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早期表现与治疗

蔡昌豪;吴本俨;吴道宏;王孟薇

关键词:肝细胞癌, 破裂性出血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人肝癌破裂出血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 8 例(14 例次)肝癌破裂出血发病临床症状、体征.结果:8 例占同期肝癌的11.42%(8/70),静态发病、腹痛即刻达高峰,转移性下腹疼痛,伴出汗、恶心、呕吐,大便频;腹腔积血;超声提示有腹腔积液.经导管动脉栓塞 ( TAE)出血即刻停止,经手术切除者存活 2 731 d.结论:老年肝癌患者突发腹痛、出汗、便频常是肝癌破裂出血的信号,超声发现新的腹腔积液、或原有积液增多,腹腔穿刺证实腹腔积血.一般治疗补充血容量稳定生命体征;TAE是首选治疗方法,以后择期手术.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治疗.方法:1992 年 1 月至2001年 1 月经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34 例.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手术中死亡 1 例,手术死亡率为2.6%.大部分病例有症状或肿块,11 例有功能.术前B超、CT、MRI均能准确发现肿瘤.34 例均完整切除肿瘤,其中恶性肿瘤 8 例(20.6%),良性 26 例(79.4%).结论: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作者:孔庆龙;郑伟;李荣;陈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磷烧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磷烧伤过程中形成的磷酸的毒性作用.方法:通过于健康Wistar大鼠背部注射磷酸溶液的方法,确定50%与100%致死量(D50与D100).参考标准 20 mg/cm2磷烧伤动物模型创面的残留磷含量,选取45%磷酸溶液制作磷酸烫伤模型,比较磷酸烫伤组(Ⅰ)、磷烧伤组(Ⅱ)、汽油烧伤组(Ⅲ)和热水烫伤组(Ⅳ)伤后的大鼠死亡率.结果:大鼠D50与D100分别为 110 mg 与 150 mg 磷酸;Ⅰ、Ⅱ组动物死亡率相似(60%以上),显著高于Ⅲ、Ⅳ组的30%.结论:磷烧伤在磷烧伤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磷酸,是磷烧伤中毒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桂珍;阮仕荣;胡安军;卢青军;胡秀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雷米普利和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和氯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将 44 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 5 组,分别给常规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含10%椰子油和0.05%胆固醇)、高脂饲料加雷米普利(2 mg·kg-1)、高脂饲料加氯沙坦(10 mg·kg-1)和高脂饲料加雷米普利(2 mg·kg-1)与氯沙坦(10 mg·kg-1)处理 12 周,测定血压、血脂、AS斑块面积和肝组织中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结果:数据表明雷米普利和氯沙坦不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均能有效降低平均动脉压(P<0.001)和肝组织中胆固醇的含量, 雷米普利能显著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水平(P<0.05),结果还显示雷米普利与氯沙坦联合应用能提升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P<0.05),各药物处理组的AS斑块面积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雷米普利与氯沙坦具有一定的抑制AS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压和改变脂代谢有关.

    作者:汪德清;Thomas G Neil;丁保国;田亚平;Tomlinson Brian;James AE Tony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鼠肾组织PAM染色法改良

    1 材料和方法1.1 大鼠肾组织石蜡切片Wistar大鼠肾组织石蜡块6块,每块切片2张,分别采用常规PAM(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namine)染色和改良法染色.

    作者:尹忠;师锁柱;张雪光;陈香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院融资方法的探讨

    笔者就现代化医院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资本金的筹措与运用进行了探讨.为了顺利地筹措运营资本,大限度地提高资本金的使用价值和效率,医院管理者必须学习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特别是在解决医院运行资金不足的问题上,需要运用现代金融管理的理论与相应的融资方法筹资,投资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使医院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作者:张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脑卒中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 391 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病情程度、病死率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六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1 例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62 例,发生率为15.9%,上消化道出血随年龄增长而多发,≥70岁者占51.6%,出血性脑卒中组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1),丘脑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高于其它部位出血﹙P<0.05,P<0.01),大面积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高于其它脑梗死(P<0.01,P<0.05),重型脑卒中高于轻、中型(P<0.01),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24.2%,未并发出血组病死率3.6%,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病情危重程度等危险因素相关.

    作者:任爱民;陆一平;潘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aspase-1抑制剂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肾损害的治疗作用

    目的:评价Caspase-1抑制剂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肾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 42 只,随机分为 3 组:正常对照组(HC组, n=6);AP造模+生理盐水组(AP-S组, n=18);AP造模+ICE抑制剂组(AP-ICE-I组, n=18).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AP模型,造模后 2 h 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Caspase-1抑制剂,12 h 后重复一次;HC组模拟胰胆管穿刺操作,但不注射药物.分别在各时间点将存活的大鼠处死,留取标本. 结果:AP-S组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显著升高(P<0.01 vs HC);AP-ICE-I组在12 h 和 18 h 其水平显著降低(P<0.01 vs AP-S).AP-S组血清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1 vs HC);AP-ICE-I组其水平显著降低(P<0.01 vs AP-S).HC组肾内可见Caspase-1及IL-18 mRNA表达,但IL-1βmRNA表达较弱;AP-S组其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 vs HC);AP-ICE-I组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 vs AP-S),而Caspase-1 mRNA表达无显著改变(P>0.05).Caspase-1 抑制剂治疗对肾脏病理改变影响不明显. 结论:Caspase-1 激活的细胞因子IL-1β及IL-18在AP肾损害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ICE抑制剂可有效地改善肾功能损害.

