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紫斑病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

武建军;计达;苏绍萍;沈洪

关键词:肝紫斑病, 失血性休克, 并发症, 病例报告
摘要:1临床病例女性患者,25岁.因剑突下疼痛1 h就诊.当日晨2时许,患者觉剑突下钝痛,进行性加剧,无放射;恶心,呕吐所进食物.病前4 h,患者曾蹲位搓洗衣物1 h,未觉不适.既往无结核病史.月经规律,未避孕.体检:BP17.7/¨.5 kPa.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剑突下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莫菲征阴性,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肝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血HGb 92 g/L,WBC 6.5×109/L,N 0.72,PLT 90×109/L.尿RBC(一),WBC(一),GLU(++),KET(+).血糖,肝功,胆红质,淀粉酶,电解质正常.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位PCR检测肝外胆管癌组织内HCV RNA及其意义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 51例肝外胆管癌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常规石蜡包埋.引物位于5'端非编码区.外引物:上游引物,5'GGCGACACTCCACCATAGATC3',下游引物,5'GGTGCACGGTCTACGAGACCT3'.内引物:上游引物,5'CTGTGAGGAACTACTGTCTTC3',下游引物,5'CCCTATCAGGCAGTACCACAA 3'.

    作者:陈明易;黄志强;陈乐真;高亚兵;彭瑞云;王德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5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前病变中表达的分析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癌变组在诊断胃癌之前,与癌发生部位相同的粘膜活检病理诊断为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18例)或异型增生(34例)的标本,共52例,均为男性,年龄60~79岁(平均67.3岁),随访时间为1年~11年5个月(平均为3年8个月).

    作者:伍银桥;王孟薇;尤纬缔;吴本俨;祝庆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弥散加权和T2加权MRI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减压后脑肿大早期弥散加权和T2加权MRI的变化过程,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是否发生脑水肿.方法:应用弥散加权和T2加权MRI对6只猫作实验前和减压后2 h、4 h、6 h动态观察.结果:MRI均显示减压后肿大的脑组织明显向对侧移位,且随时间推移,移位程度加重;减压后2 h,肿大的脑组织在弥散加权MRI上就呈现为低强度信号区;减压后4 h,肿大的脑组织在T2加权MRI上才呈现为高信号区.结论:减压后脑肿大早期(<2 h)肿大的脑组织就发生了血管源性水肿.

    作者:朱儒远;许百男;周定标;安宁豫;张志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肢体硬度测量对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诊断作用

    目的:通过对肢体肿胀硬度的测量,探求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方法:用706代血浆注入6条狗的胫前外侧筋膜间室内,使其压力上升而建立筋膜间室综合征模型,测定狗后腿的组织压和肢体硬度.结果:随着组织压的升高,肢体硬度逐渐增加.肢体硬度与组织压呈正相关,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2.452+0.344X.结论:通过测量肢体硬度可以推算出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其优点是无创伤,可长时间、连续监测.

    作者:王志刚;张伯勋;刘郑生;王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激活骨髓免疫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与不同细胞因子培养,了解不同细胞因子对骨髓淋巴细胞的激活能力和对骨髓干祖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将IL-1、IL-2、T-IFN、CD3单抗进行不同组合后,在体外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分成对照组、IL-2组、CD3-AK、CIK组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并在培养后检测免疫活性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情况.结果:培养过程中对照组细胞数量减少;IL-2组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CD3-AK组、CIK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并出现较多的集聚成簇的淋巴样细胞,培养后其细胞毒性明显强于对照组及IL-2组,但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毒性无明性差异.培养后各组造血干细胞保存情况约60%~87%.结论:IL-2、CD3单抗在体外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后,即能激活免疫细胞增殖,又能保留足够的造血干细胞.

    作者:靳海杰;黄文荣;李续建;张伯龙;高春记;达万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D14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和比较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分子CD14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及健康人子宫内膜中表达及定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0例异位子宫内膜及其18例同期在位子宫内膜和15例健康人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D147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异位子宫内膜标本中CD147表达增强,以膜分布为主;而无论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中CD147表达无差异.结论:CD147分子表达在异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存在明显差异.CD147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丽;李亚里;田方;孟元光;肖凤君;许道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实验性兔眼aPVR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的测定

    目的:探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nterior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aPVR)病理状态下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的变化,从房水动力学的角度揭示aPVR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aPVR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于术后14 d、28 d和56 d分别测定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uveoscleraloutfloW,Fu).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无明显差别,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4周、8周实验组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PVR病理状态下,低眼压的形成与房水经葡萄膜巩膜流出量增加有关.

