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芸;余秉翔
目的 分析浅低温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病例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9年3月-2009年5月期间436例简单先心浅低温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12岁小儿L组263例,年龄>12岁成人组173例,对两组患者体外循环中流基、压力、温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与成人比较,小儿灌注流量明显高于成人(P<0.01),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成人(P<0.01);术中半均温度和转机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36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于简单先心病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骆荩;王加利;张涛;马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自然杀伤(NK)细胞是重要的抗肿瘤免疫细胞.提高NK细胞抗瘤活性的新研究包括:同种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肿瘤细胞表达肿瘤抗原特异性嵌合受体;选择具有高亲和力Fc受体NK细胞,联合单克隆抗体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提高靶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凋亡的敏感性;解除抑制因素对NK细胞的影响;促进NK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淋巴结;NK细胞小同亚群间的功能差异研究.
作者:刘辉;杨波;焦顺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4例老年冠脉介入诊疗术后患者,110例应用Starclose缝合器止血(缝合组),94例应用手工压迫止血方法止血(对照组),分别记录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缝合组与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缝合组的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缝合组(P<0.05).结论 Sta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高磊;卢才义;王士雯;薛桥;颜伟;周圣华;陈瑞;刘鹏;翟金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传染病专科护理人员掌握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知识的现状,探讨护士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方法 对200名传染病专科医院肝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用CHI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学历护士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知识的掌握有统计学差异,得分高低排序为本科>大专>中专,不同职称者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对于干扰素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方面掌握较好,适应证、禁忌证、疗效观察方面掌握较差.结论 高学历护士对于干扰素治疗的健康教育能力较强,带动低学历护士进行学习;传染病专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干扰素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疗效观察方面的知识学习.
作者:章洁;皮红英;罗莎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炎症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用PSG检查确诊重度OSAS患者70例,其中40例合并高血压病.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真胰岛素(FINS)、C肽、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IR指数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RP、FINS、血清C肽、HOMA-IR和HOMA-islet均较单纯OSAS患者明显升高.结论 OSAS患者的慢性炎症通过形成胰岛素抵抗,在OSAS合并高血压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黎晓晖;钱小顺;李天志;李金明;孙宝君;刘长庭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转染SV40基因对正常成人肝细胞形态结构及特殊染色的影响.方法 采用本组构建的含SV40永生化基因的正常成人肝细胞(rSSR#69/HL-7702肝细胞),以HE染色法、糖原染色法(PAS)和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G-6-Pase)法,在光镜下观察该细胞的形态特征,以电镜法观察该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光镜下比较转染前、后的正常成人肝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PAS染色均可见胞浆内有粉红色的糖原颗粒,G-6-Pase染色均可见胞质内有铁黑色颗粒;电镜下比较转染前、后的正常肝细胞的超微结构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转染SV40永生化基因的正常成人肝细胞的形态结构与转染前无明显差异,仍具有糖原合成及葡萄糖代谢的能力.
作者:崔忻;姚文芳;高宇红;田磊;潘静坤;薛毅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药物,它的出现使得麻醉可控性和预见性得到了优化.近有更多的研究将它用于产科的麻醉与镇痛,为产科麻醉用药带来了新的选择.本文将就瑞芬太尼近年来在产科麻醉与镇痛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作者:徐丽莉;李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后路中线和侧方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后路中线线缆和椎板夹技术以及寰椎侧块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68例先天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植骨内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术中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无死亡、重残或其他手术并发症.47例获3月~7年随访,平均17个月.术后颈部疼痛均消失,肢体肌力有不同程度改善.过伸过屈位X光片检查显示内固定材料无松动、断裂,46例植骨块融合,1例术后1年复查发现植骨块吸收,做了翻修手术并随访1年,植骨块融合.结论 后路中线线缆技术可以达到稳定寰枢椎、植骨融合的目的,适合大多数寰枢椎不稳患者;颈1-2侧块固定可以作为中线固定技术的补充手段.
作者: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周定标;潘隆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合成嵌合受体anti-erbB2 scFv-CD28-ξ的基因并建立其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增强NK细胞抗瘤活性创造条件.方法 在DNA2.0和Gene20liga软件辅助下对目的基因密码子及RNA二级结构进行优化并在序列的两端分别引入HindⅢ和EcoRI限制酶切位点,根据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化学合成长度为50~70bp的单链oligo,利用PCR将合成的oligo拼接成完整的序列,将合成好的序列装入PMD-18T载体并转染至感受态细胞DH5α,测序验证重组克隆中基因序列.完整的序列经Hind m和EcoRI酶切后连接至目的载体PCDNA3.1(+)中,并转染COS-7细胞.结果 合成DNA片段长度为1 803bp,经测序验证与目的基因嵌合受体anti-erbB2 scFv-CD28-ξ大小、序列一致.结论 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转染COS-7细胞,实现了anti-erbB2 scFv-CD28-ξ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体外转染及瞬时表达.
