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栎;刘丽;孙晓文;王烨;曹颖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将过去 6 年内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内科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使病死率从25%降低到6.7%,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结论:重症胰腺炎的内科综合治疗要重视发病早期循环的稳定,加强重症监护,早期足量使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及时足量使用激素治疗ARDS、急性肺损伤,早期防治细菌和真菌感染,胆源性胰腺炎要及时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
作者:孙国辉;程留芳;蔡逢春;杨云生;刘庆森;王永华;赵卡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根据国内外传染病学科及国内综合医院传染病科改革和发展的情况,针对军队综合医院传染病学科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军队综合医院工作的特点,对军队综合医院传染病学科的建设和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作者:周平;高艾华;皇甫玉珊;李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材料和方法 2000 年 11 月~2001 年 11 月我院环氧乙烷灭菌 49 锅次,参照美国医疗器械使用促进会(AAMI)规定,每次灭菌处理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测即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1.1 仪器环氧乙烷灭菌器m3(北京永定设备厂)、环氧乙烷气体装入 15 kg 钢瓶内含30%环氧乙烷+70%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北京氧气厂).工艺监测:灭菌器上装有温度、湿度、压力、时间、投药量.化学监测:环氧乙烷化学指示卡(天津大学).生物监测:生物指示剂及专用生物指示剂培养器(3M公司).1.2 方法将生物指示剂放入 5 ml 的一次性注射器筒内,将注射器芯杆推回原位,装入聚乙烯薄膜袋中封口,并将化学指示卡一同放入灭菌物品的箱中,放入灭菌器前后位置.按常规操作,灭菌温度 48 ℃~53 ℃,相对湿度40.4%~42%,压力 0.08~0.126 mPa,投药量 2.7 kg(810 mg/L),灭菌时间 6 h,灭菌中随时进行灭菌记录.灭菌完毕后,取出化学指示剂,观察变色情况,取出生物指示剂放入 37 ℃培养器中,培养 48 h,观察结果.
作者:王华生;宋婉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临床资料我科近 5 年收治的4例膀胱小细胞癌男3例,女1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6.7 岁;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血尿时间平均9.5个月;术前均行膀胱镜下活检,1 例诊为SCC,2 例为移行细胞癌(TCC),1 例为腺癌;临床分期T4N0M0 1 例,T4N1M0 2 例,T4N4M1 1 例;术后病理 2例为单纯膀胱SCC,另 2 例合并膀胱移行上皮不典型增生。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加放疗 2 例,膀胱部分切除 1 例,肿瘤无法切除行右输尿管皮肤造瘘 1 例。4 例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 6.5 个月。根治性切除加放疗中 1 例已无瘤生存6 个月,另 1 例 6 个月时死于肿瘤复发;部分切除者 7个月后死于肝转移;右输尿管皮肤造瘘者 3 个月后即发现肝转移及大量腹水,仍在随访中。
作者:徐阿祥;张二峰;叶林阳;王殿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资料分析 360 名老年患者为 1997 年 3 月至 2000 年 10 月来我科住院的老年干部,年龄在 68~92 岁之间,平均年龄 80 岁;其中男性 357 人,女性 3 人,活动义齿平均使用 1 年 5 个月.
作者:宫琦玮;余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 Ic 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对心房颤动(房颤)时蝉联现象的影响.方法:在 7 只山羊的心房缝合心外膜电极,用自动房颤刺激器维持房颤,待持续性房颤维持 4 周后,静脉滴注cibenzoline转复房颤.根据激动标测图分析左心房用药前及后蝉联心搏占总心搏数的比例并分析蝉联片段激动方向的规律.结果:用药前连续 7 次循相同路径的激动占(9.6±15.3)%,在房颤转复前为(30.7±26.2)% (P<0.05);用药前后共有27个蝉联片段,其激动方向相互垂直的1(3.7%)次,成 45°角的2(7.4%)次,一致或相反的23(85.2%)次(P<0.05).结论:I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可增加房颤时蝉联心搏的比例,蝉联片段的方向多一致或相反.
作者:单兆亮;Duytschaever;Allessie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液病,治疗反应差,预后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在不断的探索各种临床治疗方法,不同研究者分别就造血细胞因子、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诱导分化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系列研究.目前的有关研究认为,由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本身的异质性和患者个体差异,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的患者疗效各异,但总体疗效尚不令人满意,本文分别对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情况作一介绍.
