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症信号受体TLR-4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

梁峰;胡大一;王伯瑶;陈槐卿

关键词:Toll样受体-4, 克隆, 真核表达
摘要:为探讨TLR-4基因在真核细胞的表达情况,用RT-PCR技术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扩增TLR-4全密码子cDNA序列.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和TLR-4 cDNA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cDNA3-TLR4 .用Dosper阳离子转染试剂包裹质粒,转染人胚肾293细胞(HEK 293细胞).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LR-4 基因表达.结果: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扩增出2 726 bp的TLR-4 cDNA片段.经PCR、酶切及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质粒pcDNA3内插入了TLR-4 cDNA片段,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均检测到TLR-4基因在人胚肾293细胞表达.本研究显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LR4在HEK 293细胞表达TLR-4蛋白,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相应配体和信号传导通路.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培养原始生殖细胞的新方法--Sertoli细胞的应用

    为探讨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s)对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的增生与生长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用SCs和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分别与PGCs共培养.结果发现:与SCs共培养的PGCs集落多于与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PGCs集落,传代次数也多于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提示:SCs能提高原始生殖细胞在体外的增生能力.

    作者:路欣;许晴;梁元晶;史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变迁及其敏感性调查

    调查近3年来我院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从痰标本中分离出334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株.发现:呼吸内科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5.4%)、克雷白杆菌(10.8%)、产碱杆菌(10.2%)、大肠杆菌(6.0%)、溶血葡萄球菌(4.2%)、表皮葡萄球菌(3.9%)、金黄色葡萄球菌(2.4%).对革兰阴性(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对革兰阳性(G+)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敏感性达100%.结果提示:教学医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及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监测细菌耐药性对控制这种局面十分重要,同时应注意增强病人抵抗力及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作者:邱小建;孟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临床诊断现状分析

    对944例门诊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既往诊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误诊原因.944例患者在病后<0.5年确诊者占35.1%,在病后0.5~<1.0年内确诊者为26.3%,在病后1.0~<2.0年内确诊者为17.6%,在病后2.0~<3.0年内确诊者为8.5%,在患病≥3.0年后确诊者为12.5%.发病年龄<40岁的患者规定为早发型帕金森病(young-onset Parkinson disease,YOPD),发病年龄≥40岁者规定为普通型PD.震颤型患者中YOPD确诊时间为(1.7±1.9)年,普通型PD确诊时间为(1.4±1.7)年,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僵直型患者中YOPD确诊时间为(2.6±2.4)年,普通型PD为(1.6±1.8)年,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僵直型患者中YOPD确诊时间较普通型PD晚.

    作者:马凯;李勇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及其在低氧研究领域内的进展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是目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一类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且在生物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即从酵母到哺乳动物具有相同的MKKKs→MKKs→MAPKs的3级级联激活模式.MAPKs激活通路在真核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参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等.本文就MAPKs激活通路的组成、分类及其在低氧研究中的进展等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王一松;李俊发;吕国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枕下-乙状窦后-内耳道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应用10%甲醛充分固定的汉族成人尸头标本(保留C2以上)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10例20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并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照.对桥脑小脑角和内耳道的骨性结构、神经及血管进行解剖测量,明确了听神经瘤手术时面神经、位听神经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并进行量化.通过对内耳道及枕下-乙状窦后-内耳道入路途径结构的测量和拍照,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结果提示:熟悉内耳道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保护脑的重要结构,降低死亡率、伤残率.

    作者:贾旺;于春江;王凤梅;陈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专项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研究开发了先天性心脏病专项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具有5个功能模块,168项数据项,包含了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资料.该数据库系统与美国心胸外科协会应用Access系统开发的第一代数据库比较,功能更加完善,能够充分满足临床管理、医学统计、科研应用等要求,并可为远程信息共享互换提供数字化平台.鉴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矫治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该系统特别注重系统的可扩充功能,利用辅助表可以随时将新出现的诊断、术式和诊疗项目加入到数据库中.

