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胎盘绒毛病理形态研究

李海燕;陈瑞芬;王小平;周光德;杨虹;赵艳;崔丹;李珊;韩超

关键词:乙型肝炎, 胎盘, 绒毛膜血管病, 胎儿窘迫
摘要:通过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的胎盘绒毛及血管的病理变化,探讨其与胎儿预后的关系.1)对20例妊娠期HBV表面抗原(HBsAg)、HBV e抗原(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和HBV DNA均阳性、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研究组),18例无肝炎病毒感染、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及新生儿(对照组),取胎盘进行病理检查,并利用图像分析仪对胎盘绒毛横截面总面积和总周长,单个绒毛的横截面面积、周长和等圆直径,单个绒毛内血管数目及血管占绒毛的面积比值进行形态定量分析.2)计算2组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发现:1)研究组胎盘绒毛横截面总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绒毛总周长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胎盘单个绒毛横截面面积、周长和等圆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胎盘单个绒毛内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血管占绒毛的面积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4)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55.0%,对照组为11.1%.结果提示:妊娠合并HBV感染,可引起胎盘绒毛膜血管病,这可能是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李氏5号方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NGF信号转导的影响

    通过检测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NGF(神经生长因子)、PI3K(磷脂酰肌醇酯3激酶)、Akt/PKB(蛋白激酶B)、CREB(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的表达,观察李氏5号方对海马神经元NGF信号转导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组)、D-半乳糖模型组(D组)、李氏5号方大剂量药物治疗组(L组)、中剂量药物治疗组(M组)、小剂量药物治疗组(S组).D、L、M、S 4组每日皮下注射半乳糖65 mg/kg.L、M、S 3个治疗组分别灌胃李氏5号方0.6、0.3、0.15 g/kg,连续3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神经元NGF、PI3K、Akt/PKB、CREB的表达.结果:4种抗体C组深染的阳性细胞在海马广泛分布,细胞计数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D组海马阳性反应细胞着色浅,少有突起,细胞数目少.3个剂量李氏5号方治疗组染色结果与C组相似,与半乳糖老化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李氏5号方水提取液能明显上调NGF的PI3K通路中的一些信号转导蛋白,提示:李氏5号方水提取液中可能含有能激活PI3K的活性物质,为深入研究李氏5号方的有效成分打下基础.

    作者:赵志炜;李子中;王蓉;姬志娟;程浩然;刘梦霞;李生海;盛树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伽玛刀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瑞典的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概念并于1967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伽玛(Gamma)刀.它是一种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确定头部靶点的坐标位置,然后用高能射线单次集中照射,使靶点组织破坏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脑外科技术.由于能精确定位照射部位,剂量高度集中,边缘剂量陡然降低,一次性毁损病灶或靶点,使治疗达到如同刀割样的效果,故称伽玛(Gamma)刀.

    作者:单永治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误诊的分析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组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的急性脱髓鞘疾病.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疫苗接种及非特异性感染导致的免疫反应有关[1].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临床上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影响预后.本研究报告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5例误诊的ADEM病例,结合文献分析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张星虎;黄秋杰;马惠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眼球破裂伤的手术治疗

    为对各种不同严重程度的眼球破裂伤的手术方式及预后进行探讨,选取各类眼球破裂伤患者49例(52眼),在伤后48例(51眼)早期进行急诊伤口探查修补手术,并根据需要进行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或)白内障联合手术.分析其严重程度、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经手术病例,术后视力提高34例(36眼);与术前相同7例(7眼);下降7例(8眼),其中3例(3眼)发生眼球萎缩.提示:①对眼球破裂伤患者应缜密探查,防止遗漏单纯巩膜裂伤病例;②是否存在光感不是进行进一步治疗的指征;③只要有手术可能,都应尝试内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

