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颞下颌关节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

程鹏;马绪臣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病理学, 骨质疏松症/病理学, 软骨/病理学, 骨质吸收
摘要: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iont, TMJ)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20只20周龄SD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用去势方法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作为实验组;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方法观察大鼠髁突软骨下骨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小梁相对体积减小,平均宽度变薄,而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与类骨质表面百分比比对照组均增加.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存在骨重建负平衡与高骨转换现象.这种变化可导致TMJ重建的改变,可能是引起TMJ退行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颌下腺切除后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组织化学观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的影响.方法:用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对颌下腺切除后不同时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与睾酮合成有关的一些酶和代谢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大鼠颌下腺切除3周后,睾丸间质细胞中3β-羟基甾体脱氢酶、非特异性酯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和脂类含量无明显变化,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降低;术后5周,4种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脂类含量明显增多;术后7周的变化与5周相似,4种酶活性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脂类含量明显增多.结论:内源性的表皮生长因子缺乏可能导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功能降低.

    作者:吴春云;李枫;唐军民;毕振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氟化钠稳定血标本中乳酸水平的观察

    血乳酸增高常见于组织严重缺氧的各种疾病,在休克的不可逆期及疾病的终末期,血乳酸可达25 mmol.L-1以上.但乳酸测定时,若血乳酸标本不及时处理,血乳酸水平将逐渐增高,乳酸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糖酵解作用.

    作者:李振荣;张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拮抗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拮抗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机制.方法:H/R处理的大鼠心肌细胞的孵育液中,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其它各组分别加bFGF(10 μg.L-1)、bFGF与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抑制剂PD98059(50 μmol.L-1)、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H7(40 μmol.L-1)、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50 μmol.L-1).孵育完毕,测定细胞活力、ATP含量及孵育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含量.结果:H/R组心肌细胞活力较对照组降低32%(P<0.01),细胞ATP含量减少58%(P<0.01),孵育液中LDH活性增加5.8倍(P<0.01);bFGF组心肌细胞活力较H/R组增高17%(P<0.01),细胞ATP含量增加45%(P<0.01),孵育液中LDH活性降低31%(P<0.01),细胞PKC、MAPK活性分别增加32%(P<0.01)和10%(P<0.05).PD98059、H7、PD98059+H7及L-NAME各组心肌细胞活力较bFGF组分别降低13%、17%、24%和27%(均P<0.01),细胞ATP含量分别减少20%、28%、37%和25%(均P<0.01),孵育液中LDH活性分别增加49%、46%、55%和40%(均P<0.01).结论:bFGF对心肌细胞H/R损伤的拮抗作用通过PKC、MAPK的激活及NOS/NO系统所介导.

    作者:姜志胜;符民桂;赵文;王晓红;唐朝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错(牙合)畸形牙弓形态的模拟及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形态.方法: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正常及4组不同类型错(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的原始模型,圆锥曲线模拟其牙弓形态.结果:不同类型错(牙合)牙弓形态的差异有显著性,甚至某些分组的上下颌之间牙弓形态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临床上弯制弓丝时采用单一的标准牙弓形态是不完全科学的,应考虑错的不同类型及其矫治前不同的牙弓形态以防止畸形复发.

    作者:聂琼;林久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急性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预测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目的:应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建立急性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的预测模型.方法:总结3家医院7至10年间收治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571例,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和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方法建立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预测模型,用交叉应证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并与临床经验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腹痛性质、压痛包块、腹水征、肌紧张、既往手术史和类似发作史是建立模型的重要变量,其中前4项与肠绞窄呈正相关,后两项与肠绞窄呈负相关;logistic模型的敏感度为71.8%,特异度为73.1%,CART模型的敏感度为73.1%,特异度为69.8%,两种模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临床医师的经验判断(45.2%).结论:logistic和CART模型对急性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具有预测作用,对临床诊断有参考意义.

    作者:王立新;史宗道;赵一鸣;汪欣;蒋斌;顾晋;姜可伟;周孝思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钴胺素非依赖蛋氨酸合成酶催化反应的模型研究

    目的:探讨钴胺素非依赖蛋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蛋氨酸的反应机制.方法:以2-氨基-4-羟基-5, 5, 6-三甲基-5, 6, 7, 8-四氢吡啶并[3, 2-d]嘧啶作为活化N5-甲基四氢叶酸甲基转移的模型,在碱性条件下,与L-高半胱氨酸(2)和硫酚(6)反应.结果:通过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鉴定.甲基从模型化合物(5)转移到L-高半胱氨酸分子和硫酚分子的巯基上,生成了L-蛋氨酸(3)和PhSCH3(7).结论:甲基四氢叶酸模型分子中的N5-甲基可通过亲电性基团或质子与N5形成配合物而被活化.

