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王黎;李伯君;王明岩;叶卫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抵抗
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早期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 选取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各30例,记录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5、10d的血小板数量及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G).结果 在术后常规阿司匹林治疗下,两组术后早期血小板数量短暂下降后大幅上升,显著超过术前水平(P<0.01);CCABG组的变化更明显.两组PAG均有所升高(P<0.05),术后第10天OPCAB组基本恢复,而CCABG组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 阿司匹林对CABG术后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作用不显著,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共773例,依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近似划分为Luminal A型(ER+和/或PR+,HER2-)、Luminal B1型(ER+,PR+,HER-2+)、Luminal B2型(ER+或PR+,HER-2+)、HER-2型(ER-,PR-,HER-2+)和Basal型(ER-,PR-,HER-2-)5个分子亚型,对比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差异.对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uminal B1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HER-2型、Luminal B2型次之,再次为Basal型,Luminal A型低,各分子亚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是否为luminal B1型、Luminal A型、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为黏液癌或早期浸润癌是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表达HER-2的LuminalB1型、HER-2型及Luminal B2型具有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特点,分子分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谢文秀;杨俊兰;焦顺昌;戴广海;李自健;游俊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16SrDNA序列测定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目前临床微生物鉴定主要依靠表型方法,但遇到革兰染色差、生化反应不活跃、代谢反应和生长模式较为独特的菌株,则鉴定变得十分困难.随着核酸技术发展,16SrDNA序列测定被用于细菌分型鉴定,还可用于发现和描述新的细菌种类,尤其是表型鉴定难于确定的细菌.

    作者:刘朝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9年4月在我科确诊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quired Pneumonia,HAP)17例患者,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静滴1/6h或美洛培南0.5g静滴1/6h+舒巴坦lg静滴1/8h),记录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终点的临床反应及30d病死率.结果 17例患者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全部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4.1%,70.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3日临床好转14例,治疗终点(End 0fTherapy,EOT)治愈好转11例,30d归因死亡3例.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策略的临床反应良好.

    作者:王韧韬;佘丹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和诊治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不同报告,HAP发病率在0.1%-2.1%不等,相关死亡率约25%-5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发病率约9%-27%,死亡率约24%-50%,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死亡率更高[1-3].

    作者:周庆涛;贺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对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及整群抽样调查分析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以及社会支持、营养状况、合并症及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中67%有不同程度焦虑,51%有不同程度抑郁.女性焦虑、抑郁得分中位数大于男性;60岁以上患者焦虑与抑郁比20-40岁患者严重;重度合并症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比轻中度合并症患者重.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发病率高于国外水平,对长期血透患者,应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曾美华;王饶萍;唐春苑;蒋则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军训致膝关节疼痛伴二分髌骨的诊断治疗

    目的 分析军人膝关节疼痛伴二分髌骨被误诊的原因,提高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05年9月-2010年9月初诊误诊的膝关节疼痛伴二分髌骨4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膝关节疼痛是常见症状,X线片显示髌骨不完整均误诊为髌骨骨折.结论 结合X线片,充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必要时进一步MRI骨扫描,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作者:陆战新;冯国梁;韩新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阴道封闭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排尿困扰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阴道封闭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排尿困扰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2月间采用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问卷排尿困扰量表(Urinary DistressInventory,UDI-6)和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elvic Organ Prolapse Distress Inventory,POPDI-6)以及生活质量问卷排尿影响问卷(Urinary Impact Questionnaire,U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影响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 Impact Questionnaire,POPIQ-7),对60例因POP-QⅢ-Ⅳ期重度POP实施阴道封闭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调查.结果 术后2个月、6个月及1年时随访率分别为93%(56/60)、88%(53/60)和87%(52/60).术后2月时,全部患者排尿梗阻症状消失,尿频、尿急及压力性尿失禁明显缓解并维持至术后1年.手术前后的排尿困扰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结论 阴道封闭手术可有效缓解POP患者排尿困扰,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迎辉;鲁永鲜;王文英;刘昕;刘静霞;沈文洁;赵英;葛静;牛珂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BMP-2复合PLGA/磷酸三钙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BMP-2)复合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c,PLGA)/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修复羊大段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手术制成30mm绵羊尺、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在桡骨缺损区植入BMP-2复合PLGA/磷酸三钙棒材,B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两组均以钢板固定桡骨缺损区.术后4、8、12、24周拍摄X片,24周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X线片检查示A组术后24周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的轮廓清晰;B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示A组术后24周时骨痂外层形成皮质骨,为较成熟的板层骨,与断端皮质骨完全融合,其中央可见大量骨髓组织,未见植入材料残留;B组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填充.结论 BMP-2复合PLGM磷酸三钙能很好的修复绵羊大段桡骨缺损,未来有望成为解决临床骨缺损的有效材料.