    作者:刘百臣;张卯年;刘铁城;彭秀军;赵玉兰;廖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3HB-co-3HH)对哺乳类动物骨髓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嵌段共聚[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3HB-co-3HH)]对犬骨髓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索p(3HB-co-3HH)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哺乳类动物体内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3HB-co-3HH)在DMEM培养液中的浸出液(0.1 g/ml)培养犬骨髓干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测定及用FCM对细胞周期时相进行分析,并在p(3HB-co-3HH)薄膜上培养骨髓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在细胞培养的第2~5 d,细胞增殖明显;MTT测定相对增殖率102%,细胞毒性0级;FCM检测结果显示p(3HB-co-3HH)浸出液培养组增殖期细胞为22.18%,对照组为16.12%.骨髓干细胞在p(3HB-co-3HH)薄膜上培养48 h后观察呈簇状粘附生长.结论:p(3HB-co-3HH)浸出液对犬骨髓干细胞无毒性,细胞在p(3HB-co-3HH)表面生长良好,可作为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哺乳类动物体内进行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作者:孙明学;胡平;黄靖香;高峰;卢世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以大量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合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42岁,于2000年5月初出现咳嗽、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症状,伴胸闷、气短,超声检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当地医院诊断结核性心包炎,予以抗结核治疗,间断抽取心包积液2次,抽出心包积液500ml,疗效不佳,且病情不断恶化,体重下降15kg.6月6日转入我院后胸闷气短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并且出现心包填塞症状,查体:体温37.4℃、血压20.0/14.7 kPa(150/110 mmHg),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充盈,左下肺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律120/min,律齐,心音遥远,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WBC15.32×109/I,淋巴 49%,中性30%,HGB145 g/L,PLT 55×109/L,血沉20 mm/1 h,LDH 786.1 U/L.

    作者:卢文宁;汪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Wistar大鼠C6胶质瘤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特点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颅内及皮下接种C6胶质瘤细胞的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第一组Wistar大鼠及SD大鼠各50只,应用立体定向方法将106的C6细胞接种于大鼠脑尾状核,对比观察接种后不同大鼠生存时间及病理特征.第二组140只Wistar大鼠于颅内接种后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各处死20只,观察肿瘤大小及病理学变化.第三组50只Wistar大鼠皮下接种2×106的C6细胞,观察皮下肿瘤生长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平均生存期为(15.9±1.2)d,瘤组织向正常脑组织浸润生长,无明显分界,有肿瘤血管,坏死,卒中发生,S-100及GFAP染色阳性.SD大鼠平均生存期为(18.9±1.8)d,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分界.Wistar大鼠颅内接种后第5~11d肿瘤生长为迅速.Wistar大鼠皮下接种后肿瘤生长稳定,但接种后25 d停止生长并逐渐缩小.结论:Wistar大鼠颅内G胶质瘤模型特征更加接近于人恶性脑胶质瘤,Wistar大鼠皮下接种C6细胞肿瘤生长有自限性.

    作者:王晓刚;魏学忠;周定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强和改进医学高级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笔者结合研究生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作者:郝燕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癌组织中IL-6及其受体的测定和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的水平与胃癌细胞恶性程度、肿瘤大小、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技术半定量、平行地检测了30例胃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IL-6及其受体的水平,并综合分析了IL-6及其受体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相关意义.结果:IL-6和IL-6R,在30例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浸润到肌层和浆膜层及临床分期较晚的胃癌组织中均明显增高;IL-6在分化低、肿瘤较大的胃癌组织中也显著增高.结论:在胃癌组织中,IL-6及IL-6R的水平明显增高,且与胃癌的临床生物学指征相一致.对IL-6/IL-6R水平的检测是预示胃癌细胞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判定预后.

    作者:李冰;陈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p53基因的突变与表达

    目的:对HCC患者的肝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突变p53基因、p53蛋白和HBX的检测并作比较,以助评估它们与HCC发生的关系.方法:从HCC患者肝组织和PBMC中提取DNA,用PCR/SSCP和PCR/RFLP法分析p53基因突变.HCC中HBx与p53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HCC标本35.8%(5/14)显示p53基因第7外显子突变发生在249密码子.同样的PBMC标本中亦测到p53基因第7外显子有突变.免疫组化分析HCC肝组织中p53蛋白检出率为28.6%,而HBx在大多数标本中均有表达.结论:在HCC,p53基因突变热点在第7外显子,p53基因突变率与p53蛋白检出率均约30%~40%,HBx较善遍地存在于所测的HCC标本中.这提示p53蛋白与HBx蛋白相互作用可能是HCC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一步.

