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iα2和Giα3蛋白在心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王瑶;吴立玲;罗婕;符凤英

关键词:心肌缺血/代谢, G蛋白质类/代谢, 心肌再灌注损伤/代谢, 腺苷酸环化酶/代谢, 缺血预处理☆
摘要:目的:研究离体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对G蛋白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膜Giα2、Giα3和Gsα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功能受到明显损伤,缺血预处理组心功能显著恢复.各组心脏Gsα含量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组Giα含量明显升高,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Giα2和Giα3含量分别下降41.3%和34.5%,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升高.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系统功能障碍,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细胞膜信号转导功能恢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镍钛合金支架对肿瘤放射治疗可能产生的影响

    目的:评价镍钛合金支架对放射治疗中吸收剂量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标准水模、正常动物和肿瘤模型对镍钛合金支架置入前后的吸收剂量变化进行测量.结果:水模试验中,在照射剂量为0.8 Gy和2.0 Gy时,支架后方剂量减少,前方和侧方剂量均增加,但变化值非常微小.支架置入正常动物气管后,气管后方剂量减少 ,前方和侧方剂量增加不明显.肿瘤模型实验中,支架未引起生长延迟曲线的明显变化.结论:放射治疗中镍钛合金支架引起的剂量变化非常微小,也不会对动物模型中肿瘤对放疗的反应性产生影响.

    作者:马大海;杨仁杰;李五岭;李剑宇;程金生;罗素明;沈龙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超选择颈内动脉卡氮芥化疗致脑组织坏死

    目的:提高对恶性胶质瘤术后颈内动脉超选择化疗致脑组织坏死的认识.方法:对1992~1994年18例颈内动脉或颈内动脉超选择卡氮芥(BCNU)化疗中,出现的4例局限性脑组织坏死的病理机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局限性脑组织坏死为BCNU的血管毒性和神经毒性造成,与给药途径有关.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复发相似,鉴别诊断困难,有颅压高症状时,手术是必要的.结论:当胶质瘤病人经过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后, 出现肿瘤复发的征象时应考虑到局灶性脑组织坏死的可能.

    作者:张家涌;那加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价心肌酶谱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心肌酶谱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对129例急诊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24 h内就诊患者进行评价.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酶谱各指标的平均水平均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2)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以肌酸激酶同工酶CK-NA为大(A=0.873),其余各项指标的面积介于0.712至0.758之间.结论:除CK-N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外,其余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不大.CK-NA似以160 u作为诊断参考值佳,此时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82.3%.

    作者:高峰;彭;王仁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骨桥蛋白在骨愈合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mRNA在骨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胫骨上端造成不全骨缺损做为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骨桥蛋白mRNA在骨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周时在近髓腔侧开始出现编织骨,骨桥蛋白mRNA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中呈强表达.术后第3周时,缺损区被骨痂填满且板层骨增多,编织骨明显减少,表达骨桥蛋白mRNA的细胞数也相应减少.结论:骨桥蛋白主要表达在骨痂形成早期,此时的成骨细胞对其有强转录能力.

    作者:王立平;党耕町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Nd:YAG激光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50例

    1994年12月~1997年5月,我院应用Nd:YAG激光经尿道切除膀胱肿瘤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忠新;庄申榕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头孢地秦对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孢地秦对正常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败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小鼠PM,体外给药,分离细胞培养上清.生物检测法测定TNFα,ELISA法测定IL-6;RT-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结果:头孢地秦使正常小鼠P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降低,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PM 48 h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升高.200 mg/L的头孢地秦对正常小鼠PM的TNFα mRNA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感染小鼠TNFα mRNA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头孢地秦抑制正常小鼠PM 48 h培养上清中IL-6的产生,明显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PM培养上清中的IL-6.头孢地秦对IL-6 mRNA表达的影响与细胞因子的改变一致.结论:头孢地秦对正常和感染状态下小鼠TNFα和IL-6产生的影响不同,其对mRNA表达的影响与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一致.

    作者:於东晖;林志彬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肾系膜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一类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在体外研究中发现,它可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MC)收缩并调节肾小球血流量,还可调节MC的生长并刺激细胞外基质的分泌,提示它在肾小球疾病的炎症及硬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致病作用.研究表明,AngⅡ对MC的作用是由AT1受体介导的,其细胞内信号传导可能涉及细胞内钙的激活和蛋白激酶C(PKC)的活化[1].然而,AngⅡ调节MC生长的细胞内机制至今仍无定论.

