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江;马承宣;顾章平;卢强
1 材料和方法1.1 烧伤病区建筑布局新大楼是 7 层建筑,烧伤病区位于4、5层(5层为重病区,主要收治中、重度烧伤患者;4层为轻病区,主要收治轻度烧伤和整形患者).病区设有外走廊,外走廊作为探视通道.
作者:王淑君;于勇;柴家科;耿莉华;任莎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加压包扎法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预防皮下积液的效果.方法:180 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两组:80 例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法,100 例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两组均行改良根治术.结果:局部加压包扎法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出现皮下积液分别为1.3%和18.0%,出现皮瓣坏死分别为0和10%.结论: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对比,局部加压包扎法预防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疗效可靠,效果满意.
作者:张艳君;晋援朝;李席如;彭正;臧传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时机与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 18 例 18 个髋,再手术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1年3月.其中15个髋需要进行髋臼手术,12个髋需要股骨短缩及旋转截骨.结果:临床结果 8 个髋为优,5 个髋为良,5 个髋为可.X线片结果8个髋为优,4个髋为良,6个髋为可 .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佳手术时机在1年左右,其手术方法仍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病理改变来决定.
作者:许瑞江;马承宣;顾章平;卢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 52 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误诊的 6 例,以提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水平.方法:利用临床资料,细胞形态,遗传学检查分析 6 例误诊病例.结果:52 例ITP中 6 例是以单纯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MDS.其中 3 例染色体异常,2 例终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结论:单纯血小板减少可以是MDS的首发症状,与ITP鉴别,可以避免一些无效的可能有害的治疗.
作者:崔平江;蔡力力;傅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后残留的原因,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1992 年 10 月至 2003 年 1 月,在我院及外院经蝶手术治疗后,MRI检查证实仍有残留的 118 例垂体腺瘤.结果:肿瘤主体残留在海绵窦占46.6%,鞍内37.3 %,鞍上5.1%,混合9.3%,颅外1.7%;影响肿瘤根除的主要因素,肿瘤侵袭海绵窦46.6%,术者经验不足36.4%,肿瘤侵润生长9.3%,肿瘤体积巨大3.4%,出血多4.2%.针对残余瘤组织再手术者为10.1%,普通放射治疗 39.0%,г刀治疗38.2%,药物治疗11.0%.结论:经蝶手术残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侵袭海绵窦,这些病例不能或很难单纯手术根除;其次是术者经验不足和技术问题而造成.在有残瘤的病例中,有半数以上病例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达到肿瘤的全切或次全切除.
作者:魏少波;周定标;潘隆盛;姜金利;孟祥辉;佟怀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制备、筛选稳定分泌藻酸盐单抗的杂交瘤克隆.方法:应用藻酸盐 BSA 程序免疫 BALB/C 小鼠,将其脾脏与骨髓瘤细胞 SP2/0 融合,采用采用 ELISA 方法筛选阳性克隆.抗体的检测分别采用琼脂糖双向扩散试验和 ELISA 方法. 结果:得到两株分泌藻酸盐单抗的杂交瘤克隆,分别分泌 IgM 和 IgG.
作者:王睿;柴栋;裴斐;方翼;朱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后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股骨头骨骺血液供应的年龄特点和髋脱位的病理变化,在不同年龄阶段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案,能使头坏死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吴战坡;许瑞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及磷脂酶A2(PLA2)激活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致伤机制.方法: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致伤组、内毒素致伤+氯喹干预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00μg/kg)引起兔ALI,测定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性、动脉血气分析及肺组织病理改变.观察PLA2抑制剂氯喹对ALI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结果:静注内毒素后兔出现氧分压下降 (P<0.05)、肺水肿、肺内炎细胞浸润、透明膜形成、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受损等早期ALI病理生理改变.损伤组兔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力高于静注内毒素前及正常对照组(P<0.01).氯喹干预组氧分压未见下降,血清及肺组织中PLA2活力较对照组增高(P<0.01)但低于内毒素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内毒素可诱导兔早期ALI,PLA2激活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应用PLA2抑制剂氯喹可抑制内毒素致伤后PLA2激活,从而缓解内毒素引起的低氧血症,减轻早期肺损伤.