    作者:邬光惠;黄耀煊;范公忍;张桂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旁路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动脉旁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65例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彩色多普勒及动脉造影检查确定病变范围.52例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行节段动脉压测定和计算踝/肱指数.根据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范围,实施动脉旁路重建.术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8例,人工血管移植27例.结果:48例患者随访6~36个月,经彩色多普勒及动脉造影检查,通畅率为83.5%,踝/肱指数由术前平均0.41达到0.88.结论:动脉旁路术是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的手术方法,动脉流人、流出道的畅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多节段性动脉闭塞病变,可设计多平面分段旁路转流术或通过动脉内膜剥脱扩大流出道口径,可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晋援朝;梁发启;宁莫凡;葛进;王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浅层巩膜血管瘤2例

    1临床病例例1,女,8岁,汉族,学生,因发现右眼肿物1月于1999年3月8日入院.1月前其母无意中发现患者右眼巩膜鼻上方一黑色肿物,患儿无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视力:右、左眼1.5;右眼巩膜处上象巩缘后约5 mm处可见一黑色肿物,形状不规则,近扁椭圆形,大小约5 mm×9 mm×3 mm,质硬,有完整包膜,底部固定于巩膜,不能推动,无压痛;其周围未见血管充盈;双眼屈光间质透明,双眼底未见异常,眼压:双眼均为1.57 kPa(14.57 mmHg),右眼巩膜透照见肿物透光试验阴性,肿物颞侧可见蚓状血管影,其他部位无血管影,B超示一囊性物,于巩膜层间,无明确血流,彩色多普勒检查肝胆脾胰肾等无血管瘤改变.

    作者:王凤翔;王大江;李国良;李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烫伤大鼠组织白介素-1β转换酶mRNA的表达及其对IL-18和Fas配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烫伤后肠、肺组织白介素-1β转换酶(IL-1βconverting enzyme,ICE)mRNA的表达对IL-18、Fas配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组织ICE、IL-18、FasL mRNA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烫伤后组织ICE、IL-18、FasL mRNA表达较伤前值即有显著升高,烫伤后8 h达高峰且一直持续至伤后24 h,给予SDD预治疗后可不同程度抑制ICE、IL-18、FasL mRNA的表达.相关分析显示,组织ICE、IL-18、FasL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组织ICE mRNA表达在烫伤早期即显著增多,并呈一逐渐升高的趋势,对IL-18、FasL mRNA基因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刘京衢;高维谊;姚咏明;柴家科;郭振荣;盛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心肌肌凝蛋白重链的制备研究

    目的:探讨制备人心肌肌凝蛋白重链(MHC)的方法,为制备其抗体提供抗原.方法:采用改良法制备人心肌MHC,通过SDS-PAGE及Western印迹分析其纯度及抗原特性.结果:①SDS-PAGE显示,纯化的人心肌MHC呈现只有-分子量较大的代表人心肌MHC带的典型图像;②Western印迹显示,200 ku处有一典型的感光带.结论:所用的改良法能有效地提取纯化人心肌MHC,可满足制备其抗体的需要.

    作者:刘德新;李小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兔角膜上皮-基质层组织工程方法三维重建

    目的: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在体外重建角膜上皮和基质层,提供与正常生理结构相似的模型.方法:兔角膜上皮和基质细胞原代并传代培养,免疫组化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以鼠尾为原料提取Ⅰ型胶原溶液,重建角膜的基质和上皮,上皮实行气-液界面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36 h、72 h、7 d、14 d、20 d重建组织常规病理切片.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角膜成纤维细胞呈梭形三维生长,上皮细胞多层生长.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重建的角膜组织结构类似于天然角膜组织.结论:本实验可为角膜的病理生理、毒理、药理以及基因表达等研究提供有利的模型和工具.

    作者:王丽强;黄一飞;黄靖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速度反复暴露对前庭功能影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目的:从基因水平上探讨加速度反复暴露对前庭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地面模拟装置,豚鼠于2 G作用下,反复暴露8 d,在+10 Gy作用下测试前庭功能.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对反复暴露后前庭功能正常动物与未暴露动物小脑及脑干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9个有差异的cDNA片段,其中6个测序后,在GenBank序列库中进行同源性比较,有1个与人类prefoldin1 mRNA具高度同源性(99%),其余5个无同源序列.结论:加速度反复暴露对豚鼠小脑和脑干基因表达有影响,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机体对加速度反复暴露的适应性及抗晕动病能力有关.

    作者:梁雪清;刘丽;于立身;纪桂英;王烨;曹颖;罗超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核病相关IgA肾病1例

    1临床病例男性患者,18岁,农民.主因咳嗽,咳痰5月余,肉眼血尿4月伴腰酸、乏力于1998年8月3日入院.既往史:无肝炎、结核史.查体:体温:37℃,左下颌可见约2.3cm×1.5 cm×0.6 cm淋巴结1枚,活动度好,无触痛.心肺无阳性体征,腹软,肝脾不大,双肾区叩痛阳性.入院查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相差镜检尿红细胞呈多形.尿蛋白定量1.3 g/24 h,尿NAG酶67.0 U/g Cr.尿、痰及大便查抗酸杆菌三次阴性.血沉23 mm/1 h,乙肝标志物及抗HCV均阴性.结核试验弱阳性,ICT-TB卡阳性.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未见异常.胸部x线片:左肺下野、心影旁类圆型高密度阴影.

    作者:高桂凤;陈振玉;徐启河;陈香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