    作者:田彦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阴道细胞学检查发现输卵管癌1例

    患者72岁,因绝经20年,阴道流血水2周于1998年7月3日来我院首诊.患者以往月经规律3/27 d,孕4产3,52岁绝经,绝经后未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近2周阴道点滴出血与流黄水交替,无臭味,无下腹痛.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查外阴经产型;阴道有少量黄色水样物,无臭味,阴道黏膜光滑;宫颈光滑,未萎缩,子宫中位,经产大,质中,无压痛,活动好;双侧附件未及增厚,压痛.三合诊各韧带无增粗.7月6日行宫颈管毛刷及宫腔吸片细胞学检查.分别用宫颈管毛刷取宫颈管细胞,宫腔吸管吸取子宫内膜细胞涂于玻片,用95%乙醇固定后送细胞学检查.同时行分段诊刮术宫颈管无组织物刮出,宫腔仅刮出极少量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宫腔病理回报为破碎的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增生的再生上皮.宫颈管细胞学涂片发现腺癌细胞,考虑宫颈管来源可能性大.宫腔细胞学涂片亦发现腺癌细胞,还可见正常萎缩的子宫内膜细胞.入院后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结合妇科检查初步诊断为早期宫颈腺癌.1998年8月13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子宫9 cm×5 cm×3 cm大小,宫底后壁突出一直径0.8 cm的肌瘤结节,宫颈管粗(直径4 cm),右侧输卵管伞部见一2 cm×2 cm×2 cm大小,菜花样肿物,与同侧圆韧带近端1/3处轻度粘连,左侧输卵管及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大网膜与右上腹壁粘连.腹腔冲洗液200 mL送细胞学检查.将右侧输卵管切除送冰冻病理检查,报告为输卵管恶性肿瘤.因患者年龄大,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中腹腔放氮芥20 mg,干扰素200万U.术后病理报告:右侧输卵管低分化腺泡髓样型癌,浸润管壁全层及输卵管系膜,左慢性输卵管炎,萎缩性子宫内膜,宫颈、双卵巢及大网膜均未见癌转移.腹腔冲洗液见恶性细胞.术后诊断:右侧输卵管低分化腺泡髓样型癌Ⅰc期.术后患者出现脑血栓致偏瘫,经内科溶栓、扩血管治疗后病情稳定,未行放化疗出院,术后半年仍存活.

    作者:徐小红;潘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种抑制蛋白激酶CK2活性的新多肽的分离和鉴别

    从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颗粒裂解物中纯化出3种新多肽,经N-末端降解分析和质谱测定,它们分别位于猪嗜铬颗粒蛋白A(CgA) 308-324、308-328及308-329肽段,具有相同N-端区,而C-端长度不同.合成的CgA 308-324肽段,即GN-17在浓度低于6 μmol/L时即可竞争性抑制CK2活性,IC50为50 μmol/L.

    作者:王泽生;杨晓梅;油红捷;杜毅峰;Etienne J.Nouwen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李氏5号方对Aβ导致神经元毒性的保护作用

    观察李氏5号方对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的细胞生长情况和对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导致神经毒性的影响,从而在细胞水平上证实该中药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用固相法合成Aβ25-35,高效液相纯化,李氏5号方水提液0.5 g/mL.将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Y5Y细胞接种后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 25 μmol/L损伤组和Aβ25-35 25 μmol/L加李氏5号方水提液保护组.以噻唑蓝(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轴突长度、胞体面积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组SY5Y细胞的轴突长度和胞体面积均较小,MTT代谢率降低,LDH漏出率升高,而加入李氏5号方保护后,可使上述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提示:李氏5号方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Aβ导致的神经毒性.

    作者:张景艳;王蓉;李子中;姬志娟;程浩然;李生海;盛树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氢氯噻嗪、氯沙坦单用或联用降压效果的观察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为比较氢氯噻嗪、氯沙坦、氯沙坦/氢氯噻嗪(海捷亚)3种药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内皮功能的影响,选择77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服用氢氯噻嗪、氯沙坦、氯沙坦/氢氯噻嗪,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量诊室血压及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发现3种药物均有显著降低诊室血压的作用,氯沙坦/氢氯噻嗪降舒张压幅度和降平均动脉压幅度优于其他2组.氯沙坦/氢氯噻嗪明显升高血浆NO浓度和NO/ET比值.提示:氯沙坦/氢氯噻嗪是一种良好的复合降压制剂,降低血压的效果优于氯沙坦和氢氯噻嗪;氯沙坦/氢氯噻嗪能改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作者:华琦;罗亚伟;邢绣荣;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硒对不同价态锰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为研究硒对不同价态锰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把SH-SY5Y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二价锰损伤组、硒二价锰保护组、三价锰损伤组、硒三价锰保护组.空白组为对照,硒保护组用硒预处理4 h,然后与锰损伤各组分别加入相应二价锰和三价锰,使二价锰和三价锰的终浓度为0.5 mmol/L,共同培养24 h.测定细胞中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的活性及计算抗氧化指数(GSH-Px/MDA).结果显示,硒二价锰保护组、硒三价锰保护组的SOD、GSH-Px酶的活性及抗氧化指数与相应的二价锰损伤组、三价锰损伤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而MDA的质量摩尔浓度则均有所下降.提示:硒对不同价态锰诱导神经细胞产生的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杰;吴萍;李洁;宣登峰;李国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二价锰对不同月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的体外研究