作者:江宏;汪建新;薛庆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提供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 30 例患者,年龄 10~71 岁,男女比例1.2∶ 1,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用药史,常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卡马西平.死亡率13.3%(4 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肺衰竭和感染.患者本身的基础性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布-加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早期诊断和停用致敏药物是治疗的重要环节,激素治疗能明显控制症状和缓解病情,支持疗法和皮肤黏膜护理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勇;李恒进;王建平;漆军;冯峥;葛萍;温海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与切痂至深筋膜两种植皮方式对烧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1991~1997年收治的58例(组Ⅰ),1998~2003年收治的 63 例(组Ⅱ)涉及四肢关节深度烧伤并得到随访的病例,组Ⅰ切痂至深筋膜、组Ⅱ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植皮、关节部位均应用大张中厚皮覆盖.结果:两组间皮片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组Ⅱ患者四肢大关节及虎口功能畸形少、外形明显好于组Ⅰ.结论: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植皮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大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周金武;沈光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TISS评分评估重症监护病房(ICU)资源使用和费用产生.方法:前瞻性研究.ICU住院日大于 24 h 的患者.每日评估APACHEⅡ和TISS得分.患者按照TISS参数回顾性分为积极治疗组(AT)和非积极治疗组(NAT).结果:148个患者中131人(88.5%)分入AT组.AT组患者APACHEⅡ和TISS得分高于NAT组(P<0.01).所有患者平均每天的费用为(6 232.7±4 365.7)元.AT组患者总费用(32 800.5±46 723.5)元明显高于NAT组(6 852.1±6 132.4)元(P<0.01),每天的费用(6 232.7±4 365.7)元高于NAT组(2 745.8±1 541.3)元(P<0.01),平均ICU 住院日(5.4±4.2)d也高于NAT组(2.2±1.3)d(P<0.01).结论:接受AT治疗的患者病情重,总费用和每天的费用均明显高于NAT组,保证ICU收容质量可以节约资源.
作者:何蕾;黄晓明;杨慧格;宋青;江朝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4 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男 14 例,女 10 例,年龄 14~46 岁,平均 30 岁.其中单纯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 5 例,并发于肺结核者 19 例.
作者:王金河;刘金伟;王心静;裴宁;仲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 13 例 16 眼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内反应、滤过泡和眼压.结果: 术后 1 周内视力不变 11 只眼,视力提高 1 只眼,视力下降 4 眼.两周后视力提高者 3 眼,其余视力均保持术前水平.术后 14 只眼无任何眼内反应,2 只眼前房有轻度闪光,术后 5 d 消失.所有病例均在术后 1~2 d 形成弥散隆起滤过泡,仅有 2 例后观察为扁平滤过泡.除 2 眼术后随访眼压偏高 3.00 kPa,局部用药后眼压正常. 余 14 眼眼压均在 2.67 kPa 以下. 术后 1 d 平均眼压 (1.18 ± 0.48)kPa, 与术前眼压 ( 3.19 ±0.33 ) kPa 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3.67, P< 0.001).术后 1 周平均眼压(1.47 ± 0.50)kPa, 与术前眼压 (3.19 ± 0.33 kPa)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1.33, P< 0.001).经 3~12 月随访,后随访眼压 2.00 kPa 左右.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后降压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晓陵;黄一飞;张鲲;王丽强;杨炳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肺转流(CPB)中应用不同超滤技术的适应证、佳血液循环路径、技术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364例在CPB中应用常规超滤(CUF)、改良超滤(MUF)和零平衡超滤(Z-BUF)的临床资料.比较滤液量、超滤前后的血球压积(Hct)、血钾浓度.结果:CUF组滤液量(1109±781)ml,超滤前Hct 0.248±0.049,超滤后Hct 0.320±0.067.MUF组滤液量(28.4±12.8)ml/kg,超滤前Hct 0.219±0.040,超滤后Hct 0.335±0.076,随着血液浓缩,动脉压逐步上升,术后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Z-BUF组滤液量(2 060±860)ml,超滤前血钾(6.69±0.46)mmol/L,超滤后血钾(5.32±0.38)mmol/L.