作者:黄文荣;姚善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对 1981~2000 年医院立项的 660 项科研课题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我院科研工作的特点是:科研范围不断扩大,科研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学科分布不均,科研工作的面还有待进一步拓宽;突出了军队医院的特色,注意军事医学研究,但生物高新技术和新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注重临床应用研究,但临床救治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35~50岁科技人员和高职人员是我院科技工作的骨干力量,但科技队伍中学术接班人的培养任务仍很艰巨.建议:一是加强临床救治技术研究,不断增强医院的竞争实力;二是加强临床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临床救治水平;三是加强中青年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在新世纪能担当重任的科技人才队伍;四是加强新药研究,不断为科研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宋益平;张士涛;马芙芹;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单链抗体(scFv)是目前报道多的一类小分子抗体,对科研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scFv在大肠杆菌周质腔及培养基中分泌型表达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作者:刘德新;李小鹰;王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红皮病的病因、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52 例红皮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52 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 41.7 岁,男女之比为 2.7∶1.61.5%继发于原有皮肤病,其中银屑病所致者占57.7%,23.1%为药物过敏,3.8%继发于恶性肿瘤,11.5%病因不明.不合理治疗是诱发和加重红皮病的主要因素.1例死于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并发症,1例死于红皮病所致的心力衰竭.随访的 31 例患者中,1 例死于恶性肿瘤.结论:红皮病大多数继发于银屑病,少数与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有关,部分原因不明者与潜在的疾病有关.红皮病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预后好,银屑病所致的红皮病容易反复发作,恶性肿瘤所致的红皮病预后较差.
作者:樊建峰;葛萍;王建平;李恒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donor-specific-spleen-cell-transfusion,DST)与CTLA4Ig对促进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的作用.探索CTLA4Ig促进移植物存活的作用机制. 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CTLA4Ig及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同时行皮肤移植,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并检测受者脾细胞对供者细胞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结果:联合应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及CTLA4Ig使小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延长,并使受者脾细胞对供者细胞的反应性特异性降低,与未处理组、单用CTLA4Ig或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应用供者特异性脾细胞输注及CTLA4Ig可促进皮肤移植物的存活.移植物中过客淋巴细胞的存在可能对CTLA4Ig诱导免疫耐受有促进作用.
作者:张海滨;肖序仁;张庆殷;谢蜀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介绍了我院老年医学保健基地的管理与建设经验:一是党委重视,认真学习和贯彻各级领导关于医疗保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领会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把医疗保健作为全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通过强化教育、典型引路的办法,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打牢保健人员的思想基础;三是着眼未来,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的手段,加速保健队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四是落实制度,建立惯性运转的质量保证体系.
作者:韩进;秦银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评价预先应用谷氨酸(Glu)受体拮抗剂犬尿喹啉酸(KYNA)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及神经传导纤维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方法:雌性SD大鼠 40 只,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0 只,应用江湾I型C立体定向仪,在单侧黑质致密部(SNc)及中脑被盖腹侧部(VTA), 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KYNA,C组注射KYNA和6-OHDA, KYNA先于6-OHDA 0.5 h, D组注射6-OHDA.注射药物 3 d 后,进行症状观察,2 周后处死大鼠.切片HE染色观察黑质细胞的形态特点,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特殊染色观察TH阳性细胞及TH阳性纤维着色情况,实验数据分别采用方差分析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黑质细胞体形较大,富含黑色素颗粒,可见尼氏体.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提示B组与A组之间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组C与A、B、D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外源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KYNA通过阻滞Glu受体能减轻6-OHDA诱导的黑质DA能神经元毒性损害.
作者:刘玉河;程东源;尚爱加;王树新;潘隆盛;张纪;周定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内皮舒张功能的改变及氨氯地平能否改善SHR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法: 采用体外灌注的方法测定WKY大鼠正常血压组、SHR对照组及SHR氨氯地平治疗组大鼠胸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变化.结果:SHR治疗组的血压[(18.5±2.2 )kPa]明显低于SHR对照组[(27.5±2.7)kPa] (P=0.0000),与WKY大鼠血压[(16.8±1.4)kP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1163);与WKY大鼠比较,SHR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明显减弱(P=0.0006).治疗组胸主动脉对乙酰胆碱的大舒张反应(78.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4.7%±10.2%),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9).但仍低于WKY大鼠(90.01%±11.4%)(P=0.0418).结论: SHR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减低,氨氯地平长期治疗显著降低SHR血压并明显改善SHR受损的内皮舒张功能,但并不能完全逆转.