    研究二价锰离子对不同月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将不同月龄(4个月和18个月)Wistar大鼠,提取脑线粒体后分为5组(50、100、200、400 μmol/L和空白对照)体外染毒,用荧光光度法连续观察3 min内样品荧光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龄大鼠各染毒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随着大鼠年龄和染毒剂量的增加,线粒体膜功能衰退,耐受性降低.

    作者:张淑华;褚金花;宣登峰;吴萍;李国君;耿荣;郭文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使用配置荧光探测器的HPLC法分析血液中的异丙酚

    使用荧光探测HPLC法,测定了临床血样中异丙酚的质量浓度.全血样品用正己烷提取后,再用0.4 mol/L NaOH甲醇溶液反提.使用C18 ODS柱(250 mm×4.6 mm) ;乙腈-水(体积分数分别为60%、40%,每1 000 mL加1 mL三氟乙酸)为流动相;以百里酚作为内标;激发波长276 nm,发射波长310 nm荧光检测.结果:方法的低检测下限0.5 μg/L,平均相对回收率在93%~104%之间,RSD(相对标准偏差)<9.2%.

    作者:崔秀生;宋晓虹;陈怡;张炳熙;董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血压相关基因HSG上游调控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及其与高血压的关联

    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新发现的高血压相关基因HSG基因多态性,以揭示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选取74例正常对照,其中男性38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4.15±7.77)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人,其中男性27人,女性24人,平均年龄(57.25±7.97)岁;高血压家族患者20例,其中女性11人,男性9人,平均(49.97±6.93)岁.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法获得相应的产物,应用DNA测序法直接得到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后比较不同人群的该片段的碱基组成及其特征.结果:肌酐(Cr)和尿素氮(BUN)在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而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家族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P<0.05);高血压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利钠多肽(心钠素,AN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血压组,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1);HSG基因12位内含子的140位点在3种人群中存在G点删除变异.且其基因频率在高血压家族组、高血压组、正常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0.80、0.41、0,P<0.001).提示:肾功能的指标(Cr和BUN)可能可以较早地反映高血压的进展和靶器官损害状况.血浆AngⅡ、ET、ANP及CGRP质量浓度在不同血压的人群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与年龄明显正相关(R=0.387,P<0.001);舒张压与AngⅡ、Cr、BUN明显正相关(R=0.328、0.289、0.165,P<0.001),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149,P<0.01).HSG基因12位内含子的140位点的基因频率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该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佐广;温绍君;陈光慧;张维君;文杰;吴兆苏;罗毅;汤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局部脑血流的影响

    为观察控制性降压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局部脑血流(rCBF)的影响,将20例病人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异氟醚组(A组,n=10)和尼莫地平组(B组,n=10).A组用异氟醚吸入降压;B组用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继以持续泵入降压,2组均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8.0~8.7 kPa(60~65 mmHg).动脉瘤夹闭后,2组均停止降压,并用罂粟碱浸泡术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局部rCBF的变化.结果:2组在降压前后rCBF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动脉瘤夹闭前相比,夹闭后A组rCBF明显减少(P<0.05),B组rCBF变化不大(P>0.05);应用罂粟碱后,2组rCBF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A组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结果提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中,用尼莫地平控制性降压,rCBF的变化比较平稳.

