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牙根纵裂病因探讨

余彤;李颖超;刘洪臣;宫琦玮

关键词:牙根, 牙疾病, 老年人牙科医疗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牙根纵裂的病因,为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 35 颗老年人牙根纵裂的牙齿临床表现进行研究.结果:患牙均有中重度磨损,NFDD9面中心凹陷,患牙根的牙周组织破坏明显,根分歧均受累,患牙存在着明显NFDD9创伤因素.结论:NFDD9创伤是造成老年人牙根纵裂的重要因素.及时消除NFDD9创伤可以减少根裂牙的发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D34+细胞的WT1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 CD34+ 细胞分化过程中 WT1 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 WT1 作为白血病基因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以免疫磁珠从脐带血中分取 CD34+ 细胞,以 IL-3 及GM-CSF促使其向髓系分化,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分化过程中 WT1 表达的变化,比较 CD34+ 细胞,K562,AML-M5 等 WT1 的表达水平.结果:CD34+ 细胞的 WT1 表达水平不低于K562 细胞及AML-M5 白血病细胞,CD34+ 细胞在向髓系分化过程的 0 d 或第 1 d 表达水平较高,随即迅速降低至不可检测水平.以去除 CD34+ 细胞的脐血细胞对 K562 细胞倍比稀释后再以RT-PCR检测 WT1 表达,当敏感度达 10-3 时,1/10 正常骨髓及 2/5 脐带血亦可检测出 WT1 表达.结论:正常 CD34+ 细胞有较高水平的 WT1 表达,细胞分化早期 WT1 表达的迅速降低可能是正常造血细胞分化的必要环节;WT1 作为白血病基因标志物有缺陷,会出现假阳性.

    作者:张雨生;楼方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卵巢上皮癌化疗药物敏感试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对卵巢癌临床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将卵巢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经 10 种、20 个不同浓度化疗药物作用,用活细胞荧光探剂标记,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测定药物作用前后的活细胞数量.结果:标本可评价率为 80.95%,预测结果的临床阳性符合率为 89%,阴性符合率为 100%.82.35% 的标本对泰素敏感,泰素、顺铂、卡铂和足叶乙甙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用敏感试验指导治疗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CLSM法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准确直观,细胞用量少,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田可歌;傅才英;傅博;李楠;杨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具有羟基磷灰石结合活性的拟TGF-β多肽分子的实验研究

    目的:基于ECM蛋白和某些细胞因子结构功能的研究,设计合成了具有双功能多肽分子P18,通过此途径改善HA类骨修复材料及种植体HA涂层的生物活性.方法:运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了具有双功能基团多肽分子P18,对于其生物活性以及与HA结合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该分子和HA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在生理条件下不能被洗脱,能够影响凝胶系统体外矿化作用,同时P18 具有TGF-β样活性,能够抑制水貂肺上皮细胞的增殖,低浓度促进UMR-106 细胞株的增殖,但是高浓度作用减弱,该分子增加UMR-106细胞株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能缩短ALP 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并能够促进骨钙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论:所合成的多肽分子具有所设计的双功能,可以作为HA类骨损伤修复材料以及种植体涂层的生物活性添加成分.

    作者:宁江海;刘洪臣;潘和平;王会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保留NAC的改良乳癌根治术肿瘤学危险性研究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 ,NAC)的改良乳癌根治术的肿瘤学危险性.方法:对 40 例乳腺癌标本的NAC采用横断多层面取材方法进行病理检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肿瘤大小、分期、位置、NAC及皮肤临床表现等与NAC受累的关系.结果:全部 40 例中,NAC受累 7 例,占 17.5%.肿瘤大小、分期、NAC及皮肤临床表现与NAC受累明显相关(P<0.002).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只要无NAC及皮肤异常临床表现,可考虑行保留NAC的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作者:黄晓辉;陈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

    1 临床资料患者 7 例,男 4 例,女 3 例,平均年龄 50.9 (32~79) 岁.术前发生 1 例,余均在术后,平均距创伤或手术 13.1 d(当天~36d).股静脉以下 4 例,髂静脉以下 3 例.7 例中,1例髂骨肿瘤,1 例股骨头坏死,3 例股骨颈骨折,1 例髌骨骨折,1 例双侧胫腓骨骨折;其中伴有陈旧性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等的 3 例,1 例合并失血性休克.一经发现患者下肢肿胀、疼痛、Homan征阳性,立即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后溶栓.一般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 加尿激酶 250,000U 静滴,1/d;肝素 33.3mg 皮下注射,1/8h;阿司匹林 50mg,口服,1/d;潘生丁 25mg,口服,3/d,期间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和肢体周径变化.

