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欣;许晴;梁元晶;史小林
为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母亲孕产期等因素的关系,收集和分析1988年至1997年我院分娩的低出生体质量儿215例的有关资料.发现:10年中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平均发生率为1.60%,有逐年下降趋势;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母亲的分娩年龄、分娩孕周以及妊娠并发症有关.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妊娠的管理,有利于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
作者:吴庆庆;张李松;岳书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在生理、病理生理及药理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便于在研究中多方面获得心电活动的信息,本室研制了大鼠和豚鼠离体心脏起搏及表面电图记录电极[1,2],此电极使用简单方便,组织损伤小,性能稳定.
作者:刘萍;钮伟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CPB)期挥发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λB/G)的变化规律,选择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主动脉插管时、CPB复温开始时即刻、CPB停机时和缝皮时采集桡动脉血,并记录每个时点患者的肛温和红细胞比容.用2次平衡法同时测定地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在上述各时点的λB/G,测定温度为当时的肛温.发现:挥发麻醉药λB/G在围CPB期不同时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PB停机和缝皮时的λB/G明显小于诱导前基础水平(P<0.05),而复温时的λB/G与诱导前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挥发麻醉药λB/G在心血管麻醉围CPB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受到患者体温和血液稀释的综合影响.
作者:周建新;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采用铜银法溃变纤维染色技术,研究大鼠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皮质脊髓束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硬化门脉分流术后大鼠脊髓后索腹侧部可见黑色溃变纤维,大鼠肝硬化门脉分流可引起皮质脊髓束的脱髓鞘变化.
作者:万华瑛;高秀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的影响,并探讨高压氧的治疗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高压氧处理组(HBO)及假手术组.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0 min.分别于再灌注6、24、48及96 h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的NSE活性.结果显示各I/R组血浆NSE活性较假手术组均有升高,其中6 h及96 h I/R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血浆NSE活性升高,I/R组的NSE活性出现6 h和96 h时的2次升高,可能与脑缺血过程中出现的急性神经元坏死及其后的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相关.各HBO治疗组与相应时间点I/R组相比,6 h HBO组的NSE活性较6 h I/R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HBO治疗组与相应I/R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BO治疗作用表现为NSE活性的恢复比同时相点I/R组快,本研究中6 h为高压氧佳治疗时窗.
作者:刘天会;陈瑞;谭延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中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40例大肠癌组织中,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部位、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提示:端粒酶普遍存在于大肠癌组织中,可作为大肠癌的基因标志物.检测大肠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田德清;于跃明;单保恩;李春仲;王桂英;安广权;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感染小鼠,制备小鼠肺炎模型,研究儿茶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对感染小鼠具有很好的死亡保护作用(P<0.05),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感染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高剂量组(12.5 g/L)的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和肺病变程度与阳性药物(病毒唑)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该儿茶提取物在小鼠体内具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作者:郑群;平国玲;赵文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研究比索洛尔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选择72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口服比索洛尔4周,观察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质量浓度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发现: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16 kPa(16.23 mmHg)和1.02 kPa(7.65 mmHg),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降低,一氧化氮升高(P<0.05);而内皮素、一氧化氮/内皮素比值无明显变化.提示:比索洛尔能够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降低血压和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作者:华琦;李东宝;陈海翎;刘荣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320例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病人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因与发病时间的相关分析显示:急性癫痫组和慢性癫痫组的主要病因不同.不同分组方式的病因构成比分析显示:不同的年龄、发作类型组的主要病因分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提示:癫痫发作在许多疾病中均可出现,病因复杂,但有其内在规律.不同的发病年龄、发作形式、病因与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等因素与病因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癫痫的病因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赵性泉;王春雪;王伊龙;王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ampD-ampR调节基因与阴沟肠杆菌AmpC酶表达的关系,对58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表型筛选法初筛,PCR法扩增AmpC酶的调节基因ampD和ampR,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表型筛选结果显示:去阻遏高产突变株为50株,高度诱导产酶株为3株.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显示,49株携带ampD基因,51株携带ampR基因.对其中15株细菌的ampD基因和ampR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发现3株高度诱导型中2株ampD基因存在95位氨基酸的突变位点,而ampR基因未发现突变位点;12株去阻遏高产型中,8株ampD基因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5株ampR基因存在可疑的突变位点.结果提示:ampD蛋白羧基端的氨基酸缺失或替代可能与AmpC酶的去阻遏表达有关,ampR基因的突变位点可能影响AmpC酶的去阻遏表达.
作者:顾怡明;张杰;俞云松;周志慧;杜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胰腺腺细胞的保护作用,将雄性Wistar大鼠(n=45)随机分成3组:A组:ANP动物生理盐水治疗组(n=18),B组:ANP动物硫普罗宁治疗组(n=18),C组:假手术组(n=9).动物分别于手术后4、6、12 h时间点杀死(A、B组各时间点各6只,C组3只),检测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并观察胰腺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ANP时胰腺组织中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明显升高,外源性巯基物质能抑制腺组织中MDA的增加;ANP时胰腺组织细胞损伤严重,外源性巯基物质能减轻胰腺组织细胞的损伤,尤其能减轻腺细胞粗面内质网的损伤.提示: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并能保护胰腺组织细胞,尤其是保护腺细胞内质网结构的作用突出.
