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膳食缺镁对大鼠肾钙沉积的作用

鲍善芬;赵霖;丛涛;李珍

关键词:镁, 钙, 磷, 代谢, 肾结石病
摘要: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镁水平对大鼠钙、磷代谢的影响.评价低镁膳食在肾结石发生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3 组,单独喂养在全塑代谢笼中,饲以人工半合成饲料.组 1 大鼠给予缺镁饲料(镁 86 mg/kg),组 2 饲料含适量镁(548 mg/kg),组 3 为高镁饲料(5402 mg/kg,).25 d 适应性对喂饲养后,开始为期5 d 的代谢实验.结果:尽管高镁组饲料镁含量比镁适量组高 10 倍,但钙的表观吸收率仅下降了2.45%.然而,高镁饲料却导致尿钙的排泄量增加了 3 倍多(从427.8 μg/d上升为1378.6μg/d),降低了钙的滞留.缺镁组大鼠肾脏重量显著升高,肾脏中钙、磷的沉积量增加,尤其是肾钙含量显著升高[达(2.23±2.91)mg],约为镁适量组[(0.052±0.006)mg]的 43 倍.结论:低镁膳食很可能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证镁的充分摄入,可能是预防肾结石发生的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植皮方式对烧伤关节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与切痂至深筋膜两种植皮方式对烧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1991~1997年收治的58例(组Ⅰ),1998~2003年收治的 63 例(组Ⅱ)涉及四肢关节深度烧伤并得到随访的病例,组Ⅰ切痂至深筋膜、组Ⅱ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植皮、关节部位均应用大张中厚皮覆盖.结果:两组间皮片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组Ⅱ患者四肢大关节及虎口功能畸形少、外形明显好于组Ⅰ.结论: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植皮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大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周金武;沈光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阴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1 临床病例女性患者,42 岁,因发现阴道肿物 2 月余于2000年 7 月 3 日入院.2 月前无意中发现阴道左后壁有一核桃大小肿物,无明显疼痛,仅有轻度肛门下坠感.1986 年 4 月曾在会阴侧切下分娩 1 子,因侧切伤口感染,住院 3 周愈合出院.妇科检查:阴道左后侧壁可及约8cm×5cm×4cm大小肿物,边界不清,质韧有囊性感,无触痛,肿瘤向阴道突出,阴道黏膜色泽正常,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直肠指诊:距肛门约5 cm 处直肠黏膜外可扪及此物.B超检查:阴道后壁5.1㎝×8㎝偏实性占位,壁厚.

    作者:沈文洁;鲁永鲜;刘昕;陆江阳;陈乐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低温保存皮肤的细胞骨架研究进展

    细胞骨架是细胞质内蛋白细丝组成的网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丝和一些辅助蛋白组成,它决定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皮肤在低温保存时组织细胞体积发生较大变化,由于细胞骨架的存在,使其没有足够的顺应性而受损.细胞骨架是组织细胞低温损伤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皮肤低温保存效果意义重大.

    作者:蔡宏;贾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 18 例 18 个髋,再手术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年3月.其中15个髋需要进行髋臼手术,12个髋需要股骨短缩及旋转截骨.结果:临床结果 8 个髋为优,5 个髋为良,5 个髋为可.X线片结果8个髋为优,4个髋为良,6个髋为可 .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佳手术时机在1年左右,其手术方法仍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理改变来决定.

    作者:许瑞江;马承宣;顾章平;卢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组人Versican G1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制备人蛋白聚糖Versican G1区(VG1)的重组蛋白.方法:将编码人VG1蛋白343个氨基酸的基因插入pFastBac1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10Bac,提取重组Bacmids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取含重组人VG1蛋白的杆状病毒进一步感染昆虫细胞进行蛋白表达.通过Ni-NTA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免疫印迹方法对昆虫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蛋白成分进行鉴定,采用透明质酸结合实验确定重组人VG1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人VG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获得高水平表达,重组人VG1蛋白具免疫原性和与透明质酸结合的生物活性.结论:昆虫细胞表达的重组人VG1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活性.

    作者:朱剑;黄烽;张一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生物过滤器对呼吸支持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1999年 1 月至2003年 5 月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修补手术后进入ICU进行呼吸支持患者 424 例,男性 246 例,女性 178 例,平均年龄(7.8±3.2)岁,术前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呼吸支持时间(298±34)min.两组病例术前情况、平均年龄、麻醉方式和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景霞;张义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藻酸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制备、筛选稳定分泌藻酸盐单抗的杂交瘤克隆.方法:应用藻酸盐 BSA 程序免疫 BALB/C 小鼠,将其脾脏与骨髓瘤细胞 SP2/0 融合,采用采用 ELISA 方法筛选阳性克隆.抗体的检测分别采用琼脂糖双向扩散试验和 ELISA 方法. 结果:得到两株分泌藻酸盐单抗的杂交瘤克隆,分别分泌 IgM 和 IgG.

