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速发展的科技尖端技术给热带医学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同时,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促使病原物种变异,使传染病疫情更加复杂,热带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加强对热带医学研究的关注和投入,提高基因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和全球监测系统等先进科学技术在热带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重视疾病防制决策研究和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将成为今后我国热带医学发展的新策略.
作者:谷俊朝;甘绍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分析探讨针灸康复的机制、主要适应证和针灸康复的要领.
作者:赵自强;谢新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引起相关合并症的因素分析.方法 应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并用解剖型钛板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23例.结果 全部随访,平均23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统计疗效.优良率SanderslI型为83.3%,Ⅲ型88.9%,Ⅳ型50%.手术合并症主要为切口问题,皮缘坏死率8.7%,感染率4.3%.结论 应用解剖型钛板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效果理想.为避免术后切口合并症发生,手术时机应该根据局部软组织情况具体分析决定.
作者:王强;沈惠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比较SD大鼠在骨折合并脑外伤以及在单纯骨折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血管内皮细胞牛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VEGF和PDGF在大鼠骨折合并脑外伤后的加速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难治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4只大鼠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脑外伤组)、C组(骨折组)和D组(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其中A组12只,B组56只、C、D组各68只.建立大鼠脑外伤和骨折模型.术后分别于1 d、4 d、1周、2周、3周、4周和5周将B组、C组及D组大鼠各处死8只,在距离骨折断端大约1 cm处截取骨痂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4周、5周时C组和D组处死的大鼠需进行X线摄片.C组和D组大鼠于术后6周各处死12只,进行X线摄片,并取整根桡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A组大鼠于实验开始后1周处死,并取整根桡骨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 1)X线观察:C组:4周和5周时,骨折线较清晰,有少量骨痂形成.6周时,骨折线模糊,仍隐约可见.D组:4周时,骨折线较清晰,5周时,骨折线模糊,6周时骨折线消失,骨折基本愈合.2)生物力学实验:6周时,D组桡骨可承受的大负倚与A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DGF:C组PDGF表达从1 d开始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D组PDGF表达从1 d开始出现,1周时接近高峰,2周达到高峰.在1 d、4 d、1周时,D组PDGF表达较C组显著增高(P<0.01).c组VEGF表达从1周开始出现,持续到3周左右达高峰;D组VEGF表达4 d开始出现,2周达高峰,并持续到3周左右.在4 d、1周和2周时,D组VEGF表达较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根据X线观察结果及生物力学实验结果,D组大鼠骨折愈合速度快于C组.2)单纯骨折后2周左右为PDGF的表达高峰,脑外伤合并骨折后1~2周为PDGF的表达高峰.单纯骨折后3周左右为VEGF表达的高峰期,脑外伤合并骨折后2-3周为VEGF表达的高峰期.其表达高峰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3) 脑外伤后骨折愈合加速,这可能与大鼠体内生长因子,特别是VEGF和PDGF表达高峰提前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关.
