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博;李沛雨;卢灿荣;黄晓辉;张楠;刘娜
目的 评价CT导航系统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效果和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 2014年1月利用导航技术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18.4(11 ~ 38)岁.通过西门子术中滑轨40排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转送给配备的Brainlab导航系统,辅助术者完成椎弓根钉置入.结果 60例共置入椎弓根钉650根,胸椎570根(21根进行了修正),腰椎80根(无修正).总置钉准确率98.14%,胸椎97.89%,腰椎100%.结论 术中CT导航系统可以从各个角度实时显示准备置钉的椎弓根形态以及椎弓根钉前方组织,也可通过立体成像模块清晰显示进钉点与进钉角度,降低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对椎弓根各壁的破坏概率和术中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兵;董天祥;张永刚;肖嵩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关节镜配合股骨Rigidfix法固定进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13年9月- 2014年8月共60例曾在我院取自体腘绳肌腱作为肌腱移植物,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在关节镜技术配合下,应用股骨Rigidfix法固定+胫骨端界面螺钉固定法行ACL单束重建.进行术后临床疗效随访观察.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患侧膝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随访包括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以及患侧膝关节功能评分包括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动度仪KT1000测量.膝关节疼痛的随访采用主观疼痛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Lysholm评分由术前(31.38±5.10)分提高到3个月随访时的(60.37±5.35)分、10个月随访时的(74.7±3.51)分(P<0.001);IKDC2000评分由术前(30.85±4.19)分提高到3个月随访时的(90.08±4.24)分、10个月随访时的(93.45±2.86)分(P<0.001);Tegner评分由术前(1.38±0.56)分提高到3个月随访时的(7.30±0.62)分、10个月随访时的(7.80±0.57)分(P<0.001);膝关节动度仪KT1000测量由术前的(6.98±0.56) mm降低至3个月随访的(2.95±0.52) mm、10个月随访时的(2.92±0.50) mm(P<0.001).患者主观膝关节疼痛有明显缓解,评分由术前(6.1±1.003)分降低到术后3个月的(0.45±0.594)分、术后10个月的(0.200±0.400)分(P<0.001).结论 关节镜配合使用Rigidfix法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移植物固定可靠,手术操作安全简单,病人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作者:张浩;李众利;廖伟雄;李冀;杨以萌;王克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 2014年5月46例行手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38例,年龄22 ~ 72岁,平均50.15岁.17例动脉瘤破裂,9例罹患多发动脉瘤.眼动脉瘤22个、梭性动脉瘤10个、垂体上动脉瘤8个、窝动脉瘤3个、蛇形动脉瘤1个、假性动脉瘤5个.20个动脉瘤≤5 mm,15个5 ~ 15 mm,14个≥15 mm.手术策略包括直接夹闭、夹闭塑形、颅内外血管架桥、颈动脉结扎和动脉瘤包裹.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9个动脉瘤直接夹闭,21个夹闭塑形,颅内外架桥6个,颈动脉结扎2个,动脉瘤包裹1个.根据GOS评分,42例预后良好(GOS 4 ~ 5分),3例预后差(GOS 2 ~ 3分),1例死亡(GOS 1分).结论 根据床突旁动脉瘤的不同特征,采用相应的策略处理动脉瘤,能提高床突旁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束旭俊;孙正辉;武琛;王芙昱;王胜宝;薛哲;王文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易感性综合征,既往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胚系突变引起.LS是遗传性结直肠癌常见的表现.研究发现, MMR基因突变也导致了相当比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目前对LS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认识非常有限,有些观点还存在争议.本综述总结了LS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研究新进展及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LS筛查的意义.
作者:郭超;刘爱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易感因素,对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预防以及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 2014年4月收治的经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单眼发病的患者80例(80眼),作为观察组,患者正常眼(80眼)作为功能对照组,另选取于我院就诊的≥50岁无黄斑区病变的其他患者80例(160眼)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易感因素.结果 观察组佳矫正视力均<1.0,功能对照组佳矫正视力<1.0者14眼(17.5%),对照组佳矫正视力<1.0者9眼(5.6%);观察组佳矫正视力较功能对照组及对照组差(P<0.05).观察组高眼压4眼(5%),功能对照组高眼压4眼(5%),对照组高眼压2眼(1.25%),观察组与功能对照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及性别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有糖尿病51例,高脂血症59例,较对照组患病人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易感因素.
作者:祖媛媛;刘铁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 2014年9月行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的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40例的临床诊断资料.结果 40例中37例完成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其中镜检病理诊断胸膜转移性肿瘤1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7例,结核性胸膜炎4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胸腔积液1例,非特异性炎症5例,病理诊断不明5例.可弯曲内科胸腔镜病理诊断阳性率为86.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地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方法.
