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崔立红
目的 研究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水平在妊娠高血压患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中的变化,探讨PLGF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建档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40例,轻度子痫前期30例,重度子痫前期30例),采用双抗夹心荧光免疫法于第35~38周检测孕妇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PLGF水平,并与30例同期正常孕妇PLGF水平作对照比较.结果 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PLGF分别为(43.33± 15.10) ng/L、(20.13± 11.21) ng/L、(5.83±2.10)ng/L(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妊娠高血压疾病组的PLGF水平明显降低[(63.43±26.51) ng/L vs (25.83±22.10) ng/L,P< 0.01].结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PLGF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且PLGF水平随疾病的加重而降低.
作者:高阳;周红辉;魏永琴;高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神经根型腰椎病患者减压术后感觉症状改善的时间进程.方法 回顾我科2014年3-8月60例腰椎神经根症状患者的疼痛图纸(术前、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记录1次),比较其不同感觉的恢复速度.结果 术前52例感觉疼痛,43例感觉麻木,31例感觉异常,其中20例存在所有3种感觉症状.疼痛缓解快,术后6周评分(67.1±11.3)较术前(151.3±19.2)降低55.7%,此后疼痛仍不断改善,但与前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木和感觉异常在术后6周内恢复较快(评分分别较术前降低了22.2%和21.6%),术后3个月减慢,直到1年随访时达到稳定水平.结论 疼痛为更常见的感觉模式,且较其他两种感觉改善更快.疼痛感觉在术后6周缓解较快,感觉异常、麻木恢复慢,持续1年.
作者:陈锦旭;曾祥超;黄良诚;李宁;车路阳;张西峰;黄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射频消融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该技术已经被用于治疗肝、骨骼、肾及甲状腺等部位的实体肿瘤疾病中,尤其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令人关注.本文综述了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现状,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李建如;罗渝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锥形束CT、结构光扫描重建牙颌模型并分析其准确性及临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5年3月解放军第202医院口腔正畸科收治并筛选的20例患者上下颌骨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石膏模型及结构光扫描石膏模型数据.用逆向工程软件重建CBCT、结构光扫描三维牙颌模型,在3种模型上分别选取标志点进行10个项目的测量,分析模型之间差异.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并3D打印个性化舌侧托槽,分析其测量数据与CAD托槽数据的统计学差异,并检测与石膏模型是否贴合.结果 三维重建得到CBCT与结构光扫描的数字化模型.CBCT模型测量值与石膏模型尖牙高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构光扫描模型与石膏模型各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于CBCT和结构光扫描模型的3D打印个性化舌侧托槽与CAD托槽数据无统计学差异且均与石膏模型贴合.结论 CBCT、结构光扫描重建模型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结构光扫描模型精度优于CBCT重建模型,临床医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方式.
作者:李苏娜;蔡鸿丹;张怡;赵宇辉;王英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5年3月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共检索出28例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发病年龄59.85岁;双原发癌19例,三原发癌6例,四原发癌3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23例术前经全结肠镜检查后确诊,5例术中经补充诊断或术后病理确诊;所有病例均行一期手术切除:27例行根治性切除,1例行姑息性切除;共26例获得随访:24例随访时间达到1年,存活22例;19例随访时间达到2年,存活17例;13例随访时间达到3年,存活10例;5例随访时间达到5年,存活4例.结论 临床上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并不多见,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术前全面详细的电子结肠镜检查,术中仔细探查及必要时冷冻活检有助于该病的终确诊.根据肿瘤的位置、范围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并于术后制订个性化辅助放化疗方案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和提高总生存率.
