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镇痛中的应用

徐丽莉;李羽

关键词:瑞芬太尼, 产科学, 麻醉, 镇痛
摘要: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药物,它的出现使得麻醉可控性和预见性得到了优化.近有更多的研究将它用于产科的麻醉与镇痛,为产科麻醉用药带来了新的选择.本文将就瑞芬太尼近年来在产科麻醉与镇痛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椎管内巨大脊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椎管内巨大脊膜囊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本组收治17例椎管内巨大脊膜囊肿,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13~61岁,平均37.6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1.7年.临床表现为胸背部、腰背部疼痛不适及下肢麻木疼痛者11例,骶尾会阴部麻木不适4例,大小便费力困难者2例.结果 手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会阴部麻木不适和1例小便费力困难者改善不明显.术后随访3~38个月,平均13.4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MRI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非常有意义.手术切除囊肿肇和封闭漏口效果确切.

    作者:潘隆盛;张远征;乔广宇;尚爱佳;许百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漏诊7例分析

    超声诊断仪分辨率不断提高已成为产科领域不能缺少的检查手段之一,孕18~24周胎儿超声筛杏已经得到普及,除能筛查重大致死性畸形,绝大多数先天畸形在孕期能得到诊断,但有些胎儿畸形的漏诊给家庭、临床工作带来不便,本文总结2006年11月-2009年4月超声产前筛查漏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席梅;寇海燕;苏金花;丁娟;周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转染SV40永生化基因正常成人肝细胞的形态观察

    目的 了解转染SV40基因对正常成人肝细胞形态结构及特殊染色的影响.方法 采用本组构建的含SV40永生化基因的正常成人肝细胞(rSSR#69/HL-7702肝细胞),以HE染色法、糖原染色法(PAS)和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G-6-Pase)法,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形态特征,以电镜法观察该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光镜下比较转染前、后的正常成人肝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PAS染色均可见胞浆内有粉红色的糖原颗粒,G-6-Pase染色均可见胞质内有铁黑色颗粒;电镜下比较转染前、后的正常肝细胞的超微结构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转染SV40永生化基因的正常成人肝细胞的形态结构与转染前无明显差异,仍具有糖原合成及葡萄糖代谢的能力.

    作者:崔忻;姚文芳;高宇红;田磊;潘静坤;薛毅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11C-PDT在肺癌动物模型中的生物分布

    目的 研究11C-PDT示踪剂在荷肺癌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 荷肺癌小鼠随机等分为3组,经尾静脉注入11C-PDT,分别于注入后15min、30min、60min用井犁探测仪测量11C-PDT在各脏器及肿瘤组织的生物学分布.结果 11C-PDT在肾脏放射性分布高,在肿瘤部位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在注药后60min时肿瘤对肌肉组织的T/NT值较高.结论 11C-PDT有望作为肺癌PET显像的示踪剂.

    作者:周乃康;张涛;张锦明;梁朝阳;柳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脊髓纵裂畸形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脊髓纵裂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1例脊髓纵裂患者.男性9例,女性12例.依照脊髓纵裂Pang分型,1型12例,Ⅱ型9例.纵裂位于胸段6例,胸腰段6例,腰段7例,腰骶段2例.2l例中12例Ⅰ型SCM患者行骨嵴切除、硬膜囊成型和终丝切断;5例Ⅱ型SCM患者行纵裂纤维束松解1例,终丝切断术4例.结果 17例手术患者15例获3~4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术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5例,部分改善6例,无变化4例,加重0例.结论 Ⅰ型SCM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即使无症状也建议手术;Ⅱ型SCM患者手术适用于有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者,手术方式应针对造成脊髓栓系的原因行纤维束松解或终丝切断术.