    作者:梅弘勋;何悦;孙峰丽;王恩真;王保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的术前评估

    为探讨难治性癫痫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2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发病、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术前评估等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儿童期特别是1岁以内发病、癫痫发作频繁、复杂部分性发作和(或)同时具有多种癫痫发作类型等是难治性癫痫的主要临床特征,退行性神经元损伤和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是其共同的病理特征.结果提示:难治性癫痫具有某些共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作者:丁成云;栾国明;徐群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MAR与IBT 2种方法检测抗精子抗体的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国产MAR-AsAb试剂盒与进口IBT-AsAb试剂盒,验证国产MAR-AsAb试剂盒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进口IBT-AsAb试剂盒为对照,对420例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进行检测,比较抗精子抗体检出情况.发现:国产MAR-AsAb试剂盒与进口IBT-AsAb试剂盒,阳性率分别为8.8%和8.3%,经配对χ2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国产MAR-AsAb试剂盒灵敏度为94.6%,特异度为100%.同一份精液标本重复检测10次,变异系数CV=2.59%.提示:国产MAR-AsAb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高,符合临床诊断的要求.

    作者:马乐;赵丽红;李坚;吴建淮;任爱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已知的引起人类疾病的小DNA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传统上根据乙肝病毒外膜蛋白上的个别氨基酸的改变,将乙肝病毒分为4种主要的血清亚型:adr、adw、ayr和ayw,上述亚型可进一步细分为9种血清亚型:adw2、adw4、ayw1、ayw2、ayw3、ayw4、ayr、adrq+和adrq-.

    作者:单晶;丁惠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蝶骨嵴脑膜瘤的眼部改变及其预后

    为探讨确定蝶骨嵴脑膜瘤的眼部改变特征、术前定位诊断及视功能的保护,对天坛医院1995年1月至2001年6月共45例资料完整、经手术证实的蝶骨嵴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9例(占 87%)出现眼征,前床突型脑膜瘤全部有眼部改变,而且大部分以首发症状出现.结果提示:头痛伴有单侧视力减退及视神经萎缩、单侧眼球突出合并眼睑水肿、单侧视野缺损、多条眼外肌麻痹等症状,应考虑到蝶骨嵴脑膜病的可能.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视功能的恢复,术后进行眼科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刘凤军;方民;金崇华;姜忠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ocktail探针药物评价姜黄对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姜黄对大鼠肝细胞P450(CYP450)的影响.将SD雄性大鼠分组,给予姜黄的水提物,以生理盐水组为空白对照,以苯巴比妥组为阳性对照,通过HPLC检测Cocktail探针药物的代谢率来评价各组的CYP450.结果:给予姜黄组的大鼠CYP1A2和CYP2E1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YP3A4的水平没有显著变化.表明:姜黄对大鼠CYP1A2和CYP2E1有抑制作用,但对大鼠CYP3A4的影响不显著.

    作者:扈金萍;闫淑莲;唐静成;张锦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二尖瓣环成形术在左室成形术合并CABG手术中的应用

    为寻求一种有效治疗继发于缺血性心肌病的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外科治疗方法,对46例术前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43例(93%)患者因出现心衰而手术治疗;心功能(NYHA)Ⅳ级者25例,占54%,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者32例,占70%]在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同时行左室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方法:完成冠状动脉移植远端吻合后切开室壁瘤,经左心室途径在心室面行二尖瓣环成形术,之后以Dor手术方式行左心室成形术,后完成冠状动脉移植物的近端吻合.结果:围手术期总病死率为15.2%;EF(射血分数)<30%的患者病死率为20.0%,而EF≥30%者病死率为11.5%.术后左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01),肺动脉压亦显著下降(P<0.05).85%的患者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MR)消失或极轻;晚期病死率为15%;中期存活率为71%.结果提示:虽然这种复杂手术的病死率较高,但疗效尚令人满意.

    作者:李温斌;Menicanti L;Di Donato M;Santambrogio C;Ranucci M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二室模型在血浆置换中的应用

    为了探索血浆置换时人体血浆胆红素浓度随血浆置换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上采用定时方法测量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时体内血浆中的胆红素浓度,理论上根据血浆置换原理,建立了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导出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与血浆置换量的关系式.结果:血浆置换的二室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测量值差别很小,说明胆红素浓度的理论模拟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提示:该模型的解析表达式较好地反映了血浆置换过程中胆红素浓度的变化规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红;刘学宗;段钟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