    作者:周密;徐建强;张树明;李长庚;杨飞;孙锁柱;王长江;王克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髓系、T系、单核系儿童混合细胞性白血病1例报告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9岁.人院2周前,因跳舞后发现双下肢散在出血点,量少,不伴发热,家长未予重视.入院前2d,患儿在当地医院拔牙后,局部牙龈渗血不止,并伴有眼周出血点,为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2月2日就诊我院.患儿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好,无发热、盗汗,自觉轻度乏力,两便正常.

    作者:傅岩;张永红;刘怡;杨静;李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氨磷汀调控人类造血及免疫相关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预测

    目的 利用开放性基因芯片数据库筛选氨磷汀调控人类造血及免疫相关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以氨磷汀(Amifostine)为关键词,在互联网开放性数据库包括GEO、SAGE、GeneCard、InterPro、ProtoNet、UniProt和BLOCKS中搜索基因表达数据,对筛选出的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计算差异表达基因,再利用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数据库进行造血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聚类分析.结果 仅在GEO数据库中筛选出1个氨磷汀调控人类基因组表达数据库.分析表明,氨磷汀处理K562细胞后,人类全基因组仅2.14%(460/192 000)的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460个差异基因中有139条为已知功能基因,聚类分析共筛出17个与造血及免疫相关的基因,分属于8大类生物学通路,其中上调基因15个,下调基因2个.结论 充分利用开放性基因芯片数据库,可经济、方便和快捷地分析药物调控人类基因表达谱特点,为预测和验证药物新的药理作用提供指导.

    作者:迟小华;井绪臣;刘丽宏;杨波;卢学春;脱帅;脱朝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链脂肪酸对高脂饲料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体脂肪的影响

    目的 建立C57BL/6J小鼠肥胖模型,观察中链脂肪酸对其体脂肪的影响.方法 选择4-5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中链脂肪酸食用油(MCT)高脂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MLCT)高脂组,大豆油高脂对照组及普通饲料对照组,每组10只,喂饲15周.观察各组之间小鼠体重、饲料消耗量及食物功效比、体脂肪重和脂体比以及白色脂肪细胞数目及大小的差异,观察各组小鼠肝脏重量及脂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5周后,大豆油高脂组小鼠体重比普通饲料对照组平均增加2个标准差,且体脂肪重、脂体比均显著高于普通饲料对照组(P<0.05),造模成功.研究结束时,MLCT和MCT高脂组小鼠的体脂肪重、脂体比、肝脏重以及白色脂肪细胞数目和长径、短径均显著低于大豆油高脂对照组(P<0.05),但MLCT和MCT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CT组肝脏apoA1显著高于大豆油组(P<0.05),而MLCT组apoB水平显著低于大豆油组(P<0.05).饲料消耗量及食物功效比三个高脂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脂饲料可诱导C57BL/6J小鼠肥胖,含有同浓度MCFA的MLCT和MCT作用相似,可减少C57BL/6J小鼠体脂肪重、肝脏重及白色脂肪细胞体积,改善肝脏脂蛋白水平,但不影响饲料摄入量.

    作者:刘英华;张永;张新胜;于晓明;徐庆;王觐;宫雪;杨雪艳;薛长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瑞芬太尼用于吸毒者胃肠道金属异物取出术全身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瑞芬太尼用于吸毒者胃肠道金属异物取出术中对呼吸、血流动力学及戒断症、复吸率的影响.方法 68例吸毒者行胃肠道金属异物取出术随机分为F组(芬太尼)、R组(瑞芬太尼)各34例.两组麻醉诱导:咪唑安定2mg、依托咪酯0.4-0.8mg/kg、F组以芬太尼4μg/kg,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静注.两组麻醉维持: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3-0.05mg/kg,依托咪酯8-10μg/(kg·min)微量泵持续输注,F组间断静注芬太尼0.1mg,R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5-1.5μg(kg·min).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均能维持良好的循环、SpO2及电解质,F组插管及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高于R组(P<0.05),清醒拔管时间较R组长.术中戒断症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R组(P<0.01).结论 盐酸瑞芬太尼用于吸毒者手术全麻镇痛作用完善,生命体征平稳、苏醒快,术中戒断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吸率低.

