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梅;徐艳;张月梅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变化及血晶素对其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内毒素损伤组(B组),血晶素预处理组(C组).内毒素(700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0 h、0.5 h、1 h、2 h、4 h观测动物生命体征,检测动脉血气、血清NE值,实验后4 h处死动物,检测肺组织的干/湿重比及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后,B组动物呼吸显著加快,血压下降,氧合指数下降,血清NE值在实验后1 h明显高于A、C组(P<0.01),肺组织干/湿重比值低于A组(P<0.01),病理可见肺水肿、出血等改变.C组呼吸稍快,血清NE值及肺组织干/湿重比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E在内毒素所致ALl时明显升高,血晶素下调NE含量,对ALI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郭丽娜;汪建新;高强;翁翠莲;李新甫;孙军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老年患者病种多,病情重,复杂多变,死亡率高,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医术高,还要医德好.开展经常性教育,使医务人员正德立志、苦练本领,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高老年病房的医疗质量,满足老年病房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
作者:范利;郑延松;何昆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经血管内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破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的颅外段颈动脉破裂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其中采用覆膜支架封闭颈动脉破裂口4例,弹簧圈闭塞颈动脉2例.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颈总动脉(CCA)破裂出血5例,颅外段颈内动脉(ICA)动静脉瘘(AVF)1例,治疗均获成功,颈动脉保留通畅4例,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16月,均无临床症状复发(其中1例在4月后死于肿瘤晚期).结论:经导管栓塞-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破裂损伤小、安全、有效.
作者:李生;李宝民;王君;曹向宇;王嘉陵;刘良发;孙成建;刘新峰;马玉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1-10月住院期间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输液时间在7 d以上、应用静脉留置针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平均年龄63.5岁.
作者:游俊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推广导乐陪伴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对150例导乐陪伴分娩和150例非导乐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及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的剖宫产率(14.00%)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36.00%),导乐陪伴分娩组经阴道分娩的难产率(2.33%)显著低于后者(9.38%),导乐陪伴分娩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67%)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14.67%).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导乐陪伴分娩作为一种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缩短产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徐丽梅;徐艳;张月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35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19种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体外诱导扩增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扩增前后CD3+等19种不同表型细胞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经体外扩增培养后,CD3+、CD3+CD8+、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l6+CD56+,CD45RO+细胞及其亚型CD8+CD45RO+、CD8+CD28-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1):而CD19+、CD3+CD4+、CD3-CD16-CD56+、CD3-CD16+CD56+、CD3-CD16+CD56+,CD45RA+细胞及其亚型CD4+CD45RA+、CD8+CD45RA+,CD4+D45RO+,CD28+细胞及其亚型CD8+CD28+细胞比例则明显的降低(P<0.01).结论:培养扩增后细胞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张国庆;焦顺昌;林星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 分组 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的烧伤患者322例,男164例,女158例,年龄3~90岁,随机分为2组,各161例:每组浅Ⅱ度烧伤80例、深Ⅱ度烧伤81例.治疗组辅助使用中草药、改进换药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
作者:何智勇;牛宇植;尹剑;张旭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患者,31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继而出现全身肌肉强直,四肢痉挛性抽搐,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面部指端青紫,神志不清持续约5 min就诊,到达医院时已清醒,仍有头痛、头晕,四肢乏力,无两便失禁.既往无癫癎病史,无头部外伤史.