    作者:张晓华;屠振兴;李兆申;许国铭;龚燕芳;满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纯化大鼠胰岛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和高效的胰岛分离纯化方法,以减少对胰岛细胞的损伤,获得高质量的胰岛组织.方法:选用SD大鼠经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液,分离消化胰腺组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histopaque-1077)纯化胰岛细胞.结果:可收获大量的高纯度胰岛,纯度达95%以上,体外葡萄糖刺激实验表明胰岛对刺激反应良好,将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体内可短期纠正其高血糖状态.结论:应用单一密度淋巴细胞分离液纯化大鼠胰岛的方法是一种操作简单、价格低廉、重复性好的大鼠胰岛纯化方法.

    作者:罗芸;薛毅珑;李崇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银屑病患者血小板天然免疫分子CD35、CD59与外周血淋巴细胞CD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和仪器美国 BD-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鼠抗人CR1(CD35)单克隆抗体购自丹麦Dako公司,羊抗鼠IgG(FITC)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鼠抗人CD59(R-PE)、CD2(FITC)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美国BD公司.

    作者:刘辉;罗平;顾军;郭峰;钱宝华;刘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减慢保存液添加速度对延长红细胞保存有效期的作用

    目的:研究减慢红细胞保存液添加速度对延长红细胞保存有效期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红细胞保存缓释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取浓缩红细胞 12 袋各平均分成 4 袋(组),对照组添加标准量的MAP红细胞保存液,实验各组添加不同比例的MAP,然后于 25℃ (4℃)保存并观察ATP等血液保存指标的变化,各实验组在保存中继续按不同速度添加红细胞保存液,至添加总量与对照组相等.结果:初始添加足够的红细胞保存液才能维持红细胞保存,控制血液保存液添加速度可以更有效地维持红细胞ATP,添加速度慢的比添加速度快的ATP维持久.结论:减慢保存液添加速度可有效延长红细胞保存期,提示缓释技术可应用于红细胞保存领域并很有研究价值.

    作者:韩玮;刘景汉;赖风雷;于洋;欧阳锡林;李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温储存对皮肤组织E-钙黏素和β-连接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黏附分子E-钙黏素(E-cadherin)、β-连接素(β-catenin)在不同温度储存皮肤组织中的分布,以探讨其与皮肤冷冻损伤的关系.方法:用 E-cadherin、β-catenin 抗体对 5 种储存条件下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表皮组织中的含量.结果: 与新鲜皮片组相比,-196℃ H 抗冻液中储存皮肤组织结构保存较好,E-cadherin、β-catenin 含量变化不明显,而 4 ℃、-20 ℃、-80 ℃储存皮肤组织结构破坏明显,含量亦明显下降. 结论: 皮肤低温储存冷冻损伤与黏附分子破坏有关.

    作者:贾晓明;王翠娥;吴小红;李豫川;曹军田;甘永华;蔡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下颌骨节段缺失弹性牵引成骨动物模型制作

    目的:探索使用钛镍合金牵引器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重建节段性缺失下颌骨的动物建模方法.方法:分别选用8只成年杂种犬和 12 只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手术截除犬一侧下颌骨体部 3 cm 骨段、兔一侧下颌支 1.5 cm 骨段,不同方法安放自制钛镍记忆合金牵引器,术后定期观察,至 3 月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在钛镍合金牵引器的弹性加载张力作用下,采用保留一侧骨膜附着完全骨切开形成的传送骨段可自行移动完成牵引成骨,初步修复了实验动物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结论:弹性加载自动牵引成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杂种犬及纯种兔可为这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周宏志;胡敏;刘洪臣;姚军;谢旻;马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烧伤治疗措施改进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措施的进步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997年 3 月至2003年 2 月入院的烧伤患者 2 721 例.其中烧伤面积≥30%者 248 例,<30%者 2 473 例.分析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治愈率、半数致死面积(LA50)、Ⅲ度LA50.改进的治疗措施主要针对危重烧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结果:平均住院天数 25 d,总的治愈率达99.71%,LA50 为98.97%,Ⅲ度烧伤面积LA50为89.32%,较我所既往报道有进一步提高.结论:治疗手段的改进完善了危重烧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而提高了烧伤治疗水平.

