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过液质联用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的建立

胡家;郑帅;胡科;殷爱红

关键词:液质联用, 鉴定, 蛋白质, 组学研究, 荧光显微镜技术, 生理功能, 免疫共沉淀技术, 相互作用网络, 相互依赖性, 酵母双杂交, 阵列技术, 芯片技术, 生命活动, 生命功能, 生理活动, 执行者, 学技术, 组织, 细胞, 思路
摘要: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执行者,但大多数蛋白质并不能单独行使其功能,而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参与细胞或组织的生理活动[1].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轰轰烈烈兴起开启了人们解析各种生命活动以及生理功能的新思路,近些年已经由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逐渐过渡到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能展示出两种以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以及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所起到的重要生理功能[2].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方法不断涌现,有蛋白芯片技术,X-射线晶体学技术、酵母双杂交、带标签-pull down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多肽阵列技术以及荧光显微镜技术[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下调增加垂体腺瘤卒中风险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运用实时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了16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结合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临床资料特点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现肿瘤卒中的无功能腺瘤中VEGF和VEGF-3的表达水平降低与肿瘤卒中有关(P<0.05);VEGF-1和VEGFR-2表达水平与肿瘤卒中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无功能垂体腺瘤的VEGF和VEGFR-3的表达下降与垂体腺瘤卒中有关.

    作者:贾旺;刘晓;鲁润春;贾桂军;倪明;孙静;徐志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DNA甲基化转移酶3B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差异表达

    目的 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存在广泛的基因组低甲基化,本研究检查了DNA甲基化转移酶3B (DNA methyltransferase 3B,DMNT3B)是否在这种肿瘤中的表达和突变情况,以期寻找肿瘤基因组低甲基化发生的原因.方法 用RNA抽提试剂盒从 25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DNMT3B 的cDNA,然后测序,所得序列经DNASTAR软件与NCBI发表的正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从25例脑胶质母细胞瘤样本中的成功扩增了全长DNMT3B c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DNMT3B基因在该肿瘤样本中差异性存在多种剪接变异体,以DNMT3B-V1、DNMT3B-V3、DNMT3B-V7为主.没有发现改变氨基酸序列的点突变.结论 DNMT3B基因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没有点突变,但存在多种剪接变异体(以DNMT3B-V3、DNMT3B-V7为主),其是否为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广泛基因组低甲基化的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白宇;陈彦;国添柱;刘庆阳;杨雪;冯颖;闫卓红;王丽佳;张权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美国脑活动图谱计划解析

    2013年4月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东厅,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脑活动图谱(Brain Activity Map,BAM)计划,该项目旨在对人脑每个神经元的活动进行绘图.基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投入,该项目拟每年投入3亿美金并持续10年.此项目形成过程中,、杂志对细节均有报道,本文依据这两篇报道对BAM项目的 背景、目标、方法、实施计划以及可能收益进行综述.

    作者:张婷;王晓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手术Ⅰ期治疗双侧肾癌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Ⅰ期治疗双侧肾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2例双侧肾癌患者Ⅰ期施行后腹腔镜手术,一侧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另一侧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6 h和4.5 h,术中肾段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5 min和18 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00 mL和100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3 d和9 d.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其中1例患者术前即并发轻度肾功能不全,术后需要每周1~2次血液透析治疗.术后随访4~15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针对合适的病例,后腹腔镜手术Ⅰ期可能治疗双侧肾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宋黎明;邢念增;牛亦农;张军晖;田溪泉;王建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生育年龄肾功能不全女性患者月经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对女性月经的影响及导致月经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9月至1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的222例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女性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29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①129例患者中90例(69.76%)出现月经异常,月经异常相关因素包括合并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增生及既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史(P均<0.05).②月经异常分类:闭经23例(25.56%)、月经过多33例(36.67%)、月经稀发14例(15.56%)、经周期紊乱20例(22.22%).③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后48例患者患者月经改善(53.33%),42例患者月经异常无明显改善(46.67%).合并妇科疾患及肾功能不全至血液透析的时间间隔延长是月经改善的不利因素(P<0.05).④肾衰竭与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具有诊断性刮宫指征者40例,增殖期子宫内膜20例(50.0%),分泌期子宫内膜7例(17.50%),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8例(占20.0%)、子宫内膜复杂增生1例(占2.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例(7.5%)、子宫内膜癌1例(2.5%),肾功能不全至血液透析的时间间隔、开始透析时血肌酐值同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生育年龄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并发月经异常及子宫内膜病变.与月经改变相关因素包括合并妇科疾病及既往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史,与子宫内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肾衰竭至血液透析的间隔时间长及透析开始时血肌酐值高.