    作者:尚爱加;张远征;乔广宇;潘隆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型血管缝合器Starclose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4例老年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110例应用Starclose缝合器止血(缝合组),94例应用手工压迫止血方法止血(对照组),分别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缝合组与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缝合组的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缝合组(P<0.05).结论 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高磊;卢才义;王士雯;薛桥;颜伟;周圣华;陈瑞;刘鹏;翟金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B超对黄体酮治疗妊娠期输尿管结石的观察

    因疼痛需入院治疗的孕妇中,尿路结石是常见的非产科病因.随着超声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检查技术的进步,为诊断本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作者:郑海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传染病专科护士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传染病专科护理人员掌握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知识的现状,探讨护士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方法 对200名传染病专科医院肝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CHI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学历护士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知识的掌握有统计学差异,得分高低排序为本科>大专>中专,不同职称者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干扰素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方面掌握较好,适应证、禁忌证、疗效观察方面掌握较差.结论 高学历护士对于干扰素治疗的健康教育能力较强,带动低学历护士进行学习;传染病专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干扰素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疗效观察方面的知识学习.

    作者:章洁;皮红英;罗莎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紫杉醇抑制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紫杉醇(Taxol)对体外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原代培养hRPE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不同浓度紫杉醇(0、0.005、0.05、0.5、5mg/L)处理hRPE细胞一定时间,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检测药物对hRPE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hRPE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 原代培养的hRPE细胞胞浆富含色素,随传代次数增加,黑色素颗粒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用抗人细胞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hRPE细胞呈特异的刚性反应.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显示:紫杉醇作用于hRPE细胞24h和72h,其抑制细胞生长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5.24和3.24mg/L.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结果显示:0.5mg/L紫衫醇作用细胞48h即可显著延迟hRPE细胞G2/M期进展并诱导凋亡(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0.5mg/L紫杉醇作用后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电子密度增加,细胞器减少,异染色质聚集成团、边聚等.结论 紫杉醇通过阻滞G2/M期进展和诱导凋亡显著抑制hRPE细胞生长增殖.

    作者:郭惠玲;吴雅臻;黄一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

    目的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对手术技巧进行探讨以求更好手术效果.方法 42例(42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2~12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角膜水肿及前房炎症反应轻,矫正视力≥0.5者19眼,占45.24%;视力0.1~0.4者18眼,占42.86%;视力<0.1者5眼,占11.90%.结论 适应症的选择和较好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丽芳;赵伟;李卫;鲍迅;孙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新的生物学技术,该技术以其迅速、高通鼍、大规模等特点在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用途.本文综述了新近用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基因表达及基因功能、基因诊断等研究方面的应用.

    作者:李芸;余秉翔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29例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脑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对我院29例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治疗,与同期仅进行内科常规治疗的同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假愈期平均26.9d,高压氧平均治疗次数20.5次,治疗组痊愈24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7例,迟发性脑病、死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和中度的总有效率(100.0%、92.86%)明显高于重度的总有效率(57.15%)(P<O.05);6h、24h及7d的总有效率(100.0%、100.0%、88.89%)明显高于8d以上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作者:闫斐;张树新;刘卓玲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乳腺叶状肿瘤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复发、转移因素,为术式的选择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1月-2009年10月间经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66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66例中,恶性11例,交界性3例,良性52例.初次手术即在我院者57例,随访39例,6例局部复发(15.4%),其中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3例.复发后来我院诊治9例,随诊7例,再次复发4例(57.1%).因肺转移死亡3例,均为多次局部复发的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结论 再次局部扩大切除术后仍复发的良性病例,及初次复发的恶性病例,应尽早行乳腺切除术.

    作者:王建东;李席如;刘梅;张艳君;马冰;郑一琼;李捷;王全胜;程流泉;晋援朝;陈凛;史凤毅;李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特点及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频发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检出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QRS波群特征及所占比例.结果 111例频发室性早搏中45例起源于心室流出道,41例为非流出道起源,25例为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部分老年男性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其电生理特性与普通心肌细胞不同,具有明显的自律性和电生理各向异性,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与心肌缺血无相关性.