    作者:郑孝振;洪道先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miRNA-204在胃远端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初探

    目的 筛选胃远端腺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就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miRNA芯片,对胃远端(体、窦)腺癌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进行检测,筛选胃远端腺癌差异表达的miRNAs,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运用TargetScan等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特定miRNA可能的靶基因.结果 芯片检测发现共47条miRNAs在胃远端腺癌组织和配对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miR-204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CL-2、NR3C1和SOCS6等可能为miR-204的靶基因.结论 胃远端腺癌有其独特的miRNA表达谱;预测BCL-2,NR3C1和SOCS6等可能为miR-204的靶基因.

    作者:张文辉;桂俊豪;王昌正;常青;吴本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4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波生坦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患者口服波生坦14d前、后观察6min步行距离(6MWD),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P)、动脉血气分析,评估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相关结果均有明显改善,6MWD增加37-139.5(72.3±39.5)m,肺动脉压下降8-37(16.5±8.2)mmHg(1mmHg=0.133kPa),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16-31(22.3±5.8)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下降8-23(14.8±6.7)mmHg,心功能改善提高1级.结论 口服波生坦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耐力及降低肺动脉压.

    作者:温照星;王广义;杨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尿特种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尿特种蛋白指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程度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284 例,根据尿蛋白清除率(UAER)进行糖尿病肾病分级,按照患病时间进行分组,选取6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尿β 2-MG,mAlb,IgG,α1-MG含量,分析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指标.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尿β 2-MG,mAlb,IgG,α1-M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随肾病病变进展及病程延长,上述四项指标每级均较前一级和每组均较前一组有显著增高(P<0.05).结论 β 2-MG、mAlb、IgG、α1-MG是反映老年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较早期指标,对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部位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蓬勃;李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儿童多发骨关节结核并皮肤结核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报道分析1例鲜见多发性骨关节结核伴椎旁脓肿、结核性指炎、皮肤结核、陈旧性肺结核病例.方法 分析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给予四联治疗.结果 本例患儿体温正常,体重增长,骨痛减轻,皮损好转.结论 骨关节结核伴椎旁脓肿、结核性指炎、皮肤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应详细询问病史,需PPD皮肤试验、以及细菌学涂片或结核杆菌培养,皮损组织抗酸染色,寻找结核感染证据,注意鉴别诊断.

    作者:徐华;刘晓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研究本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7月临床分离存活的、非重复的亚胺培南耐药及敏感对照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分子鉴定菌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MIC;采用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REP-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用多重PCR、测序等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包括TEM-1型酶、SHV-型酶、GES-型、VEB-型、PER-型及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和OXA型碳青霉烯酶分布特点.结果 27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喹喏酮类抗生素敏感率<1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2%;对多黏菌素B 100%敏感.2006年1月-2009年7月期间共检出5个克隆,主要为A1耐药克隆株于不同病房的暴发流行.β-内酰胺酶检测出OXA-23、-66、-69、-72、-58型碳青霉烯酶及PER-1型酶.blaOXA-23-like与blaOXA-51-like基因同时存在的CRAB株为53.6%(147/274).未检出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及TEM-1型酶、SHV-型酶、GES-型、VEB-型β-内酰胺酶.结论 CRAB克隆株的传播是造成我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的重要原因.OXA-51-like、OXA-23型酶为对CRA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碳青霉烯酶.

    作者:郭萍;曹彬;尹玉东;刘颖梅;栗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汶川地震的应激障碍研究

    目的 对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心理与精神创伤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应用SCL-90和PTSD-SS于2008年7月对北川等4个重灾区幸存者进行测试,记录受访者的心理及精神状况,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汶川灾区民众的平均应激障碍分数为41.93,48.31%的受访者有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结论 应对汶川地震幸存者进行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治疗,以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造成的损伤.

    作者:刘晓;王家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高原低氧环境部队官兵精子质量研究

    目的 研究高原低氧环境对部队成年男性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驻守西藏3 900米高原的78名官兵测定其精子浓度和活力,并检测精子凋亡和生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驻藏部队成年男性精子浓度和活力均低于周边省市常住人群;生精细胞凋亡率(4.96±5.86)%与正常生育组(4.61±1.23)%对比无显著差异,精子凋亡率(14.92±7.47)%与正常生育组(5.32±2.48)%比较显著升高,与不育组(19.7±11.4)%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可致成年男性精子浓度下降、活力减弱,其主要影响精子凋亡,对生精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

    作者:林凯;吴燕;张硕;张开和;丁学锋;刘淑红;赵永岐;魏利召;马红雨;陈立敏;闵帆;赵亮;朱美财;范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临床与微生物室加强沟通,提高不常见菌诊断水平

    目前,医院内感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感染性疾病要得出及时准确的病原学诊断,需要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共同合作.然而,目前临床和实验室缺乏有效沟通、致使一些不常见病原菌引起的感染难以诊断,从而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

    作者:王辉;陈宏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