    作者:马琼;刘迎龙;王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电切手术前后子宫VEGF、KDR表达及MVD的变化

    为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手术的分子学机制,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手术(TCRE)前后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变化,并以正常增生中晚期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单纯增生电切术前子宫内膜VEGF、KDR的表达和MVD与手术后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手术后子宫内膜的VEGF、KDR表达和MV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子宫内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VEGF及KDR的表达起降调节作用,并影响术后子宫内膜的微血管生成.

    作者:杨保军;冯力民;张华;孙海梅;景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为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中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40例大肠癌组织中,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部位、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提示:端粒酶普遍存在于大肠癌组织中,可作为大肠癌的基因标志物.检测大肠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田德清;于跃明;单保恩;李春仲;王桂英;安广权;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为研究比索洛尔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选择72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口服比索洛尔4周,观察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质量浓度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发现: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16 kPa(16.23 mmHg)和1.02 kPa(7.65 mmHg),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降低,一氧化氮升高(P<0.05);而内皮素、一氧化氮/内皮素比值无明显变化.提示:比索洛尔能够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降低血压和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作者:华琦;李东宝;陈海翎;刘荣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围体外循环期挥发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的动态变化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CPB)期挥发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λB/G)的变化规律,选择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主动脉插管时、CPB复温开始时即刻、CPB停机时和缝皮时采集桡动脉血,并记录每个时点患者的肛温和红细胞比容.用2次平衡法同时测定地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在上述各时点的λB/G,测定温度为当时的肛温.发现:挥发麻醉药λB/G在围CPB期不同时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PB停机和缝皮时的λB/G明显小于诱导前基础水平(P<0.05),而复温时的λB/G与诱导前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挥发麻醉药λB/G在心血管麻醉围CPB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受到患者体温和血液稀释的综合影响.

    作者:周建新;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人胎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为探讨人胎肝中干细胞的存在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采用原代分离法培养人胎肝细胞集落,免疫组化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表达甲胎蛋白(AFP)、白蛋白、波形蛋白等标志物的胎肝干细胞集落.证实人胎肝中同样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这一发现为肝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小平;陈瑞芬;宋爱利;裴雪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3582例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析

    为探讨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对北京妇产医院1982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的病理资料,按WHO标准进行登记统计.结果:18年共收治3582例卵巢肿瘤患者,按良恶性分类,良性肿瘤3068例,占85.65%;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514例,占14.35%(其中恶性肿瘤419例;占11.70%;交界性肿瘤95例,占2.65%);按组织学类型分类,上皮性肿瘤1362例,占38.02%;生殖细胞肿瘤1908例,占53.27%;性索间质肿瘤280例,占7.81%;转移性肿瘤18例,占0.50%;非特异性软组织肿瘤14例,占0.40%.恶性卵巢肿瘤中,以上皮性肿瘤所占比例高,占66.73%,其次为生殖细胞肿瘤占16.95%,性索间质肿瘤占13.03%.20岁以前的恶性卵巢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占71.87%;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平均年龄(47.8±11.0)岁.结果提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较上皮肿瘤更常见,恶性肿瘤中以上皮性肿瘤常见,20岁以前的卵巢肿瘤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多数.

    作者:汤丽荣;段微;范逢晓;徐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大鼠损伤节段上WDR神经元的电生理变化

    为研究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CCP)的发生机制,将大鼠以重物坠落法造成脊髓损伤CCP模型,记录损伤平面上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变化,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进行比较.发现:具有CCP大鼠的WDR神经元的诱发电位晚成分的放电阈值、潜伏期、放电频率、放电数与对照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早成分除放电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脊髓损伤后上位中枢WDR神经元的高兴奋性可能是CCP的原因.

