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群;平国玲;赵文明
为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母亲孕产期等因素的关系,收集和分析1988年至1997年我院分娩的低出生体质量儿215例的有关资料.发现:10年中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平均发生率为1.60%,有逐年下降趋势;低出生体质量儿与母亲的分娩年龄、分娩孕周以及妊娠并发症有关.提示:加强围生期保健,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尤其是高危妊娠的管理,有利于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
作者:吴庆庆;张李松;岳书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骨科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需要骨科手术治疗的17例并存有糖尿病的患者利用正规胰岛素进行围手术期的血糖调整,血糖控制指标为:空腹<7.8 mmol/L,餐后2 h<11.1 mmol/L.术后随访时间12~42月,平均20月.结果:无1例发生感染和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骨科疾病均已治愈,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至术前水平.结果提示:胰岛素优于口服降糖药,能够及时有效控制血糖,争取佳手术时机,是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的理想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糖尿病的手术并发症.
作者:石永常;刘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ampD-ampR调节基因与阴沟肠杆菌AmpC酶表达的关系,对58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表型筛选法初筛,PCR法扩增AmpC酶的调节基因ampD和ampR,并对部分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表型筛选结果显示:去阻遏高产突变株为50株,高度诱导产酶株为3株.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显示,49株携带ampD基因,51株携带ampR基因.对其中15株细菌的ampD基因和ampR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发现3株高度诱导型中2株ampD基因存在95位氨基酸的突变位点,而ampR基因未发现突变位点;12株去阻遏高产型中,8株ampD基因存在羧基端可疑的突变位点,5株ampR基因存在可疑的突变位点.结果提示:ampD蛋白羧基端的氨基酸缺失或替代可能与AmpC酶的去阻遏表达有关,ampR基因的突变位点可能影响AmpC酶的去阻遏表达.
作者:顾怡明;张杰;俞云松;周志慧;杜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研究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CCP)的发生机制,将大鼠以重物坠落法造成脊髓损伤CCP模型,记录损伤平面上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变化,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进行比较.发现:具有CCP大鼠的WDR神经元的诱发电位晚成分的放电阈值、潜伏期、放电频率、放电数与对照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早成分除放电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提示:脊髓损伤后上位中枢WDR神经元的高兴奋性可能是CCP的原因.
作者:赵晓东;郑泓溶;赵峰;熊开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察围体外循环(CPB)期挥发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λB/G)的变化规律,选择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诱导前、切皮时、主动脉插管时、CPB复温开始时即刻、CPB停机时和缝皮时采集桡动脉血,并记录每个时点患者的肛温和红细胞比容.用2次平衡法同时测定地氟醚、异氟醚和氟烷在上述各时点的λB/G,测定温度为当时的肛温.发现:挥发麻醉药λB/G在围CPB期不同时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PB停机和缝皮时的λB/G明显小于诱导前基础水平(P<0.05),而复温时的λB/G与诱导前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挥发麻醉药λB/G在心血管麻醉围CPB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并受到患者体温和血液稀释的综合影响.
作者:周建新;刘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感染小鼠,制备小鼠肺炎模型,研究儿茶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对感染小鼠具有很好的死亡保护作用(P<0.05),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延长感染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高剂量组(12.5 g/L)的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和肺病变程度与阳性药物(病毒唑)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该儿茶提取物在小鼠体内具有有效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作者:郑群;平国玲;赵文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胰腺炎相关蛋白(PAP)质量浓度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肿瘤组织增生活性的关系,用ELISA方法测定2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5名健康人血清PAP质量浓度,并将其与癌胚抗原(CEA)和CA199值进行比较.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肿瘤组织DNA倍体性和S期比率(SPF),以此判断肿瘤组织增生活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AP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以血清PAP质量浓度>25 μg/L为异常,结直肠癌患者高于此值的占44.4 %(12/27),在这12例患者中,SPF为17.82±8.02,并有8例非整倍体肿瘤,而其余15例PAP正常患者的SPF为11.17±7.01,且仅有3例非整倍体肿瘤.两者非整倍体数和SPF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13例CEA和CA199均为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3例血清PAP质量浓度升高.结论:血清PAP水平同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血清PAP高于25 μg/L的结直肠癌患者,其肿瘤组织有较高的增生活性.
作者:张淑文;曹广;李非;孙家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小鼠进行急性重复性缺氧,并测定未缺氧小鼠及缺氧小鼠心脏匀浆高效液相色谱图.发现小鼠缺氧后,心脏匀浆中出现一种新物质,且随小鼠缺氧耐受的增加,该物质的生成量增大.提示:该物质是与缺氧密切相关的物质,可能是一种能抵抗缺氧、增强耐受的物质抗缺氧因子,也可能是机体在抵抗缺氧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作者:王桥;宋学英;刘永利;吕国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观察脑缺血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高压氧(HBO)治疗对其的影响,并探讨高压氧的治疗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高压氧处理组(HBO)及假手术组.以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0 min.分别于再灌注6、24、48及96 h取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的NSE活性.结果显示各I/R组血浆NSE活性较假手术组均有升高,其中6 h及96 h I/R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血浆NSE活性升高,I/R组的NSE活性出现6 h和96 h时的2次升高,可能与脑缺血过程中出现的急性神经元坏死及其后的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相关.各HBO治疗组与相应时间点I/R组相比,6 h HBO组的NSE活性较6 h I/R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HBO治疗组与相应I/R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HBO治疗作用表现为NSE活性的恢复比同时相点I/R组快,本研究中6 h为高压氧佳治疗时窗.