作者:李晨;郭玉霖;陈贵进;菅雁兵;王宇;刘紫朦;董光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脑血管并发症(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5年9月于本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Duke(1)标准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术前脑血管并发症42例临床资料.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9 ~ 71(39.9±16.7)岁.单纯主动脉瓣受累10例,单纯二尖瓣受累24例,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受累6例,无瓣膜受累的左房黏液瘤2例.术前合并脑梗死32例,脑出血10例(包括合并脑梗死6例).手术中发现感染共累及瓣膜46个,术中置换机械瓣22个,生物瓣16个;6例行二尖瓣成形,10例行三尖瓣成形,2例行左房黏液瘤切除.结果 手术前出现脑血管并发症的平均时间为65 d,术中发现瓣膜赘生物66枚,大直径平均13.9 mm.42例中6例术后出现脑血管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严重脑血管并发症后死亡.随访33例(80.4%),随访时间11.9 ~ 127.7个月,4例出院后6个月内脑梗死,其中1例多发脑梗死后死亡;4例随访时仍有单侧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1例手术后4年因夹层动脉瘤行Bentall手术,术后心功能Ⅲ级.结论 合并脑血管并发症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同时术后应加强颅脑检查及出凝血机制检测.
作者:赵海智;任崇雷;姜胜利;申磊磊;高长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脊柱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后l周内下肢静脉超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DVT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51例创伤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4.2%(136例),女性45.8%(115例),年龄18~94(50.6± 1.2)岁,脊髓损伤占5.2%(13例).术后11例诊断为DVT,发病率为4.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OR=8.576,95% CI:1.587~ 46.359,P<0.05)及术前血D-Dimer水平(OR=1.325,95% CI:1.132~ 1.551,P<0.05)为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创伤脊柱骨折术后DVT发生率高,高血压病史及术前血D-Dimer水平是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谭晶;孟钰童;张里程;唐佩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患者共105例,采用电生理监测、超声吸引装置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总结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不同症状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 ~ 69个月(平均29.92个月),手术对于疼痛症状缓解的有效率为74.42%,会阴部或下肢难愈性溃疡、大便症状、肢体感觉、远端肌力和小便症状也有所改善.肌肉萎缩、下肢畸形等症状术后未见明显改善,但无继续进展.结论 对于以疼痛、皮肤难愈性溃疡、排便障碍为主要症状或现有症状有加重趋势的成人脂肪瘤型脊髓拴系患者,手术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陶本章;高海浩;程诚;乔广宇;尚爱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以其较高的感染效率、低致病性、低免疫原性、介导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等优势成为有前景的肿瘤基因治疗载体,并已成功用于传递和转导各种肿瘤治疗基因,包括自杀基因、抗血管生成基因、免疫相关基因等,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本文就AAV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介导的抗肿瘤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邹振玉;杜晓辉;李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人工流产术失败后的临床处理方式.方法 分析201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0例人工流产术失败后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为宫腔内包块,7例为阴道出血,2例因人流术中大出血转送我院.结果 6例术前48 h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1例给予UAE和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治疗,余3例未行术前预处理.1例行宫腔镜下子宫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清宫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瘢痕病灶清除+子宫修补术;2例行腹腔镜辅助清宫术;2例病灶巨大,1例行经腹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子宫修补术治疗,另1例行经腹子宫瘢痕妊娠切除+子宫修补+膀胱修补+绝育术;1例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3例行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清除+子宫修补术.4例术中出血量多.10例治疗均满意,住院2~19d,术后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3 ~23d降至正常.术后1个月超声均未见宫腔异常.结论 对人工流产术失败后CSP患者,术前需预处理(UAE或双侧子宫动脉结扎)阻断病灶部位血流可减少术中出血.治疗方案可选择宫腔镜联合清宫术、腹腔镜联合经阴手术、单纯经阴手术和经腹手术等方式.