    作者:杨红明;柴家科;梁黎明;李利根;高建川;吴炎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血栓栓塞消融手术的配合

    1 工作原理 TZ血栓消融器 (ATD) 是一种经皮放置的旋转式血栓消融导管, 由压缩空气或氮气提供能量. 驱动轴贯穿导管与封装与导管远端的叶轮相连, 使叶轮以 100 000 r/min 的速度旋转,产生一个环流漩涡,以便将血栓托到导管近端端头,在端头上产生了一个负压区, 该负压区会将血栓吸入到封装的叶轮中.

    作者:林汉英;唐文捷;王广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OPG与肿瘤坏死因子族蛋白的结合研究

    目的:检测 OPG 与 TNF 家族蛋白的结合及探索它们相互作用机制. 方法:免疫沉淀分析加Western印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偶联剂交叉链接,表面胞质团共振. 结果:OPG 与 RANKL, TRAIL 和 TNFα用不同方法检测均有结合.OPG 与 TNFα的结合由 Biacore 进一步证实, 在pH为 7.4, 温度在20℃时, 其离解系数为 7.0 nmol/L, 同OPG-TRAIL亲和力.偶联剂交叉链接显示 OPG-TNFα结合的比例为1∶ 1.结论:TNFα能与OPG结合, 物理条件影响其结合.

    作者:步荣发;Christopher W Borysenko;李亚男;Sara E Kalla;Harry C Blair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水平干预对AngⅡ作用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

    目的:通过使用血管紧张素II(AngII)两种亚型受体AT1-R、AT2-R拮抗剂(Valsartan和CGP42112A)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特异阻断剂,观察对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从受体和MAPK信号不同水平的阻断是否能有效干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为寻找新的心衰预防与治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测定AngII对培养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和AngII受体拮抗剂及MAPK抑制剂的干预作用.结果:AngII刺激心肌细胞在10-8~10-5mol/L浓度范围,一定时间内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心肌细胞活力变化;使用Valsartan、PD98059可有效抑制AngII引起的心肌细胞活力改变;CGP42112A干预后对AngII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AngII的作用主要通过AT1-R介导;与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ERK信号介入了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过程,这对了解AngII在心功能不全代偿和心力衰竭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上探讨细胞信号系统不同层面对心衰进行干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爱萍;陈光辉;李天德;刘航;易军;王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支气管肉芽肿1例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60 岁,干部.4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气短,在当地医院行纤维支气管检查其活检病理诊断为:支气管内肉芽肿.多次接受局部肉芽刮除、激光烧灼手术,效果不佳.由于反复发作支气管阻塞、哮喘、肺部感染而赴上海某医院行支气管内放支架,症状缓解,但 3 个月后复发,后到广州某医院行电烧后缓解,3 月后再次出现咳嗽、哮喘、伴有血痰,又先后行电烧两次,效果均不佳.

    作者:何昌秀;王迎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肝癌自发性破裂的早期表现与治疗

    目的:总结老年人肝癌破裂出血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 8 例(14 例次)肝癌破裂出血发病临床症状、体征.结果:8 例占同期肝癌的11.42%(8/70),静态发病、腹痛即刻达高峰,转移性下腹疼痛,伴出汗、恶心、呕吐,大便频;腹腔积血;超声提示有腹腔积液.经导管动脉栓塞 ( TAE)出血即刻停止,经手术切除者存活 2 731 d.结论:老年肝癌患者突发腹痛、出汗、便频常是肝癌破裂出血的信号,超声发现新的腹腔积液、或原有积液增多,腹腔穿刺证实腹腔积血.一般治疗补充血容量稳定生命体征;TAE是首选治疗方法,以后择期手术.

    作者:蔡昌豪;吴本俨;吴道宏;王孟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前、术后肺功能比较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肺部手术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对76例老年肺癌患者在肺部手术前、后进行肺功能测定,肺功能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一侧全肺切除肺活量(VC)下降47.17%;用力肺活量(FVC)下降44.77%;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39.68%;肺叶切除后VC、FVC、FEV1值平均下降约20%左右,一侧全肺切除后VC、FVC、FEV1下降值较肺叶切除有显著意义下降.结论:肺叶切除后VC、FVC和FEV1值平均下降值约20%,一侧全肺切除后VC、FVC和FEV1下降值较肺叶切除显著.

    作者:王德龙;刘长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抗结核药物预防肝损害合理用药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住院确诊的肺结核,既往曾患乙肝,目前澳抗阳性患者 60 例.其中男 39 例、女 21 例.年龄 18~60 岁,平均 39 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 20 例.I组:单纯抗痨药治疗组;II组:抗痨药+联苯双酯;III组:抗痨药+古拉定.各组治疗方案均含INH、RFP、PZA.每半月查肝功 1 次.联苯双酯、古拉定为保肝药物.

    作者:王金河;王心静;刘金伟;裴宁;仲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