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来;许丹;尚小明;姜玉茹;刘长祆
目的: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93~2007年117例结节性红斑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多见于中青年患者,男: 女比例为1:1.5,病因:感染(链球菌感染30.77%,结核杆菌感染25.64%,疑结核杆菌感染5.13%,病因不明21.37%,风湿免疫性疾病16.24%,淋巴瘤0.85%,治疗效果较好.结论:结节性红斑为多因素疾病,与感染关系为密切,多见于链球菌及结核杆菌感染,其他病因包括风湿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治疗应积极进行驱除病因和对症治疗.
作者:李园园;李恒进;赵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IK细胞在肝脏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①分别提取3名健康献血者和3名肝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CIK细胞后,动态观察CIK细胞增殖活性和表型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 法测定其体外细胞毒活性;并对比研究.② 50只BALB/c 裸鼠分别在前肢腋下接种SMMC-7721 肝癌细胞.10 d 后选择荷瘤大小相似的裸鼠30只,全部一次性腹腔注射化疗药物后,随机分成3组:单独化疗组;源于健康人CIK治疗组;源于肝癌患者CIK治疗组,每组10只.单独化疗组注射化疗药物后不再进行任何处理,另2 组分别于化疗后的第2、第4、第6、第8、第10 天腹腔注射源于健康人CIK细胞和源于肝癌患者CIK细胞进行免疫治疗.结果: ①两种来源CI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抗癌活性无明显差异.②两种来源CIK细胞均可提高化疗的效果.肿瘤受抑制的程度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大于单独化疗组(P<0.05).结论:两种来源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在肝癌的治疗中均可提高化疗的效果.
作者:刘岩青;王悦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非发酵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2006年从我院ICU患者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327株,其中非发酵菌214株,占65.41%(214/327);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黄单胞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31.0%以上.结论:ICU患者非发酵菌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应定期监测其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孟祥红;董梅;匡铁吉;佟爱华;雷红;杨彩娥;何菊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海藻糖与传统低温保护剂对皮肤组织β1整合素(β1 integrin)低温保存后表达的影响,揭示海藻糖的低温抗冻机制.方法:新鲜成人皮肤组织分为2组,海藻糖-二甲基亚砜(T-D)、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P)作为低温保护剂保存,-196 ℃液氮冻存 7 d、 14 d 复温,设新鲜组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组间皮肤进行比较.RT-PCR方法检查β1 integrin基因表达水平.采用皮肤内琥珀酸脱氢酶的定量测定法(SDH)检测两种低温保护剂组合对皮肤活力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不同低温保护剂对皮肤基底膜变化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T-D能够很好保护皮肤组织,T-D 7 d 组β1 integrin的基因表达量(0.769±0.052)与新鲜皮肤组(0.789±0.082)相似.琥珀酸脱氢酶(18.360±3.060)与新鲜组(20.517±1.976)无明显差异.结论:T-D对基底膜有优势保护作用,海藻糖对β1 integrin的保护作用在海藻糖的低温抗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贾晓明;马彩虹;于瑜;李东杰;姚咏明;董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蒲黄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制作大鼠动静脉血栓模型,实验组予以蒲黄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灌胃,空白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栓湿重及血流变参数.结果:蒲黄可抑制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湿重降低,血栓抑制率达15%~43%;同时蒲黄还可有效改善血流变参数.结论:蒲黄具有明显抗血栓作用.
作者:王恩军;靳祎;王亮;李少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因枪免疫pVAX1-2PFcGB融合肿瘤抗原基因疫苗对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基因枪介导下,向接种EMT6乳腺癌肿瘤细胞的Balb/c小鼠导入融合肿瘤抗原基因疫苗pVAX1-2PFcGB,通过观察计算免疫动物的成瘤时间、肿瘤体积、抑瘤率来评价该基因疫苗的抗肿瘤作用.结果:基因枪介导的pVAX1-2PFcGB融合肿瘤抗原基因疫苗能够明显推迟和抑制移植瘤的生长,显示出明显的抗肿瘤效果.结论:基因枪介导的DNA疫苗pVAX1-2PFcGB能够有效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预防和抑制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马际尧;张亮;阎瑾琦;高江平;贾锐;王浩;刘宁;韩刚;董金凯;田仁礼;于继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对策.方法: 150例并发DVT的恶性肿瘤患者全部接受了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溶栓治疗总有效率84.7%,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97.3%及7.3%(P<0.05).出现DVT症状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24 h 者,溶栓治疗有效率为96.9%, 24~72 h 者为69.8%,>72 h 者为30.0%.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疗效确切.
作者:耿振英;张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A199、癌脉抗原(CEA)、 CA125及其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30例胰腺癌患者,男女各15例,年龄(56.4±8.2)岁;同期住院的胆囊息肉患者30例,男女各15例,年龄(52.1±7.6)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胰腺癌组血清CA199、 CEA含量与对照组血清CA199、 CEA有显著性差异(P<0.01, P<0.05),胰腺癌患者阳性率分别为83.3%, 46.7%;胰腺癌组血清CA125含量与对照组血清CA125无显著性差异(P>0.05);CA199、 CEA联合检测总阳性率可达96.7%.结论: CA199、 CEA联合检测有利于胰腺癌的临床诊断.