作者:谭明华;高阳;耿兮溪;李亚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系统.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临床症状,可能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也可能与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失调、免疫失衡、血管炎性病变相关.近十几年来微生态制剂在腹泻的治疗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在腹泻中的治疗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王巍;崔立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75岁以上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消化内科住院的57例ANVUGIB患者,将其中22例≥75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住院的35例< 75岁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表现、主要病因、住院周期、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84.40±4.83)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2.63±15.20)岁.观察组出血次数>3的比例(13/22,59.1%)较对照组(6/35,17.1%)明显增高(P=0.001),由消化系肿瘤引发出血概率(6/22,27.3%)较对照组(1/35,2.9%)明显增高(P=0.020),再出血比例(10/22,45.5%)较对照组(1/35,2.9%)明显增高(P=0.000 3),平均住院周期(15.73±6.34)d较对照组(6.95±3.28)d明显延长(P=0.000),死亡率(4/22,18.2%)较对照组(0/35)有所增加(P=0.037).结论 75岁以上ANVUGIB患者出血次数多,肿瘤引发出血率高,住院周期长,再出血风险及死亡风险大,临床医生应保持高度警惕.
作者:安康;陈倩倩;李惠惠;王淑芳;毛永平;张修礼;刘庆森;令狐恩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呼吸科收治的6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气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H、PO2、PCO2、S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
作者:张虹;王力;祁晓磊;田小京;安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术期的疗效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器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年患者100例作为TEASD-R组,选取同一时间段于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成年患者143例作为TIASD-O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病人围术期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72 h内)、血制品使用情况和住院相关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院内死亡.TEASD-R组无术后早期并发症;TIASD-O组术后72 h内残余分流4例,心包积液7例,脑梗死1例,外周血管栓塞2例,新发心律失常29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两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EASD-R组术后无三尖瓣关闭不全;TIASD-O组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27例,中度8例,重度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三尖瓣反流少,且在ASD类型的选择方面限制较小;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及手术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汪成;杨明;肖苍松;王刚;王加利;郭鹏飞;高长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佛波酯类化合物12-O-十四烷酰佛波酯-13-乙酸酯(12-o-tetradecanoylophorbol-13-acetate,TPA)及其类似物TPD、MBPD、APD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Kasumi-1、U937、U937A/E、K562及K562/AO2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分别用(5 nmol/L、10 nmol/L、20 nmol/L、50 nmol/L)TPA、TPD、MBPD、APD作用于HL-60、Kasumi-1、U937、U937A/E、K562及K562/A02细胞(由K562阿霉素诱导而来的多耐药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TPA、TPD、MBPD、APD均可抑制HL-60、Kasumi-1、U937、U937A/E、K562及K562/A02细胞增殖,72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0%、50%、80%、80%、75%及50%,药物之间无明显差异.同时,上述药物可促进这些细胞的凋亡,且对AML1/ETO融合基因阴性的细胞作用更好(P<0.05).结论 TPA及其衍生物TPD、MBPD及APD均可用于白血病的治疗,且AML1/ETO融合基因可能抑制佛波酯类药物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作者:邓婉萍;李永辉;孙君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5月因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于本院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55例.使用螺旋CT扫描技术半手动测定患者总心外膜脂肪体积(EAT-total)及左心房周心外膜脂肪体积(EAT-LA).根据既往有无房颤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体循环栓塞病史将研究对象分为栓塞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探讨房颤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栓塞事件的关系.结果 155例中,22例纳入血栓栓塞组,平均年龄(62.50±10.42)岁,女性7例(28.6%);余133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4.45±10.81)岁,女性38例(31.8%).与对照组相比,血栓栓塞组EAT-total和EAT-LA体积明显增加[(123.49±31.25) cm3 vs (100.71±35.04) cm3,P=0.005;(34.58±6.32) cm3 vs (26.89±9.65) cm3,P< 0.001].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管性疾病等房颤血栓栓塞相关危险因素后,EAT-total和EAT-LA均与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独立相关.结论 心外膜脂肪体积大小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相关,有成为预测房颤血栓栓塞风险新指标的潜在可能.
