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探讨

石永常;刘洋

关键词:骨科疾病, 围手术期, 糖尿病
摘要:为探讨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需要骨科手术治疗的17例并存有糖尿病的患者利用正规胰岛素进行围手术期的血糖调整,血糖控制指标为:空腹<7.8 mmol/L,餐后2 h<11.1 mmol/L.术后随访时间12~42月,平均20月.结果: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骨科疾病均已治愈,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术前水平.结果提示:胰岛素优于口服降糖药,能够及时有效控制血糖,争取佳手术时机,是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理想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糖尿病的手术并发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组织细胞微管蛋白-β的表达

    为了探讨体外培养的正常及肿瘤细胞微管蛋白-β的表达,将肺成纤维细胞(3T3)、胃癌细胞(BGC-823)、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大鼠胶质瘤细胞株(C6)、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株(BT325)体外培养,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微管蛋白-β的表达.发现:所有细胞均为微管蛋白-β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提示:微管蛋白-β阳性反应可发生在增生活跃的培养细胞.

    作者:历俊华;万虹;王忠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卟啉病的脑损害--皮质盲1例报告

    血卟啉病是一种临床并不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双枕叶损害所致的皮质性失明临床罕见,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惠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PICZα-synBPIm600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为使rBPIm23重组抗菌蛋白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分泌表达,拟构建synBPIm600酵母表达载体.以pUC18-synBPI414质粒为模板扩增synBPI200基因片段,经XhoI/EcoRI双酶切获得synBPI185 bp基因片段;EcoRI/SalI双酶切PBV220-BPIm600质粒获得BPIm420基因片段;将上述2个基因片段连接后定向克隆到pPICZα酵母表达载体上.连接产物转化E.coli TOP 10 F',在含Zeocin的低盐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转化子.阳性克隆菌经菌落PCR法鉴定、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提示:成功构建了pPICZα-synBPIm600酵母表达载体.

    作者:丛敏;靖学芳;刘振龙;孙明洁;安云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炎症信号受体TLR-4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

    为探讨TLR-4基因在真核细胞的表达情况,用RT-PCR技术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扩增TLR-4全密码子cDNA序列.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和TLR-4 cDNA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cDNA3-TLR4 .用Dosper阳离子转染试剂包裹质粒,转染人胚肾293细胞(HEK 293细胞).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LR-4 基因表达.结果: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扩增出2 726 bp的TLR-4 cDNA片段.经PCR、酶切及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质粒pcDNA3内插入了TLR-4 cDNA片段,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均检测到TLR-4基因在人胚肾293细胞表达.本研究显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LR4在HEK 293细胞表达TLR-4蛋白,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相应配体和信号传导通路.

    作者:梁峰;胡大一;王伯瑶;陈槐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3种不同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分析

    为观察比较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及银汞合金3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治疗效果,对166名患者共312颗牙分别用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及银汞合金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5~2年.结果:采用玻璃离子黏固剂修复108颗,成功率82.4%;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04颗,成功率76.0%;银汞合金修复100颗,成功率66.0%.3种材料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分析认为,3种修复材料各有其优缺点,都不是理想的修复材料,需要进一步研究优质开发材料,目前从物美价廉角度上说,玻璃离子较为理想.

    作者:宿彦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Graves病患者胰岛素、真胰岛素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

    选取未经治疗的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简称GD)40例、健康者11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C肽(C-P)值,用ELISA法测血清真胰岛素(TI)值,并分析Graves病患者胰岛素、真胰岛素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结果:GD组空腹血糖(BG)明显增高(P<0.001),葡萄糖刺激后基础免疫活性胰岛素(IRI)明显增高(P<0.027), 真胰岛素有升高但不明显,∑IRI/∑ BG在GD组明显增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与多个时点血清胰岛素、C肽、真胰岛素呈显著负相关.说明GD患者在治疗前存在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GD患者真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减低并随GD病情加重而趋于明显.

