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董国祥

关键词:静脉曲张/外科手术, 电凝法, 腿
摘要:目的:为了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皮下血肿和瘢痕, 介绍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电凝法.方法:下肢静脉曲张295例,共403条肢 体,除腹股沟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外,曲张静脉及大隐静脉主干均采取电凝法使之闭塞.结果:术后除1例外,均无皮下出血 及血肿.术后住院时间仅2~3 d.结论: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此方法损伤小、出血少,并具有成形效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二苯乙烯氮杂环类化合物的抗癌定量构效关系

    钙调素(calmodulin, CaM)是细胞内重要的钙结合蛋白之一,对调节细胞分裂、增 殖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钙调素拮抗剂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突出特点是:(1)它可 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可使癌细胞生长阻断在G1-S期转换上[1];(2)它可以使肿瘤 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有报道当用CaM拮抗剂三氟拉嗪处理人胃癌MGC-803细胞时,可使之趋 向于多边形正常上皮细胞形态转化[2];(3)它是一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剂[3].所以钙调素拮抗剂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刘波;朱娜;崔景荣;雷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的cagA基因和iceA基因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cagA基因及iceA基因的存在情况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174例临床病人胃粘膜活检标本中Hp的cagA基因及iceA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cagA的检出率为89.7%(156/174),iceA1的检出率为62.1%(108/174),iceA2的检出率为32.2%(56/174),7例为iceA1 和iceA2皆阳性,3例未能检测到iceA等位基因型.各疾病组间cagA、iceA1、iceA2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agA基因及iceA基因不能作为本地区Hp毒力增强的标志.

    作者:张莉;林三仁;金珠;叶嗣懋;丁士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钴胺素非依赖蛋氨酸合成酶催化反应的模型研究

    目的:探讨钴胺素非依赖蛋氨酸合成酶催化合成蛋氨酸的反应机制.方法:以2-氨基-4-羟基-5, 5, 6-三甲基-5, 6, 7, 8-四氢吡啶并[3, 2-d]嘧啶作为活化N5-甲基四氢叶酸甲基转移的模型,在碱性条件下,与L-高半胱氨酸(2)和硫酚(6)反应.结果:通过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鉴定.甲基从模型化合物(5)转移到L-高半胱氨酸分子和硫酚分子的巯基上,生成了L-蛋氨酸(3)和PhSCH3(7).结论:甲基四氢叶酸模型分子中的N5-甲基可通过亲电性基团或质子与N5形成配合物而被活化.

    作者:刘俊义;吴晓华;王凤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胆碱能M2受体功能状态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a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M2受体的功能.方法:健康对照组10例,COPD组 8例.所有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组织胺气道激发试验-匹罗卡品气道预处理后组织胺激发试验组和匹罗卡品气道预处理后组织胺激发试验-组织胺气道激发试验组,两次激发试验间隔7 d,并划出剂量-反应曲线,观察用药前后1 s用力呼气量、Dmin、R值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匹罗卡品气道预处理后Dmin增加195%(P<0.01),COPD组匹罗卡品气道预处理前后FEV1、Dmin、R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COPD患者M2受体功能下降.

    作者:姚婉贞;刘亚;韩翔;王国扬;柳晓芳;陈亚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丙型肝炎病毒E2基因激发小鼠细胞免疫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E2基因接种能否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以及乙型肝炎病毒preS基因对其诱导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以BALB/c小鼠的骨髓瘤细胞株(SP2/O)为宿主细胞,建立表达丙肝病毒 E2蛋白的靶细胞,将其注射于E2基因或preS与E2融合蛋白基因免疫的小鼠腹腔,记录小鼠接种瘤细胞后的存活期,以小鼠存活期的长短作为反映基因免疫小鼠对HCV E2蛋白细胞免疫的有无或强弱的指标.结果:靶细胞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 000的E2蛋白,E2基因接种小鼠的存活期长于对照组,单独E2基因接种组的存活期显著长于对照组,也长于preS与E2融合蛋白基因免疫组.结论:E2基因接种能诱导细胞免疫,但与preS融合后,其诱导细胞免疫的能力会降低.