作者:刘赛哲;时向民;郭红阳;林琨;国建萍;王玉堂;单兆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22例胃癌合并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22例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36~ 84(62.2±15.0)岁.胃腺癌22例(100%),Ⅳ期15例(68.2%),中低分化18例(81.8%).19例(86.4%)DVT发生于胃癌确诊后,其中1~3个月累计发生12例.腹部手术治疗10例,其中5例于术后1个月内发生血栓.经抗凝治疗12例(54.5%),其中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3例,好转出院12例(54.5%).结论 胃癌确诊后及术后1~3个月是下肢DVT高发期,大部分确诊时为晚期且分化程度低,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隋丽丽;叶斯斯;白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骨骼肌代谢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IncRN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严重烫伤大鼠模型,将实验组大鼠背部置于94℃热水13s,造成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对照组大鼠置入37℃温水13s,其他同实验组.于伤后72 h留取胫骨前肌标本;应用总RNA提取试剂盒抽提胫骨前肌总RNA,采用Arraystar公司Rat LncRNA Array(4×44 K,Arraystar),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胫骨前肌标本中MRBC025014和MRAK080917两种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验证以检验芯片数据的可靠性.结果 芯片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MRAK080917、MRBC025014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28,P=0.018),进一步的PCR验证结果证实,实验组较对照组MRAK080917和MRBC025014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骨骼肌组织中MRBC025014和MRAK08091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参与骨骼肌代谢的机制可能与其调控靶基因相关.
作者:张海军;郝岱峰;柴家科;郁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弯角骨水泥注射套管(镍钛合金材质)在椎体成形体外实验中的效果.方法 从6例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尸体标本中选取24个胸腰段椎体的骨质疏松单椎体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一侧(A组)、两侧(B组)、弯角(C组)椎体强化.A、B组使用直行穿刺套管注射骨水泥,C组使用弯角套管注射.整个强化过程在X线间断透视引导下进行,监测骨水泥有无渗漏,每组8个标本.比较各组水泥用量并观察分布情况.结果 骨水泥用量:A组(3.12±0.18) ml,B组(5.82±0.20) ml,C组(6.16±0.24) ml.B、C两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骨水泥分布越过椎体矢状中线的椎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结论 弯角输送装置可通过一次椎弓根穿刺完成双侧椎体水泥强化.
作者:熊森;毛克亚;韩振川;张雅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食管远端与近端酸反流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反流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变化.方法 收集40例因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24 h双通道食管pH监测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检查结果,按照不同反流形式将患者分组,对比分析其食管测压结果.结果 40例中食管远端、近端酸反流均阳性者9例(A组),男4例,女5例,年龄35~ 74岁;单独近端酸反流阳性者8例(B组),男3例,女5例,年龄40~ 57岁;单独远端反流阳性者11例(C组),男4例,女7例,年龄33~ 74岁;无病理性酸反流者12例(对照组),男4例,女8例,年龄29 ~ 62岁.A、B、C组及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分别为(16.86±6.84) mmHg(1 mmHg=0.133kPa)、(17.36±8.74) mmHg、(20.91±16.01) mmHg和(30.73±12.39) mmHg,食管下括约肌腹内长度分别为0.50(1.75 ~ 0.05)cm、0.48(1.12~ 0.12) cm、0.56(1.95 ~ 0.15) cm和1.85(2.75~ 0.20) cm,A、B、C组的LESP均低于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的腹内段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A、B、C组与对照组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恢复时间分别为(434.22±177.81)ms、(423.00±93.00) ms、(485.27± 159.89) ms和(559.75±130.48) ms,A、B组上食管括约肌松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A、B、C组及对照中仅有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食管裂孔疝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例数分别为1例、2例、4例,1例、0例、4例,2例、2例、4例,0例、0例、1例,A、B、C组的病例数较对照组多.结论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减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及食管裂孔疝是胃食管反流病与咽喉反流病共有的反流基础,食管上括约肌动力功能改变可能与食管近端酸反流相关.
作者:高玉静;王潇潇;王巍峰;彭丽华;杨云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