    作者:王兵;张伯勋;刘郑生;陶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比较

    目的:比较老年人气管插管和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方法:45 例气管插管期间痰培养的 99 株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与 40 例气管切开期间痰培养的 264 株绿脓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进行比较.结果:气管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比气管插管患者绿脓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有所增加,其中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磺苯咪唑青霉素、羧噻吩青霉素、妥布霉素耐药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 ;其他抗生素如氨曲南、羧苄青霉素、替门汀、头孢哌酮钠耐药也有所增加,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绿脓杆菌对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耐药变化不大.结论:老年人气管切开患者绿脓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磺苯咪唑青霉素、羧噻吩青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比气管插管患者的耐药率增加,对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耐药变化不大.

    作者:刘长庭;秦荧;王德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限量饮酒及服用解酒液对血液化学成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限量饮酒所致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及中草药的防护功效. 方法:选用 14 名健康志愿者,观察口服 56°白酒(1 ml/kg 体重)前后不同时间血液中酒精浓度及TP、Alb、Ua、Glu、CO2、Urea、Cr、TC、TG、ApoAI、ApoB、Ca和P的变化;并与口服中草药解酒液进行预防的自身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饮酒前后血清TP、Alb、Ua、Cr、TC、Ca及Mg基本保持恒定,P、TG、ApoAI和Apo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0.05或P<0.01),而Glu、Urea和CO2则呈降低趋势(P<0.05或 P<0.01).服用中草药解酒液预防后,对TP、Alb、ApoB、Ua及Mg基本无影响,但可使血清Ca、P、Urea、Cr、TC、TG、ApoAI明显降低,同时使Glu和CO2恢复正常.结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造成部分血液化学成分明显改变,解酒液可一定程度抑制酒精代谢、促进排泄并能纠正酒精所致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

    作者:田亚平;董振南;郭广宏;贾兴旺;邓心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53 例,男性 84 例,女性 69 例,年龄 9 个月~18 岁,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48 例,室间隔缺损(VSD)94 例,法洛四联症(TOF)6 例,VSD+ASD 3 例,右室双出口(DORV)1 例,Ebstein畸形 1 例.

    作者:吴军;林薇;王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分析 1987 年 6 月~2000 年 12 月收治 26 例持续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资料,男 16 例,女 10 例.成人 18 例,儿童 8 例.结果:26 例中自发性脑脊液耳漏 14 例,因乳突及侧颅底手术引起的 12 例.15 例伴有复发性脑膜炎.26 例中 25 例在我院 1 次手术修补成功,1 例听神经瘤术后脑脊液鼻漏行 2 次手术修补成功.结论: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中应注意颅底的修复,尤其对内听道、鼓室、咽鼓管、乳突尖等重要部位的处理,以预防术后脑脊液耳漏的发生.

    作者:雷磊;张云高;武文明;韩东一;黄德亮;杨伟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维库溴铵对大鼠膈肌神经肌肉接头微终板电位及终板电位的影响

    目的:利用成年大鼠膈肌膈神经不均匀牵拉标本,研究维库溴铵对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电生理学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体重 160~220 g,雌雄皆用.快速处死制备离体大鼠不均匀牵张膈肌膈神经标本;记录到正常微终板电位 (MEPP)和终板电位(EPP)后,观察相当大鼠4×ED95、2×ED95、1×ED95和0.5×ED95剂量时的血药浓度药物维库溴铵对MEPP频率和幅度的影响.结果:维库溴铵在 0.5 μg/ml 浓度时对正常INSMP上的MEPP的频率、幅度及EPP的幅度无明显影响;在 1 μg/ml 剂量时,在 5 min 时点始对MEPP频率、幅度及EPP幅度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在 2~4 μg/ml 剂量时维库溴铵在 3 min 时点始产生对MEPP频率、幅度及EPP幅度的抑制作用,在 10 min 时点,维库溴铵 4 μg/ml 抑制MEPP的产生及EPP幅度的作用达大.结论:维库溴铵能减少突触前递质的释放,推测维库溴铵可能具有一定强度的突触前作用.