    作者:王睿;柴栋;裴斐;方翼;朱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包扎法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加压包扎法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预防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180 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两组:80 例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法,100 例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两组均行改良根治术.结果:局部加压包扎法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出现皮下积液分别为1.3%和18.0%,出现皮瓣坏死分别为0和10%.结论: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对比,局部加压包扎法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疗效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张艳君;晋援朝;李席如;彭正;臧传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利用RD技术对HCV-1b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

    目的:利用限制性显示(RD)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1b亚型(HCV-1b)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与分析.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消化HCV-1b cDNA,所得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物进行RD-PCR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得到20个大小均一 (200~1 000 bp)的限制性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属于HCV-1b基因.结论:RD技术能快速收集大量长度适宜、大小相对均一的病毒基因片段,能很好地用于建立cDNA文库及制备诊断芯片探针.

    作者:孙朝晖;郑文岭;彭翼飞;张宝;马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膳食缺镁对大鼠肾钙沉积的作用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镁水平对大鼠钙、磷代谢的影响.评价低镁膳食在肾结石发生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3 组,单独喂养在全塑代谢笼中,饲以人工半合成饲料.组 1 大鼠给予缺镁饲料(镁 86 mg/kg),组 2 饲料含适量镁(548 mg/kg),组 3 为高镁饲料(5402 mg/kg,).25 d 适应性对喂饲养后,开始为期5 d 的代谢实验.结果:尽管高镁组饲料镁含量比镁适量组高 10 倍,但钙的表观吸收率仅下降了2.45%.然而,高镁饲料却导致尿钙的排泄量增加了 3 倍多(从427.8 μg/d上升为1378.6μg/d),降低了钙的滞留.缺镁组大鼠肾脏重量显著升高,肾脏中钙、磷的沉积量增加,尤其是肾钙含量显著升高[达(2.23±2.91)mg],约为镁适量组[(0.052±0.006)mg]的 43 倍.结论:低镁膳食很可能是肾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证镁的充分摄入,可能是预防肾结石发生的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

    作者:鲍善芬;赵霖;丛涛;李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猪垂体不同剂量照射后血清激素和靶腺器官的反应

    目的:探讨垂体不同单次剂量照射后的放射反应. 方法:采用依附于LINAC的SRS系统对幼年小型猪垂体一次施照,观察照射后血清睾酮、T3、T4、皮质醇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对垂体及其靶腺器官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照射后血清睾酮水平的降低出现早,15 Gy 以下组在观察期末出现不同程度恢复,20 Gy 组血清睾酮和T4在实验后期呈持续低水平,血清T3和皮质醇水平未出现改变. 结论:垂体腺分泌细胞具有不同的放射敏感性,5 Gy 照射即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但 15 Gy 照射后仍能部分恢复.对于单次 20 Gy 的剂量照射,ACTH分泌细胞有较好的耐受,促甲状腺素(TSH)分泌细胞轻度受抑.

    作者:乔广宇;王迎选;周定标;汪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APA微囊植入小鼠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观察

    目的:了解植入型免疫隔离膜APA(海藻酸盐-多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囊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APA微囊或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内,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微囊形态的变化,并观察移植后小鼠的日常活动、进食情况和体重,以断颈法将小鼠处死,取其心、肝、脾、肺、肾、小脑、小肠和肌肉等内脏器官.结果:空微囊植入小鼠皮下或腹腔 4 个月后大部分保持完好; APA-BCCs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 2 个月后大部分微囊保持完好,但移植后 4 个月部分微囊被包绕或破损;大剂量、超剂量植入APA微囊的情况下,小鼠的日常活动和进食情况均正常,14 d 时肉眼见小鼠腹腔内无明显异常,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异常改变.结论:APA-BCCs微囊材料对肌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新建;薛毅珑;陆庆国;李雁凌;罗芸;崔忻;高宇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奥普利侬对细菌性腹膜炎致大鼠膈肌疲劳的影响

    目的:观察预防性腹腔注射奥普利侬对大白鼠细菌性腹膜炎致膈肌疲劳肌张力的影响.方法:用肓肠结扎术加穿孔(CLP)方法制成大白鼠腹膜炎模型.分组为(n=10):Ⅰ. 假手术对照组;Ⅱ. CLP组;Ⅲ. CLP+10mg·kg-1 奥普利侬(Olprinone)组;Ⅳ. CLP+20 mg*kg-1 奥普利侬组.实验时,首先用10、20、50、100 Hz(刺激电压为6V,时间为1s)直接刺激肌肉并记录数值;然后,采用 6 V、2 ms 单刺激直接刺激肌肉,并记录峰颤张力(PTT)、达峰颤搐时间(TPT)和半量松弛时间(1/2RT)值.通过公式将记录的肌张力转换成单位面积所产生的肌张力值.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种刺激所引起的Ⅱ、Ⅲ、Ⅳ组膈肌单位面积产生的肌张力显著降低(P<0.05).Ⅲ、Ⅳ组与Ⅱ组相比,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6V、2ms单刺激所引起的Ⅱ、Ⅲ、Ⅳ组TPT和1/2RT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PTT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菌性腹膜炎可使膈肌发生疲劳,预防性单次给予奥普利侬不能缓解大白鼠CLP腹膜炎引起的膈肌疲劳.