    作者:赵秀玲;王淑珍;张震宇;崔秀平;刘英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寒冷性脂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寒冷性脂膜炎是由于寒冷导致局部皮下脂肪组织损伤,引起的皮下脂膜炎[1],此病国内报道罕见,至今总共见报道[2-3]3例.现报道1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作者:莫鑫;陈芳;胡艳;幺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激素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综合评价激素补充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理、心理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观察性研究12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有无经过激素治疗分为2组:A组65例患者未经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B组60例经过了6个月的激素补充治疗;测量基本参数,并填写改良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结果 60例实施激素补充治疗的更年期女性的Kupperman指数,SAS、SDS、MENQOL的结果均显著低于未经治疗者;35例患者治疗前后4项量表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激素补充治疗不仅可以显著缓解患者围绝经期出现的躯体不适,还能够改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殷冬梅;刘真;阮祥燕;王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血液透析患者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浓度的关系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浓度,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FGF23的浓度及其与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稳定MHD患者50例,健康对照30人,透析患者根据PTH浓度分为A1组(PTH<300 pg/mL)、A2组(PTH为300~500 pg/mL)、A3组(PTH>500 pg/mL).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FGF23和1,25-二羟活性维生素D3[1,25-dihydroxy-cholecalciferol,1,25-(OH)2D3]浓度,同时测定血清PTH、血钙(Ca2+)、磷(P3-)、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结果①透析患者血清Log FGF2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og1,25-(OH)2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Log FGF23水平在PTH>500 pg/mL组显著高于PTH<300 pg/mL组.③LogFGF23与Log PTH、血磷、Log ALP呈正相关,与Log 1,25-(OH)2D3呈负相关.④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磷、钙磷乘积、Log PTH是影响Log FGF23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FGF23升高,且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FGF23明显升高.

    作者:徐丰博;刘惠兰;孙懿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容积CT的成人颧面管解剖研究

    目的 探讨颧面管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手术及骨折的影像鉴别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50例成人眼眶容积CT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观察颧面管的显示率、形态、分支、平均长度、外孔至眶内缘距离、内外孔数量及孔径.结果 颧面管显示率为89.0%,男女、左右2侧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颧面管为管状形或迂曲形,共有45侧颧面管发出分支进入颧骨.根据走行分6型,分别为单支型(21.0%)、两支型(17.0%)、三支型(1.0%)、分叉型(31.0%)、两组分叉型(2.0%)、单支+分叉型(17.0%).颧面管长度为(10.2±2.0)mm,男性颧面管长于女性,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颧面孔距眶边缘(8.7±1.7)mm.颧眶孔、颧面孔均分为1孔、2孔或3孔型.颧眶孔、颧面孔的孔径分别为(1.3±0.4)mm、(1.5±0.5)mm.结论颧面管是眼眶外壁内常见的神经血管通道,走行及开口变异多样.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此结构,进行个性化观察.

    作者:吕晗;李静;赵鹏飞;王振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二级预防状况的随访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3年的动态变化及二级预防的情况.方法 选择初次发病且发病6 h内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岁.随访3年,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 ligand,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水平.结果 在心肌梗死3年随访期与急性期比较,IL-6、sCD40L水平显著降低(P均<0.001),MMP-9 水平轻度降低,TIMP-1水平升高(P=0.001),MMP-9/TIMP-1比值降低(P<0.001).3年随访时,STEMI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的比例较住院期间显著降低,分别为54.8%、73.8%及57.1%,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质量指数达标率较低,分别为39.9%、27.4%及45.2%.结论 IL-6、sCD40L、MMP-9水平升高以及MMP-9/TIMP-1平衡失调与STEMI急性期斑块不稳定乃至破裂有关;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水平下降,应强化随访,积极规范进行降压、调脂等治疗.