    作者:谢尧;高建恩;梁庆华;陶其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错(牙合)畸形牙弓形态的模拟及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形态.方法:采用三维测量仪精密测量正常及4组不同类型错(牙合)(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的原始模型,圆锥曲线模拟其牙弓形态.结果:不同类型错(牙合)牙弓形态的差异有显著性,甚至某些分组的上下颌之间牙弓形态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临床上弯制弓丝时采用单一的标准牙弓形态是不完全科学的,应考虑错的不同类型及其矫治前不同的牙弓形态以防止畸形复发.

    作者:聂琼;林久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人类DNA修复蛋白hR24Lp具有转录激活作用

    hR24L是本实验室首次用遗传互补法克隆出的人类DNA修复基因,它与酵母RAD24L(又称RAD24)基因同源.人类hR24L基因能校正酵母RAD24L突变株的紫外线敏感表型和X线敏感表型,参与DNA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

    作者:李平法;傅欣;梁崇凤;朱应葆;童坦君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一组癌基因扩增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癌基因HER2、mdm-2和C-myc扩增与胃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差异竞争性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胃癌原发灶、癌旁、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癌中HER2、mdm-2和C-myc的基因变异.结果:HER2扩增频率在近端胃癌组中明显高于远端胃癌组(分别是11/13和5/19, P<0.005),侵及浆膜组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12/18和4/14, P<0.05).mdm-2的扩增频率在转移淋巴结中高于胃原发癌(12/21和12/32,P>0.05),在3例淋巴结微转移灶中发现mdm-2扩增.C-myc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扩增频率分别是6/32和5/21, 2例远处脏器转移癌中有扩增.结论:HER2 、mdm-2和C-myc基因扩增与胃癌的快速生长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能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时军;崔建涛;吕有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决明发根合成游离蒽醌化合物

    目的:探索批量培养植物发根以生产次生代谢物的方法.方法:用容量5 L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决明发根,连续观测液体培养基pH值变化,用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培养基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在36 d培养期内收获决明发根761 g,发根鲜重增殖了42倍.结论:培养基pH值的高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反应器中游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情况.

    作者:常振战;果德安;郑俊华;金明善;谢梅英;沈昕;王沙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阉割和睾酮替代对大鼠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阉割和睾酮替代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阉割组、 阉割后睾酮替代组.每组10~12只.以上各组随机抽出一半给予束缚应激,另一半作为不应激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对ConA 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作为反映血清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含量的指标.在离体实验中观察不同浓度的睾酮对淋巴细胞转化的直接作用.结果:阉割可促进应激大鼠血清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产生,睾酮替代可对抗这一作用.结论:睾酮可在一定范围内对抗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产生.

    作者:李菊香;周智霞;杨春星;范少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甲硫氨酸脑啡肽对NIH 3T3细胞和人肝癌Bel 7402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脑啡肽对体外培养的NIH3T3 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MTT微培养染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NIH3T3 细胞、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作用以及一定质量浓度的纳洛酮、阿片δ受体单克隆抗体、5-氟脲嘧啶对这种作用的影响.结果:(1)10 mg.L-1至80 mg.L-1的甲硫氨酸脑啡肽对这2种细胞均有不同的抑制效应(NIH3T3 32%~66%与Bel7402 36%~64%);(2)纳洛酮能阻断甲硫氨酸脑啡肽对细胞抑制效应,阿片δ受体单克隆抗体没有这种阻断能力;(3)5-氟脲嘧啶(10 mg.L-1)和甲硫氨酸脑啡肽(50 mg.L-1)有协同作用.结论:甲硫氨酸脑啡肽能抑制细胞增殖.提示NIH3T3细胞和Bel 7402细胞胞膜上可能存在阿片ζ受体介导.