作者:陈雯辉;王大业;麻松;王珏;田宝鹏;潘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时相对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患者采用64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原始数据不同时相重建,用横断面、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患者心率>65次/min为I组(n=36),65-79次/min 为Ⅱ组(n=18),≥180次/min为Ⅲ组(n=10),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分为12段,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用于图像质量分析.结果 I和Ⅱ组60%、65%相位图像质量优,Ⅲ组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优的相位窗为40%相位,左同旋支(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左主干(left main,LM)优的相位窗为60%.结论 心率低于80/次/min的患者冠状动脉重建时相首选舒张中期60%或65%时相;心率高于80次/min患者,按左、右冠状动脉分支分别进行重建有利于提高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作者:胡斌;徐文坚;张通;陈海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使用前路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椎骨折的病例进行研究,男10例,女2例.均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按照脊柱骨折的AO分型,其中A型5例,B型3例,C型4例;本组胸腰椎骨折发生的部位在T7-L2之间.影像学分类: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6例,混合型2例,牵伸性损伤1例.骨折累及三柱骨性结构者9例.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0例.所有患者均行前路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症状的改善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对12例患者进行平均24.2个月的随访.结果 如下:合并脊髓损伤的10例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均有恢复,12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已骨性愈合.术中合并脊髓损伤1例,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合并症出现.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神经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前路钉棒系统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李宝俊;丁文元;申勇;张为;海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铁蛋白(SF)、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铁蛋白与总胆红素的比值(SF/TBIL)、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问的关系,评价SF/TBIL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70例,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NCHD)患者62例,计算冠状动脉Gemini积分并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F、TBIL、Ox-LDI.、SF/TBIL.结果 CHD组SF、Ox-LDL、SF/TBIL、LDL-C比NCHD组明显升高(P均<0.01),TBIL、HDL-C明显降低(P均<0.05);SF/TBII-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481,P<0.01;r=0.604,P<0.01),对SF/TBIL行ROC曲线分析示曲线下面积为0.895(P<0.01),当SF/TBIL=16.555 9时诊断CHD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2.3%;SF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r=0.423,P<0.01;r=0.534,P<0.01),TBIL与Ox-LDL及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r=-0.346,P<0.01;r=-0.484,P<0.01);TC、HDL-C、TBIL、SF/TBIL进入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SF/TBIL是比SF或TBIL更伞面客观地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是CHD的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低胆红素水平和高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敛CHD上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王艳玲;崔炜;华琦;徐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髌下脂肪垫损伤后,发生的病理过程并讨论针对脂肪垫增生、肥大等临床症状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1996年至200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骨外科共治疗髌下脂肪垫肥大症患者22例,其中12例采取手术方法全部切除脂肪垫,另外10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经术后2-8年随访,1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脂肪垫肥大的症状、体征完伞消失.而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体征日渐加重,靠消炎止痛药物维持.结论 髌下脂肪垫一旦形成增生、肥大的病理改变后,任何药物治疗都难以治愈,手术切除全部脂肪垫是为上策.
作者:刘德云;李立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女大学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确市健康教育的重点.方法 选择某大学1~3年级不同专业的体检女牛46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经前期症状及行经期间的一般症状.结果 调查问卷460份问卷,有效455份,有效率为98.9%.61%以上的女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症状出现.女大学生月经周期发生改变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加重,大多与情绪波动、环境变化、生活习惯改变、经期体育活动、学习紧张等因素有关,52%的女大学生对月经周期的改变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加重有思想顾虑.结论 痛经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影响女生正常月经调节因素的顺位依次为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气质特征及负性生活事件;不同专业、考试的心理压力以及体育运动对正常月经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是预防、治疗月经失调及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有效处方.
作者:朱宪;周军;李秀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uman VEGF)在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中的基因转移及表达,为血管化组织工程、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将含有人VEGF165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V转染至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系中.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重组质粒的细胞克隆,转接于细胞瓶中,培养72 h,同时以G418筛选的peDNA3.1(+)阳性细胞克隆和末转染的NIH3T3细胞为阴性对照,取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样品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人VEGF165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不着色者为阴性,细胞胞质着色呈棕黄(褐)色者为阳性.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转染pcDNA/V质粒的NIH3T3细胞培养上清中,可以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22 000的反应条带,与预计的人VEGF165单体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eDNA/V质粒的NIH3T3细胞呈阳性.结论 人VEGF165能够在NIH3T3细胞中有效表达,并获得了稳定表达人VEGF165基因的NIH3T3细胞株.