作者:刘天会;陈瑞;谭延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使rBPIm23重组抗菌蛋白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分泌表达,拟构建synBPIm600酵母表达载体.以pUC18-synBPI414质粒为模板扩增synBPI200基因片段,经XhoI/EcoRI双酶切获得synBPI185 bp基因片段;EcoRI/SalI双酶切PBV220-BPIm600质粒获得BPIm420基因片段;将上述2个基因片段连接后定向克隆到pPICZα酵母表达载体上.连接产物转化E.coli TOP 10 F',在含Zeocin的低盐LB固体培养基上筛选阳性转化子.阳性克隆菌经菌落PCR法鉴定、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提示:成功构建了pPICZα-synBPIm600酵母表达载体.
作者:丛敏;靖学芳;刘振龙;孙明洁;安云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在生理、病理生理及药理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便于在研究中多方面获得心电活动的信息,本室研制了大鼠和豚鼠离体心脏起搏及表面电图记录电极[1,2],此电极使用简单方便,组织损伤小,性能稳定.
作者:刘萍;钮伟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血卟啉病是一种临床并不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双枕叶损害所致的皮质性失明临床罕见,现将我们发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马惠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大肠癌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中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40例大肠癌组织中,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部位、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提示:端粒酶普遍存在于大肠癌组织中,可作为大肠癌的基因标志物.检测大肠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田德清;于跃明;单保恩;李春仲;王桂英;安广权;马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对944例门诊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既往诊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误诊原因.944例患者在病后<0.5年确诊者占35.1%,在病后0.5~<1.0年内确诊者为26.3%,在病后1.0~<2.0年内确诊者为17.6%,在病后2.0~<3.0年内确诊者为8.5%,在患病≥3.0年后确诊者为12.5%.发病年龄<40岁的患者规定为早发型帕金森病(young-onset Parkinson disease,YOPD),发病年龄≥40岁者规定为普通型PD.震颤型患者中YOPD确诊时间为(1.7±1.9)年,普通型PD确诊时间为(1.4±1.7)年,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僵直型患者中YOPD确诊时间为(2.6±2.4)年,普通型PD为(1.6±1.8)年,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僵直型患者中YOPD确诊时间较普通型PD晚.
作者:马凯;李勇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应用10%甲醛充分固定的汉族成人尸头标本(保留C2以上)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10例20侧.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并对解剖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和拍照.对桥脑小脑角和内耳道的骨性结构、神经及血管进行解剖测量,明确了听神经瘤手术时面神经、位听神经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并进行量化.通过对内耳道及枕下-乙状窦后-内耳道入路途径结构的测量和拍照,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结果提示:熟悉内耳道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保护脑的重要结构,降低死亡率、伤残率.
作者:贾旺;于春江;王凤梅;陈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采用铜银法溃变纤维染色技术,研究大鼠肝硬化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皮质脊髓束的变化.结果表明,肝硬化门脉分流术后大鼠脊髓后索腹侧部可见黑色溃变纤维,大鼠肝硬化门脉分流可引起皮质脊髓束的脱髓鞘变化.
作者:万华瑛;高秀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调查近3年来我院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变迁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从痰标本中分离出334株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按NCCLS标准判定敏感菌株.发现:呼吸内科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5.4%)、克雷白杆菌(10.8%)、产碱杆菌(10.2%)、大肠杆菌(6.0%)、溶血葡萄球菌(4.2%)、表皮葡萄球菌(3.9%)、金黄色葡萄球菌(2.4%).对革兰阴性(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对革兰阳性(G+)菌有效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其敏感性达100%.结果提示:教学医院呼吸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及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监测细菌耐药性对控制这种局面十分重要,同时应注意增强病人抵抗力及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作者:邱小建;孟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人胎肝中干细胞的存在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采用原代分离法培养人胎肝细胞集落,免疫组化鉴定细胞集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从人胎肝组织中成功分离表达甲胎蛋白(AFP)、白蛋白、波形蛋白等标志物的胎肝干细胞集落.证实人胎肝中同样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原始细胞.这一发现为肝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小平;陈瑞芬;宋爱利;裴雪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探讨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的病理意义及其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6例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血及尿中的ET和CGRP质量浓度,同时测定GFR.结果:慢性肾炎肾衰竭失代偿期患者ET质量浓度血浆为(72.45±20.65)ng/L[对照组(47.72±5.95)ng/L],尿为(23.72±5.18)ng/L[对照组(18.55±2.83)ng/L];CGRP质量浓度血浆为(90.01±29.77)ng/L[对照组(51.73±15.22)ng/L],尿为(58.33±22.53)ng/L[对照组(26.21±7.22)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中ET呈正相关(r=0.341,P<0.05).血、尿中CGRP呈显著正相关(r=0.516,P<0.001).血ET与CGRP呈显著正相关(r=0.573,P<0.001),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593,P<0.001);尿ET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1).血、尿CGRP与GF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92、0.412,P均<0.01).提示:慢性肾炎患者病程发展与血及尿中ET、CGRP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力增;黄雯;姜丽萍;代浩洁;王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是目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内研究的热点问题,它是一类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且在生物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即从酵母到哺乳动物具有相同的MKKKs→MKKs→MAPKs的3级级联激活模式.MAPKs激活通路在真核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参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和凋亡等.本文就MAPKs激活通路的组成、分类及其在低氧研究中的进展等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王一松;李俊发;吕国蔚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