    作者:唐嘉薇;李晓玫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小鼠胚胎细胞对镉的交叉适应性

    目的: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与镉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适应性反应.方法:孕第9天小鼠在整体条件下,全身受低剂量1、2、4、8 cGy60Co γ射线照射, 4 h后给致畸剂量镉4 mg /kg,观察胚胎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结果:1、2、4、8 cGy60Co γ射线,均能诱导胚胎细胞对镉4 mg/kg的细胞遗传损伤的耐受性.结论:首次证明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诱导出胚胎细胞对镉的细胞遗传交叉适应性反应.

    作者:芦春林;阮明;刘书逊;刘俊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多发性硬化的脊髓MRI影像学改变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脱髓鞘疾病.参照Poser[1]诊断标准,对14例MS患者行脊髓MRI扫描,其中13例为临床确诊MS,1例为实验支持确诊MS,讨论其脊髓MRI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坚;谢汝萍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4-硒(代)硫酸酯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白细胞减少的影响

    目的:研究4-硒(代)硫酸酯多糖( Se-carra )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方法:以环磷酰胺造成小鼠白细胞减少模型;半固体培养法测定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以测定粒单系造血祖细胞;脾集落生成单位法(CFU-S)测定造血干细胞;脾称重法测定髓外造血;MTT法测定骨髓细胞增殖状况;正交设计法确定佳实验条件.结果:Se-carra 10、20、40 mg*kg-1灌胃给药能显著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显著增加骨髓CFU-GM产率,但对CFU-S及脾重量无显著影响,对骨髓细胞增殖亦无直接作用.结论:Se-carra可通过间接促进骨髓细胞向粒单系祖细胞增殖和/或化而对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

    作者:陈小川;林志彬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人胎盘绒毛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的定位与定量研究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及其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在早、中、晚期人胎盘绒毛的定位及其相对含量变化.方法:取早期、中期和晚期胎盘绒毛,常规制作石蜡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LN及LN-R定位和定量测定.结果:LN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绒毛上皮基膜和绒毛血管内皮基膜;LN-R的阳性反应位于绒毛上皮合体滋养层表面及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的细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LN及LN-R的含量以早期胎盘绒毛中高,中期及晚期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人胎盘绒毛含有LN及LN-R,随着胎盘周龄的增加,二者的含量均降低.

    作者:崔彩莲;李英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糖尿病大鼠主动脉α1肾上腺素受体功能的改变

    目的:观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主动脉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及其亚型介导血管收缩反应的改变.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结扎肾动脉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复制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模型,做离体灌流血管收缩功能实验;在HEK293细胞株分别转染α1A-、α1B-和α1D-AR cDNA并稳定表达受体,做放射配体结合实验.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收缩效应曲线pD2值无显著性改变,大收缩反应显著增加;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收缩效应曲线pD2值显著降低,大收缩反应无显著改变.在对照组α1-AR亚型选择性拮抗剂(5-MU, spiperone, BMY7378, WB4101)拮抗去甲肾上腺素介导主动脉收缩的pA2值与克隆的α1D-AR的pKI值呈高度相关(r2为0.9),这些拮抗剂的pA2值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大鼠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鼠发生糖尿病时主动脉α1-AR介导的大收缩反应增强,当合并高血压时这种增强作用消失,而且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降低.

    作者:宫海滨;张幼怡;韩启德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顺铂淀粉微球的初步研究

    顺铂(cis-dichlorodiammine platinum, CDDP)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对实体肿瘤的作用甚强,但对人体的毒性也大,副作用多.选择生物可降解的淀粉微球(degradable starch microspheres, DSM)作为药物载体,通过栓塞化疗的办法使其在靶组织浓集,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

    作者:胡新;王威;秦建民;侯新朴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1Gy60Coγ射线照射对猴离体血管内皮素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在心导管治疗时的辐射对内皮素合成及释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Gy60Co γ射线照射Krebs-Henstlei(KH)液孵育的猴血管组织,并在KH液中加入不同药物干预,放射免疫法测定组织及KH液中内皮素含量.结果:1Gy60Co γ射线可刺激血管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维生素E、无钙孵育液、蛋白激酶C抑制剂polymyxin B和H7可有效抑制这种刺激作用,而维拉帕米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激酶阻滞剂PD098059对此种作用无影响.结论:辐射所致自由基的产生,细胞内[Ca2+]增加,蛋白激酶C系统的激活促进了ET的生成,在心导管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过程中,电离辐射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王相智;龚曼丽;陈冠英;姜志胜;唐朝枢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连续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以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比色法测定羟脯氨酸的含量,用直接红对石蜡切片中的胶原进行特异染色.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中,肝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肝切片中胶原的沉积亦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给予25 mg/kg的牛磺酸可明显降低肝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肝切片中胶原的沉积亦明显减轻.结论:牛磺酸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宝刚;李继尧;梁惠云;朱文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氩气束凝固术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的佳使用条件

