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郭振荣;柴家科;盛志勇;廖杰;赵玉兰;帅秀蓉
1 材料和方法1.1 烧伤病区建筑布局新大楼是 7 层建筑,烧伤病区位于4、5层(5层为重病区,主要收治中、重度烧伤患者;4层为轻病区,主要收治轻度烧伤和整形患者).病区设有外走廊,外走廊作为探视通道.
作者:王淑君;于勇;柴家科;耿莉华;任莎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 13 例 16 眼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内反应、滤过泡和眼压.结果: 术后 1 周内视力不变 11 只眼,视力提高 1 只眼,视力下降 4 眼.两周后视力提高者 3 眼,其余视力均保持术前水平.术后 14 只眼无任何眼内反应,2 只眼前房有轻度闪光,术后 5 d 消失.所有病例均在术后 1~2 d 形成弥散隆起滤过泡,仅有 2 例后观察为扁平滤过泡.除 2 眼术后随访眼压偏高 3.00 kPa,局部用药后眼压正常. 余 14 眼眼压均在 2.67 kPa 以下. 术后 1 d 平均眼压 (1.18 ± 0.48)kPa, 与术前眼压 ( 3.19 ±0.33 ) kPa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3.67, P< 0.001).术后 1 周平均眼压(1.47 ± 0.50)kPa, 与术前眼压 (3.19 ± 0.33 kPa)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1.33, P< 0.001).经 3~12 月随访,后随访眼压 2.00 kPa 左右.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后降压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晓陵;黄一飞;张鲲;王丽强;杨炳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研究以医学教育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建设为出发点,紧密给合我国医学院校、医院教学训练的实际情况,就多媒体信息资源的表征体系及分类编目提出了规范性的解决方案.
作者:郭光友;潘新华;吕小定;梁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临床病历例 1,孕妇 26 岁,因双下肢瘫痪伴大小便失禁 4 年,孕39+4周孕 2 产0于2002-06-10入院.孕妇 4 年前因车祸致L1以下截瘫,T11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缺失.截瘫前曾药流1次,入院时血压 14.4/11.7 kPa.入院后于孕40+1周在局麻及监护下行剖宫产术,剖出一活男婴,1minApgar评 8 分,5 min 评 10 分.
作者:李胜平;唐小丽;柏朝益;熊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评价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VSD)封堵术可行性,本文报告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临床经验.方法:2002 年 6 月~2003 年 6 月,诊断 32 例PVSD.结果: 32 例患者中除一例因VSD膜部瘤松软未能成功置入外,其余患者均能正确置放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和即刻完全封堵PVSD.术后 24 h 至 6 月用TTE复查,所有患者被完全封堵.结论: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行的非开胸方法.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7%.
作者:王广义;王峙峰;郭军;李天德;李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配对反应是由异三聚体鸟苷酸结合蛋白和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级联放大反应介导的.虽然由它们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已基本探明,但受体水平的下调机制尚不清楚.酵母中交配信息素应答G蛋白的α亚单位,即Gpa1,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作用备受关注.笔者综述了Gpa1在酿酒酵母配对反应信号转导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长伟;李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 30 例患者,年龄 10~71 岁,男女比例1.2∶ 1,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用药史,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卡马西平.死亡率13.3%(4 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肺衰竭和感染.患者本身的基础性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布-加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早期诊断和停用致敏药物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激素治疗能明显控制症状和缓解病情,支持疗法和皮肤黏膜护理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勇;李恒进;王建平;漆军;冯峥;葛萍;温海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腹腔注射奥普利侬对大白鼠细菌性腹膜炎致膈肌疲劳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用肓肠结扎术加穿孔(CLP)方法制成大白鼠腹膜炎模型.分组为(n=10):Ⅰ. 假手术对照组;Ⅱ. CLP组;Ⅲ. CLP+10mg·kg-1 奥普利侬(Olprinone)组;Ⅳ. CLP+20 mg*kg-1 奥普利侬组.实验时,首先用10、20、50、100 Hz(刺激电压为6V,时间为1s)直接刺激肌肉并记录数值;然后,采用 6 V、2 ms 单刺激直接刺激肌肉,并记录峰颤张力(PTT)、达峰颤搐时间(TPT)和半量松弛时间(1/2RT)值.通过公式将记录的肌张力转换成单位面积所产生的肌张力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种刺激所引起的Ⅱ、Ⅲ、Ⅳ组膈肌单位面积产生的肌张力显著降低(P<0.05).Ⅲ、Ⅳ组与Ⅱ组相比,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6V、2ms单刺激所引起的Ⅱ、Ⅲ、Ⅳ组TPT和1/2RT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PTT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菌性腹膜炎可使膈肌发生疲劳,预防性单次给予奥普利侬不能缓解大白鼠CLP腹膜炎引起的膈肌疲劳.