作者:戴钰;田庆;杨震;赵微;王慧霜;胡绍辉;陈良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作为第三代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s,BPs)药物,是目前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标准方案之一,其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破坏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很多临床前试验证实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同时发现ZOL与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此外,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唑来膦酸具有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提高患者预后的作用.本文就上述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邱镜丹;李荣;王建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S-Tube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e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两种术式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 2013年12月于我院采用S-Tube下MIS-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59例,其中69例行单侧混合内固定(A组),90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B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11±13) min,术中出血量(85±46) ml;B组手术时间(123±12) min,术中出血量(110±52) ml;A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侧切口MIS-TLIF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较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
作者:王博;毛克亚;张权;顾挺帅;刘建恒;史腾;苏祥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给予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与单药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0年8月- 2013年11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96例,一组给予依维莫司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n=48),另一组给予单药内分泌治疗(n=48).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基本均衡.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分别为22.9%和8.3%(P=0.049);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0个月(95% CI:2.9 ~ 5.1),单药组中位PFS为2.0个月(95%CI:1.8 ~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亚组分析中,年龄≥50岁、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解救治疗线数≤5线、存在内脏转移、骨转移、脑转移、软组织转移及既往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患者,联合组PFS较单药组显著延长.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既往内分泌治疗是否敏感是影响两组患者PFS的独立相关因素.不良反应主要与依维莫司相关,包括1 ~ 2级口腔炎、间质性肺炎等.结论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多线解救治疗失败后,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联合依维莫司疗效确切,可延缓内分泌耐药导致的疾病进展.
作者:郭芸菲;边莉;王涛;张少华;宋金洁;杜歌;宋三泰;江泽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因不明,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根治足底筋膜炎的方法.相对于手术治疗的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冲击波治疗安全、无创、治愈率高等优势日益突出.笔者对近年来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张晓倓;张立宁;肖红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地塞米松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 2014年7月在我院麻醉手术中心行胃肠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地塞米松组(D组),每组40例.术前1 ~ 2 h,C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 ml,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2 ml).分别在术前(T0)、术后第1天(T1)及第7天(T2)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术前及术后第7天两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D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为345.8 nmol/L,C组为832.8 nmol/L,D组低于C组(P<0.05).与术前相比,C组术后第1天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D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术前应用10 mg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胃肠手术患者术后皮质醇的过度产生,术后第1天血清皮质醇浓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早期血清皮质醇浓度相对稳定.
作者:陈镜伊;刘艳红;张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该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5 - 2013年收治的26例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57岁,3例男性患者有石棉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水及腹部肿块.CT示腹膜或大网膜增厚/占位性肿块.组织分型:上皮型20例,肉瘤型/双相型6例.TMN分期:Ⅰ~Ⅱ期12例,Ⅲ~Ⅳ期14例.8例手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14例手术及全身化疗, 4例仅手术治疗.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15%、80.27%、52.90%及26.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01)、组织分型(P<0.001)、TMN分期(P=0.016)及治疗方法(P=0.019)是预后的影响因素,而性别、大体分型与预后关系不大,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型(P=0.002)及TMN分期(P=0.021)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病理分型为上皮型,TMN分期为Ⅰ~Ⅱ期时预后较好,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对提高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艳;童瑞;王翔耀;梁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防跌倒指南推荐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 -12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排除双侧骨折、既往骨折、病理性骨折及多发伤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为防跌倒综合干预组及无干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对侧再次骨折发生率及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总共386例符合入组条件并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9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并存疾病、手术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2例(6.2%)、20例(10.4%)失访.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6例(3.1%)发生对侧再次骨折,对照组有15例(8.7%),防跌倒综合干预明显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次骨折发生率(P=0.033).干预组术后1年功能康复较对照组更佳(75.1vs 69.4,P=0.000)(功能恢复评分).多因素分析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侧再骨折的原因有重度骨质疏松,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 经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次骨折发生率.