作者:刘辉;杨波;刘天懿;焦顺昌;李瑾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超声诊断仪分辨率不断提高已成为产科领域不能缺少的检查手段之一,孕18~24周胎儿超声筛杏已经得到普及,除能筛查重大致死性畸形,绝大多数先天畸形在孕期能得到诊断,但有些胎儿畸形的漏诊给家庭、临床工作带来不便,本文总结2006年11月-2009年4月超声产前筛查漏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席梅;寇海燕;苏金花;丁娟;周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隐匿型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5例(18眼)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诉、外伤特点、视力变化、瞳孔及眼底改变、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视觉对比敏感度等特点.结果 15例患者首次就诊均因视力下降不明显及眼底检查正常而漏诊.临床特点:伤后早期视力轻度改变,有眼前亮度及色觉异常,出现相对性瞳孔传人性障碍,视觉诱发电位、视野、视觉对比敏感度异常.结论 对眼部外伤特别是眉弓处外伤、伤后视力改变不明显但有亮度及色度觉改变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相对性瞳孔传人性障碍,并作视觉诱发电位、视野、视觉对比敏感度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视神经的损伤,避免漏诊而延误治疗.
作者:邱怀雨;魏世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频发流出道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检出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分析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QRS波群特征及所占比例.结果 111例频发室性早搏中45例起源于心室流出道,41例为非流出道起源,25例为频发多源室性早搏,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部分老年男性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流出道,其电生理特性与普通心肌细胞不同,具有明显的自律性和电生理各向异性,起源于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与心肌缺血无相关性.
作者:崔丽萍;白启才;刘春;于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因疼痛需入院治疗的孕妇中,尿路结石是常见的非产科病因.随着超声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检查技术的进步,为诊断本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作者:郑海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我院神经外科自成立脊髓脊柱疾病亚专科以来,共收治相关患者1 600余例,约占同期神经外科总例数的1/5强.本文总结分析临床治疗体会,并对目前临床治疗方面的一些热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道们商榷.
作者:张远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11C-PDT示踪剂在荷肺癌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 荷肺癌小鼠随机等分为3组,经尾静脉注入11C-PDT,分别于注入后15min、30min、60min用井犁探测仪测量11C-PDT在各脏器及肿瘤组织的生物学分布.结果 11C-PDT在肾脏放射性分布高,在肿瘤部位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在注药后60min时肿瘤对肌肉组织的T/NT值较高.结论 11C-PDT有望作为肺癌PET显像的示踪剂.
作者:周乃康;张涛;张锦明;梁朝阳;柳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和质量差异,并对其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184例健康儿童,按年龄阶段进行分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成人设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活性,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CK-MB质量.结果 各健康儿童组和成人组CK-MB活性和质量呈明显正相关;儿童组CK-MB活性和质量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趋近成人水平;各组质量检测均在正常参考范围,而低年龄儿童组CK-MB活性略高于临床正常值.结论 临床医生在参考CK-MB活性和质量检测结果进行病情判断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在临床诊断中CK-MB质测定更优于活性测定.
作者:郑荣;董振南;董矜;郭广宏;温新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穴(ST36)对脓毒症大鼠促炎症因子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足三里组(EA组)、CLP+假电针(Shame EA)组(SEA组)、迷走神经切断(Vagotomy,VA)+CLP组(VA组)和迷切后CLP再电针组(VA/EA组)4组,每组8只.EA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穴1h(2mA,2-100Hz);SEA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cm).VA组先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施行CLP术.各组大鼠于CLP术后6h,取血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一氧化氮(NO)含量、随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结果 CLP术后6h,EA组心肌组织促炎症因子TNF-α、NO、MPO水平、CK-MB活性以及组织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VA/EA组和VA组TNF-α、NO、MPO水平、CK-MB活性及组织含水率均高于SEA组(P<0.05);VA/EA组与VA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能显著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促炎症因子水平,切断迷走神经能显著降低或消除EA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兴奋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作者:张立俭;石现;白慧颖;包呈梅;胡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紫杉醇(Taxol)对体外原代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原代培养hRPE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不同浓度紫杉醇(0、0.005、0.05、0.5、5mg/L)处理hRPE细胞一定时间,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检测药物对hRPE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hRPE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 原代培养的hRPE细胞胞浆富含色素,随传代次数增加,黑色素颗粒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用抗人细胞角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hRPE细胞呈特异的刚性反应.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显示:紫杉醇作用于hRPE细胞24h和72h,其抑制细胞生长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5.24和3.24mg/L.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结果显示:0.5mg/L紫衫醇作用细胞48h即可显著延迟hRPE细胞G2/M期进展并诱导凋亡(P<0.05).透射电镜观察显示:0.5mg/L紫杉醇作用后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电子密度增加,细胞器减少,异染色质聚集成团、边聚等.结论 紫杉醇通过阻滞G2/M期进展和诱导凋亡显著抑制hRPE细胞生长增殖.
作者:郭惠玲;吴雅臻;黄一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08例进行同顾分析.结果 308例脑卒中中发生抑郁119例,发病率39.64%,抑郁的发生与文化程度,生活事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多发病灶及部位相关.结论 本病的特点为发生率高,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江拥军;康涛生;肖雁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对手术技巧进行探讨以求更好手术效果.方法 42例(42眼)因眼外伤致外伤性白内障合并眼前段复杂并发症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2~12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角膜水肿及前房炎症反应轻,矫正视力≥0.5者19眼,占45.24%;视力0.1~0.4者18眼,占42.86%;视力<0.1者5眼,占11.90%.结论 适应症的选择和较好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角膜瘢痕和散光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丽芳;赵伟;李卫;鲍迅;孙超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