    作者:赵晓东;郑泓溶;赵峰;熊开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沙门菌感染及严重并发症1例报告

    患儿,女,足月顺产,于出生第3天在新生儿室出现高热、呕吐及腹泻,于1996年5月入院.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鼠急性重复缺氧后心脏匀浆中出现的一种新物质

    对小鼠进行急性重复性缺氧,并测定未缺氧小鼠及缺氧小鼠心脏匀浆高效液相色谱图.发现小鼠缺氧后,心脏匀浆中出现一种新物质,且随小鼠缺氧耐受的增加,该物质的生成量增大.提示:该物质是与缺氧密切相关的物质,可能是一种能抵抗缺氧、增强耐受的物质抗缺氧因子,也可能是机体在抵抗缺氧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作者:王桥;宋学英;刘永利;吕国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源性巯基物质抗氧化及对胰腺腺细胞保护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为观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胰腺腺细胞的保护作用,将雄性Wistar大鼠(n=45)随机分成3组:A组:ANP动物生理盐水治疗组(n=18),B组:ANP动物硫普罗宁治疗组(n=18),C组:假手术组(n=9).动物分别于手术后4、6、12 h时间点杀死(A、B组各时间点各6只,C组3只),检测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并观察胰腺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ANP时胰腺组织中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明显升高,外源性巯基物质能抑制腺组织中MDA的增加;ANP时胰腺组织细胞损伤严重,外源性巯基物质能减轻胰腺组织细胞的损伤,尤其能减轻腺细胞粗面内质网的损伤.提示: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并能保护胰腺组织细胞,尤其是保护腺细胞内质网结构的作用突出.

    作者:崔培林;周婷婷;孙异临;杨昭徐;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芪丹颗粒剂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时TGF-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

    为探讨芪丹颗粒剂对平阳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采用平阳霉素[5 mg/(kg·d)]气管内注入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芪丹组[250 mg/(kg·d)]与氢化可的松腹腔注射组[25 mg/(kg·d)]治疗后肺组织病理学、胶原蛋白沉积、TGF-β和TNF-α的表达.发现:芪丹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胶原纤维沉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激素组.正常组TGF-β、TNF-α弱表达,模型组强表达,芪丹组的表达显著少于模型组和激素组(P<0.01).提示:芪丹颗粒剂可明显减轻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明显优于激素组.

    作者:辛洪涛;宋秀杰;徐少华;牟晓燕;王静;靳长俊;黄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对小鼠血清IL-6质量浓度的影响

    为观察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HlpA)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质量浓度的影响,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lpA,用7TD1 IL-6依赖株的细胞存活率测定小鼠血清IL-6质量浓度.发现:链球菌HlpA(0~300 μg/只)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促进小鼠血清IL-6升高(P<0.05~P<0.01).脂磷壁酸(LTA)和HlpA有协同增强作用;抗HlpA和肝素则对HlpA起抑制作用.提示:纯化的链球菌HlpA刺激小鼠血细胞过量产生IL-6,LTA对此有增强作用,抗HlpA和肝素则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力平;靖学芳;张海燕;平国玲;沈海中;李卫红;张红春;李郁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价态的锰对老年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为观察不同价态的锰染毒后对18月龄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将大鼠经腹腔分别注射氯化锰(MnCl2·4H2O,Mn2+)、醋酸锰(C6H9O6 Mn·2H2O,Mn3+),连续染毒1个月后,测定大鼠脑、肝、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不同价态锰染毒后大鼠脑组织MDA质量摩尔浓度、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只有Mn2+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肌组织的MDA质量摩尔浓度、SOD活性Mn2+组、Mn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不同价态锰染毒对不同组织的毒性效应是不同的.

    作者:褚金花;耿荣;张淑华;刘迪;宣登峰;赵峰;张杰;李国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鼠和豚鼠离体心脏起搏及表面电图记录电极的制作和应用

    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在生理、病理生理及药理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便于在研究中多方面获得心电活动的信息,本室研制了大鼠和豚鼠离体心脏起搏及表面电图记录电极[1,2],此电极使用简单方便,组织损伤小,性能稳定.

    作者:刘萍;钮伟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