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长胜;孙丛晓;韩凤岳;杨琳;陈亚亮;刘娜
为观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胰腺腺细胞的保护作用,将雄性Wistar大鼠(n=45)随机分成3组:A组:ANP动物生理盐水治疗组(n=18),B组:ANP动物硫普罗宁治疗组(n=18),C组:假手术组(n=9).动物分别于手术后4、6、12 h时间点杀死(A、B组各时间点各6只,C组3只),检测胰腺组织中丙二醛(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并观察胰腺组织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ANP时胰腺组织中MDA的质量摩尔浓度明显升高,外源性巯基物质能抑制腺组织中MDA的增加;ANP时胰腺组织细胞损伤严重,外源性巯基物质能减轻胰腺组织细胞的损伤,尤其能减轻腺细胞粗面内质网的损伤.提示:ANP时外源性巯基物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并能保护胰腺组织细胞,尤其是保护腺细胞内质网结构的作用突出.
作者:崔培林;周婷婷;孙异临;杨昭徐;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小鼠进行急性重复性缺氧,并测定未缺氧小鼠及缺氧小鼠心脏匀浆高效液相色谱图.发现小鼠缺氧后,心脏匀浆中出现一种新物质,且随小鼠缺氧耐受的增加,该物质的生成量增大.提示:该物质是与缺氧密切相关的物质,可能是一种能抵抗缺氧、增强耐受的物质抗缺氧因子,也可能是机体在抵抗缺氧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作者:王桥;宋学英;刘永利;吕国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性,45岁,于2001年7月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年,加重20 d入院,伴有胸痛、间断性下肢浮肿,无咯血.查体:血压13.3/9.3 kPa(1 kPa=7.5 mmHg),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提示主肺动脉占位、心包积液.右心导管检查提示肺动脉内阻塞性病变,血栓可能性大,肺动脉压9.3/3.3 kPa、右室压16/3.3 kPa、右房压3.1/2.8 kPa.
作者:高志;路天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和左室肥厚的关系及其随龄改变,抽取1995年2月至2002年7月间门诊高血压患者481例为高血压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2 543例为对照组,年龄10~80岁,并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3级,每级中按性别分2组.采用惠普2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检测2组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E/A等指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高血压和正常对照组相比E/A显著下降,室间隔和左室后壁显著增厚(P<0.01).2个组的E/A均随年龄下降,而室间隔厚度随年龄增厚,且室间隔厚度和E/A呈显著负偏相关(P<0.01).在高血压分级组中,Ⅰ~Ⅲ级高血压组中男性的室间隔厚度均厚于女性(均P<0.01),Ⅰ、Ⅱ级高血压组中男性的左室后壁厚度厚于女性(P<0.05,P<0.01),Ⅰ级高血压组中女性的E/A低于男性(P<0.05).提示:左室舒张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和高血压左室肥厚呈负偏相关关系,性别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马湘涛;华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TLR-4基因在真核细胞的表达情况,用RT-PCR技术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总RNA扩增TLR-4全密码子cDNA序列.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和TLR-4 cDNA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cDNA3-TLR4 .用Dosper阳离子转染试剂包裹质粒,转染人胚肾293细胞(HEK 293细胞).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TLR-4 基因表达.结果: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扩增出2 726 bp的TLR-4 cDNA片段.经PCR、酶切及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质粒pcDNA3内插入了TLR-4 cDNA片段,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均检测到TLR-4基因在人胚肾293细胞表达.本研究显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LR4在HEK 293细胞表达TLR-4蛋白,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其相应配体和信号传导通路.
作者:梁峰;胡大一;王伯瑶;陈槐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人胎肝中干细胞的存在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采用原代分离法培养人胎肝细胞集落,免疫组化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表达甲胎蛋白(AFP)、白蛋白、波形蛋白等标志物的胎肝干细胞集落.证实人胎肝中同样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这一发现为肝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小平;陈瑞芬;宋爱利;裴雪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儿,女,足月顺产,于出生第3天在新生儿室出现高热、呕吐及腹泻,于1996年5月入院.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中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40例大肠癌组织中,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部位、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提示:端粒酶普遍存在于大肠癌组织中,可作为大肠癌的基因标志物.检测大肠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田德清;于跃明;单保恩;李春仲;王桂英;安广权;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采用铜银法溃变纤维染色技术,研究大鼠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皮质脊髓束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硬化门脉分流术后大鼠脊髓后索腹侧部可见黑色溃变纤维,大鼠肝硬化门脉分流可引起皮质脊髓束的脱髓鞘变化.
