OR =0.683)和性病预防知识得分(OR=1.758)是流动青少年是否使用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结论:流动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避孕措施使用率较低,并引发生殖健康问题,应加强对其进行生殖健康教育,提高有效避孕措施的选择.

    作者:郭利娜;余小鸣;高素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目的:建立C30-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内标法测定血清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胡萝卜素.方法:应用Develosil C30-UG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体积比60∶40),流动相B为甲基叔丁基醚,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450 nm,进样量20μL,柱温25℃.内标物为全反式-β-阿扑-8′-胡萝卜醛.结果:血清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分离效果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9.9min、10.3 min和21.2 min,日内相对标准差分别为3.22%、3.81%和1.60%.血清叶黄素、β-胡萝卜素在0.0125~12.5 mg/L(r =0.9995、r=0.9997),玉米黄素在0.005 ~5.0 mg/L(r=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58名正常老年人(年龄>50岁)血清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410 μmol/L、0.054 μmol/L和0.128 μmol/L.结论:该C30-HPLC内标法是定量分析血清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可靠方法之一.

    作者:黄旸木;闫少芳;马乐;邹志勇;徐贤荣;肖鑫;王寻;黄绯绯;林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测量北京郊区老年人健康效用的实证研究

    目的:在北京郊区老年人中对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an quality of life 5-dimensions,EQ-5D)不同时间权衡(time trade-off,TTO)模型所得的健康效用值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利用EQ-5D对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和周口店两镇65 ~ 79岁常住居民的生命质量进行测量;利用基于日本、英国、美国人群的TTO转换模型计算研究对象的健康效用值——健康指数.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种模型所得健康指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 intraclass correlations coefficients,ICCs)和Bland-Altman散点图评价3种模型所得效用值的一致性,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患病状态对3种健康指数的影响,同时计算3种模型所得健康指数与视觉模拟标尺得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EQ-VAS)以及年龄、性别、患病状态的Spearman rho相关系数.结果:研究共纳入2406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0.3岁,其中男性占34.3%.利用日本、英国、美国TTO转换模型,计算所得健康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0.28)、1(0.24)、1(0.29);大值/小值分别为-0.06/1、-0.43/1、-0.03/1,美国模型所得指数总体较高,日本模型所得指数居中,英国模型所得健康指数得分低.3组得分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日本与美国模型所得指数间组内相关系数高,为0.987(95% CI,0.986~0.988),其次为英国与美国模型,为0.941 (95% CI,0.937~0.946),小为日本与英国模型,为0.921 (95% CI,0.915 ~0.927),它们分别有96.9%、95.1%和95.0%的差值落在Bland-Altman散点图一致性界限内.英国和美国模型所得健康指数与患病数量存在负相关,而日本模型得分与患病数量不存在相关性.结论:利用不同EQ-5D的TTO转换模型在北京郊区老年人中计算健康效用值所得结果略有不同,应开发基于中国人群健康偏好的EQ-5D TTO转换模型.

    作者:武轶群;刘括;唐迅;曹洋;王晋伟;李娜;刘建江;于立平;许海涛;刘武军;温苏申;胡永华;李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北京市中学生腰围与体质指数及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状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学生不同腰围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状的关系,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腰围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1427名13~18岁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结合中国儿童青少年腰围正常值P75和P90,将对象分为3组.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代谢综合征标准,分析不同腰围组BMI超重肥胖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状关系.结果:高腰围水平组与低腰围水平组相比,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性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降低,其余各指标均值均增加.除血糖和女生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外,各性状在不同腰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腰围水平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除高血糖和女生高甘油三酯血症外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各组分聚集性也显著增加.不同腰围水平组与基于BMI的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P75和P90的腰围分组能较好地指示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提示心血管危险的增加.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