    作者:王爱国;李军;张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结节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 25 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年龄 >50 岁的结节病患者占 60%.结节病主要累及器官以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为常见 (88%),皮肤损害 (36%)、浅表淋巴结肿大 (16%)、肝脾肿大 (12%)、关节痛 (8%)、眼部病变 (4%).结节病影像学异常率为 100%,肺功能检查异常率 70%,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SACE)升高率为 64%,PPD试验阴性率为 74%.病理组织学检查中,皮肤结节活检阳性率 83%,浅表淋巴结活检阳性率 75%,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阳性率 64%,支气管粘膜活检(BMB)阳性率 38%.误诊率为 28%.结论:结节病中老年发病率较高.本病多器官受累,临床表现非特异性.TBLB和BMB简便易行、阳性率高、创伤性小,对结节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Ⅱ期以上患者,尤其有全身症状、有肺功能损伤的患者的治疗首选口服激素.复发患者再次激素治疗仍有效.正确评价受累器官、判断疾病的活动性是严格治疗指征的关键.

    作者:王晓光;胡红;赵会泽;刘又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先天性髋脱位骨刀模型的研究

    目的:在建立先天性髋脱位(CDH)的计算机三维交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三维骨刀模型,模拟截骨.方法:利用螺旋体积CT获得患儿髋关节扫描数据,用B+树组织按marching cubes方法完成骨刀模型的重建.通过对B+树的不完全遍历和回溯,定位表面模型间的交点并分割髋关节模型.结果:重建的骨刀模型与CDH三维模型之间,可进行实时交互.初步实现了对骨性三维交互模型任意位置的平面切割、球面切割、拾取和拼合.结论:此建模、切割方法可行有效,可用于计算机模拟骨性手术的研究.

    作者:李浩宇;刘贵麟;许中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运动功能测定

    目的:旨在了解老年、非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改变、食管酸暴露的情况.方法:对 16 例老年健康者、18 例非老年健康者、46 例老年GERD患者、23 例非老年GERD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和 24 h pH监测.结果:老年、非老年GERD伴食管炎组LESP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老年、非老年GERD患者食管中远段收缩压下降,且伴有食管炎者更显著,老年组比非老年组压力降低更明显.老年GERD伴食管炎组pH >5 min 的反流次数明显高于无食管炎组,非老年GERD伴食管炎组 pH <4 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无食管炎组.结论:老年、非老年GERD伴食管炎患者食管抗反流屏障功能、食管蠕动功能出现减退,且老年组食管蠕动功能减退重于非老年组.老年GERD患者食管损害与酸廓清减退有关,非老年GERD患者食管损害与酸暴露增加相关.

    作者:吴道宏;蔡昌豪;吴本俨;李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壳聚糖膜在青光眼非穿透滤过手术中应用的动物实验

    目的:观察壳聚糖膜在动物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中应用的组织反应以及降眼压效果等.方法:壳聚糖膜来源于雪蟹壳.新西兰大白兔 18 只 36 眼,随机分为三组;A、B组各 15 只眼,C组 6 只眼;A组行NPFS联合壳聚糖膜巩膜瓣下植入,B组单纯行NPFS,作为手术对照,C组 6 只眼不做手术,为正常对照.术后观察眼压、炎症反应、结膜滤泡等.并分别于 1,2,4,10,20 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各组平均眼压为(4.27±0.07) kPa,术后 20 周A组平均眼压为(1.93±0.30) kPa,B组平均眼压为(3.52±0.56)kPa,C组平均眼压为 4.40 kPa,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术后 10 周炎性反应基本消失,两组无差异.A组 20 周植入物无明显吸收,但植入材料有断裂现象,其周围有组织间隙和滤泡存在,无明显纤维组织增生,B组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稍有紊乱,未见组织间隙和滤泡.A、B两组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壳聚糖作为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的植入材料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一定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够有效维持滤过,降眼压效果满意.

    作者:程进学;胡平;李晓陵;高峰;黄一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脓毒症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强与泛素转录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测定脓毒症大鼠骨骼肌蛋白降解率的变化,探讨骨骼肌蛋白降解的分子机制.方法: 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动物随机分成 4 组,分别为腹腔注射内毒素后 2 h、6 h、12 和 24 h 组,每组各设正常对照.借助骨骼肌充分氧供离体孵育系统,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时相点孵育液中伸指长肌总蛋白降解率和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应用northern blot方法测定伸指长肌组织泛素mRNA的表达变化,分析骨骼肌蛋白降解与泛素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大鼠伸趾长肌总蛋白降解率在 2 h 和 6 h 轻度增加,肌纤维蛋白降解率则在 2 h 和 6 h 增加 1.5~2.2 倍,在 12 h 增加 40%.伸指长肌组织泛素mRNA-2.4 kb 的水平主要在 2 h 和 6 h 增加明显,增幅达 2~5 倍,泛素mRNA-1.2 kb 未见明显变化;肌纤维蛋白降解与泛素mRNA-2.4 kb 表达间呈显著正相关(r=0.9731,P=0.003).结论: 脓毒症时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加可能同泛素-蛋白酶体蛋白降解途径活性增强相关.