    目的:研究氩气束凝固术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中减瘤的佳使用条件.方法:氩气束凝固术功率40~100 W,电凝时间2、4、6 s,氩气流量10 L/min,电凝拟切除的无癌侵犯的大肠、小肠、输尿管表面及卵巢癌组织,以上组织经手术切除后制成石蜡切片,观察各种条件下电凝的坏死深度.结果:氩气束凝固术的坏死深度随功率增大、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减瘤术中盆、腹腔转移灶佳的氩气束凝固术电凝条件为功率60~80 W,持续时间不超过4 s.输尿管表面能否使用氩气束凝固术电凝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成宁海;李蔚范;崔恒;吴燕;顾晋;赖娟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活性测定

    血管紧张素Ⅱ(A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它在调节血管功能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各种A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咪唑类非肽AⅡ受体拮抗剂的发现,已成为近十多年来模拟肽药物开发的热门话题.咪唑、吲哚、喹啉等含氮杂环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强的抑制作用[1],这一发现为设计和筛选更好的AⅡ受体拮抗剂奠定了坚实基础.近研究表明,大鼠肝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器官中只含有AⅡ-1型(AT1)受体,不含AⅡ-2型受体,而AT1受体是血管功能的主要调节者.大鼠肝细胞膜中不但含有亲合性高的AT1受体,而且还具有在低温下保存稳定的优点,是筛选AⅡ受体药物的好材料.于是我们利用肝细胞为材料对9个化合物进行筛选,希望从中寻找到新型的受体拮抗剂.

    作者:王孝伟;贺师鹏;陈治宇;施栩翎;岳保珍;程铁明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TNFβ的基因多态性在汉族SLE病人中的分布特点及与其他不同种族人群的比较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遗传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与SLE的发病相关.TNFβ的基因定位于MHCⅢ类基因座位内,它的第一内含子中含有单碱基点突变造成的基因多态性.由于转录起始位点下游第252位点的鸟嘌呤核苷酸G被腺嘌呤核苷酸A替代,使限制性内切酶NcoⅠ的识别序列发生变化,致使被腺嘌呤核苷酸A所替代的序列不能被NcoⅠ识别并切断.鸟嘌呤核苷酸G存在的基因称为TNFβ*1,腺嘌呤核苷酸A存在的基因称为TNFβ*2[1].由于TNFβ的重要生物学作用及其基因的特殊位置,TNFβ的基因多态性与SLE的发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普遍的重视.

    作者:王育新;章友康;朱世乐;刘玉春;白千帆;郑欣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惊厥易感大鼠听源性惊厥后脑内c-fos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听源性惊厥的神经回路.方法:P77PMC大鼠以标准化听刺激(120 dB,持续60 s)诱发Ⅴ级听源性惊厥,分别在惊厥后0.5、1、2、4、24 h断头、取脑切片,行F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惊厥后脑内Fos样免疫染色强度呈明显的时间依赖和区域特点.多数核团在惊厥后0.5~1 h开始出现Fos表达,2~4 h达高峰,24 h明显回落,不同核团其时程也存在差异,Fos表达先出现在下丘平面尾侧听通道核团、中央灰质、前庭神经核,继而出现在下丘、脑桥网状结构、皮层下结构、边缘系统、额顶新皮层区、梨状皮质.脑干听通道核团及脑桥网状结构、额顶新皮层区、梨状皮质Fos样免疫染色强.结论:P77PMC大鼠听源性惊厥可引起脑内Fos区域性、快速、一过性表达升高.脑干听通道、脑桥网状结构、额顶新皮层区、梨状皮质可能是其惊厥神经回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姜玉武;张国荣;吴希如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Giα2和Giα3蛋白在心脏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离体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对G蛋白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细胞膜Giα2、Giα3和Gsα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心功能受到明显损伤,缺血预处理组心功能显著恢复.各组心脏Gsα含量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组Giα含量明显升高,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Giα2和Giα3含量分别下降41.3%和34.5%,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升高.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系统功能障碍,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细胞膜信号转导功能恢复.

    作者:王瑶;吴立玲;罗婕;符凤英 刊期: 1998年第04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