作者:刘培中;曹江北;米卫东;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 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男 14 例,女 10 例,年龄 14~46 岁,平均 30 岁.其中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 5 例,并发于肺结核者 19 例.
作者:王金河;刘金伟;王心静;裴宁;仲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制备人蛋白聚糖Versican G1区(VG1)的重组蛋白.方法:将编码人VG1蛋白343个氨基酸的基因插入pFastBac1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提取重组Bacmids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取含重组人VG1蛋白的杆状病毒进一步感染昆虫细胞进行蛋白表达.通过Ni-NTA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免疫印迹方法对昆虫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蛋白成分进行鉴定,采用透明质酸结合实验确定重组人VG1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人VG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高水平表达,重组人VG1蛋白具免疫原性和与透明质酸结合的生物活性.结论:昆虫细胞表达的重组人VG1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
作者:朱剑;黄烽;张一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限制性显示(RD)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1b亚型(HCV-1b)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与分析.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消化HCV-1b cDNA,所得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物进行RD-PCR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得到20个大小均一 (200~1 000 bp)的限制性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属于HCV-1b基因.结论:RD技术能快速收集大量长度适宜、大小相对均一的病毒基因片段,能很好地用于建立cDNA文库及制备诊断芯片探针.
作者:孙朝晖;郑文岭;彭翼飞;张宝;马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早期再狭窄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以干燥气体损伤(120 ml/min,持续充气 15 min)结合高脂饲料喂养 2 个月(6%花生油、2%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按每只 100 g/d 进食饲料)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模型家兔进行CEA手术,分别于术后1d、5d、10d、20d、30d、40d、60d 处死取材,对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PCNA、α-SMA、PDGF-A、TGFβ、CD3、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ASS模型CEA术后早期再狭窄在不同时间的主要表现为:术后 1~2 d 血栓形成;术后 5 d 以内为急性炎症,以后为慢性炎症;5~40 d 为平滑肌细胞增殖;60 d 时中膜显著内膜化不易分辨.结论:CASS模型CEA术后再狭窄大约分为 4 个时期:术后 1~2 d 为血栓形成期;术后 5 d 以内为急性炎症期;5~40 d 为平滑肌细胞增殖期;60d 为后期表现.
作者:佟怀宇;周定标;钟定荣;石怀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对人Ⅰ型胶原α2(Ⅰ)链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了解AngⅡ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SD大鼠胸主动脉VSMC体外培养,分别在24、48和72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ngⅡ(10-8mol/L、10-7mol/L、10-6mol/L)对VSMCs增殖的影响.②构建含人α2(Ⅰ)前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2.4kb和-1.6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用FuGENE转染试剂瞬时转染平滑肌细胞,CAT-ELISA测定AngⅡ10-7mol/L对重组体的作用.结果: ①AngⅡ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增殖.②AngⅡ组的相对CAT表达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Ⅱ可促进VSMC增殖,并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人α2(Ⅰ)前胶原基因表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陈倩;张万义;吴宗贵;高春芳;王皓;李小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后残留的原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1992 年 10 月至 2003 年 1 月,在我院及外院经蝶手术治疗后,MRI检查证实仍有残留的 118 例垂体腺瘤.结果:肿瘤主体残留在海绵窦占46.6%,鞍内37.3 %,鞍上5.1%,混合9.3%,颅外1.7%;影响肿瘤根除的主要因素,肿瘤侵袭海绵窦46.6%,术者经验不足36.4%,肿瘤侵润生长9.3%,肿瘤体积巨大3.4%,出血多4.2%.针对残余瘤组织再手术者为10.1%,普通放射治疗 39.0%,г刀治疗38.2%,药物治疗11.0%.结论:经蝶手术残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侵袭海绵窦,这些病例不能或很难单纯手术根除;其次是术者经验不足和技术问题而造成.在有残瘤的病例中,有半数以上病例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达到肿瘤的全切或次全切除.
