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刘远;葛建立;宋易华;马云龙;李晓东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及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R4蛋白在前列腺癌(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及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转移的关系.免疫印迹(Westem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CXCR4及磷酸化NDRGl (pNDRG1)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CXCR4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30例)中过度表达,表达率为65.2%,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Gleason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 =0.081),而CXCR4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转移患者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和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CXCR4及NDRG1蛋白表达不同,高转移潜能的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中CXCR4表达较高,而作为转移抑制因子的pNDRG1表达则明显降低.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转移抑制因子NDRG1可能参与调控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平浩;牛亦农;杨飞亚;王明帅;邢念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无症状人群拔牙术前心电图的筛查,发现拔牙患者的潜在风险,探讨无症状人群在拔牙术前筛查心电图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门诊拔牙无心脏病症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进行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组(以下简称ECG组)和不做心电图的对照组.ECG组共1 158例患者,对照组共1 230例.本研究记录并分析ECG组的异常心电图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拔牙术中术后出现全身不适的发生率,并且对比其术后心电图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1 158例ECG组中共发现201例(17.36%)患者心电图有异常,其中40例为拔牙高风险心电图,建议患者去心内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心脏病诊断后再酌情拔牙.ECG组患者发生拔牙术中术后全身不适的有6例(0.54%),而对照组为37例(3.0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不适患者术后心电图,发现ECG组未见高风险心电图,而对照组有28例为高风险心电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对于无症状人群的拔牙术前心电图筛查,能有效检出拔牙潜在的心脏病高风险患者,减少了拔牙术中术后全身不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拔牙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建议作为常规术前检查.
作者:李菁;南芳;黄晓峰;杨瑛;张琼;张方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技术对高风险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治疗的高风险前列腺癌患者71例,采用腹腔镜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技术47例,采用单纯尿道吻合技术24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术后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及拔除尿管后第2、4、12、24、52周尿控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间年龄、体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术前PSA、临床分期、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术后切缘阳性率、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24)、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01),拔除尿管第12周尿控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23).结论 腹腔镜Sandwich法尿道及周围组织重建技术安全可行,显著改善高风险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尿控.
作者:刘志斌;靳松;张军晖;王建文;田溪泉;田龙;牛亦农;邢念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42名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进行测量.受试者戴用3副垂直距离增高值分别为2、4和6 mm的过渡性义齿后,自主选择出感觉相对舒适的1副.比较3个垂直距离增高值组间的关节间隙等指标,试分析不同垂直距离增高值与修复前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选择2 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平均值分别为(3.58 ±0.98)mm、(3.07±0.60) 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小于2 mm过渡性义齿患者(P<0.05).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值、髁突位置、性别、年龄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 研究结果呈现出颞下颌关节上间隙越小,患者选择垂直距离增高值越大的趋势,但受多因素影响,尚未发现牙齿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是影响垂直距离高度增高值的显著性指标.
作者:周翊翛;张人杰;温颖;谭京;顾斌;郑东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固定矫正器以其高效性和精确性受到广大医师的青睐,近年来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牙釉质脱矿是固定正畸治疗的主要合并症,不仅违背了正畸治疗的美观原则,而且还有损牙体健康,因而牙釉质脱矿现象是正畸医师不容忽视的问题.托槽通过粘接剂固定于牙面上,如果正畸粘接剂具有抗菌性能,则可以有效地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本文就抗菌性正畸粘接剂的新研究进展做以下概述.
作者:张宁;张珂;白玉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Er∶YAG激光蚀刻与传统磷酸酸蚀牙釉质表面后正畸托槽的黏接效果.方法 选取因正畸需要而拔除4颗前磨牙的患者26例共104颗牙.每位患者的4颗离体前磨牙采用抽签法随机分入4组中,各组分别采用磷酸或不同工作参数的Er∶YAG激光处理牙釉质表面:A组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B组Er∶ YAG激光蚀刻(能量200 mJ、频率30 Hz、水量6/8),C组Er∶ YAG激光蚀刻(能量250mJ、频率30Hz、水量6/8)和D组Er∶YAG激光蚀刻(能量300mJ、频率20Hz、水量6/8).应用扫描电镜下观察牙釉质表面微结构变化;应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峰峰值,然后黏接托槽并进行抗剪切强度和黏接剂残余指数的测定.结果 扫描电镜下观察牙釉质表面,4组都表现为釉柱中心凹陷,呈Ⅰ型酸蚀模式.C组蜂窝状边界清晰.4组间表面粗糙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低,B、C、D3组随激光能量值提高而增加.牙釉质表面峰峰值D组大,A组小.抗剪切强度A组高,C组与A组接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的黏接剂残余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合适工作参数下,Er∶ YAG激光蚀刻后,牙釉质表面形貌和黏接效能与35%(质量分数)磷酸酸蚀后效果相近.
