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

王刚;周琪;高长青;陈婷婷

关键词:麻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机器人
摘要:目的:对da Vinci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的麻醉要求和管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2007年1-9月我院完成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16例,采用全麻双腔支气管插管,在右侧单肺通气和左侧CO2气胸下进行手术,术中常规行经食道超声(TEE)、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监测.结果:15例患者由机器人辅助完成左乳内动脉游离后,经左侧肋间小切口,直视下完成血管吻合;1例全机器人手术由机器人完成左乳内动脉游离和血管吻合全过程.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单肺通气和CO2气胸,但1例全器人手术中,患者出现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并引发心动过速.术后拔管时间平均4.72 h,ICU停留时间1.2 d,术后平均住院日6.6 d.术后并发1例房颤和1例肺不张.结论:对于机器人冠脉搭桥手术,麻醉的关键是预防和处理单肺通气和CO2气胸引起的缺氧和血流动力学波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手持裂隙灯检查和治疗31例抗震救灾军人眼外伤

    目的:总结赴四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应用手持裂隙灯检查和治疗救灾部队眼外伤患者的体会.方法:2008年5月14-7月14都江堰抗震救灾医疗队接救灾部队眼外伤患者31例,应用手持裂隙灯检查并给予诊断,其中角膜铁质异物17例,角膜上皮损伤9例,前房出血5例.在手持裂隙灯下行角膜异物取出17例.结果:17例角膜异物患者均一次性取出铁质异物及周围的铁锈环;9例角膜上皮损伤患者2 d后痊愈;5例前房出血患者3 d后视力恢复正常.结论:地震环境下应用手持裂隙灯可以正确诊断眼外伤患者,并能及时处置.建议将手持裂隙灯列入部队医院野战医疗所的常规配置.

    作者:关娟;盛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微波辐射聚合义齿基托树脂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义齿基托树脂微波辐射聚合适宜条件.方法:用三种微波处理(MH)方法(MH1:162 W、12 min分次间歇辐射;MH2:162 W、12 min持续辐射;MH3:900 W、3 min持续辐射)和一种水浴恒温(CH)聚合[CH:(74±1)℃,12 h]制作标准试样120件,分为MH1、MH2、MH3和CH四组,分别检测试样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和洛氏硬度.结果:不同聚合方法组间试样的力学性能不同(P<0.05).结论:微波辐射聚合基托树脂佳方法为低功率、短时间、间歇辐射.

    作者:律银华;莫三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30~75(56)岁.肝转移12例,胰腺转移6例,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7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9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

    作者:李进章;王丽娟;赵久达;李豪;李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外段颈动脉破裂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经血管内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破裂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的颅外段颈动脉破裂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其中采用覆膜支架封闭颈动脉破裂口4例,弹簧圈闭塞颈动脉2例.结果:血管造影显示颈总动脉(CCA)破裂出血5例,颅外段颈内动脉(ICA)动静脉瘘(AVF)1例,治疗均获成功,颈动脉保留通畅4例,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16月,均无临床症状复发(其中1例在4月后死于肿瘤晚期).结论:经导管栓塞-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破裂损伤小、安全、有效.

    作者:李生;李宝民;王君;曹向宇;王嘉陵;刘良发;孙成建;刘新峰;马玉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例教练员心脏骤停救治分析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某国自行车队教练员,50岁,于2008年8月19日午餐后,11:47左右突发呼暂停、心脏骤停,在场人员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11:50我院急救人员到场,继续心肺复苏,见口腔内有血性液体,给予开放气道,阿托品0.25 mg、肾上腺素2 mg等急救药物;

    作者:宋青;周飞虎;刘辉;岳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型围产医疗模式:导乐陪伴分娩

    目的:推广导乐陪伴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方法:对150例导乐陪伴分娩和150例非导乐陪伴分娩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及产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的剖宫产率(14.00%)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36.00%),导乐陪伴分娩组经阴道分娩的难产率(2.33%)显著低于后者(9.38%),导乐陪伴分娩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67%)显著低于非导乐陪伴分娩组(14.67%).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导乐陪伴分娩作为一种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缩短产程,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徐丽梅;徐艳;张月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关于SCI收录医学文献的评价

    通过较为详细地介绍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概况、功能、特征以及对SCI收录的医学文献的评价,目的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投稿SCI的命中率,并使我国整体医院医疗、学术水平走向国际化.

    作者:姚易平;王健红;杨胥英;许立华;刘森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射频消融治疗胰腺肿瘤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胰腺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对78例不能切除胰腺肿瘤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发生的并发症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短期发热症状,部分患者有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无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发生,胰瘘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血管并发症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69%(6/78),其中死亡3例,发生率为3.85%(3/78).结论:对于不能切除的胰腺肿瘤射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由于可能出现致命性严重并发症,必须慎重.

    作者:刘哲;张文智;姜凯;刘洋;董家鸿;冯玉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LRP16在肝硬化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白血病相关蛋白16(LRP16)在肝癌中的表达规律,寻求其作为肝癌早期诊断及判断临床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用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42例肝癌标本或新鲜组织中LRP1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RP16在肝硬化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依次减少.LRP16高表达者一般肿瘤直径较小,具有完整的包膜,一般无血管侵犯,多为中低分化腺癌.绪论:LRP16高表达者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性.LRP16可能在判断肝癌生物学特性方面具有一定前景.

    作者:王涛;刘荣;母义明;魏东;高春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1年4月-2005年3月在我院血液科就诊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年龄52~81岁(平均61.8岁).患者起病缓慢.