    作者:李孟森;李平风;杨非易;葛韵琴;李刚;杜国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P815细胞中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1.1 质粒的构建pCP10质粒含有ayw亚型HBV全基因组.该质粒作为扩增S蛋白基因的模板,上、下游引物含BglⅡ的酶切位点.

    作者:柯亨宁;斯崇文;于敏;张琦;刘丹;曲春燕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氟化钠稳定血标本中乳酸水平的观察

    血乳酸增高常见于组织严重缺氧的各种疾病,在休克的不可逆期及疾病的终末期,血乳酸可达25 mmol.L-1以上.但乳酸测定时,若血乳酸标本不及时处理,血乳酸水平将逐渐增高,乳酸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糖酵解作用.

    作者:李振荣;张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颞下颌关节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观察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骨质疏松症对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iont, TMJ)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20只20周龄SD大鼠分为2组,每组10只.用去势方法诱导大鼠骨质疏松症作为实验组;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方法观察大鼠髁突软骨下骨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小梁相对体积减小,平均宽度变薄,而骨小梁吸收表面百分比与类骨质表面百分比比对照组均增加.结论: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存在骨重建负平衡与高骨转换现象.这种变化可导致TMJ重建的改变,可能是引起TMJ退行性变化的原因之一.

    作者:程鹏;马绪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儿童肾外伤的急症处理

    目的: 提高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保存肾功能.方法:对56例儿童肾外伤进 行回顾性分析(男44例,女12例),其中4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引起肾积水破 裂;29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29/56),包括骨盆骨折6例,尿道损伤4例,大腿皮肤撕脱伤2 例,膀胱损伤2例,脾破裂6例,胰腺损伤2例,胫骨骨折2例,肝损伤5例;休克12例(12/ 5 6);对侧肾积水3例(3/56).全组患儿有肉眼血尿和患肾区触痛.结果:48例患儿保守 治疗,2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2例行肾切除术,4例行肾缝合术.随访 0.5~ 6年,肾功能改善.结论:对肾损伤患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只有发生严重肾损伤,需 行肾探查术或切除术.静脉肾盂造影和CT检查对儿童肾外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王淑芹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CD44v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目的:了解CD44v6在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宫颈浸润鳞癌及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上皮、15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16例宫颈原位鳞癌、1例宫颈原位腺癌、27例宫颈浸润鳞癌、15例宫颈浸润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以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着色部位主要为细胞膜,细胞浆不着色或着色较浅.细胞核被苏木素复染成淡蓝色.(2)CD44v6阳性表达正常宫颈上皮为1/10,宫颈不典型增生为7/15;宫颈鳞癌中原位癌为7/16,浸润癌为20/27;宫颈腺癌中原位癌1例CD44v6阴性;浸润癌15例,CD44v6阳性表达2/15.(3)宫颈浸润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CD44v6的灰度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0.308±0.021) vs (0.273±0.031),P=0.006].CD44v6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D44v6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鳞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CD44v6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相关;CD44v6阳性可能与宫颈腺癌的不良预后有关,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廖秦平;吴成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药物去势后血清激素水平早期变化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药物去势早期血清中激素水平,了解与前列腺癌疗效有关的激素变化情况并探讨相关问题;方法:6例前列腺腺癌患者(D期),每月皮下注射LHRH类似物1次,并于第0、1、3、5、7、10天及第2、3、4、6、8、12周分别抽血测定血清中睾酮(testosterone, 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水平;结果:基础值:T(678.0±24.8) ng.L-1,E2 (27.4±5.4) ng.L-1,LH (13.6±2.8) IU.L-1, FSH (12.9±4.2) IU.L-1;高值:LH(第3天)(32.6±3.4) IU.L-1,T(第3天)(1176.0±35.7) ng.L-1,E2(第5天)( 75.0±8.4) ng.L-1,FSH(第5天)(23.0±4.2) IU.L-1;此后激素水平急速下降,降至基础值以下:LH(第10天)(9.8±3.6) IU.L-1,T(第10天)(231.5±28.6) ng.L-1,E2(第14天)(24.2±6.7) ng.L-1,FSH(第10天)(7.1±3.3 ) IU.L-1;T在第21天左右达到去势水平(38.7±4.6) ng.L-1;结论:药物去势后血清睾酮出现一过性升高,高可达基础值的1.7倍,然后迅速下降,3周左右达到去势水平;雌激素水平在用药后也有一过性升高,但与睾酮升高不同步,提示在治疗初10 d左右应同时加用雌激素或雄激素阻断剂;LH和FSH也出现一过性增高,但FSH升幅不及LH显著.