作者:高远;屈波;孔丹;陈雪梅;陈玉娥;张里程;皮红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与徒手置钉的比较,探讨在后路全椎弓根钉治疗脊柱畸形手术术中CT导航下置钉的准确性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 2012年我科连续100例接受脊柱矫形手术并行术中CT的患者.所有病例分为导航组和非导航组,其中导航组37例,非导航组63例.根据椎弓根钉置入节段的不同,将两组各分为胸椎、上胸椎、中胸椎、下胸椎及腰椎5个亚组,比较并分析两组整体间及各亚组间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导航组总体椎弓根置钉准确率(94.61%)高于非导航组(88.43%)(P<0.05),返修率(2.43%)低于非导航组(6.06%)(P<0.05);各亚组间比较,导航胸椎组、中胸椎组、下胸椎组椎弓根置钉准确率均高于非导航相对应组(P<0.05),返修率均低于非导航相对应组(P<0.05);两组上胸椎组间及腰椎组间准确率及返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CT导航可提高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中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尤其是胸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
作者:王铀;崔赓;张永刚;任宁涛;张恒;齐鹏;董天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讨论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的临床特点、外科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 2014年7月23例在我院接受手术的PME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23例中,高度恶性7例,低度恶性1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全肺切除4例,肺叶切除17例,开胸活检术2例.高度恶性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明显短于低度恶性组的44个月(P<0.01);高度恶性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的(71.4%vs 6.3%,P<0.01).术后6例接受化疗.结论 手术是治愈PMEC的唯一方法,其预后主要取决于恶性程度,高度恶性者预后差.
作者:王辉;初向阳;张连斌;马克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凋亡是细胞的程序化死亡过程.研究表明,小分子凋亡显像示踪剂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诊断疾病、检测疾病的进展、治疗后早期评估疗效、协助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虽然临床上迫切期望一种理想的小分子凋亡显像PET示踪剂问世,但是一直未能实现,主要是因为临床应用的苛刻要求,包括对凋亡细胞的检测具有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合理的生物学分布、药物的安全性、与放射性标记物的兼容性、常规PET设备的显像等.目前小分子凋亡显像PET示踪剂主要分为3类:显示凋亡蛋白活性的示踪剂、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破坏的示踪剂和反应膜改变印记的示踪剂.
作者:王腾腾;张锦明;张涛;柳曦;周乃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膜后多形型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pleomorphic liposarcoma,RPL)的手术治疗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 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腹膜后多形型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患者中17例为首次手术,30例为再次手术;35例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12例部分切除.中位生存时间20(2 ~64)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52.5%和32.0%.Log-rank检验显示,手术根治程度(χ2=43.038,P<0.01)和肿瘤是否伴有坏死(χ2=7.280,P=0.007)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是否联合脏器切除、是否初次手术对患者的预后生存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根治程度(RR=61.630,P<0.01)和肿瘤是否伴有坏死(RR=0.216,P=0.019)是腹膜后多形型脂肪肉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腹膜后多形型脂肪肉瘤预后较差,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达到根治切除的目的,常需要联合周围脏器切除.根治性切除、肿瘤无坏死患者的预后较好.
作者:孙成博;李沛雨;卢灿荣;黄晓辉;张楠;刘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 2013年12月呼吸科29例非中性粒细胞缺乏IPA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9例IPA患者中,确诊12例,临床诊断17例.基础疾病以慢性肺疾病常见(11例),其次为糖尿病、无基础疾病(各7例).从发病到诊断平均16.5 d.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胸部CT以渗出影常见.结论 对于咳嗽、咳痰并有呼吸困难,PCT正常,CT表现为渗出影,特别是伴有肺部基础疾病,经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应高度怀疑IPA可能.
作者:蔡学究;倪文涛;魏传琦;崔俊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征,为临床泌尿系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1 -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门诊的953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的953份尿标本同时进行支原体、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953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395例支原体培养阳性,阳性检出率41.45%,对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率> 90%;154例细菌培养阳性,阳性检出率16.16%,分离菌株156株,大肠埃希菌71株占首位,其次为草绿色链球菌14株、粪肠球菌12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无乳链球菌11株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45.07%和18.18%,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结论 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以解脲支原体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及时监测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特征,对泌尿系感染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元淑巧;班丽素;赵强;张立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检测拟行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寻找术前佳抗血小板给药时间,为手术时机把握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55例2012年12月- 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拟行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既往无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为A组(146例),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达1周以上为B组(109例),两组均于入院当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氯吡格雷75 mg,血栓弹力图检测服药后第1、3、5、7天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 A组,与第1天相比,第3天的AA、ADP血小板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5天的AA、ADP血小板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服药后第1天AA%为70.43%±15.32%,ADP%为36.52%±19.38%,已达到较好的抑制水平,与第3、5、7天相比,AA、ADP的血小板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既往无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延长至5 d后有较好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既往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周以上的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服药后第1天即有较好的血小板抑制效果.血栓弹力图可为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治疗时机提供参考.
作者:郭德江;梁永平;李宝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