    作者:刘俊义;吴晓华;王凤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儿童肾外伤的急症处理

    目的: 提高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保存肾功能.方法:对56例儿童肾外伤进 行回顾性分析(男44例,女12例),其中4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引起肾积水破 裂;29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29/56),包括骨盆骨折6例,尿道损伤4例,大腿皮肤撕脱伤2 例,膀胱损伤2例,脾破裂6例,胰腺损伤2例,胫骨骨折2例,肝损伤5例;休克12例(12/ 5 6);对侧肾积水3例(3/56).全组患儿有肉眼血尿和患肾区触痛.结果:48例患儿保守 治疗,2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2例行肾切除术,4例行肾缝合术.随访 0.5~ 6年,肾功能改善.结论:对肾损伤患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只有发生严重肾损伤,需 行肾探查术或切除术.静脉肾盂造影和CT检查对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王淑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对人和大鼠胃上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提取物对人胃上皮细胞株BGC-823和大鼠胃上皮细胞株RGM1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ERK酶蛋白含量和活性.结果:在各观察时间点,两种细胞ERK酶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在无血清存在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提取物使BGC-823 细胞ERK活性持续增加而对RGM1细胞ERK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在有血清存在情况下,Hp提取物使BGC-823细胞ERK活性持续增加而使RGM1细胞ERK活性一过性增加.结论:幽门螺杆菌提取物对胃上皮细胞株BGC-823和RGM1的ERK活性的影响不同.

    作者:陈永昌;张建中;李铁;盛涛;朱文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决明发根合成游离蒽醌化合物

    目的:探索批量培养植物发根以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方法.方法:用容量5 L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决明发根,连续观测液体培养基pH值变化,用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培养基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在36 d培养期内收获决明发根761 g,发根鲜重增殖了42倍.结论:培养基pH值的高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反应器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情况.

    作者:常振战;果德安;郑俊华;金明善;谢梅英;沈昕;王沙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甲硫氨酸脑啡肽对NIH 3T3细胞和人肝癌Bel 740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脑啡肽对体外培养的NIH3T3 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TT微培养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NIH3T3 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作用以及一定质量浓度的纳洛酮、阿片δ受体单克隆抗体、5-氟脲嘧啶对这种作用的影响.结果:(1)10 mg.L-1至80 mg.L-1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这2种细胞均有不同的抑制效应(NIH3T3 32%~66%与Bel7402 36%~64%);(2)纳洛酮能阻断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细胞抑制效应,阿片δ受体单克隆抗体没有这种阻断能力;(3)5-氟脲嘧啶(10 mg.L-1)和甲硫氨酸脑啡肽(50 mg.L-1)有协同作用.结论:甲硫氨酸脑啡肽能抑制细胞增殖.提示NIH3T3细胞和Bel 7402细胞胞膜上可能存在阿片ζ受体介导.

    作者:李孟森;李平风;杨非易;葛韵琴;李刚;杜国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尾加压素Ⅱ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 UⅡ)早是从鱼尾部神经下垂体中提取出的神经肽,近年已从人体脊髓中克隆出来.Ames等在(1999,401:282-286)上首次报道,UⅡ也分布于心血管组织,其血管收缩作用为内皮素的10余倍,是迄今已知的强的缩血管活性物质.作者首次在人体发现,UⅡ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GPR14,主要分布于心血管组织.

    作者:张勇刚;杨军;夏春芳;彭旭;陈亚红;马春艳;唐朝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变应原皮试过敏休克1例

    临床常规对变应性鼻炎进行皮肤试验查找过敏原.和其他药物过敏试验一样,对高度过敏者行该试验时也应提高警惕,以防过敏性休克发生.我科自开展此项检查以来,共进行400例检测,其中有1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作者:古雅兰;檀庆兰;李学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二苯乙烯氮杂环类化合物的抗癌定量构效关系

    钙调素(calmodulin, CaM)是细胞内重要的钙结合蛋白之一,对调节细胞分裂、增 殖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钙调素拮抗剂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突出特点是:(1)它可 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可使癌细胞生长阻断在G1-S期转换上[1];(2)它可以使肿瘤 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有报道当用CaM拮抗剂三氟拉嗪处理人胃癌MGC-803细胞时,可使之趋 向于多边形正常上皮细胞形态转化[2];(3)它是一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剂[3].所以钙调素拮抗剂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刘波;朱娜;崔景荣;雷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妇科手术中的泌尿系统损伤

    目的:分析了发生于我科手术中的泌尿系统损伤17例,以防治妇科手术中的泌尿系统损伤.方法:总结1989~1998年10年间妇科手术中17例患者泌尿系统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10年间在妇科手术中发生泌尿系统损伤的患者(17例)占同期术者0.31%,其中9例为膀胱损伤,8例为输尿管损伤.损伤多发生在由于炎症、肿瘤浸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陈旧性宫外孕等病变造成盆腔粘连,巨大肿瘤压迫以及术中解剖关系不清时.其中15例于术中诊断、术中手术修补,除1例外均愈合好,另2例于术后2 d及7 d诊断,经二次手术修补.结论:术中应正确操作,如发生损伤,应术中诊断、及时处理.