    作者:姜辉;朱积川;王晓峰;许清泉;白文俊;侯树坤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对人和大鼠胃上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提取物对人胃上皮细胞株BGC-823和大鼠胃上皮细胞株RGM1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ERK酶蛋白含量和活性.结果:在各观察时间点,两种细胞ERK酶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在无血清存在情况下,幽门螺杆菌提取物使BGC-823 细胞ERK活性持续增加而对RGM1细胞ERK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在有血清存在情况下,Hp提取物使BGC-823细胞ERK活性持续增加而使RGM1细胞ERK活性一过性增加.结论:幽门螺杆菌提取物对胃上皮细胞株BGC-823和RGM1的ERK活性的影响不同.

    作者:陈永昌;张建中;李铁;盛涛;朱文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针对胃癌多基因变异特性鉴定肿瘤易感基因

    目的:针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多基因变异的特性,鉴定几类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在胃癌中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c-met原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hMLH1、E-cadherin基因以及HLA-Ⅱ类区的(DQA1、DR2、DR3、DR4、DR7、DR9)6个基因位点,采用PCR系列技术对32例肠型胃癌标本和4个胃癌细胞系进行检测以确定上述基因在肠型胃癌中的变异情况.结果:在c-met基因第17、18和19外显子未检测到点突变.对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D3S1298和D3S1561两个位点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和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检测,其中在D3S1298位点检测到6例MSI,2例LOH,D3S1561位点有2例检测到MSI.在E-cadherin基因附近选择两个微卫星位点D16S3083和D16S3095进行MSI和LDH检测,D16S3083位点有4例检测到MSI,2例有LOH,D16S3095位点未检测到MSI和LOH.HLA-Ⅱ类基因区6个基因位点基因型在个体中存在着明显多态性,PCR-SSCP结果显示DR4基因位点有较高频率的变异(9/20),明显高于其它几个基因位点.结论:c-met原癌基因在胃癌中的变化方式不是以点突变为主, hMLH1、E-cadherin基因在肠型胃癌中有明显改变,HLA-Ⅱ类基因区DR4基因的变异可能与胃癌发生的易感性有关.

    作者:郭瑞芳;闫晓红;王文礼;苏秀兰;李文梅;崔建涛;赵敏;吕有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2(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对大鼠醋酸溃疡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2(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2(3)tert-butyl-4-hydroxyanisole, BHA]对醋酸诱发大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用50%(体积分数)醋酸烧灼胃前壁浆膜面1 min,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BHA组、奥美拉唑组和对照组.测定指标包括:溃疡指数、粘膜再生指数和溃疡底暴露减少指数.结果:BHA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指数分别为(2.98±1.33)mm2和(2.71±1.45)mm2,显著低于对照组(5.86±1.69)mm2 (P<0.01).BHA组和奥美拉唑组溃疡粘膜再生指数分别为(70.1±7.9)%和(79.0±8.1)%,较对照组(54.5±7.3)%显著增加(P<0.001).BHA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溃疡底暴露减少指数分别为(60.3±13.4)%和(68.2±8.4)%,较对照组(46.5±7.9)%显著增加,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但BHA组与奥美拉唑组相比,P值均大于0.05.结论:BHA能促进醋酸诱发溃疡的愈合,其疗效与奥美拉唑相似.

    作者:王立新;林三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