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波;周定标;潘隆盛;姜金利;孟祥辉;佟怀宇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 30 例患者,年龄 10~71 岁,男女比例1.2∶ 1,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用药史,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卡马西平.死亡率13.3%(4 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肺衰竭和感染.患者本身的基础性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布-加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早期诊断和停用致敏药物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激素治疗能明显控制症状和缓解病情,支持疗法和皮肤黏膜护理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勇;李恒进;王建平;漆军;冯峥;葛萍;温海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垂体不同单次剂量照射后的放射反应. 方法:采用依附于LINAC的SRS系统对幼年小型猪垂体一次施照,观察照射后血清睾酮、T3、T4、皮质醇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对垂体及其靶腺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照射后血清睾酮水平的降低出现早,15 Gy 以下组在观察期末出现不同程度恢复,20 Gy 组血清睾酮和T4在实验后期呈持续低水平,血清T3和皮质醇水平未出现改变. 结论:垂体腺分泌细胞具有不同的放射敏感性,5 Gy 照射即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但 15 Gy 照射后仍能部分恢复.对于单次 20 Gy 的剂量照射,ACTH分泌细胞有较好的耐受,促甲状腺素(TSH)分泌细胞轻度受抑.
作者:乔广宇;王迎选;周定标;汪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及磷脂酶A2(PLA2)激活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致伤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致伤组、内毒素致伤+氯喹干预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00μg/kg)引起兔ALI,测定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性、动脉血气分析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观察PLA2抑制剂氯喹对ALI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静注内毒素后兔出现氧分压下降 (P<0.05)、肺水肿、肺内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受损等早期ALI病理生理改变.损伤组兔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力高于静注内毒素前及正常对照组(P<0.01).氯喹干预组氧分压未见下降,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力较对照组增高(P<0.01)但低于内毒素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内毒素可诱导兔早期ALI,PLA2激活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应用PLA2抑制剂氯喹可抑制内毒素致伤后PLA2激活,从而缓解内毒素引起的低氧血症,减轻早期肺损伤.
作者:江宏;汪建新;薛庆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限制性显示(RD)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1b亚型(HCV-1b)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与分析.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消化HCV-1b cDNA,所得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物进行RD-PCR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得到20个大小均一 (200~1 000 bp)的限制性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属于HCV-1b基因.结论:RD技术能快速收集大量长度适宜、大小相对均一的病毒基因片段,能很好地用于建立cDNA文库及制备诊断芯片探针.
作者:孙朝晖;郑文岭;彭翼飞;张宝;马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膝关节几何形态进行相关研究,探讨此方法对膝关节假体设计的指导意义. 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 6 例尸体膝关节CT扫描后所输出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后膝关节几何模型及解剖后膝关节实体相关参数分别测量,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了解三维重建后的误差,分析误差原因. 结果:膝关节三维重建后测量的参数较手工测量偏小,其中半径参数平均误差在1.33~2.64mm之间,长度线性参数平均误差在0.73~1.31mm之间. 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为膝关节复杂表面几何大体形态学研究提供一种良好的手段.
作者:周飞虎;王岩;周勇刚;崔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材料和方法1.1 烧伤病区建筑布局新大楼是 7 层建筑,烧伤病区位于4、5层(5层为重病区,主要收治中、重度烧伤患者;4层为轻病区,主要收治轻度烧伤和整形患者).病区设有外走廊,外走廊作为探视通道.
作者:王淑君;于勇;柴家科;耿莉华;任莎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为评价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VSD)封堵术可行性,本文报告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临床经验.方法:2002 年 6 月~2003 年 6 月,诊断 32 例PVSD.结果: 32 例患者中除一例因VSD膜部瘤松软未能成功置入外,其余患者均能正确置放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和即刻完全封堵PVSD.术后 24 h 至 6 月用TTE复查,所有患者被完全封堵.结论: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行的非开胸方法.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7%.