作者:段留法;郑秋甫;曾强;唐朝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在大鼠四氯化碳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原位杂交方法研究MMP-13蛋白及其mRNA在四氯化碳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网织纤维染色和胶原纤维染色.结果:MMP-13蛋白及其mRNA在肝脏间质细胞和部分肝细胞中表达.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MMP-1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量相对增加;在纤维化逆转过程中MMP-1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量是由强渐弱的动态变化.结论:肝脏间质细胞是MMP-13蛋白及其mRNA的主要细胞来源,MMP-13在肝纤维化形成和逆转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志海;辛绍杰;赵景民;王松山;刘萍;尹铁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病理基础.方法: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水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于减压后 2 h、4 和 6 h 三个时点,对 18 只猫作减压后脑肿大动态DWI检查,每相应时点处死 6 只猫形成一组,制取脑标本作Evan′s Blue染色、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减压后 2 h DWI即显示脑肿大部位为低强度信号区,其范围在减压后 4 和 6 h 明显扩大,中线向对侧移位加剧;1 只猫减压后 6 h 肿大部位原低强度信号区转变为高强度信号区.减压后 2 h 即见脑肿大部位Evan′s Blue染色,减压后 4 和 6 h 染色范围明显扩大.减压后 2 h 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全脑微小血管内淤血,但以脑肿大部位为重并伴有微小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减压后 6 h 肿大脑组织内变性坏死脑细胞增多.结论:减压后脑肿大早期(< 2 h)由充血性脑肿胀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共同构成,6 h 则可能有细胞毒性脑水肿发生.
作者:朱儒远;许百男;周定标;段国升;张笑明;罗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临床病例男性患者,43 岁,农民.主因发作性晕厥 4 个月于 2001 年 7 月 4 日入院.缘于 2001 年 3 月 10 日晨起轻度活动中突然出现心前区憋闷,伴咽喉部紧缩感,程度中等,继之于瞬间头晕感后,意识丧失,晕倒在地,持续约 1 min 左右,症状自行缓解,缓解后一切如常.自 2001 年 3 月 10 日至 2001 年 5 月 13 日间,类似症状先后发作 5 次,后一次发作恰于当地医院住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一段与症状发作相吻合的窦性停搏 106 s 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为明确晕厥原因患者于 2001 年 7 月 4 日入我院,入院查体:T 366 ℃;P 64 /min;R 16/min;BP 140/90 kPa。心界不大,心率 64/min,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浮肿。静息心电图:Ⅰ、avl、V4-V6导联ST段压低 005 mv。入院后反复出现活动中心绞痛发作,发作时记录心电图Ⅰ、Ⅱ、Avl、V3-V6导联 ST段压低,T波倒置。于 2001 年 7 月 12 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开口处有一 10 mm 大于95%狭窄,次日转心外科欲行急诊手术治疗,但当晚患者于排便时猝死,全力抢救无效。2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常表现为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心脏性猝死,以反复晕厥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比较少见。故在临床工作中,遇晕厥患者时,应认真、审慎地进行各项检查,如属冠状血管病变,及时处理,以防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
作者:楮晓雯;杨庭树;王禹;尚旻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高度狭窄后心肌侧支血管生成能力.方法:小型猪行胸廓切开术后,将纤维素样膨胀环套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LCX)上,随机分成三周组和八周组,分别于手术 3 周和 8 周后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显像检测心肌灌注和心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检测LCX狭窄程度和侧支生成情况,组织学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心肌的血管密度. 结果:SPECT显像示手术 3 周和 8 周后心肌缺血面积、静息大缺血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和LCX区局部室壁运动无显著性差异.冠状动脉造影示LCX狭窄程度均达95%以上,两组侧支血管生成均很不充分,仅 3 周组有 1 只见部分钝缘支分支显影.大体检查 1 只动物心内膜下心肌见小面积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学检查示 3 只存在小面积坏死组织.血管密度检测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和正常心肌血管密度比较也无明显差别.结论: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后侧支血管生成能力非常有限.
作者:张端珍;盖鲁粤;董蔚;文应峰;范瑞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和介绍手辅助腹腔镜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手辅助腹腔镜下方法对 17 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和操作孔种植发生.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范围满意.术后患者疼痛轻,肠功能恢复早,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 29.4 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 7.5 d.结论:手辅助腹腔镜下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一种损伤少、恢复快的新技术,具有肿瘤切除彻底和操作安全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文;李荣;陈凛;肖西平;杨丽;江朝光;黄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TMLR联合VEGF DNA165治疗后心肌灌注和代谢的变化.方法:动物(犬)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TMLR组、TMLR+VEGF165cDAN组(n=12).采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检查不同时期实验区心室壁节段心肌灌注和代谢变化.结果:TMLR联合VEGF165cDNA组治疗后 6 周和 12 周,前壁、前侧壁、前间壁灌注量和FDG明显高于单纯TMLR组(P<0.05);TMLR组 6 周和 12 周缺血心肌对FDG摄入和心肌灌注较心肌梗塞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MLR+VEGF165cDNA治疗后 6 周和 12 周时心肌灌注量和心肌摄入FDG较单纯TMLR显著增加,提示成活心肌的数量显著增加和/或成活心肌功能显著恢复.
作者:蒋国顺;张向华;朱朗标;吴明营;高长青;李功宋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