作者:王雅梅;李慎涛;温铭杰;孙丽翠;司杨;闫豫东;祁雅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2年2月至2008年6月问收治的3 257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分析手术时间、术中麻醉效果、术后合并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为18-50 min,平均28 min,术巾麻醉效果好,术后未出现尿潴留.有36例患者出现阴囊浆液肿和血肿,1例出现切口感染,28例出现切口下血肿,5例出现术后慢件疼痛.患者平均住院开为2.9 d,平均手术费用为4 267元.平均随访48个月,有4例患者复发,异物感不明显.结论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好,手术适应证广,术后合并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具有良好的效价比,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王明刚;陈杰;刘素君;申英末;包少瑜;朱大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碘克沙醇对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12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造影剂的选择将受试者分为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组(A组),72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组(B组),5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前后血清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以及近期预后.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在2组问差异尤统计学意义;2种造影剂均可能引起Scr的增高及Ccr的下降,导致CIN的发牛,但碘克沙醇组CIN发病率明显低于碘海醇组(4.2% vs 29.6%,P<0.05);6例受试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碘海醇组5例,碘克沙醇组1例.结论 与低渗性造影剂相比,等渗性造影剂可以降低Scr水平及RCIN的发病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合并糖尿病患者.
作者:高亢;杨明;王青;韩凌;尹朝霞;赵燕;陈欣;陈立伟;岑强;胡文泽;孙一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老年人颈髓损伤的发病和治疗特点.方法 总结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至2006年收治的1 738例脊髓损伤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颈髓损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老年人颈髓损伤的发病和治疗特点.结果 交通事故和跌倒损伤是常见的致伤因素,均可造成颈椎过伸过屈性损伤,从而引起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早期手术和早期康复治疗使59例老年患者中有31例实现功能性步行,而且可有效预防脊髓损伤严重合并症的发生.结论 老年人颈髓损伤的治疗重点是让病人早期离床活动,减少脊髓损伤卧床合并症的产生.早期手术结合早期康复的方法治疗老年人脊髓损伤,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的严重合并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姜树东;洪毅;张军卫;白金柱;唐和虎;李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成人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觉情况,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形成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LASIK与戴框架眼镜对双眼视觉恢复作用的异同.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病例并进行随访,共收集到资料完整者43例,包括单纯性近视性届光参差8例和复性近视性屈光参差3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7.907±6.361)岁(15~42岁);小屈光参差值为2.50 D,大屈光参差值为10.75 D,平均为(4.866±2.059)D;平均屈光度为(-7.55±3.33)D,平均裸眼视力为0.08±0.07,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立体视觉检查,颜氏立体图检查≤60 s为有中央立体视;80~800 s为周边立体视;0为无立体视.以4D为界,按屈光参差差值大小将病例分为2组,检查LASIK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光参差矫正情况及视力、双眼视觉恢复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例患者术前有止常近立体视,7例为周边立体视,34例为立体盲.术后3个月时,15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23例有周边立体视,5例为立体盲.术后6个月时,23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6例有周边立体视,仅4例未检出立体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近市体视结果与术前近立体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在术后3个月时有4例检出正常立体视,18例为周边市体视,4例为立体盲.屈光参差差值小于4D组术后3个月立体视结果显示11例正常,5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二者相比P=0.002 3.术后6个月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仍是4例立体视正常,19例为周边立体视,3例为立体盲;而4D以下组有12例正常,4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2组立体视结果相比P=0.00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视力、屈光参差的程度和性质、发生屈光参差的时间和有无斜视是影响立体视恢复的主要因素.LASIK手术矫正成人屈光参差后,可以提高融合功能,并可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效果优于戴框架眼镜.
作者:齐颖;周跃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TC-Dynamic假体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周产TC-Dynamic假体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78例患者共81膝.结果 对患者随访平均3年3个月,对随访者按1989年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进行术后评分,术后平均为83分,术前平均为39分;功能评分术后平均为85分,术前平均为36分.结论 国产TC-Dynamic(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是符合国人解剖学特点并按国情设计的国产化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合理、操作便利,可为广大膝关节炎患者和骨科医生提供更多的假体选择.