本组有 36 例在停止CPB时液体出入量相等或负平衡,多者-93ml/kg.术前有贫血(Hb≤100g/L)的 9 例在停止CPB时Hb均恢复或略高于术前水平.体重≤10㎏的婴幼儿仅在MUF中输注 100~150 ml 的红细胞悬浮液.结论:CUF和MUF都能够滤除人工心肺系统中多余的水分,浓缩血液,减少因输注血液制品所带来的并发症.MUF在清除体内、外多余水分的同时还能改善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目前,MUF已成为我所婴幼儿CPB所必需.Z-BUF是治疗高血钾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丁振元;向力民;李佳春;王加利;骆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临床病例女性患者,42 岁,因发现阴道肿物 2 月余于2000年 7 月 3 日入院.2 月前无意中发现阴道左后壁有一核桃大小肿物,无明显疼痛,仅有轻度肛门下坠感.1986 年 4 月曾在会阴侧切下分娩 1 子,因侧切伤口感染,住院 3 周愈合出院.妇科检查:阴道左后侧壁可及约8cm×5cm×4cm大小肿物,边界不清,质韧有囊性感,无触痛,肿瘤向阴道突出,阴道黏膜色泽正常,子宫及双侧附件正常.直肠指诊:距肛门约5 cm 处直肠黏膜外可扪及此物.B超检查:阴道后壁5.1㎝×8㎝偏实性占位,壁厚.
作者:沈文洁;鲁永鲜;刘昕;陆江阳;陈乐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限制性显示(RD)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1b亚型(HCV-1b)基因片段进行克隆与分析.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消化HCV-1b cDNA,所得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物进行RD-PCR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进行快速鉴定.结果:得到20个大小均一 (200~1 000 bp)的限制性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属于HCV-1b基因.结论:RD技术能快速收集大量长度适宜、大小相对均一的病毒基因片段,能很好地用于建立cDNA文库及制备诊断芯片探针.
作者:孙朝晖;郑文岭;彭翼飞;张宝;马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细胞骨架是细胞质内蛋白细丝组成的网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丝和一些辅助蛋白组成,它决定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皮肤在低温保存时组织细胞体积发生较大变化,由于细胞骨架的存在,使其没有足够的顺应性而受损.细胞骨架是组织细胞低温损伤的重要因素,对于提高皮肤低温保存效果意义重大.
作者:蔡宏;贾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与毗邻组织癌基因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特点及其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对 92 例胃癌与毗邻癌旁组织p53、Bcl-2、PCNA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胃癌组织p53、Bcl-2、PCNA表达在癌组织高于毗邻非癌组织.胃癌组织p53、Bcl-2、PCNA表达与胃癌分型有关.肠型胃癌高于弥漫型胃癌,而与胃癌分期和位置无关.胃癌组织p53和Bcl-2、p53和PCNA表达呈良好一致性.结论:癌基因p53突变增加,PCNA、Bcl-2过度表达在胃癌尤其在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三者生物学功能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王思平;卢晓行;曹厚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本研究以医学教育多媒体信息资源的建设为出发点,紧密给合我国医学院校、医院教学训练的实际情况,就多媒体信息资源的表征体系及分类编目提出了规范性的解决方案.
作者:郭光友;潘新华;吕小定;梁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植入型免疫隔离膜APA(海藻酸盐-多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囊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APA微囊或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内,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微囊形态的变化,并观察移植后小鼠的日常活动、进食情况和体重,以断颈法将小鼠处死,取其心、肝、脾、肺、肾、小脑、小肠和肌肉等内脏器官.结果:空微囊植入小鼠皮下或腹腔 4 个月后大部分保持完好; APA-BCCs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 2 个月后大部分微囊保持完好,但移植后 4 个月部分微囊被包绕或破损;大剂量、超剂量植入APA微囊的情况下,小鼠的日常活动和进食情况均正常,14 d 时肉眼见小鼠腹腔内无明显异常,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异常改变.结论:APA-BCCs微囊材料对肌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李新建;薛毅珑;陆庆国;李雁凌;罗芸;崔忻;高宇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