作者:王广义;王峙峰;郭军;李天德;李越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对人Ⅰ型胶原α2(Ⅰ)链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了解AngⅡ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SD大鼠胸主动脉VSMC体外培养,分别在24、48和72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ngⅡ(10-8mol/L、10-7mol/L、10-6mol/L)对VSMCs增殖的影响.②构建含人α2(Ⅰ)前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2.4kb和-1.6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用FuGENE转染试剂瞬时转染平滑肌细胞,CAT-ELISA测定AngⅡ10-7mol/L对重组体的作用.结果: ①AngⅡ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增殖.②AngⅡ组的相对CAT表达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Ⅱ可促进VSMC增殖,并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人α2(Ⅰ)前胶原基因表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陈倩;张万义;吴宗贵;高春芳;王皓;李小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TISS评分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资源使用和费用产生.方法:前瞻性研究.ICU住院日大于 24 h 的患者.每日评估APACHEⅡ和TISS得分.患者按照TISS参数回顾性分为积极治疗组(AT)和非积极治疗组(NAT).结果:148个患者中131人(88.5%)分入AT组.AT组患者APACHEⅡ和TISS得分高于NAT组(P<0.01).所有患者平均每天的费用为(6 232.7±4 365.7)元.AT组患者总费用(32 800.5±46 723.5)元明显高于NAT组(6 852.1±6 132.4)元(P<0.01),每天的费用(6 232.7±4 365.7)元高于NAT组(2 745.8±1 541.3)元(P<0.01),平均ICU 住院日(5.4±4.2)d也高于NAT组(2.2±1.3)d(P<0.01).结论:接受AT治疗的患者病情重,总费用和每天的费用均明显高于NAT组,保证ICU收容质量可以节约资源.
作者:何蕾;黄晓明;杨慧格;宋青;江朝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配对反应是由异三聚体鸟苷酸结合蛋白和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级联放大反应介导的.虽然由它们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已基本探明,但受体水平的下调机制尚不清楚.酵母中交配信息素应答G蛋白的α亚单位,即Gpa1,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作用备受关注.笔者综述了Gpa1在酿酒酵母配对反应信号转导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长伟;李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预防性腹腔注射奥普利侬对大白鼠细菌性腹膜炎致膈肌疲劳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用肓肠结扎术加穿孔(CLP)方法制成大白鼠腹膜炎模型.分组为(n=10):Ⅰ. 假手术对照组;Ⅱ. CLP组;Ⅲ. CLP+10mg·kg-1 奥普利侬(Olprinone)组;Ⅳ. CLP+20 mg*kg-1 奥普利侬组.实验时,首先用10、20、50、100 Hz(刺激电压为6V,时间为1s)直接刺激肌肉并记录数值;然后,采用 6 V、2 ms 单刺激直接刺激肌肉,并记录峰颤张力(PTT)、达峰颤搐时间(TPT)和半量松弛时间(1/2RT)值.通过公式将记录的肌张力转换成单位面积所产生的肌张力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种刺激所引起的Ⅱ、Ⅲ、Ⅳ组膈肌单位面积产生的肌张力显著降低(P<0.05).Ⅲ、Ⅳ组与Ⅱ组相比,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6V、2ms单刺激所引起的Ⅱ、Ⅲ、Ⅳ组TPT和1/2RT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PTT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菌性腹膜炎可使膈肌发生疲劳,预防性单次给予奥普利侬不能缓解大白鼠CLP腹膜炎引起的膈肌疲劳.
作者:刘培中;曹江北;米卫东;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镁水平对大鼠钙、磷代谢的影响.评价低镁膳食在肾结石发生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3 组,单独喂养在全塑代谢笼中,饲以人工半合成饲料.组 1 大鼠给予缺镁饲料(镁 86 mg/kg),组 2 饲料含适量镁(548 mg/kg),组 3 为高镁饲料(5402 mg/kg,).25 d 适应性对喂饲养后,开始为期5 d 的代谢实验.结果:尽管高镁组饲料镁含量比镁适量组高 10 倍,但钙的表观吸收率仅下降了2.45%.然而,高镁饲料却导致尿钙的排泄量增加了 3 倍多(从427.8 μg/d上升为1378.6μg/d),降低了钙的滞留.缺镁组大鼠肾脏重量显著升高,肾脏中钙、磷的沉积量增加,尤其是肾钙含量显著升高[达(2.23±2.91)mg],约为镁适量组[(0.052±0.006)mg]的 43 倍.结论:低镁膳食很可能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证镁的充分摄入,可能是预防肾结石发生的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
作者:鲍善芬;赵霖;丛涛;李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制备、筛选稳定分泌藻酸盐单抗的杂交瘤克隆.方法:应用藻酸盐 BSA 程序免疫 BALB/C 小鼠,将其脾脏与骨髓瘤细胞 SP2/0 融合,采用采用 ELISA 方法筛选阳性克隆.抗体的检测分别采用琼脂糖双向扩散试验和 ELISA 方法. 结果:得到两株分泌藻酸盐单抗的杂交瘤克隆,分别分泌 IgM 和 IgG.