作者:万华瑛;高秀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察不同价态的锰染毒后对18月龄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将大鼠经腹腔分别注射氯化锰(MnCl2·4H2O,Mn2+)、醋酸锰(C6H9O6 Mn·2H2O,Mn3+),连续染毒1个月后,测定大鼠脑、肝、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不同价态锰染毒后大鼠脑组织MDA质量摩尔浓度、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只有Mn2+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心肌组织的MDA质量摩尔浓度、SOD活性Mn2+组、Mn3+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不同价态锰染毒对不同组织的毒性效应是不同的.
作者:褚金花;耿荣;张淑华;刘迪;宣登峰;赵峰;张杰;李国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总结经大脑半球间裂微创手术入路治疗扣带回肿瘤的效果,对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间经手术治疗的扣带回肿瘤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中手术全切22例,近全切除5例;病理上以低分级胶质瘤为主(n=25),术后除2例出现对侧肢体轻偏瘫外,其余患者肢体活动均正常,术后认知功能良好.提示:扣带回肿瘤多见于中青年人,肿瘤常局限于扣带回内生长,一般不侵犯邻近的区域,病理上以低分级胶质瘤为主,沿大脑半球间裂入路可以达到安全切除病变的目的,该手术入路符合微创手术的理念.
作者:王磊;张懋植;赵继宗;张伟;孟国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调查近3年来我院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从痰标本中分离出334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株.发现:呼吸内科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5.4%)、克雷白杆菌(10.8%)、产碱杆菌(10.2%)、大肠杆菌(6.0%)、溶血葡萄球菌(4.2%)、表皮葡萄球菌(3.9%)、金黄色葡萄球菌(2.4%).对革兰阴性(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对革兰阳性(G+)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敏感性达100%.结果提示:教学医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及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监测细菌耐药性对控制这种局面十分重要,同时应注意增强病人抵抗力及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作者:邱小建;孟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研究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CCP)的发生机制,将大鼠以重物坠落法造成脊髓损伤CCP模型,记录损伤平面上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变化,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进行比较.发现:具有CCP大鼠的WDR神经元的诱发电位晚成分的放电阈值、潜伏期、放电频率、放电数与对照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早成分除放电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脊髓损伤后上位中枢WDR神经元的高兴奋性可能是CCP的原因.
作者:赵晓东;郑泓溶;赵峰;熊开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使rBPIm23重组抗菌蛋白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分泌表达,拟构建synBPIm600酵母表达载体.以pUC18-synBPI414质粒为模板扩增synBPI200基因片段,经XhoI/EcoRI双酶切获得synBPI185 bp基因片段;EcoRI/SalI双酶切PBV220-BPIm600质粒获得BPIm420基因片段;将上述2个基因片段连接后定向克隆到pPICZα酵母表达载体上.连接产物转化E.coli TOP 10 F',在含Zeocin的低盐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转化子.阳性克隆菌经菌落PCR法鉴定、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提示:成功构建了pPICZα-synBPIm600酵母表达载体.
作者:丛敏;靖学芳;刘振龙;孙明洁;安云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阵列、DNA微集阵列等,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种,具有快速、高效、高通量、高度并行性及高度敏感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基因芯片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生物技术,前景十分乐观.
作者:胡蝶;廖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在生理、病理生理及药理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便于在研究中多方面获得心电活动的信息,本室研制了大鼠和豚鼠离体心脏起搏及表面电图记录电极[1,2],此电极使用简单方便,组织损伤小,性能稳定.
作者:刘萍;钮伟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探讨甜杏仁对脂质代谢的影响,采用大鼠高脂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甜杏仁的降脂作用.结果:不同剂量的甜杏仁组与对照组相比,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别为P<0.05、P<0.01、P<0.05),提示甜杏仁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作者:王晖;张淑华;郭爱民;刘峥;张锦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CPB)期挥发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λB/G)的变化规律,选择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主动脉插管时、CPB复温开始时即刻、CPB停机时和缝皮时采集桡动脉血,并记录每个时点患者的肛温和红细胞比容.用2次平衡法同时测定地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在上述各时点的λB/G,测定温度为当时的肛温.发现:挥发麻醉药λB/G在围CPB期不同时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PB停机和缝皮时的λB/G明显小于诱导前基础水平(P<0.05),而复温时的λB/G与诱导前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挥发麻醉药λB/G在心血管麻醉围CPB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受到患者体温和血液稀释的综合影响.
作者:周建新;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调查早孕期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北京妇产医院门诊2 138例早孕(孕5~10周)人工流产者术前常规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情况.结果: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为7.17%;不同年龄组的阴道念珠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不同炎症程度组的阴道念珠菌感染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3~9孕次组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较1~2孕次组为低.
作者:王莉;孟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母亲孕产期等因素的关系,收集和分析1988年至1997年我院分娩的低出生体质量儿215例的有关资料.发现:10年中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平均发生率为1.60%,有逐年下降趋势;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母亲的分娩年龄、分娩孕周以及妊娠并发症有关.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妊娠的管理,有利于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
作者:吴庆庆;张李松;岳书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