作者:苏明;赵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6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阿米替林及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ipo PGE1及腺苷钴胺治疗,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84.8%、 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月内随访,治疗组疼痛积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 PGE1)联合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安全、有效,并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汪明华;樊建峰;李恒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我院2例原发性卵巢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原发性卵巢肉瘤患者均未能早期确诊,病情发展快,手术难度大,预后差(1例已死亡).结论:原发性卵巢肉瘤的早期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核分裂像多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可见,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 (+).该病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差,可辅助化疗及放疗.
作者:李卫平;胡凌云;刘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内毒素损伤组(B组),血晶素预处理组(C组).用内毒素(700 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肺组织HO-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在实验前(0 h)、实验后 0.5 h、 1 h、 2 h、 4 h 各点动脉血气、血清SOD值与MDA值.结果: B组动物静脉注射内毒素 0.5 h 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至低7.287kPa(<8kPa,符合急性肺损伤标准),血清SOD值 2 h、 4 h 时明显低于A组(P<0.01),血清MDA值明显高于A组(P<0.01).C组肺组织HO-1蛋白(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A和B组(P<0.01).结论:肺组织HO-1表达增加对内毒素所致ALI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汪建新;郭丽娜;高强;翁翠莲;李新甫;孙军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方法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的糖尿病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 n=15)和糖尿病造模组(DM, n=20), NC组饲以基础饲料, DM组饲以高脂饲料.5周后给予DM组单次腹腔注射STZ(30 mg/kg),以1周后空腹血糖>11.1 mmol/L 为成模标准(n=15).17周末测定血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脂肪组织中PPARγ及GLU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DM组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较NC组均显著升高(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NC组明显升高(P<0.05),而ISI较NC组明显下降(P<0.05);脂肪PPARγ及GLUT-4蛋白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脂肪组织PPARγ及GLUT-4表达减弱在胰岛素抵抗、糖脂类代谢紊乱及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作者:迟铖;金苗苗;母义明;汪保安;窦京涛;陆菊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皮质钉锁定加压钢板系统在AO41-C类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36例按AO分型为C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其中C1型17例, C2型14例, C3 型5例, 均行双侧钢板内固定,至少一侧为AO的LCP内固定系统,除2例开放骨折外,都采用双切口.结果: 36例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8个月~2年8个月.按Merchant标准综合评分, 优良率89%,所有患者患膝活动度都超过90°, 90°~120°11例.其余的都超过120°.结论: LCP系统并配合双切口治疗AO41-C类骨折中,在减少术中软组织损伤、提高关节面复位水平以及为骨折提供优良的稳定性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作者:张建;陈玉玺;吴克俭;张伟佳;刘伟;侯树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CDH)患者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周围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6月32例CDH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出现骨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345个CDH髋关节术中发生假体周围股骨骨折32个,发生率9.3%.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8(5~47)个月.采用Mallory分型,其中Ⅰ型骨折26个,Ⅱ型骨折6个,未发生Ⅲ型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术中固定.除1个外其余31个均愈合,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91分.结论: 非骨水泥假体、粗隆下截骨、假体大小和类型选择不当以及CDH患者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异常是造成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完善的术前计划、良好的暴露和预防性钢丝环扎可减少术中骨折的发生.
作者:贾金鹏;王岩;周勇刚;李静东;林峰;刘玉杰;董纪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材料和方法 ①菌株来源: 2006年6月~2007年6月临床各种送检标本所分离出的念株菌.②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MIC法.所用产品ATB FUNGUS 2购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结果判读按其提供的标准进行.③抗念株菌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 5氟胞嘧啶.④仪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微生物鉴定仪及YBC鉴定卡.
作者:郝秀红;马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大咯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咯血患者使用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确认病变血供后,使用明胶海绵等栓塞剂对病变血管进行栓塞.结果:患者基础病变:支气管扩张13例、肺癌7例、结核1例、血管瘤1例、原因不明咯血2例.栓塞部位:支气管动脉栓塞8例,支气管动脉与胸廓内动脉一同栓塞11例.疗效:即刻止血15例(62.5%),咯血明显减少5例(20.8%), 4例(16.7%)再次咯血.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率为83.3%(20/24),复发率16.7%(4/24).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疗效明显,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和无外科手术适应证的大咯血患者.
作者:王平;梁志欣;方向群;孙继萍;徐淑凤;陈良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85年1月~2006年8月共实施颅骨修补手术553例,修补材料均为同质纯钛网.术后发生钛网外露9例(占1.6%),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5~57岁.钛网外露发生在术后 10 d~1月2例, 1~3月6例, 3月以上1例.
作者:李加龙;王晓峰;张宏兵;肖录军;王军;周永春;姜克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笔者就我院患者对护理方面的投诉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护患纠纷原因主要包括医疗收费、服务态度、业务素质、法律意识、沟通障碍.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护士行为,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闫斐;李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科与介入科合作,对21例患者的23枚颅内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3岁.21例均为破裂瘤,表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作者:冶学兰;曾国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2004年12月~2007年8月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60例.DKA诊断标准: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或新出现糖尿病症状伴有脱水、呼吸深大等酸中毒表现,血糖≥16.7 mmol/L,血pH值<7.35或HCO-3≤15 mmol/L,尿糖、酮体强阳性,血酮体≥5 mmol/L.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