作者:王睿;柴栋;裴斐;方翼;朱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 52 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误诊的 6 例,以提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水平.方法:利用临床资料,细胞形态,遗传学检查分析 6 例误诊病例.结果:52 例ITP中 6 例是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MDS.其中 3 例染色体异常,2 例终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结论:单纯血小板减少可以是MDS的首发症状,与ITP鉴别,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的可能有害的治疗.
作者:崔平江;蔡力力;傅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子宫颈妊娠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的文献.子宫颈妊娠是指胚胎植入子宫颈管粘膜着床并发育,是异位妊娠中罕见且危重的类型.发生率为妊娠的1/9 000,占异位妊娠%~2%.诊断不明时,手术可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死亡率高达20%,而早期子宫颈妊娠确诊率仅为26%.随着近年来诊疗技术的进展,早期诊断子宫颈妊娠,并辅以药物、动脉栓塞术等治疗,大幅提高了对子宫颈妊娠的诊断和治愈率.因此临床做到早期诊断子宫颈妊娠是可行的,并且治疗已由单纯的手术方法发展到多种方式联合应用.尤其在经用MTX或联合治疗的子宫颈妊娠者再次妊娠时,无一例出现宫颈机能不全或发生再次宫颈妊娠.但对于药物治疗的方法与效果,还需前瞻性临床研究及随诊.
作者:刘悦;王苏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植入型免疫隔离膜APA(海藻酸盐-多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囊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APA微囊或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内,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微囊形态的变化,并观察移植后小鼠的日常活动、进食情况和体重,以断颈法将小鼠处死,取其心、肝、脾、肺、肾、小脑、小肠和肌肉等内脏器官.结果:空微囊植入小鼠皮下或腹腔 4 个月后大部分保持完好; APA-BCCs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 2 个月后大部分微囊保持完好,但移植后 4 个月部分微囊被包绕或破损;大剂量、超剂量植入APA微囊的情况下,小鼠的日常活动和进食情况均正常,14 d 时肉眼见小鼠腹腔内无明显异常,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异常改变.结论:APA-BCCs微囊材料对肌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新建;薛毅珑;陆庆国;李雁凌;罗芸;崔忻;高宇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与毗邻组织癌基因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特点及其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对 92 例胃癌与毗邻癌旁组织p53、Bcl-2、PCNA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胃癌组织p53、Bcl-2、PCNA表达在癌组织高于毗邻非癌组织.胃癌组织p53、Bcl-2、PCNA表达与胃癌分型有关.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而与胃癌分期和位置无关.胃癌组织p53和Bcl-2、p53和PCNA表达呈良好一致性.结论:癌基因p53突变增加,PCNA、Bcl-2过度表达在胃癌尤其在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三者生物学功能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王思平;卢晓行;曹厚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carbonated hydroxyapatite, CHA)表面的成骨活性.方法:在CHA直接培养成骨细胞MC3T3-E1,观察细胞的黏附和增值数目,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以骨水泥(PMMA)作为对照.结果:MC3T3-E1细胞在CHA表面黏附和增值数目明显高于PMMA,并且ALP活性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PMMA.结论:成骨细胞可直接在CHA表面黏附、增殖和并表达较高的成骨活性,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毛克亚;唐佩福;郝立波;王继芳;王岩;卢世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中应用不同超滤技术的适应证、佳血液循环路径、技术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364例在CPB中应用常规超滤(CUF)、改良超滤(MUF)和零平衡超滤(Z-BUF)的临床资料.比较滤液量、超滤前后的血球压积(Hct)、血钾浓度.结果:CUF组滤液量(1109±781)ml,超滤前Hct 0.248±0.049,超滤后Hct 0.320±0.067.MUF组滤液量(28.4±12.8)ml/kg,超滤前Hct 0.219±0.040,超滤后Hct 0.335±0.076,随着血液浓缩,动脉压逐步上升,术后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Z-BUF组滤液量(2 060±860)ml,超滤前血钾(6.69±0.46)mmol/L,超滤后血钾(5.32±0.38)mmol/L.本组有 36 例在停止CPB时液体出入量相等或负平衡,多者-93ml/kg.术前有贫血(Hb≤100g/L)的 9 例在停止CPB时Hb均恢复或略高于术前水平.体重≤10㎏的婴幼儿仅在MUF中输注 100~150 ml 的红细胞悬浮液.结论:CUF和MUF都能够滤除人工心肺系统中多余的水分,浓缩血液,减少因输注血液制品所带来的并发症.MUF在清除体内、外多余水分的同时还能改善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目前,MUF已成为我所婴幼儿CPB所必需.Z-BUF是治疗高血钾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丁振元;向力民;李佳春;王加利;骆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作为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类型,临床多见,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就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军;许百男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