    作者:靳海杰;杨波;王畅;孙敬芬;赵丹丹;韩晓蘋;高春记;于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强化对老年病房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

    老年患者病种多,病情重,复杂多变,死亡率高,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医术高,还要医德好.开展经常性教育,使医务人员正德立志、苦练本领,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全面提高老年病房的医疗质量,满足老年病房不断增长的临床需求.

    作者:范利;郑延松;何昆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长期服用低剂量硝酸镧对大鼠肾脏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低剂量硝酸镧对大鼠肾脏自由基防御机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肾组织匀浆生化测定法,观察不同剂量混合稀土硝酸镧(20.0 mg/kg、10,0 mg/kg、2.0 mg/kg、0.2 mg/kg、0.1 mg/kg)灌胃6个月后,大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氧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结果:20.0 mg/kg和10.0 ms/kg组大鼠Cu-ZnSOD和CAT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GSH-Px和LPO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0 mg/kg、0.2 mg/kg、0.1 mg/kg组Cu-ZnSOD和CAT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LPO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GSH-Px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较高剂量的硝酸镧可以使大鼠肾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较低剂量的硝酸镧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降低体内过氧化物的含量,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

    作者:李冬梅;黄可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脊柱手术患者的唤醒比较

    目的:对脊柱手术中应用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快速唤醒比较,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45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1)PR组(异丙酚-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2~4μg·mL-1)和瑞芬太尼0.2~0.4μ·kg-1·min-1;2)DR组(地氟醚-瑞芬太尼):地氟醚-空气3.0Vol%~4.0Vol%,合用瑞芬太尼0.2~0.4μg·kg-1·min-1;3)PFN组(异丙酚-芬太尼-氧化亚氮):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浆浓度2~4 μg·mL-1),复合吸入氧化亚氮(N<,2>O:O2=1:1),根据需要间断注射芬太尼1~2μg·kg-1.结果:PFN组出现自主呼吸[(8.9±1.6)min]和活动双足[(12.3±5,6)min]所需时间明显长于PR组[分别为(6.7±2.1)min和(9.8±2.4)min和DR组[分别为(5.8±0.6)min和(6.4±0.9)min].结论:与PR组及PFN组相比,DR组的麻醉方案使患者在术中苏醒更快,可以立即进行神经学检查.

    作者:龙健晶;张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纯皮肤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

    目的:观察单纯皮肤缩短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21例75岁以上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39只眼手术前、后测量肌力、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眼睑下垂量;术后观察双侧眼睑形态、睑裂高度.结果:术前测量MRD值为(0.5±1.8)mm,术后测量值为(2.8±0.9)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眼睑裂明显增大,视野宽阔,双侧睑裂高度基本对称,双眼闭合感觉良好.随访观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皮肤缩短术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尤其是75岁以上患者较理想而简单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桂珍;柳春明;梁黎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调节一氧化氮合酶抗再灌注损伤作用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抗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C组、D组、E组均为缺氧-复氧组.各组培养液组成:B组缺氧液,C组缺氧液加黄芪,D组缺氧液加NOS抑制剂L-NAME,E组缺氧液加黄芪加L-NAME.缺氧4 h,复氧2 h.比较缺氧-复氧后培养液中心肌酶含量,并进行心肌细胞NOS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复氧2 h后,B组、C组、D组、E组与A组比较心肌酶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均有升高(P<0.05).C组与B组比较GOT升高减轻(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黄芪增强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NOS表达增加,L-NAME对黄芪引起的NOS表达增加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黄芪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涉及了NOS信号转导途径.

    作者:何蕾;王彬;张莉;黄靖香;赵斌;江朝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研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应用RF-Ⅱ装置加BAK椎问融合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35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效果满意,滑脱复位率100%,椎间融合率100%,无滑脱丢失.87.2%疗效优良.结论:应用RF-Ⅱ装置加BAK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作者:赵培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小板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降低1例原因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女性患者,31岁,2007年2月来我院孕前检查,抽取静脉血查血常规.

    作者:朱红;兰亚婷;白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抗生素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

    1 对象和方法1.1 分组 本院2003-2005年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300例入选本研究.入选标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4 ng/mL;肛查可及硬结;B超前列腺内有低回声结节;三者满足其一即入选.

    作者:魏若晶;贾宁;杨文增;周洪月;赵春利;张彦桥;马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兔急性肺损伤中NE变化及血晶素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时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变化及血晶素对其影响.方法: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内毒素损伤组(B组),血晶素预处理组(C组).内毒素(700μ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0 h、0.5 h、1 h、2 h、4 h观测动物生命体征,检测动脉血气、血清NE值,实验后4 h处死动物,检测肺组织的干/湿重比及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静脉注射内毒素后,B组动物呼吸显著加快,血压下降,氧合指数下降,血清NE值在实验后1 h明显高于A、C组(P<0.01),肺组织干/湿重比值低于A组(P<0.01),病理可见肺水肿、出血等改变.C组呼吸稍快,血清NE值及肺组织干/湿重比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E在内毒素所致ALl时明显升高,血晶素下调NE含量,对ALI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郭丽娜;汪建新;高强;翁翠莲;李新甫;孙军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静脉麻醉加眶下孔阻滞用于小儿唇裂整复术

    1 临床资料1.1 分组 2006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1岁以内先天性唇裂患儿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2月,体重4.5~12 kg,唇裂为Ⅰ~Ⅲ度,双侧唇裂4例,病情分级(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以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

    作者:刘唐春;张守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