作者:刘海涛;陈群;朱玉存;杨耘;郝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种植尿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网状生物可降解尿道支架与单纯螺旋形尿道支架重建战伤后尿道狭窄的组织相容性及形态学变化.方法:成年新西兰雄兔18只,取原代培养兔尿道上皮细胞,种植于网状生物可降解尿道支架上,进行形态学鉴定及染色,观察存活状态.将种植尿道黏膜细胞的支架与单纯尿道支架,植入战伤性尿道狭窄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尿道支架重建损伤后尿道的组织相容性及形态学改变.结果:培养的尿道黏膜上皮细胞在网丝孔隙中黏附、增殖状态良好.结论:种植尿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网状生物可降解尿道内支架,具有良好的修复重建战创伤后尿道狭窄的功能.有望成为修复重建战伤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符伟军;张秉鸿;高江平;洪宝发;张磊;杨勇;孟波;朱宁;崔福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某国自行车队教练员,50岁,于2008年8月19日午餐后,11:47左右突发呼暂停、心脏骤停,在场人员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11:50我院急救人员到场,继续心肺复苏,见口腔内有血性液体,给予开放气道,阿托品0.25 mg、肾上腺素2 mg等急救药物;
作者:宋青;周飞虎;刘辉;岳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对脊柱手术中应用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快速唤醒比较,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45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1)PR组(异丙酚-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2~4μg·mL-1)和瑞芬太尼0.2~0.4μ·kg-1·min-1;2)DR组(地氟醚-瑞芬太尼):地氟醚-空气3.0Vol%~4.0Vol%,合用瑞芬太尼0.2~0.4μg·kg-1·min-1;3)PFN组(异丙酚-芬太尼-氧化亚氮):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2~4 μg·mL-1),复合吸入氧化亚氮(N<,2>O:O2=1:1),根据需要间断注射芬太尼1~2μg·kg-1.结果:PFN组出现自主呼吸[(8.9±1.6)min]和活动双足[(12.3±5,6)min]所需时间明显长于PR组[分别为(6.7±2.1)min和(9.8±2.4)min和DR组[分别为(5.8±0.6)min和(6.4±0.9)min].结论:与PR组及PFN组相比,DR组的麻醉方案使患者在术中苏醒更快,可以立即进行神经学检查.
作者:龙健晶;张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30岁,已婚.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无痛全程肉眼血尿2周,于2007年4月11日入院.尿液暗红,无尿急、尿频,无腰痛,无腹胀、腹痛.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膀胱占位.
作者:王腾飞;宋勇;洪宝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新构建人胰岛素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M54)在Phoenix和HepG2等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1)脂质体法转染pM54质粒进入pT67、Phoenix和3T3细胞系;2)用新构建质粒的父本质粒p54和pCMVβGal质粒做转染基因对照;3)制备转染后细胞培养拟逆转录病毒上清液;4)旋转感染Phoenix及HepG2细胞;5)ELISA法检测转染、感染后上清液INS含量.结果:ELISA法检测证实感染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含较高水平目的蛋白INS的表达.对照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人胰岛素基因逆转录病毒介导旋转感染Phoenix等细胞,目的蛋白INS获得了预期的表达.实验为基因治疗或基因结合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进一步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作者:王雪岷;Ripps ME;Krause DS;Sherwin RS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0~75(56)岁.肝转移12例,胰腺转移6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7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9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
作者:李进章;王丽娟;赵久达;李豪;李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女性患者,31岁,2007年2月来我院孕前检查,抽取静脉血查血常规.
作者:朱红;兰亚婷;白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流感嗜血杆菌体外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形成.方法:分离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痰液中的流感嗜血杆菌11株,采用结晶紫法和扫描电镜方法研究BBF的形成和结构.结果:不同菌株流感嗜血杆菌体外形成BBF的能力有所不同,超微结构显示由细菌菌体和胞外基质形成典型的膜状结构.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可在体外形成稳定的BBF,提示与AECOPD的发病有关.
作者:王东;王瑛;刘又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p66Shc是一种重要的衰老蛋白,可通过诱导多种类型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促使机体老化,它的缺失则增强细胞对活性氧类物质的抗性并延长寿命.新研究发现p66Shc还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如心脏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因此其可望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郭晓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1年4月-2005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就诊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52~81岁(平均61.8岁).患者起病缓慢.
作者:靳海杰;杨波;王畅;孙敬芬;赵丹丹;韩晓蘋;高春记;于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rhBD3-BPI是否对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稀释法检测rhBD3-BPI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和不同来源的临床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株的抗菌活性,确定其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以基因工程重组的人β-防御素3(rhBD3)作为对照.结果:rhBD3-BPI对各待检菌的MIC在1~4 μg·mL-1之间,MBC在4~8 μg·mL-1之间.rhBD3对革兰阴性菌的MIC在4~8 μg·mL-1之间,MBC在8~16μg·mL-1之间.rhBD3-BPI和rhBD3对G-菌的小抑菌浓度和小杀菌浓度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6 0、P=0.005 3),rhBD3-BPI对G-1菌的小抑菌浓度和小杀菌浓度低于rhBD3对G-1菌的小抑菌浓度和小杀菌浓度.结论:rhBD3-BPI和rhBD3均对革兰阴性细菌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作者:庹晓晔;蒋伟;常东;蒲勤;李毅;郭希民;柴家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应用RF-Ⅱ装置加BAK椎问融合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35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效果满意,滑脱复位率100%,椎间融合率100%,无滑脱丢失.87.2%疗效优良.结论:应用RF-Ⅱ装置加BAK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作者:赵培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