    作者:柴家科;吴焱秋;盛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夜间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夜间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分别对 30 例正常人、30 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同时具备夜间血压增高)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采用放免法测定 8∶00、16∶00、22∶00、2∶00 血浆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结果:30 例患者与 30 例正常人 24 h 动态血压变化曲线相似,均呈双峰-谷状.高肾素型患者PRA、所有患者和正常人的AngⅡ水平昼夜变化规律相似,都在 2∶00 时低,8∶00 达高,此后 16∶00、22∶00 时依次降低.高肾素型患者不同时间点的PRA活性均高于正常人,并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P <0.05).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点AngII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 <0.05~0.01),与MAP呈正相关(P <0.05);其夜间AngII水平与夜间SBP呈正相关(P <0.01).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夜间高血压及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有关.

    作者:王可;刘国树;张明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临床观察纵隔镜检查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纵隔镜,对17 例临床不能确诊的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纵隔肿物或淋巴结施行标准的经颈纵隔镜检查术.结果:本组均获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良性病变 88.2% (15/17),包括结节病 9 例,淋巴结结核 5 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 1 例,而 2 例恶性肿物均为肺小细胞未分化癌.结论:纵隔镜对原因不明的纵隔肿物或结节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可使一些结节病或淋巴结结核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使这部分患者避免了盲目的试验性放、化疗或开胸探查所带来的痛苦.

    作者:戴为民;初向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皮质破坏性椎板骨样骨瘤2例

    1 临床病例例 1,8 岁女孩,主诉严重腰背部疼痛 11 个月,有时向右大腿放射入院.起病为轻度、间歇性疼痛,后转为持续性并影响活动和睡眠,服用消炎痛能缓解疼痛.无神经系统异常,X线检查仅有 16°的脊柱侧凸,骨扫描证实在第一腰椎椎弓处有局灶性同位素摄取增加区,CT三维重建可见透亮的瘤巢和周围硬化骨,血生化正常.初诊为骨样骨瘤.手术将病灶并第一腰椎右侧半椎板切除.术中发现椎板后侧的骨皮质遭破坏,周围软组织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病理确诊为骨样骨瘤.

    作者:顾章平;赫荣国;马承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的随访

    目的:回顾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并判定其结果.方法:对 21 例脑膜瘤患者进行立体定向X-刀治疗.其中男性 6 例,女性 15 例,年龄 38~75 岁(平均 58.9 岁).肿瘤体积为 1.04~24.7 cm3(平均 9.24 cm3),颅底及脑深部脑膜瘤 12 例,凸面及镰旁、窦旁脑膜瘤 9 例,5 例患者既往有手术史,其余患者以X-刀为首次治疗方法,肿瘤边缘照射的剂量为 15~28 Gy (平均 20.3 Gy),随访时间 23~85 个月(平均 58.3 个月),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结果:临床症状改善 7/21,肿瘤体积缩小为 7/21,体积不变为 13/21,1 例患者肿瘤略增大未行手术切除.CT示肿瘤中心密度降低为 5/21,肿瘤实际控制率为 20/21,4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 例为失语,经多次CT检查,诊为脑梗死,3 例出现头痛,CT、MRI示肿瘤周围脑水肿,经对症处理 6~7 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X-刀对治疗严格选择的颅内中﹑小脑膜瘤和脑深部﹑颅底脑膜瘤的术后残瘤或复发肿瘤有明确的疗效,能控制肿瘤生长,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潘隆盛;周定标;张纪;王迎选;王所亭;宋学堃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白介素10对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白介素 10(IL-10)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10 mg/kg)建立大鼠A L I模型.54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内毒素加IL-10 组,每组 18 只(2 h、6 h、24 h 各 6 只).按时相处死并采集标本,观察大鼠体重、动脉血气分析、肺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水平、BALF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血清及BALF 中 TNF-α水平、肺病理.结果:内毒素组大鼠体重、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性降低,肺系数、BALF总蛋白水平、BALF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加,分类以中性粒细胞(PMN)为主,血清及BALF 中 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肺病理示肺内PMN大量浸润伴出血、透明膜形成.IL-10 组的各项指标均较内毒素组减轻.结论:①气道内滴注内毒素可成功复制ALI模型.②BALF的TNF-α水平比血中TNF-α水平与肺损伤具有更好的相关性.③IL-10 可减轻L P S诱导的ALI.

    作者:李洪霞;张进川;刘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