    作者:刘薇;袁申元;王雪;潘素芳;于湄;谢荣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肾炎患者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变化的临床意义

    为探讨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的病理意义及其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6例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血及尿中的ET和CGRP质量浓度,同时测定GFR.结果: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ET质量浓度血浆为(72.45±20.65)ng/L[对照组(47.72±5.95)ng/L],尿为(23.72±5.18)ng/L[对照组(18.55±2.83)ng/L];CGRP质量浓度血浆为(90.01±29.77)ng/L[对照组(51.73±15.22)ng/L],尿为(58.33±22.53)ng/L[对照组(26.21±7.22)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中ET呈正相关(r=0.341,P<0.05).血、尿中CGRP呈显著正相关(r=0.516,P<0.001).血ET与CGRP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01),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593,P<0.001);尿ET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1).血、尿CGRP与GF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92、0.412,P均<0.01).提示:慢性肾炎患者病程发展与血及尿中ET、CGRP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力增;黄雯;姜丽萍;代浩洁;王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先天性心脏病专项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研究开发了先天性心脏病专项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具有5个功能模块,168项数据项,包含了先天性心脏病研究所需的全部数据资料.该数据库系统与美国心胸外科协会应用Access系统开发的第一代数据库比较,功能更加完善,能够充分满足临床管理、医学统计、科研应用等要求,并可为远程信息共享互换提供数字化平台.鉴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矫治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该系统特别注重系统的可扩充功能,利用辅助表可以随时将新出现的诊断、术式和诊疗项目加入到数据库中.

    作者:马琼;刘迎龙;王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探讨

    为探讨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需要骨科手术治疗的17例并存有糖尿病的患者利用正规胰岛素进行围手术期的血糖调整,血糖控制指标为:空腹<7.8 mmol/L,餐后2 h<11.1 mmol/L.术后随访时间12~42月,平均20月.结果: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骨科疾病均已治愈,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术前水平.结果提示:胰岛素优于口服降糖药,能够及时有效控制血糖,争取佳手术时机,是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理想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糖尿病的手术并发症.

    作者:石永常;刘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反义IGF-Ⅰ寡核苷酸转染对人肝癌细胞增生及凋亡的影响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人肝癌细胞增生、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寡核苷酸转染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利用反义核酸技术,合成针对IGF-I的寡核苷酸片段,利用脂质体包裹反义IGF-I寡核苷酸片段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放免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AFP、CEA的分泌量;采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发现转染反义IGF-I寡核苷酸可使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增生下降,AFP、CEA表达降低,凋亡细胞数量增多.反义IGF-I寡核苷酸转染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可以降低细胞增生、减少细胞去分化并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作者:乔世峰;孙家邦;朱斌;王季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电切手术前后子宫VEGF、KDR表达及MVD的变化

    为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手术的分子学机制,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手术(TCRE)前后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变化,并以正常增生中晚期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单纯增生电切术前子宫内膜VEGF、KDR的表达和MVD与手术后子宫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子宫内膜增生手术后子宫内膜的VEGF、KDR表达和MV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子宫内膜电切手术对子宫内膜VEGF及KDR的表达起降调节作用,并影响术后子宫内膜的微血管生成.

    作者:杨保军;冯力民;张华;孙海梅;景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大鼠损伤节段上WDR神经元的电生理变化

    为研究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CCP)的发生机制,将大鼠以重物坠落法造成脊髓损伤CCP模型,记录损伤平面上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变化,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进行比较.发现:具有CCP大鼠的WDR神经元的诱发电位晚成分的放电阈值、潜伏期、放电频率、放电数与对照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早成分除放电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脊髓损伤后上位中枢WDR神经元的高兴奋性可能是CCP的原因.

    作者:赵晓东;郑泓溶;赵峰;熊开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ampD-ampR调节基因与阴沟肠杆菌AmpC酶表达关系的研究

    为了解ampD-ampR调节基因与阴沟肠杆菌AmpC酶表达的关系,对58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表型筛选法初筛,PCR法扩增AmpC酶的调节基因ampD和ampR,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表型筛选结果显示:去阻遏高产突变株为50株,高度诱导产酶株为3株.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显示,49株携带ampD基因,51株携带ampR基因.对其中15株细菌的ampD基因和ampR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发现3株高度诱导型中2株ampD基因存在95位氨基酸的突变位点,而ampR基因未发现突变位点;12株去阻遏高产型中,8株ampD基因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5株ampR基因存在可疑的突变位点.结果提示:ampD蛋白羧基端的氨基酸缺失或替代可能与AmpC酶的去阻遏表达有关,ampR基因的突变位点可能影响AmpC酶的去阻遏表达.