    作者:崔丽萍;白启才;刘春;于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索利用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的可行性,为临床药师参与药学服务提供新思路.方法 利用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进行1周的个体化药学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降糖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血糖的监测方法、低血糖的救治、饮食运动控制、糖尿病的危害与综合治疗、定期复查指标等.1周后进行电话问卷调查,评价此项服务的可行性.结果 共入组175例糖尿病患者,完成问卷随访155例,平均综合评分为(96.7±5.6)分.结论 利用手机短信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具有较高的患者认可度和可行性,临床药师可利用这一平台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服务.

    作者:王波;穆红光;郭代红;刘皈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HELLP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分析

    目的 探讨HELLP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孕产妇及新生儿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以来HELLP综合征合并ARF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并发症,以血压升高、恶心、呕吐、水肿、皮下淤斑或黏膜出血、少尿或无尿为特点,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血小板、血肌酐等均为诊断及监测疾病变化及预后的指标;在常规治疗HELLP的基础上及时终止妊娠、行血液净化治疗,是防止病情恶化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结论 HELLP综合征合并ARF发病急而凶险,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时终止妊娠及血液净化治疗是改善孕产妇及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周红辉;高志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白藜芦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西兰纯种雄性大白兔50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白藜芦醇组20只.采用液氮冻伤术建立动脉硬化模型,造模2个月后采用液氮冻伤术激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模后2个月及激发试验后48h后分别对三组动物测定MMP-1、9的浓度.结果 模型组造模后2个月MMP-1、9的浓度分别为(50.74±5.49)ng/ml和(337.69 ±8.98)ng/ml,同期白藜芦醇组MMP-1、9的浓度分别为(41.33±9.58)ng/ml和(309.83±10.59)ng/ml(P<0.01),激发试验48h后模型组MMP-1、9的浓度分别为(100.35 ±6.58)ng/ml和(869.56±12.37)ng/ml,同期白藜芦醇组MMP-1、9的浓度分别为(61.68±11.69)ng/ml和(411.24±15.74)ng/ml(P<0.01).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降低MMP-1、9的浓度,从而预防和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

    作者:李运田;柳杨;杜大勇;王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自然杀伤(NK)细胞是重要的抗肿瘤免疫细胞.提高NK细胞抗瘤活性的新研究包括:同种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肿瘤细胞表达肿瘤抗原特异性嵌合受体;选择具有高亲和力Fc受体NK细胞,联合单克隆抗体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提高靶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凋亡的敏感性;解除抑制因素对NK细胞的影响;促进NK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淋巴结;NK细胞小同亚群间的功能差异研究.

    作者:刘辉;杨波;焦顺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电针足三里对脓毒症大鼠促炎症因子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穴(ST36)对脓毒症大鼠促炎症因子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足三里组(EA组)、CLP+假电针(Shame EA)组(SEA组)、迷走神经切断(Vagotomy,VA)+CLP组(VA组)和迷切后CLP再电针组(VA/EA组)4组,每组8只.EA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穴1h(2mA,2-100Hz);SEA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cm).VA组先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施行CLP术.各组大鼠于CLP术后6h,取血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随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结果 CLP术后6h,EA组心肌组织促炎症因子TNF-α、NO、MPO水平、CK-MB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VA/EA组和VA组TNF-α、NO、MPO水平、CK-MB活性及组织含水率均高于SEA组(P<0.05);VA/EA组与VA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促炎症因子水平,切断迷走神经能显著降低或消除EA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作者:张立俭;石现;白慧颖;包呈梅;胡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5例(18眼)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诉、外伤特点、视力变化、瞳孔及眼底改变、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等特点.结果 15例患者首次就诊均因视力下降不明显及眼底检查正常而漏诊.临床特点:伤后早期视力轻度改变,有眼前亮度及色觉异常,出现相对性瞳孔传人性障碍,视觉诱发电位、视野、视觉对比敏感度异常.结论 对眼部外伤特别是眉弓处外伤、伤后视力改变不明显但有亮度及色度觉改变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相对性瞳孔传人性障碍,并作视觉诱发电位、视野、视觉对比敏感度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视神经的损伤,避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作者:邱怀雨;魏世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