    作者:刘培中;曹江北;米卫东;张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新烧伤病区启用前后空气细菌含量变化

    1 材料和方法1.1 烧伤病区建筑布局新大楼是 7 层建筑,烧伤病区位于4、5层(5层为重病区,主要收治中、重度烧伤患者;4层为轻病区,主要收治轻度烧伤和整形患者).病区设有外走廊,外走廊作为探视通道.

    作者:王淑君;于勇;柴家科;耿莉华;任莎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MDS

    目的:探讨分析 52 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误诊的 6 例,以提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水平.方法:利用临床资料,细胞形态,遗传学检查分析 6 例误诊病例.结果:52 例ITP中 6 例是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MDS.其中 3 例染色体异常,2 例终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结论:单纯血小板减少可以是MDS的首发症状,与ITP鉴别,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的可能有害的治疗.

    作者:崔平江;蔡力力;傅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截瘫孕妇分娩2例

    1 临床病历例 1,孕妇 26 岁,因双下肢瘫痪伴大小便失禁 4 年,孕39+4周孕 2 产0于2002-06-10入院.孕妇 4 年前因车祸致L1以下截瘫,T11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缺失.截瘫前曾药流1次,入院时血压 14.4/11.7 kPa.入院后于孕40+1周在局麻及监护下行剖宫产术,剖出一活男婴,1minApgar评 8 分,5 min 评 10 分.

    作者:李胜平;唐小丽;柏朝益;熊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蕈状肾盂输尿管支架在脓肾治疗中的应用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 28 例,男 13 例,女 15 例.年龄 22~70 岁,平均 36 岁,左侧 16 例,右侧 12 例.由结石梗阻引起的脓肾 21 例,由肾盂输尿管畸形引起的脓肾 7 例.入院时主要以发热、腹部疼痛为主,体检:患侧有明显的肾区叩击痛.B超:肾实质内圆形液性暗区,边缘多不锐利,内有斑点状回声.KUB及IVU:19 例患肾不显影,9 例显影欠佳,其中上尿路结石 21 例.

    作者:李宏彬;周尤强;殷波;夏钢;栗恒;苏丽华;赫建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休克期切痂植皮对烧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考察伤后不同时期切痂对烧伤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40 只成年雄性大鼠,采用30%TBSA三度烫伤模型,分为 5 组:伤前正常对照组、单纯烫伤对照组、伤后 8 h、24 h、96 h 切痂植皮治疗组,于烫伤后 168 h 处死大鼠. 结果:①烫伤后大鼠血清TNFα、花生四烯酸水平显著高于伤前,切痂后降低,其中 8 h、24 h 切痂组TNFα水平及 8 h 切痂组花生四烯酸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各组胰高血糖素、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均不具显著性.②烫伤后骨骼肌ATP含量显著降低而ADP含量显著升高,EC水平略下降;切痂后ATP、EC水平均有恢复,其中 8 h、24 h 切痂组ATP含量及 8 h 切痂组E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肝脏ATP含量于烫伤后亦显著低于伤前,切痂后略回升;切痂后肝脏EC水平升高,其中 24 h 切痂组E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结论:严重烧伤后组织ATP、能荷水平的降低是高代谢重要表现之一,该现象与细胞因子、脂类介质水平升高有关,及早切痂植皮可促进组织能量代谢水平的尽快恢复.

    作者:李峰;郭振荣;柴家科;盛志勇;廖杰;赵玉兰;帅秀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Gpa1在酿酒酵母配对反应信号转导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配对反应是由异三聚体鸟苷酸结合蛋白和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级联放大反应介导的.虽然由它们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已基本探明,但受体水平的下调机制尚不清楚.酵母中交配信息素应答G蛋白的α亚单位,即Gpa1,在信号转导过程中作用备受关注.笔者综述了Gpa1在酿酒酵母配对反应信号转导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长伟;李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宫颈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子宫颈妊娠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的文献.子宫颈妊娠是指胚胎植入子宫颈管粘膜着床并发育,是异位妊娠中罕见且危重的类型.发生率为妊娠的1/9 000,占异位妊娠%~2%.诊断不明时,手术可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死亡率高达20%,而早期子宫颈妊娠确诊率仅为26%.随着近年来诊疗技术的进展,早期诊断子宫颈妊娠,并辅以药物、动脉栓塞术等治疗,大幅提高了对子宫颈妊娠的诊断和治愈率.因此临床做到早期诊断子宫颈妊娠是可行的,并且治疗已由单纯的手术方法发展到多种方式联合应用.尤其在经用MTX或联合治疗的子宫颈妊娠者再次妊娠时,无一例出现宫颈机能不全或发生再次宫颈妊娠.但对于药物治疗的方法与效果,还需前瞻性临床研究及随诊.

    作者:刘悦;王苏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