作者:郑小婉;秦璐;张冠民;赵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的浓度.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共218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IL-33、TNF-α、IL-6的浓度.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IL-33显著降低(P<0.01),而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TNF-α显著升高(P<0.01),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IL-6浓度显著升高(P=0.042,P<0.001).结论 血清中TNF-α、IL-6浓度与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呈正相关关系,可以作为提示牙周炎活跃期的一个信号分子,而IL-33浓度与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呈负相关关系,在慢性牙周炎病理过程中可能具有保护协调性的作用.
作者:林梅;张冬雪;刘志强;王左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mi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前列腺癌(65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标本中Bmi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将Bmi1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Bm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良性增生组织明显增加(P<0.01);Bmi1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具有相关性(P<0.01),与危险分级(P=0.013)相关,与前列腺癌复发进展相关(P<0.05),但Bmi1表达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浓度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Bmi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其表达与肿瘤的低分化、高风险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作者:林云华;姜永光;方微;王俊生;周绍酉;孙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神经再生的特征.方法 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heidelberg retina laser tomography,HRT3)对71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于术后1、3、6和12个月行连续系列观察,分析角膜植片上皮下和基质中神经再生的生长规律及不同因素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角膜植片中未观察到任何神经存在.术后3、6、12个月,角膜植片上皮下神经和基质神经的再生率分别为3个月26眼/71眼(36.62%)和11眼/71眼(15.49%)、6个月44眼/71眼(61.97%)和30眼/71眼(42.25%)、12个月46眼/71眼(64.79%)和36眼/71眼(50.74%);术后12个月,角膜植片再生的上皮下及基质神经纤维与正常角膜神经明显不同,表现为直径小、长度短、密度低.不同病因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2个月时角膜神经再生的比例分别为机械外伤性角膜白斑9眼/10眼(90.00%)、圆锥角膜10眼/12眼(83.33%)、角膜营养不良3眼/4眼(75.00%)、大疱性角膜病变7眼/11眼(63.63%)、病毒性角膜炎6眼/12眼(50.00%)、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术后8眼/18眼(44.44%)、先天性角膜白斑1眼/4眼(25.00%).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导致再生的角膜神经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另有5眼再生的上皮下神经发生不明原因的消退或消失.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差异较大,激光共焦显微镜可以对术后的角膜神经再生进行连续随访观察.
作者:接英;王怡;李上;阮方;潘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自体唇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接受自体唇腺移植,术中自同侧下唇制取唇腺黏膜瓣,将其植于同侧上睑穹隆.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唾液分泌试验及涎腺核素扫描检查.术前、术后分别测定佳矫正视力、施墨试验,并对术后主观满意度、人工泪液使用频率、主观症状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自体唇腺黏膜瓣全部存活,下唇创面愈合良好.术后不同时间段所有患者移植侧泪液分泌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主观症状评分和人工泪液使用频率也明显低于术前(P<0.05).2例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余患者未见明显提高.14例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2例满意度一般.结论 自体唇腺移植可以增加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唾液泪液分泌,明显缓解患者干眼症状.该术式可作为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志远;王静;吴晓霞;连晓萌;刘静明;王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栓前状态孕妇剖宫产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经超声诊断“暴风雪征”66例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孕妇以及同期住院66例下肢静脉超声正常孕妇的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以及D-二聚体(D-dimer,D-D)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与血栓前状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血栓前状态组与正常妊娠组的PT、TT、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D-D在血栓前状态组分别为(30.79±3.89)s和(480.81±189.75) ng/mL,正常妊娠组分别为(32.44±3.59)s和(364.74 ±81.7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D-二聚体有利于协助诊断妊娠期血栓前状态,对于明显升高者进一步行下肢静脉超声明确诊断.血栓前状态孕妇产后应监测D-二聚体及超声,及时发现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严重致命性肺栓塞发生.
作者:肖欢;高洁;金艳荣;马红梅;耿丽艳;李蕊;田丹;马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以早期乳腺癌行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根治性、美容效果评分等进行评估.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6 ~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4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评分:非常满意20例(87.0%),比较满意3例(13.0%),无一般或不满意病例.术后无皮肤坏死、切口下方积液或血肿等合并症发生.结论 单孔法全腔镜局部扩大切除术进行保乳手术可以在保证早期乳腺癌肿瘤根治性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王子函;滕长胜;葛智成;张慧明;苑著;高银光;张忠涛;屈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和润肠通便的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短期服用大黄后,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大鼠的结肠有大量聚集.本研究意在探讨大黄提取液促进大鼠结肠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反应的作用.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探讨不同剂量大黄灌胃后,大鼠结肠部位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变化.结果 大黄可激活肥大细胞、并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出现明显聚集,同时引起IFN-γ增加和IL-10降低的免疫保护机制.结论 短期服用大黄可以引起结肠部位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该作用对大黄的润肠通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迪;徐敬东;朱进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纵观100余年来乳腺外科的变革过程,手术方式的变化体现了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从Halsted经典根治手术到扩大根治性手术的失败,再折返回到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手术,以致后来的保留乳房手术,这一路的发展无不烙下了乳腺癌外科治疗向微创与功能方向进展的一步步惨痛的印记.乳腺癌外科治疗一直没有停止过“缩小”手术,也永无止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乳腺外科呈现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追求个体化、微创化、精准化、保护功能、注重形体和心理康复的发展趋势,开创着一个新的治疗时代.