    作者:谭静;华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过继性回输的体内示踪及其在高血压心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CD45.1 两种工具小鼠,进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M)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示踪的研究.利用小鼠高血压模型,观察回输BMM对高血压心脏损伤的作用.方法 以EGFP转基因小鼠为供体,分离骨髓细胞,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制备骨髓巨噬细胞.尾静脉回输EGFP+BMM到野生型小鼠.受体小鼠分2组:①实验组:每只注射2×106 EGFP+BMM;②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1、7 d观察受体小鼠外周血中EGFP+细胞存活和比例;7 d后收取小鼠心、肾、脾和肝脏组织,观察GFP+细胞的表达.以CD45.1小鼠为供体,CD45.2小鼠为受体,同上进行BMM回输,术后7 d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CD45.1+细胞的比例.利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灌注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同时回输PBS或EGFP+BMM.灌注后7 d,观察EGFP+BMM在心脏的浸润、心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结果 EGFP+BMM回输后1、7 d,外周血中EGFP+细胞比例分别为[1st day:(4.6±0.5)%;7th day:(4.4±0.5)%],对照组外周血中无EGFP+细胞存在.回输第7天,受体小鼠脾脏中有GFP+细胞表达,心、肾、肝中无GFP+细胞表达.CD45.1+BMM回输后第7天,外周血中CD45.1+细胞比例为(4.3%±0.4)%,对照组中无CD45.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灌注促进血压升高、心脏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AngⅡ灌注后,回输的EGFP+BMM能浸润到心脏,促进心脏中炎性反应和纤维化,但不影响血压升高.结论 该方法解决了BMM的过继性回输后体内的标记示踪问题,回输BMM可以在受体体内存活,而且证实巨噬细胞回输促进高血压心脏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李玉琳;吴依娜;张聪聪;阚晓玉;阿希;赵伟;王绿娅;杜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动脉碘分数在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应用能谱CT获得的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在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选取90例行CT扫描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其中Child-A级31例,Child-B级40例,Child-C级19例;回顾性选取18例因临床需要行腹部CT检查、经其他检查证实无肝脏疾病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HD750能谱CT三期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重建出以水和碘为基物质的能量CT图像.在碘基图像上分别测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动脉期、门静脉期肝实质的碘含量并计算肝动脉碘分数,对两组的AIF行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肝功能A级、B级及C级研究组的肝动脉碘分数分别为0.24±0.03、0.29±0.09、0.37±0.10、0.48±0.12.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对照组与肝功能A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1.44,P=0.00).结论 能谱CT扫描获得的肝动脉碘分数,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不同肝功能分级相关.

    作者:赵丽琴;贺文;胡志海;陈疆红;颜彬;王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血管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随着肾部分切除术的应用增加,影响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患肾功能恢复的因素受到重视,术中热缺血时间是肾部分切除术后对患肾功能影响大也是可控制的影响因素.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蒂血管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术中热缺血时间及患肾功能有不同影响.目前国际上主要有3种对肾蒂血管的处理方式,即完全阻断肾蒂血管、阻断肾段动脉及不阻断肾血管的方法,它们分别有其应用的优势及局限性,术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个人技术水平和经验以及具体的医疗条件制定详尽的手术方案.

    作者:金讯波;张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C-MRA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血流动力学与顺应性的研究

    目的 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的血流动力学和顺应性进行研究.方法 25例诊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前行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分别采集6个主动脉层面:①升主动脉瓣上肺动脉分叉水平;②主动脉弓水平;③降主动脉破口以远2 cm水平;④膈水平;⑤平较低支肾动脉下1cm水平;⑥腹主动脉近髂分叉水平.对图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各层面1个心动周期内真腔与假腔的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和净流量),并计算真腔与假腔的顺应性.比较真、假腔平均横断面积、血流指标、顺应性的差异及真、假腔顺应性的相关性.相关性应用Pearson 相关分析,差异比较应用Paired t-test统计学方法.结果在③~⑥层面水平,所有患者的真腔平均横断面积均小于假腔平均横断面积(P<0.05);真腔内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速度(P=0.000).在⑤、⑥层面水平,真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均高于假腔内平均血流量、净流量(P<0.05).在③、⑥层面水平,真腔的顺应性高于假腔的顺应性(P<0.05),并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667,P=0.001;r=0.545,P=0.019).结论 相位对比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定量测定主动脉夹层真腔和假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真假腔顺应性,为临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