    作者:顾怡明;张杰;俞云松;周志慧;杜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对小鼠血清IL-6质量浓度的影响

    为观察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HlpA)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质量浓度的影响,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lpA,用7TD1 IL-6依赖株的细胞存活率测定小鼠血清IL-6质量浓度.发现:链球菌HlpA(0~300 μg/只)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促进小鼠血清IL-6升高(P<0.05~P<0.01).脂磷壁酸(LTA)和HlpA有协同增强作用;抗HlpA和肝素则对HlpA起抑制作用.提示:纯化的链球菌HlpA刺激小鼠血细胞过量产生IL-6,LTA对此有增强作用,抗HlpA和肝素则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力平;靖学芳;张海燕;平国玲;沈海中;李卫红;张红春;李郁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外源性巯基物质抗氧化及对胰腺腺细胞保护作用的形态学观察

    为观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胰腺腺细胞的保护作用,将雄性Wistar大鼠(n=45)随机分成3组:A组:ANP动物生理盐水治疗组(n=18),B组:ANP动物硫普罗宁治疗组(n=18),C组:假手术组(n=9).动物分别于手术后4、6、12 h时间点杀死(A、B组各时间点各6只,C组3只),检测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并观察胰腺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ANP时胰腺组织中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明显升高,外源性巯基物质能抑制腺组织中MDA的增加;ANP时胰腺组织细胞损伤严重,外源性巯基物质能减轻胰腺组织细胞的损伤,尤其能减轻腺细胞粗面内质网的损伤.提示: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并能保护胰腺组织细胞,尤其是保护腺细胞内质网结构的作用突出.

    作者:崔培林;周婷婷;孙异临;杨昭徐;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培养原始生殖细胞的新方法--Sertoli细胞的应用

    为探讨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s)对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PGCs)的增生与生长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用SCs和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分别与PGCs共培养.结果发现:与SCs共培养的PGCs集落多于与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PGCs集落,传代次数也多于同源生殖嵴成纤维细胞.提示:SCs能提高原始生殖细胞在体外的增生能力.

    作者:路欣;许晴;梁元晶;史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价态的锰对老年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为观察不同价态的锰染毒后对18月龄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将大鼠经腹腔分别注射氯化锰(MnCl2·4H2O,Mn2+)、醋酸锰(C6H9O6 Mn·2H2O,Mn3+),连续染毒1个月后,测定大鼠脑、肝、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不同价态锰染毒后大鼠脑组织MDA质量摩尔浓度、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只有Mn2+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肌组织的MDA质量摩尔浓度、SOD活性Mn2+组、Mn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不同价态锰染毒对不同组织的毒性效应是不同的.

    作者:褚金花;耿荣;张淑华;刘迪;宣登峰;赵峰;张杰;李国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胰腺炎相关蛋白血清质量浓度与结直肠癌增生活性的关系

    为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胰腺炎相关蛋白(PAP)质量浓度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肿瘤组织增生活性的关系,用ELISA方法测定2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5名健康人血清PAP质量浓度,并将其与癌胚抗原(CEA)和CA199值进行比较.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组织DNA倍体性和S期比率(SPF),以此判断肿瘤组织增生活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AP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以血清PAP质量浓度>25 μg/L为异常,结直肠癌患者高于此值的占44.4 %(12/27),在这12例患者中,SPF为17.82±8.02,并有8例非整倍体肿瘤,而其余15例PAP正常患者的SPF为11.17±7.01,且仅有3例非整倍体肿瘤.两者非整倍体数和SPF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3例CEA和CA199均为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例血清PAP质量浓度升高.结论:血清PAP水平同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血清PAP高于25 μg/L的结直肠癌患者,其肿瘤组织有较高的增生活性.

    作者:张淑文;曹广;李非;孙家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及其在低氧研究领域内的进展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是目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一类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且在生物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即从酵母到哺乳动物具有相同的MKKKs→MKKs→MAPKs的3级级联激活模式.MAPKs激活通路在真核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参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等.本文就MAPKs激活通路的组成、分类及其在低氧研究中的进展等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王一松;李俊发;吕国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阵列、DNA微集阵列等,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种,具有快速、高效、高通量、高度并行性及高度敏感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基因芯片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生物技术,前景十分乐观.

    作者:胡蝶;廖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