作者:刘瑞波;孙振杰;孔令英;阎庆明;高丽颖;周怀东;袁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同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了44例随访1~5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33-72岁,平均49.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腰椎滑脱8例,其中合并腰椎管狭窄17例,行单节段融合35例,双节段融合9例.对其术前和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比较.并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对比,对椎问高度变化、融合率和相邻节段的退变进行了评估.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5.4±7.2)分,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23.3±3.8)、(23.5±3.7)和(24.0±4.6)分,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融合节段椎间隙平均高度为(7.6±2.8)mm,术后为(10.3±2.6)mm,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10.3±2.6)mm、(10.1±2.2)mm和(8.9±2.2)mm,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有轻度高度丢失,但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融合率为95.5%,发现融合邻近节段病变3例,均为椎间隙变窄.无手术合并症发生.结论 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恢复椎间高度,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锦军;李东;杨雍;杨金江;王炳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鼠外伤性脑水肿组织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血.脑脊液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通透性的关系.方法 SD大鼠94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脑外伤组(包括脑外伤后1、6、24、48和168 h)、假手术对照组及空白组.复制大鼠自南落体脑损伤模型,用干质量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用IgG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AQP4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大鼠脑外伤后,损伤侧脑组织水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侧脑组织IgG漏出在外伤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h达高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损伤周围处星切谓褐氏赴螦QP4的分布极性发生改变,不仅毛细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上AQP4表达增加,而且星形胶质细胞胞体亦出现AQP4表达.AQP4表达变化的时间与脑组织水含量变化一致,晚于IgG漏出的变化.损伤周围处GFAP在损伤后1 h一7d表达持续增强.结论 大鼠脑损伤后先出现BBB通透性增加,并引起AQP4表达增加,二者均促进了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张琳;袁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进一步了解Ludloff截骨术的特点.方法 采用长86.56 mm、直径30.65 mm的木质圆柱体,进行Ludloff截骨术模拟试验,测量并记录数据.结果 圆柱体的长度随矫形程度的增加而逐渐短缩;远端横截面也随之逐渐内旋;在截面偏向跖侧时,远端低点随矫形程度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而偏向背侧或无偏向截骨面时,远端低点不断升高.结论 1)Ludlof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结果是使截骨远端旱内旋.矫正角度越大,内旋程度越大.故Ludloff截骨术产生的内旋肯定对籽骨的复位有一定影响.2)对于有明显跖骨痛的患者可采用偏向跖侧15°-20°的截骨面.3)对于I/II IMA(I/Ⅱ跖间角)≥30°的患者,应谨慎使用Ludloff 截骨术.
作者:张建中;毛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a1-肾上腺素受体(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R)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 receptor,ATR)各亚型在增龄过程中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对3月龄(青年组)、12月龄(中年组)、18月龄(老年前期组)和24月龄(老年组)Wistar大鼠肾脏a1-AR和ATR亚型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在α1-AR的哑型中,a1A-AR的表达水平随增龄逐渐下调(P<0.01);α1Br-AR和α1D-AR的表达在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TR的哑型中,AT1-R表达水平在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均较青年组显著下调(P<0.01),中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T2R的表达水平在老年组较青年组显著上调(P<0.01),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前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脏α1-AR和ATR的表达水平随增龄而变化,α1A-AR的下调可能与肾脏在衰老过程中的功能减退相关;AT1R下调可能有利于肾脏在衰老过程中维持其正常的牛理功能;AT2R在老年期表达上调,有利于拮抗AT1R的作用、消除随增龄出现的血管收缩功能增强的不利影响.
作者:曹晓菁;李艳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B谷同醇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表述方法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和β谷固醇低(4.0 mg/kg,LβS1TO)、中(16.0 mg/kg,MpsIrr0)、高(32.0mg/kg,HβSITO)干预组.喂养后第7周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第8周进行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检测.结果 与高脂饲料喂养组相比,高剂量β谷固醇显著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P<0.05),显著缩短小鼠逃避潜伏期(P<0.05)、第一次跨越平台所在位置的时间(P<0.05),显著减小初始角度(P<0.05),同时,穿越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平均增加1.6次(P=0.065).结论 β谷固醇在降低血清TC和LDL-C水平的同时可能改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余焕玲;毕研霞;肖荣;麻微微;向丽;丁冰杰;何玲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