作者:骆成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2013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情况进行分类并比较.方法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AIDS发病率和死亡率指标,对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分类,比较各省、直辖市、自治区AIDS的流行情况与严重程度.结果 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划分为3个病区.第一类病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AIDS发病率与死亡率严重,广西壮族自治区AIDS发病率为15.036 3/10万,死亡率为5.916 3/10万;云南省AIDS发病率为12.4748/10万,死亡率为3.599 5/10万.结论 全国AIDS疫情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防控措施的有效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探讨外源性5'-核苷酸对小鼠非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75只雌性ICR小鼠根据体质量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核苷酸组、中剂量核苷酸组、高剂量核苷酸组和空白对照组.经口给予外源性5'-核苷酸(40、160、640mg/kg),实验持续30 d.于实验第30天将各组动物隔夜禁食16h,模型对照组及各剂量组动物经口一次性给予1%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给玉米油,受试组继续给予受试样品,次日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转氨酶并取肝脏做病理.结果 受试物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活性低于模型对照组,同时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各种类型病理变化的总评分低于模型组.结论 外源性5'-核苷酸对小鼠非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潜在保护作用.
作者:高丽芳;罗葵;崔淑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复不只是为残疾人服务的人道主义事业,更是一种普适性的人类健康管理策略.现代康复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需的社会环境,是确保人类健康和平等参与权利的社会顶层设计.康复医学是康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推动着康复事业不断变革和前进.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引起儿童感染的沙门菌耐药特点及快速鉴定方法.方法 选择沙门菌75株,使用标准生物化学和血清学试验对所有菌株进行鉴定;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鉴定;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法鉴定,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使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常用抗生素进行敏感性试验,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对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基因.结果 75株沙门菌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检出率高,分别为32株和26株.16SrRNA基因测序法与传统培养法的符合率为100%.MALDI-TOF-MS法的属符合率为100%,其中鉴定率在99.9%以上的为17株,90%以上的为32株,80%以上的为26株,结果均可信,但其对具体血清型的符合率不高.75株沙门菌中,耐药率高的是氨苄西林(69.3%,52/75),其次是氨苄西林/舒巴坦(44.0%,33/75),第三是萘啶酸(42.7%,32/75).75株沙门菌中共检出19株对广谱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占25.3%.19株中有15株携带blaCTX-M基因(8株为blaCTX-M-14,2株为blaCTX-M-9,1株为blaCTX-M-34,2株为blaCTX-M-3,2株为blaCTX-M-15),8株携带blaTEM-1基因,4株携带blaOXA-1基因.结论 16S rRNA基因测序法作为细菌鉴定的金标准,以其快速准确著称,可作为传统鉴定法的补充方法.MALDI-TOF-MS法可以快速鉴定沙门菌,但仅在科研模式下指向性地提示血清型,因此需采用其他辅助技术进行鉴定.引起儿童腹泻的沙门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3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主要由blaCTX-M型引起.
作者:胡立新;宋文琪;苏建荣;董方;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动物模型,观察芪黄疽愈方对大鼠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cclusive disease,ASO)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喂饲联合隐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以西洛他唑为对照,观察芪黄疽愈方各浓度组对大鼠血脂、血流变指标的不同影响.结果 中药高浓度组、西药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浓度组、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黄疽愈方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变,达到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目的.
作者:张欣;刘远;葛建立;宋易华;马云龙;李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注射剂量的雷帕霉素对小型猪全身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头小型猪分为4组,连续7d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0、0.05、0.10、0.15 mg/kg),观察12周,期间每2周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12周后,对小型猪主要脏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注射不同剂量的雷帕霉素2周后,各组小型猪的白细胞、血小板及淋巴细胞比率会出现剂量依赖性的下降,4周后恢复正常水平,血生化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12周后,小型猪的主要脏器的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连续7d注射雷帕霉素不会对小型猪全身情况产生长期影响.
作者:朱钊;庞宝兴;吴晓珊;胡磊;胡亮;王劲松;张春梅;王松灵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