作者:魏少波;周定标;潘隆盛;姜金利;孟祥辉;佟怀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镁水平对大鼠钙、磷代谢的影响.评价低镁膳食在肾结石发生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3 组,单独喂养在全塑代谢笼中,饲以人工半合成饲料.组 1 大鼠给予缺镁饲料(镁 86 mg/kg),组 2 饲料含适量镁(548 mg/kg),组 3 为高镁饲料(5402 mg/kg,).25 d 适应性对喂饲养后,开始为期5 d 的代谢实验.结果:尽管高镁组饲料镁含量比镁适量组高 10 倍,但钙的表观吸收率仅下降了2.45%.然而,高镁饲料却导致尿钙的排泄量增加了 3 倍多(从427.8 μg/d上升为1378.6μg/d),降低了钙的滞留.缺镁组大鼠肾脏重量显著升高,肾脏中钙、磷的沉积量增加,尤其是肾钙含量显著升高[达(2.23±2.91)mg],约为镁适量组[(0.052±0.006)mg]的 43 倍.结论:低镁膳食很可能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证镁的充分摄入,可能是预防肾结石发生的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
作者:鲍善芬;赵霖;丛涛;李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垂体不同单次剂量照射后的放射反应. 方法:采用依附于LINAC的SRS系统对幼年小型猪垂体一次施照,观察照射后血清睾酮、T3、T4、皮质醇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对垂体及其靶腺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照射后血清睾酮水平的降低出现早,15 Gy 以下组在观察期末出现不同程度恢复,20 Gy 组血清睾酮和T4在实验后期呈持续低水平,血清T3和皮质醇水平未出现改变. 结论:垂体腺分泌细胞具有不同的放射敏感性,5 Gy 照射即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但 15 Gy 照射后仍能部分恢复.对于单次 20 Gy 的剂量照射,ACTH分泌细胞有较好的耐受,促甲状腺素(TSH)分泌细胞轻度受抑.
作者:乔广宇;王迎选;周定标;汪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宜的皮肤癣菌标准化鉴定方法.方法:用改良KANE/FISCHER皮肤癣菌鉴定系统对福建沿海某部队采取的 69 株皮肤癣菌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真菌中心保藏的皮肤癣菌ATCC株和临床株 13 株进行培养鉴定.结果:改良KANE/FISCHER鉴定系统基本可以快速、准确、可靠鉴定红色毛癣菌到种的水平.结论:改良KANE/FISCHER鉴定系统对常见的皮肤癣菌能达到种的鉴定,可作为标准化鉴定方法.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鉴定较传统的鉴定方法更准确、更迅速.
作者:李恒进;樊建峰;索继江;李若瑜;万喆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作为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类型,临床多见,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就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军;许百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PT64和ESAT6 DNA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 5 组,分别用生理盐水(A组),载体质粒(B组),卡介苗(C组),MPT64(D组), ESAT6(E组)免疫小鼠,3 周后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腹腔攻击小鼠.5~10 周后,观察肝、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结核分枝杆菌攻击 5 周后,A、B组肝脏病变主要表现为中度充血,淋巴细胞聚集与上皮样细胞组成小结节,数量1~2/HPF.C,D,E组表现为轻-中度充血,淋巴细胞聚集与上皮样细胞组成中等大小结节,数量3~7/HPF.攻击 10 周后,A、B组肝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轻度充血,淋巴细胞聚集与上皮样细胞组成中等大小结节,数量3~4/HPF.C组轻度充血,淋巴细胞聚集与上皮样细胞组成中等大小结节,数量7~9/HPF.D组为轻-中度充血,淋巴细胞聚集与上皮样细胞组成小结节,数量4~5/HPF.E组为轻度充血,淋巴细胞聚集与上皮样细胞组成中等大小结节,数量4~8/HPF.攻击 10 周后脾脏改变:A组充血明显,脾小体增生,1 例融合;B组未见明显变化;C组脾小体增生,融合显著;D组脾小体轻度增生融合;E组脾小体中度增生,融合.结论:结核分枝杆菌MPT64和ESAT6 DNA疫苗能增加机体抵抗力,并且起效较快,ESAT6 DNA疫苗的保护效力比MPT64 DNA疫苗强,但均未超过卡介苗.
作者:徐燕杰;吴雪琼;韩永;张俊仙;史迎昌;李洪敏;张灵霞;李忠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细胞骨架是细胞质内蛋白细丝组成的网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丝和一些辅助蛋白组成,它决定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皮肤在低温保存时组织细胞体积发生较大变化,由于细胞骨架的存在,使其没有足够的顺应性而受损.细胞骨架是组织细胞低温损伤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皮肤低温保存效果意义重大.
作者:蔡宏;贾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