作者:崔培林;周婷婷;孙异临;杨昭徐;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卵巢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对北京妇产医院1982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卵巢肿瘤的病理资料,按WHO标准进行登记统计.结果:18年共收治3582例卵巢肿瘤患者,按良恶性分类,良性肿瘤3068例,占85.65%;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514例,占14.35%(其中恶性肿瘤419例;占11.70%;交界性肿瘤95例,占2.65%);按组织学类型分类,上皮性肿瘤1362例,占38.02%;生殖细胞肿瘤1908例,占53.27%;性索间质肿瘤280例,占7.81%;转移性肿瘤18例,占0.50%;非特异性软组织肿瘤14例,占0.40%.恶性卵巢肿瘤中,以上皮性肿瘤所占比例高,占66.73%,其次为生殖细胞肿瘤占16.95%,性索间质肿瘤占13.03%.20岁以前的恶性卵巢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占71.87%;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平均年龄(47.8±11.0)岁.结果提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较上皮肿瘤更常见,恶性肿瘤中以上皮性肿瘤常见,20岁以前的卵巢肿瘤中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占多数.
作者:汤丽荣;段微;范逢晓;徐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调查近3年来我院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从痰标本中分离出334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株.发现:呼吸内科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5.4%)、克雷白杆菌(10.8%)、产碱杆菌(10.2%)、大肠杆菌(6.0%)、溶血葡萄球菌(4.2%)、表皮葡萄球菌(3.9%)、金黄色葡萄球菌(2.4%).对革兰阴性(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对革兰阳性(G+)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敏感性达100%.结果提示:教学医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及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监测细菌耐药性对控制这种局面十分重要,同时应注意增强病人抵抗力及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作者:邱小建;孟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需要骨科手术治疗的17例并存有糖尿病的患者利用正规胰岛素进行围手术期的血糖调整,血糖控制指标为:空腹<7.8 mmol/L,餐后2 h<11.1 mmol/L.术后随访时间12~42月,平均20月.结果: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骨科疾病均已治愈,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术前水平.结果提示:胰岛素优于口服降糖药,能够及时有效控制血糖,争取佳手术时机,是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理想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糖尿病的手术并发症.
作者:石永常;刘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检查脑撞击伤后,脑内自由基含量的变化及中药髓复康对这种变化的调节作用,并探讨髓复康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将42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G)组、空白对照(BG)组和髓复康治疗(SG)组.后2组行顶骨环钻开窗术后,用自由下落的不锈钢重锤造成大脑皮质撞击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6 h、3 d、7 d,取出损伤区脑组织,制备匀浆,检测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在脑撞击伤6 h后,BG和SG组大鼠损伤区脑组织内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和SOD的活性均明显增高,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撞击伤后3 d,BG组大鼠脑内MDA质量摩尔浓度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增强;而SG组大鼠脑内的MDA增高,SOD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伤后7 d,BG和SG组大鼠脑内SOD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而SG组大鼠脑内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持续增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脑撞击伤可以导致脑内自由基的蓄积,服用髓复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脑撞击伤诱发的自由基增高.
作者:黄长胜;孙丛晓;韩凤岳;杨琳;陈亚亮;刘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的病理意义及其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6例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血及尿中的ET和CGRP质量浓度,同时测定GFR.结果: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ET质量浓度血浆为(72.45±20.65)ng/L[对照组(47.72±5.95)ng/L],尿为(23.72±5.18)ng/L[对照组(18.55±2.83)ng/L];CGRP质量浓度血浆为(90.01±29.77)ng/L[对照组(51.73±15.22)ng/L],尿为(58.33±22.53)ng/L[对照组(26.21±7.22)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中ET呈正相关(r=0.341,P<0.05).血、尿中CGRP呈显著正相关(r=0.516,P<0.001).血ET与CGRP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01),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593,P<0.001);尿ET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1).血、尿CGRP与GF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92、0.412,P均<0.01).提示:慢性肾炎患者病程发展与血及尿中ET、CGRP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力增;黄雯;姜丽萍;代浩洁;王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人肝癌细胞增生、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寡核苷酸转染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利用反义核酸技术,合成针对IGF-I的寡核苷酸片段,利用脂质体包裹反义IGF-I寡核苷酸片段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放免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AFP、CEA的分泌量;采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发现转染反义IGF-I寡核苷酸可使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增生下降,AFP、CEA表达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反义IGF-I寡核苷酸转染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可以降低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去分化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乔世峰;孙家邦;朱斌;王季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选取未经治疗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简称GD)40例、健康者11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C肽(C-P)值,用ELISA法测血清真胰岛素(TI)值,并分析Graves病患者胰岛素、真胰岛素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结果:GD组空腹血糖(BG)明显增高(P<0.001),葡萄糖刺激后基础免疫活性胰岛素(IRI)明显增高(P<0.027), 真胰岛素有升高但不明显,∑IRI/∑ BG在GD组明显增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与多个时点血清胰岛素、C肽、真胰岛素呈显著负相关.说明GD患者在治疗前存在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GD患者真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减低并随GD病情加重而趋于明显.
作者:刘薇;袁申元;王雪;潘素芳;于湄;谢荣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手术的分子学机制,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手术(TCRE)前后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变化,并以正常增生中晚期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单纯增生电切术前子宫内膜VEGF、KDR的表达和MVD与手术后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手术后子宫内膜的VEGF、KDR表达和MV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子宫内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VEGF及KDR的表达起降调节作用,并影响术后子宫内膜的微血管生成.
作者:杨保军;冯力民;张华;孙海梅;景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芪丹颗粒剂对平阳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采用平阳霉素[5 mg/(kg·d)]气管内注入建立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观察芪丹组[250 mg/(kg·d)]与氢化可的松腹腔注射组[25 mg/(kg·d)]治疗后肺组织病理学、胶原蛋白沉积、TGF-β和TNF-α的表达.发现:芪丹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胶原纤维沉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激素组.正常组TGF-β、TNF-α弱表达,模型组强表达,芪丹组的表达显著少于模型组和激素组(P<0.01).提示:芪丹颗粒剂可明显减轻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明显优于激素组.
作者:辛洪涛;宋秀杰;徐少华;牟晓燕;王静;靳长俊;黄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