    作者:毕蕙;郭燕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组癌基因扩增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癌基因HER2、mdm-2和C-myc扩增与胃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差异竞争性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胃癌原发灶、癌旁、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癌中HER2、mdm-2和C-myc的基因变异.结果:HER2扩增频率在近端胃癌组中明显高于远端胃癌组(分别是11/13和5/19, P<0.005),侵及浆膜组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12/18和4/14, P<0.05).mdm-2的扩增频率在转移淋巴结中高于胃原发癌(12/21和12/32,P>0.05),在3例淋巴结微转移灶中发现mdm-2扩增.C-myc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扩增频率分别是6/32和5/21, 2例远处脏器转移癌中有扩增.结论:HER2 、mdm-2和C-myc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快速生长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能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时军;崔建涛;吕有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类DNA修复蛋白hR24Lp具有转录激活作用

    hR24L是本实验室首次用遗传互补法克隆出的人类DNA修复基因,它与酵母RAD24L(又称RAD24)基因同源.人类hR24L基因能校正酵母RAD24L突变株的紫外线敏感表型和X线敏感表型,参与DNA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

    作者:李平法;傅欣;梁崇凤;朱应葆;童坦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胆碱能M2受体功能状态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a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M2受体的功能.方法:健康对照组10例,COPD组 8例.所有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组织胺气道激发试验-匹罗卡品气道预处理后组织胺激发试验组和匹罗卡品气道预处理后组织胺激发试验-组织胺气道激发试验组,两次激发试验间隔7 d,并划出剂量-反应曲线,观察用药前后1 s用力呼气量、Dmin、R值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匹罗卡品气道预处理后Dmin增加195%(P<0.01),COPD组匹罗卡品气道预处理前后FEV1、Dmin、R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COPD患者M2受体功能下降.

    作者:姚婉贞;刘亚;韩翔;王国扬;柳晓芳;陈亚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超滤脱水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近曲小管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超滤脱水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的水平及肾组织活检光镜下近曲小管的组织形态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超滤脱水对近曲小管的影响.方法: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超滤脱水过程中,监测血压、心率及血容量的变化;首次透析前0~1 h、透后即刻、透后第1天清晨、第2天清晨分别留尿检测NAG,其中4例在进行了4~6次透析后进行了肾活检.结果:6例患者透析过程中平均血容量下降(6.9±3.1)%,透中s与透前比较,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均无显著变化.透后即刻6例患者尿NAG均较透前升高,尚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血容量的下降率亦无明显相关.肾穿刺活检光镜及电镜下未发现明显肾小管损伤的新鲜病变.结论:急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合适的超滤脱水量不会引起血压的显著变化及肾脏的灌注不良,尽管有尿酶NAG的升高,但并未造成肾小管组织学上新的损伤.

    作者:王梅;王静艳;王素霞;左力;王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针对胃癌多基因变异特性鉴定肿瘤易感基因

    目的:针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多基因变异的特性,鉴定几类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在胃癌中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c-met原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hMLH1、E-cadherin基因以及HLA-Ⅱ类区的(DQA1、DR2、DR3、DR4、DR7、DR9)6个基因位点,采用PCR系列技术对32例肠型胃癌标本和4个胃癌细胞系进行检测以确定上述基因在肠型胃癌中的变异情况.结果:在c-met基因第17、18和19外显子未检测到点突变.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D3S1298和D3S1561两个位点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和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检测,其中在D3S1298位点检测到6例MSI,2例LOH,D3S1561位点有2例检测到MSI.在E-cadherin基因附近选择两个微卫星位点D16S3083和D16S3095进行MSI和LDH检测,D16S3083位点有4例检测到MSI,2例有LOH,D16S3095位点未检测到MSI和LOH.HLA-Ⅱ类基因区6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在个体中存在着明显多态性,PCR-SSCP结果显示DR4基因位点有较高频率的变异(9/20),明显高于其它几个基因位点.结论:c-met原癌基因在胃癌中的变化方式不是以点突变为主, hMLH1、E-cadherin基因在肠型胃癌中有明显改变,HLA-Ⅱ类基因区DR4基因的变异可能与胃癌发生的易感性有关.

    作者:郭瑞芳;闫晓红;王文礼;苏秀兰;李文梅;崔建涛;赵敏;吕有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成人急性会厌炎症状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会厌炎是以会厌及杓会厌皱襞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急性炎症,其病情发展常难以预测,可突发喉梗阻甚至会窒息死亡.因此对该病充分认识与恰当处理可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日,降低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1988年10月至199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成人急性会厌炎病例.特别讨论重症急性会厌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作者:王全桂;李志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