    作者:耿冀;范占明;李宇;辛海燕;张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对大鼠小肠移植FK506预处理模型研究,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根据病理表现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进一步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机理,试图为预防小肠移植急性排斥损伤提出新思路.方法 雄性健康F344大鼠5对及Lewis大鼠10对,6~8周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F344 5只、Lewis 5只)、对照2组(Lewis大鼠5对)和实验组(F344 5只、Lewis 5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受体腹主动脉端侧、供体门静脉-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法,供体肠管近端旷置远端回肠-回肠端侧吻合的异体全段性小肠移植术式.实验组:FK506按2 mg/Kg的剂量实验前3日每日肌肉注射,手术当日及术后7 d,按0.3 mg·kg-1·d-1肌肉注射.术后7 d处死受体大鼠或濒死大鼠,取供体肠管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右心室穿刺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6、TGF-β、IFN-γ的含量.结果 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移植肠管的黏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照1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实验组病理学改变相对较轻,对照2组大鼠小肠黏膜改变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巨噬细胞浸润以对照1组明显,其次为实验组,对照2组浸润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静脉血血清中的IL-6、IL-17、IL-23、TGF-β平均浓度大体趋势相同,各种细胞因子以对照1组高,实验组次之,对照2组低.结论 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中,FK506预处理能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的黏膜损伤,有利于移植受体的存活.其机理与减少移植肠管巨噬细胞的浸润有关.对照1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液中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值都高于对照2组,提示Th17相关因子参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阻断Th17相关因子产生可能会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损伤.

    作者:李小松;王鹏程;任松林;桂佳育;王大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XELOX方案与FOLFOXs方案治疗中国晚期胃癌患者的Meta分析

    目的 目前临床晚期胃癌的化疗中以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的方案选择较多,本文拟评价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与FOLFOXs(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方案治疗中国晚期胃癌人群的疗效差异,并同时做出该2种方案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在CNKI、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检索XELOX和FOLFOXs 2组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Jadad质量计分法对所纳入的每篇文献逐篇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纳入患者均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中国人群;荟萃分析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 Review Manager Version 5.0和 Stata 10.0 软件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内容为2种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即临床缓解率,PR+CR)与安全性,利用Eggers test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13个临床研究纳入本系统评价(总计783例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其中应用XELOX方案化疗患者398例,该组临床缓解率为53.52%;而应用FOLFOXs方案患者385例,该组临床缓解率为45.71%,2组比较其比值比(odd ratio,OR)为1.18 (95%CI:1.02~1.35,P=0.03).在不良反应即安全性评价方面,XELOX方案较之FOLFOXs方案恶心、呕吐及腹泻的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手足综合征发生率略有增加(P<0.01),而对于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损伤、口腔炎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 test显示无显著性发表偏倚(P=0.993).结论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中国患者的临床治疗中,XELOX方案在临床缓解率方面优于FOLFOXs方案,而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略低于FOLFOXs方案.

    作者:张瑞雪;闫涵;王民;金启成;杨薏帆;曹邦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影像学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包括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以及集两种功能为一体的PET/CT、PET/MRI、DSA/CT等,尤其是CT和MRI的发展,不仅能够单纯显示病变的形态异常,而且能够提供病变的血流、代谢等病理生理改变信息,为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加客观详尽的影像资料,而且能够使大家进一步认识疾病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进步,新技术必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坤成;卢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RI弥散张量成像在腰骶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价值初探

    目的 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腰背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TI横轴位扫描.常规MR检查包括T2WI、T1WI矢状位扫描、T2WI横轴位扫描,在DTI图像测量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利用专用后处理软件,采用设置感兴趣区的方法进行腰骶部神经根纤维束成像.结果 健康志愿者2侧神经根的FA值分别为0.314±0.021(左L3)、0.305±0.018(右L3)、0.343±0.055(左L4)、0.330±0.055(右L4)、0.347±0.016(左L5)、0.338±0.028(右L5)、0.338±0.027(左S1)、0.343±0.032(右S1),同一节段的左右2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束成像可清晰显示所有受试者的神经根走行.7例患者共有9个受压神经根,受压神经根的FA值低于未受压神经根的FA值,所有患者的受压神经根侧别均与症状侧别一致,而常规MR检查与症状的相关性则较差.结论 与常规MRI相比,纤维束成像更能反映出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受压神经根情况.

    作者:周洋;高培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通过液质联用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的建立

    蛋白质是生命功能的执行者,但大多数蛋白质并不能单独行使其功能,而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参与细胞或组织的生理活动[1].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轰轰烈烈兴起开启了人们解析各种生命活动以及生理功能的新思路,近些年已经由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逐渐过渡到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能展示出两种以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以及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所起到的重要生理功能[2].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的方法不断涌现,有蛋白芯片技术,X-射线晶体学技术、酵母双杂交、带标签-pull down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多肽阵列技术以及荧光显微镜技术[3].

    作者:胡家;郑帅;胡科;殷爱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替吉奥胶囊(S-1)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2例入组患者,第1~14天替吉奥胶囊80 mg·m-2·d-1,分2次口服,第15~21 d停药,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有效率为44.2%(23/52),临床获益率76.9%(40/5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其治疗方案和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孔曼;裴文仲;杨建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